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賽嘉部落原鄉可可業者 響應SDGs推食農教育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來自屏東賽嘉部落的達魯法樂可可工坊,透過草生栽培方法種植可可樹,做到不用農藥、不施化肥後,獲得屏東縣政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募資輔導計畫協助,不但順利募資,還投入推廣食農教育,帶領族人及在地學童認識可可產業,團隊更提供身心障礙者參與工作,誓言打造原鄉部落可可村。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專注於顧好可可生豆的品質。(圖/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提供) 可可工坊團隊指出,屏東智慧農業學校的據點提供食農教育的空間,學童透過參訪了解可可樹變成巧克力的過程,品嚐以純原料製作的巧克力,顛覆過往「巧克力很甜」的印象。此外,自家可可園友善土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原住民是與大地共生共榮共存的族群,期許學童從小跟土地建立連結。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推廣食農教育。(圖/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提供) 綜觀全屏東可可樹的種植地以萬巒鄉與內埔鄉為重鎮,負責人達魯法樂(Tjaruvalj)接下母親呵護的可可園,並與部落10戶農人契作,當天氣變化影響產量,平地業者驚訝表示「你們家還有果嗎?」他分析,也許是在大武山的保護下,較少受到颱風等天災的損害,種在山上的可可樹反而成為優勢。 可可果的果實經由發酵、日曬、烘焙等過程,進而加工製成巧克力,達魯法樂認為發酵過程攸關巧克力的成敗,專注於顧好可可生豆的品質。由於前端作業仰賴好天氣與人力,達魯法樂透過妻子思樂本(Selep)連結原鄉唯一小作所「礙微笑手作烘焙坊」,讓身障孩子不只參與曬豆與挑豆工作,也學習製作可可手工餅乾及販售產品。思樂本表示,與其讓身障孩子在部落漫無目的遊走生活,藉由工作不僅能提升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也消除部落對身障孩子的刻板印象。 未來達魯法樂將在部落設立可可工坊的據點,帶領更多客人走進部落,也讓部落農人看到最終巧克力的產品提升認同感。#

大埔藝術節「潯歌」3月29日登場 共賞湖光山色與樂音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自2021年起嘉義縣大埔鄉公所舉辦的大埔藝術節,匯集音樂、戲劇、舞蹈等藝術演出活動,結合地方創生與永續經營理念,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大埔。邀請民眾用行動支持大埔鄉,親自到藝術節感受美景結合音樂的魅力。 ▲大埔藝術節「潯歌」3月29日登場,邀民眾共賞湖光山色與樂音。(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2025第五屆大埔藝術節「潯歌」將在3月29日登場,大埔鄉公所指出,藝術節由在地演出團體大埔愛樂、大埔國中小管樂隊開場,汐羽箏樂團、禾作社劇團、大埔長青運動舞蹈班及嘉頌重奏團輪番帶來精彩表演;會場周邊安排阮劇團、口琴演奏家謝發東及貓頭鷹樂團演出。 遊客可購票搭乘遊艇前往湖中賞鷹平台,近距欣賞嘉義民族管弦樂團的「潯歌水上音樂會」,將呈現旅美作曲家謝惠如創作的樂章,知名DJ DINPEI也將為音樂注入新活力;晚會以「多元文化大匯演」作為壓軸,呈現傳統音樂、現代舞蹈及鄒族原住民音樂劇。 透過藝術節邀請大家來到大埔,感受這裡的獨特魅力。藝術節當天不僅有豐富的演出,還有迷人的湖光山色和濃厚人情味。這次藝術節將活動時間從兩天調整為一天,然而活動本身依然精彩豐富,希望用音樂為民眾帶來慰藉,今年除了安排水上音樂會外,還特別邀請鄒族表演團隊參與,展現多元藝文魅力。#

