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新住民醫療費用成重擔! 移民署跨機關協助照亮希望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彰化縣二林鎮一名越南籍新住民阿香,才剛踏上臺灣這片土地,就因急性肝炎及肝衰竭住進彰化基督教醫院加護病房,龐大的醫療費用讓這個新婚家庭陷入困境。日前移民署彰化縣服務站接獲通報後,立即與彰化縣政府社會處、彰化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啟動跨機關合作機制,共同尋求資源及轉介慈善單位,希望協助阿香一家渡過難關。 阿香此次是持停留簽證入境臺灣,隔日因臉色、眼睛蠟黃急診住進加護病房治療,短短一週就累積新臺幣30萬多元的醫療費用,面對突如其來的巨額醫療費用,讓從事建築業收入不穩定的丈夫無助又焦慮,看著阿香躺在加護病房,心中更是焦急和不安。移民署彰化縣服務站及彰化縣政府社會處,在得知阿香家庭困境後,積極著手尋求相關資源。所幸,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阿香目前已脫離險境,返家休養。因此今(5)日偕同張榮發慈善基金會人員前往阿香家中探望,除了提供醫療補助慰問金外,更送上溫暖的祝福,讓這對新婚夫妻在面對困境時能得到溫暖的支持。 ▲移民署跨機關協助,共同尋求資源及轉介慈善單位,希望幫助阿香一家渡過難關。(圖/移民署提供) 彰化縣服務站站主任陳駿璿表示,新住民在臺灣生活,可能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移民署作為新住民在臺灣的娘家,將持續完善新住民權益相關政策,讓新住民能在臺落地生根,幸福生活;也希望透過跨機關合作,為他們打造一個更溫暖、更友善的環境,讓每一位新住民都能在臺灣找到歸屬感,共同築夢。此外新住民如有生活適應方面的問題,可運用外來人士在臺生活諮詢服務熱線「1990」,將有專人提供中、英、日、越南、印尼、泰國及柬埔寨等7種語言諮詢服務,協助解決問題。

嘉義市幸福指數再創佳績 施政滿意度全台第一

記者邱猷權/嘉市報導 經濟日報與國泰人壽聯合主辦的「2024縣市幸福指數調查」今日公布結果,嘉義市以83.3%的施政滿意度榮獲全台第一,幸福指數則以65.04分居全台第二,僅次於台中市,並連續5年排名前4,展現穩定的幸福成績。 市長黃敏惠帶領市府團隊北上領獎,感謝市民的支持,並回顧嘉義市自2020年首次獲得幸福城市獎項以來的努力歷程。她表示,嘉義市資源雖有限,但憑藉市府與市民的團結合作,一步步推動基礎建設與創新政策,找回城市的光榮感,幸福果實來之不易,更令人珍惜。 ▲嘉義市榮獲幸福城市大調查肯定,施政滿意度與民調雙雙全國第一,黃敏惠市長(左2)率團隊領獎。(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市府以「以人為本」與「市民有感」為核心,透過十大旗艦計畫、跨局處整合及四大創新思維(設計、數位、創生、永續),一步步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幸福城市。黃市長用《成功的條件》等歌曲比喻市政推動過程,形容市府團隊以堅持與勇氣克服困難,展現「永不放棄」的KANO精神。

嘉義市幸福指數再創佳績 施政滿意度全台第一

記者邱猷權/嘉市報導 經濟日報與國泰人壽聯合主辦的「2024縣市幸福指數調查」今日公布結果,嘉義市以83.3%的施政滿意度榮獲全台第一,幸福指數則以65.04分居全台第二,僅次於台中市,並連續5年排名前4,展現穩定的幸福成績。 市長黃敏惠帶領市府團隊北上領獎,感謝市民的支持,並回顧嘉義市自2020年首次獲得幸福城市獎項以來的努力歷程。她表示,嘉義市資源雖有限,但憑藉市府與市民的團結合作,一步步推動基礎建設與創新政策,找回城市的光榮感,幸福果實來之不易,更令人珍惜。 ▲嘉義市榮獲幸福城市大調查肯定,施政滿意度與民調雙雙全國第一,黃敏惠市長(左2)率團隊領獎。(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市府以「以人為本」與「市民有感」為核心,透過十大旗艦計畫、跨局處整合及四大創新思維(設計、數位、創生、永續),一步步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幸福城市。黃市長用《成功的條件》等歌曲比喻市政推動過程,形容市府團隊以堅持與勇氣克服困難,展現「永不放棄」的KANO精神。

嘉義縣施政滿意度全台第2 幸福指數再創佳績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2024縣市幸福指數調查結果今(5)日公布,由經濟日報與國泰人壽聯合主辦,分析12項生活領域,全面反映各地施政成果。嘉義縣施政滿意度達81.6%,從去年全台第3名躍升至第2,成績亮眼,副縣長劉培東出席表揚活動,分享縣府的施政亮點與未來藍圖。 嘉義縣長翁章梁推動「創新與轉型」、「農工大線」等施政目標,帶領嘉義縣從農業大縣成功轉型為農工科技重鎮。副縣長劉培東表示,縣府善用地理優勢發展產業園區,吸引台積電進駐,華泰名品城OUTLET提升商業活力,無人機國家隊則打造縣內科技產業新藍圖,並與波蘭簽署MOU,展現國際競爭力。▲嘉義縣施政滿意度81.6%,全台第2,名次較去年提升1位,副縣長劉培東代表領獎(右1)。(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劉培東表示,縣長翁章梁提出「創新與轉型」、「農工大線」及「農工科技大縣」等目標,致力於重塑嘉義核心定位。嘉義縣施政滿意度今年達81.6%,全台排名第2,較去年第3名提升1位,滿意度成長4.4%。在農業轉型為農工縣的過程中,經濟繁榮與就業機會增加,獲得縣民肯定。劉培東強調,縣府將繼續努力,推動嘉義邁向更幸福與繁榮的未來。  

聚焦地震防災 2024震前預警與結構研討會成功舉行

記者陳立驌/綜合報導 由臺中市土木技師公會、臺中市結構技師公會及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共同主辦的「2024震前預警、震中減災與震後評估研討會」,日前於逢甲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此次研討會旨在探討地震預警系統及結構健康監測的最新技術與實務應用,吸引了產、官、學界多位專家學者與會。 活動當天,包括台灣大學羅俊雄教授、中興大學林棋璋特聘教授、逢甲大學李秉乾特聘教授,以及台中市住宅發展工程處蘇火同主任秘書等多位重量級貴賓蒞臨現場。臺中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林育信擔任主持人,以專業視角引領討論。 主講者陣容則涵蓋學術與業界翹楚,包括國家地震中心兼逢甲大學特約講座鍾立來教授、衛波科技執行長林沛暘博士、逢甲大學助理教授楊晏瑜等,針對不同主題分享豐富見解與實務經驗。 研討會內容涵蓋地震預警與結構健康監測的多面向議題: 結構健康監測之理論基礎與實際應用:由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楊晏瑜教授主講,深入剖析結構健康監測的基礎理論及其在建築結構中的應用潛力。 結構監測分析概論:由臺灣大學鍾立來教授分享,從宏觀視角介紹結構監測分析的關鍵技術與未來發展。 地震預警與結構監測應用:衛波科技執行長林沛暘博士以實務案例為基礎,講解地震預警技術如何結合結構監測提升建築安全。 地震預警與結構監測系統實機展示:由衛波科技朱瑩潔專員操作示範,讓與會者親身體驗最新科技成果。 衛波科技顧問王彥欽受訪時表示,此次研討會不僅深化地震預警與結構監測領域的專業交流,更為台灣地震災害減災策略注入新思維。透過專題演講與實務展示,與會者對於如何提升地震預警效率、強化結構健康監測技術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未來將持續與相關單位合作,推動地震相關技術研究與應用,期望為台灣建築結構安全與社會韌性提供更多保障。