114全原運在高雄 部落推愛玉咖啡賞螢泡湯遊程超吸睛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114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高雄隊訓練如火如荼!其中賽事項目的傳統拔河、傳統摔角、傳統路跑、傳統狩獵及傳統鋸木等賽事分佈在桃源、茂林及那瑪夏區辦理,三個在地原區公所也跟著市府動起來,舉辦各類週邊活動迎接選手及遊客到訪。 ▲三原區舉辦各類週邊活動迎接選手及遊客到訪。(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桃源區公所預計全原運四天在運動場週邊辦理市集,由族人端出部落特色美食及農特產推廣;那瑪夏區公所同步辦理賞螢季活動,賞螢票券每張250元,包含150元門票及100元消費抵用券,遊客可於部落市集及區內合作店家使用,享受在地美食與特色商品,還能欣賞歌舞展演;茂林區公所也歡迎大家來泡美人湯,屆時現場也會有市集,還能到茂林小長城、萬山岩雕公園走訪,以及體驗多納黑米文化及品嚐手作咖啡。 ▲那瑪夏區公所同步辦理賞螢季活動。(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到三個原鄉山區欣賞原鄉之美。(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高雄市原民會主委阿布斯表示,3/21-24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在高雄,這次賽事延伸到三個原鄉山區,選手來比賽還能欣賞原鄉之美!像是前往茂林區可以泡碳酸泉美人湯,還有岩雕文化可以認識;前往那瑪夏區正巧遇到賞螢季,可目睹整座山頭閃爍的壯觀景象;若前往桃源區可享受南橫公路美景,還能享用美味的山籟愛玉。 ▲到原鄉山區泡碳酸泉美人湯。(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享用美味的山籟愛玉。(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全國原住民的奧運舉辦在高雄,各原鄉產業、餐飲、民宿等業者準備就緒,要拿出最獨特的原民族群特色,用力推廣、努力行銷,把握全原運人潮,為部落經濟拉抬錢潮。#

2024高雄城市咖啡節凹子底首飄香 共享愜意週末時光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首屆「2024高雄城市咖啡節」由高雄市政府觀光局統籌主辦,攜手農業局及原民會共同辦理,昨(23)於凹子底公園飄香登場。活動邀請超過60家咖啡、甜點與特色餐車等品牌店家與來自原鄉部落的咖啡餐飲業者,並結合80家「數1數2型農市集」與神農市集店家,共計140家業者到場行銷展售。高雄咖啡香氣口感豐富、專業烘焙與特色咖啡館眾多,來喝杯咖啡,一起享受愜意的週末時光。  ▲2024高雄城市咖啡節人潮滿滿。(圖/秦毅君提供) ▲專業烘焙與特色咖啡館眾多,來喝杯咖啡,一起享受愜意的週末時光。(圖/秦毅君提供)  「2024高雄城市咖啡節」現場好喝的原鄉咖啡及農特產很多,希望藉由本次活動能讓更多民眾認識原鄉特色。活動現場除有各式的咖啡店家,限量手沖咖啡與拉花體驗,還有咖啡相關的食農教育、咖啡入菜教學等;走一趟高雄咖啡市集,除了能一次品嚐高雄人氣咖啡店的招牌咖啡飲品,體驗色、香、味五感,還能了解更多咖啡知識。 ▲咖啡相關的食農教育。(圖/秦毅君提供) ▲來自原鄉部落的咖啡餐飲業者。(圖/秦毅君提供) 此次活動店家分布自高雄原鄉部落、山林海邊到市區,各具特色;其中不乏高雄青農返鄉創業,親自種植咖啡樹,再到採收、脫殼與烘豆,沖泡出充滿高雄風土與店家個性的咖啡。而從產地直送餐桌,不僅減少許多碳足跡,更能確保咖啡豆的新鮮品質與風味。 ▲林老師卡好咖啡是茂林區的特色店家。(圖/秦毅君提供) ▲活動邀請超過60家咖啡、甜點與特色餐車等。(圖/秦毅君提供)  ▲優質安心的畜禽產品。(圖/秦毅君提供) 活動共集結60家咖啡特色店家,週未時刻前來走訪品味,找出適合自己風味的咖啡,未來更可進一步實地走訪此些咖啡館。目前恰逢茂林紫斑蝶季的開始,如「林老師卡好咖啡」、「陳勝咖啡」等都是茂林區的特色店家,而「得恩谷民宿」不僅提供純香咖啡,也提供住宿,還能順道至「蝶Svongvong烘焙坊」購買咖啡入料的麵包。 ▲活動邀請超過60家咖啡、甜點與特色餐車等。(圖/秦毅君提供) ▲饒富特色的古早味狀元糕。(圖/秦毅君提供) ▲令人垂延欲滴的甜點。(圖/秦毅君提供) 若在3月份前往內門欣賞內門宋江陣、品嚐總鋪師手路菜的宋江大宴時,更可順道至當地的「滿築蜂蜜&咖啡」品嘗具有蜂蜜香味的咖啡。而在那瑪夏區則有「橋香咖啡」、「樁萱巫師咖啡」,特別推薦在4月賞螢季節、水蜜桃盛產的時節前往,品嚐原鄉部落最在地的咖啡香。正逢秋冬涼爽時,造訪原鄉店家時,可順遊東高雄,前往六龜寶來、不老溫泉區泡泡湯,放鬆疲累身心。 ▲那瑪夏的「橋香咖啡」。(圖/林鳳昭提供) ▲原鄉小農職賣所,販售原鄉咖啡豆。(圖/秦毅君提供) ▲好喝的金桔茶。(圖/秦毅君提供) 本次活動也有許多市區的特色店家匯集於此,例如「瑪卡亞咖啡」、「原駁館」為原鄉小農職賣所,販售原鄉咖啡豆;也有年輕朋友在高雄生活創業的咖啡館,包括「津樓」、「LOBI CAFÉ 陋皕咖啡」、「嗜光咖啡De.Light x Coffee」、「PUPU COFFEE」等,歡迎大家把握週末假日的時光,攜家帶眷來凹子底喝杯咖啡,了解更多高雄咖啡的迷人之處。更多資訊請上觀光局官方網站「高雄旅遊網」( https://khh.travel )或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khh.travel )查詢。# ▲「2024高雄城市咖啡節」來享受愜意的週末時光。(圖/秦毅君提供)