勞動新制的衝擊 企業如何化解勞檢危機與常見勞資糾紛?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隨著 一例一休 政策的實施,勞工的工作時間與休息權益獲得了更明確的保障,不過這對於企業來說卻是一大挑戰!本文將介紹一例一休、  勞檢 問題,以及在新制勞動法規下常見的  勞資糾紛 ,避免企業因違規而受到處罰! 什麼是一例一休? 「一例一休」指勞工每週至少有一日休息日,並且每七日內必須有一天放假。這項政策是為了保障勞工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工時對健康造成傷害;根據勞基法規定,員工在工作超過規定工時後,也應該得到額外的加班費,以保障勞工的權益;不過一例一休的施行,在部分產業(例如:服務業、製造業),因為員工的排班通常較不固定,工作規劃上便會造成困難! 勞檢的角色與重要性 勞檢,是為了確保企業遵循勞動法規,勞檢機構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的檢查工作,檢查會包含勞工的工作條件、工時安排,並且確保企業有遵循正確的  薪資結構 ,像是加班費是否支付、是否有扣薪或延遲支付工資等情況。企業如果未遵守勞基法或未依照規定安排勞工的休假時間,勞檢機構有權進行查處,並對違規企業進行罰款,不僅是金錢上的損失,更有可能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甚至會遭到員工的抗議或訴訟,造成更大的麻煩! 企業勞資糾紛如何處理? 對於企業來說,如何避免勞檢問題、勞資糾紛是十分重要的課題,而勞資糾紛最常見的根源之一,就是溝通不良。例如,如果因工作量大而需員工加班,企業應事先與員工溝通,了解其意願並提供合理的補償。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不僅能降低勞資糾紛的風險,也能增加員工對企業的信任與歸屬感。 除此之外,企業也時常會有員工  工作態度不佳可以開除嗎 的疑問,因此了解  試用期資遣 或處理不適任員工的應變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課題。根據 勞動契約 的規定,企業在試用期內有權根據員工的工作表現進行調整,甚至資遣,但在進行資遣時,企業必須遵守相關法律規定,特別是關於  資遣預告 的要求。 在處理不適任員工時,也應遵循流程,並運用 處理不適任員工的技巧  ,提前與員工溝通、給予改善的機會、進行績效評估等。若最終確定資遣,則需要按照資遣預告的規定提前通知員工,並依法支付資遣費。 此外, 變形工時  制度在某些產業中也可能會出現,是指員工的工作時間根據業務調整而不固定。在變形工時的情況下,企業也需要特別確保員工的休息權益能夠得到保障,以避免違反法規! 勞基法的修訂和一例一休政策的推行,對台灣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企業若能從內部制度上做好規劃、提高員工權益的保障,並與員工保持良好的溝通,就能避免勞檢的風險,打造更健康、和諧的勞資關係,創造雙贏的局面! ▲  (圖/偉利科技提供) 

從語言到地方創生 新北客家文化研討會展現多元風貌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為探究當代客家族群於新北都會區與非都會區在地化過程與文化現況,將於113年12月13日至14日於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辦理「新北想像與發展研討會」。從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戰後經濟發展不同時期來到新北地區的客家人在地化過程,呈現出當代的客家文化現況,從宗族遷徙、語言、地方創生與都會發展等議題進行討論。報名即日起至113年12月9日止,歡迎有興趣者踴躍參加。(https://reurl.cc/d1XXbM) ▲廣邀在地民眾參與,與學術和政府單位對話了解客家文化現況與發展。(圖/新北市客家事務局 提供) 當代客家族群分布多位於桃竹苗臺三線地區、高屏六堆地區及花東縱谷平原,且多為清領時期自廣東來的客家人。但客方言群仍包含福建省漳州與汀州的客家人,這群移民來到臺灣後,多落腳於北海岸、新莊、板橋、土城、新店地區。但由於在地化過程、分類械鬥、及國家制度對人群分類影響與周邊強勢族群互動後逐漸福佬化而流失客語,惟部分客家文化的儀式、習俗及認同,仍被保留下來,稱之為「客底」。在日治時期殖民政策招募來自桃竹苗地區的客家移民到三峽發展焗腦與茶產業,使現今五寮、插角、有木、竹崙等里呈現客家人口聚居區。到了戰後經濟發展時期,來自全臺的客家移民到新北發展工商業,籌組客家社團持續傳揚客家文化。在這樣的脈絡下,依山、海、河流在地化的新北客家族群,在歷史發展中呈現出不同多元面貌,但內部異質性相當大,希望透過辦理研討會聚焦當代發展,回應都會客家與傳統客家聚落政策發展的差異,聚焦新北客家文化與人口聚居區,以不同政策工具落實客家政策主流化。 ▲由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王保鍵副院長主持,共同激發新北都會客家想像。(圖/新北市客家事務局 提供) 從發表的議題中,來自高雄師範大學洪馨蘭教授及臺灣泥染文化資產工作室廖倫光老師,長期關心北海岸客家聚落發展,提出石門海客及來自汀州客家練姓宗族文化現況,回應北海岸客家族群對地方的認同感。來自陽明交通大學羅烈師主任,透過對板橋平原江家宗族為研究對象,探討來自汀州客家的雙族裔認同現況。接續來到三峽地區,由高雄師範大學吳中杰教授,透過語言學調查研究了解三峽地區客家聚落客語發展現況。在客家館舍經營方面,由政治大學傅凱若副教授及中央大學廖長彥助理教授,分別從生態博物館及實境解謎創新議題探究都會客家館舍如何再活化。最後從地方創生與都會客家發展,由臺灣師範大學黃玫瑄老師講述都會客家文化如何再活化,另外從中央大學陳明惠博士候選人與文史工作者湯錦台老師,回顧新北客家近代研究盤點,探討閩籍客家開發史,回應當代族群關係議題。最後從都會客家研究中,從量化研究方法、族群主流化觀點及未來學角度,由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王保鍵副院長、淡江大學彭莉惠助理教授及中央大學湯晏甄助理教授進行發表與論述。 ▲透過政策研討會探究新北客家都會發展。(圖/新北市客家事務局 提供) 新北市客家局表示,近年來透過地方創生政策工具,將推動新北客家文化發展分為「傳統客家聚落」、「都會客家地區」及「北海岸客底文化」三大推動核心。在三峽傳統客家聚落以「逢山必有客」傳統論述,翻轉地方產業帶動返鄉青年。在北海岸地區推動客底文化計畫,擾動與復振地方客家文化。在都會地區,透過義民祭與桐花祭等嘉年華式活動,將客家文化產業化,呈現都會多元特色。隨著現代化與都市化發展過程,發現客語傳承、客家認同隱形等議題,透過研討會希望論述當代新北客家文化發展,聚焦與盤點出重點區域,讓客家文化從不同世代、鄉村到都市、山區到海岸、流域之間,交織成新北在地客家文化。 ▲新北傳統客家聚落-三峽區五寮里。(圖/新北市客家事務局 提供)

垃圾變黃金 新北循環經濟論壇揭密再生粒料新用途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喝完的飲料玻璃罐、丟棄的垃圾經焚化爐燒成灰渣後有什麼用途?看似普通的廢棄物,透過循環經濟可轉化為寶貴的資源,如再生粒料,並應用於各種基礎建設中。新北市環保局將於12月16日上午舉辦「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聚焦再生粒料創新應用及循環經濟發展,誠摯邀請各界專業人士、學者、企業代表及關心環境的朋友一同參與,共同探討循環經濟的最新成果與未來發展。 ▲焚化底渣處理情形。(圖/新北市環保局 提供) 環保局表示,本次論壇將聚焦於再生粒料的創新應用,探討如何將各類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建設資源,並推動綠色工程與永續發展。例如,回收的玻璃罐可以製成玻璃砂,用於道路標線及人行道磚的鋪設;焚化爐的灰渣則可轉化為再生粒料,應用於管線回填等建設工程;這些創新的應用不僅減少廢棄物,還有效減少了碳排放。 論壇特別邀請環境部沈志修常務次長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技術處徐肇晞副處長蒞臨指導、並邀請行政院張子敬前政務委員、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林志棟榮譽教授、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張達德榮譽教授、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李叢禎教授,以及新北市政府工務局、環保局等國內再生粒料領域學者專家,透過不同角度探討再生粒料運用於推動綠色工程,創造循環經濟的發展現況,深入剖析再生粒料的策略與實踐,包括政策導向、應用技術、推動成果等議題,為再生粒料全循環創造全新願景。 ▲12月16日舉辦「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深入剖析再生粒料的策略與實踐。(圖/新北市環保局 提供) 環保局指出,為了打造新北淨零永續家園,關鍵目標是實現「資源循環零廢棄、低碳永續家園、公私協力對話」。其中,再生粒料就是資源循環零廢棄的實踐,能夠有效取代天然粒料,避免將廢棄物送往掩埋場,減少對掩埋場空間的浪費,並減少開採天然資源所帶來的環境負擔。 期望透過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及政府代表進行深度交流,激盪出嶄新思維與創新解決方案,為循環經濟找到新的亮點,將淨零城市的未來想像化為行動力,讓新北市在實踐永續發展再向前邁進。 (報名訊息:https://www.epd.ntpc.gov.tw/Article/Info?ID=11820)

桃園市民卡APP大升級 張善政:一機在手享一條龍市政服務

記者黃俊育 / 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4)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智發會「桃園市民卡APP」專題報告後表示,桃園市民卡新版APP不僅可配合各局處政令宣導的客製化訊息推播外,也能有效結合各局處業管的市民申辦業務,未來更可搭配各種活動導入多元任務機制,讓市民只要一機在手便能享受一條龍的市政服務,為市民提供更多元便利的數位生活。 張善政也指出,為兼顧更多年齡層能接納數位化服務,請智發會評估規劃未來針對不同年齡層客製不同數位服務項目,提升桃園市民卡APP使用的便利性。此外,張善政也期待未來桃園市民卡APP的客製服務能向下擴散至各行政區鄰里,不僅為鄰里長提供便利的訊息推播服務外,也可借助鄰里長在地服務的力量,協力市府精準進行政令宣導及活動推廣。 副市長王明鉅也進一步表示,桃園市民卡APP推出的成功關鍵還有賴各局處的推廣及數位服務整合。各局處未來應多加善用市民卡APP進行精準的訊息推播及功能數據使用分析,並搭配活動推出各種優惠及便民措施,增加市民下載市民卡APP意願及使用率。 副市長蘇俊賓表示,桃園市民卡APP功能的便利性及使用者體驗好感度同樣重要,建議智發會可針對市民卡APP設定年度目標策略,採梯階發展方式,逐步增加使用功能,創造市民卡APP好口碑。 副秘書長金志聿表示,桃市府積極將市民卡APP升級,不外乎是希望市民能以自然而然的方式體驗到智慧數位帶來的生活便利性,建議各局處未來舉辦活動時可適時結合APP推出各種優惠及數位便民措施,並考量視覺美感設計,提升各個年齡族群對市民卡APP的黏著度。 智發會表示,桃園市民卡新版APP以「數位便民」為核心理念進行設計,將許多民眾申辦業務進行數位化,並導入點章券系統及「桃園幣」,以完成指定任務積累點數兌換優惠券或實體商品的方式,鼓勵市民多多參加桃市府活動及填答調研問卷,不僅縮短市政與民眾的距離,也為市民帶來更多元便捷的市政數位體驗。

新北舉辦2024循環經濟論壇 產官學齊聚探討再生粒料創新應用

記者陳金金 / 台北報導 喝完的飲料玻璃罐、丟棄的垃圾經焚化爐燒成灰渣後有什麼用途?看似普通的廢棄物,透過循環經濟可轉化為寶貴的資源,如再生粒料,並應用於各種基礎建設中。新北市環保局將於12月16日上午舉辦「新北2024循環經濟論壇」,聚焦再生粒料創新應用及循環經濟發展,誠摯邀請各界專業人士、學者、企業代表及關心環境的朋友一同參與,共同探討循環經濟的最新成果與未來發展。 環保局表示,本次論壇將聚焦於再生粒料的創新應用,探討如何將各類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建設資源,並推動綠色工程與永續發展。例如,回收的玻璃罐可以製成玻璃砂,用於道路標線及人行道磚的鋪設;焚化爐的灰渣則可轉化為再生粒料,應用於管線回填等建設工程;這些創新的應用不僅減少廢棄物,還有效減少了碳排放。 論壇特別邀請環境部沈志修常務次長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技術處徐肇晞副處長蒞臨指導、並邀請行政院張子敬前政務委員、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林志棟榮譽教授、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張達德榮譽教授、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李叢禎教授,以及新北市政府工務局、環保局等國內再生粒料領域學者專家,透過不同角度探討再生粒料運用於推動綠色工程,創造循環經濟的發展現況,深入剖析再生粒料的策略與實踐,包括政策導向、應用技術、推動成果等議題,為再生粒料全循環創造全新願景。 環保局指出,為了打造新北淨零永續家園,關鍵目標是實現「資源循環零廢棄、低碳永續家園、公私協力對話」。其中,再生粒料就是資源循環零廢棄的實踐,能夠有效取代天然粒料,避免將廢棄物送往掩埋場,減少對掩埋場空間的浪費,並減少開採天然資源所帶來的環境負擔。 ▲焚化底渣作為再生粒料處理情形。(圖/主辦單位提供) 期望透過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及政府代表進行深度交流,激盪出嶄新思維與創新解決方案,為循環經濟找到新的亮點,將淨零城市的未來想像化為行動力,讓新北市在實踐永續發展再向前邁進。(報名訊息:https://www.epd.ntpc.gov.tw/Article/Info?ID=11820)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