「臺東部落食尚」帶你探索山海秘境 品味原民文化與風味饗宴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想來一場結合文化與自然的探索之旅嗎?讓您深入體驗臺東這片神秘而美麗的土地,臺東部落食尚特別推薦兩個深度遊程,一次滿足山與海的冒險渴望,無論是漫步在綠意盎然的山間,還是徜徉於碧海藍天的海岸,都能在這裡發現臺東獨特的原住民智慧與風味料理,品味那份來自山海的滋味與情感。在這裡,生活的步調緩慢而充滿韻味,每一口美食、每一步探索,都將帶您更貼近這片土地的靈魂。 ▲體驗原住民文化的獨特風味。(圖/秦毅君提供) ▲廣闊的金崙海灘。(圖/秦毅君提供) 「藍皮解憂號金崙部落導覽」兩日遊帶您踏上一場融合懷舊與文化的探索之旅,第一天旅程從「藍皮意象館」開啟,漫遊於車廂座位區和Q版解憂月台,感受時光倒流的初次悸動,隨後規劃參觀大武之心南迴驛、大鳥遊憩區及鐵花新聚落,深入體會臺東的歷史與人文藝術之美,晚上入住臺東五星級娜路彎大酒店,享受舒適豪華的住宿體驗。第二天則前往「蓋亞那工作坊」品嚐布農族傳統美食,體驗原住民文化的獨特風味,接著搭乘藍皮解憂號觀光列車前往金崙站,體驗金崙部落的走讀活動,前往原民秘境特色咖啡店「力卡珈琲」,深入了解當地生活與文化,為旅程畫下完美句點。 ▲原民秘境特色咖啡店「力卡珈琲」。(圖/秦毅君提供)  ▲原住民傳統美食風味料理。(圖/臺東縣府原住民族行政處提供) 另一個遊程是「臺東延平永康部落」,這是一場海拔900米的山林間秘境之旅,從部落祭祀儀式開始,感受與當地祖靈的神聖交流,隨後進入深山,親身體驗獵人文化,參加射箭、擲矛等傳統狩獵活動。在這片靜謐的山林中,享用以八大傳統食材製作的「幸福獵人餐桌」,每一道料理都蘊含著族人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活的熱愛。下山至永康部落護村神木,了解布農族文化習俗,而後集合勇士們合唱祈福之音,並在離別前在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自由穿搭屬於自己的原民風,不分族群,圍圈唱跳我們都是一家人,讓彼此今後都能不忘心裡最重要的朋友與家人,不僅是一場味蕾的饗宴,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人無法忘懷。 ▲臺東特色飲品。(圖/臺東縣府原住民族行政處提供) 臺東縣原民處進一步說明,臺東部落食尚還精心設計了多樣化的遊程,無論您想要半日遊、一日遊,還是兩日或更長時間的深度探索,都能滿足您的需求。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臺東部落食尚官方網站(https://ttstylefood-travel.org/),一起來感受臺東的無限魅力吧!#

《我・我們》第二部曲世界首演在臺東 早鳥8折開賣早購享優惠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臺東縣府攜手布拉瑞揚舞團共製2024年最新力作《我・我們》第二部曲,今年10月受邀於法國國立唯一以舞蹈為主的夏佑劇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Chaillot)演出。在舞團出發法國巴黎之前,《我・我們》第二部曲將在9月28 、29日於臺東縣藝文中心演藝廳世界首演,今(17)日中午12點正式啟售,早鳥八折優惠至8月4日,早購享優惠。 ▲《我・我們》第二部曲。(圖/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提供) 臺東縣政府於2021年《回家跳舞》部落巡演,至去年(2023年)有別以往,攜手臺北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共同製作布拉瑞揚舞團,推出《我‧我們》第一部曲,,並於同年受邀至澳洲阿德雷得澳亞藝術節(OzAisa Festival)開幕演出。 今年推出第二部曲,延續積極培植原住民技術人才精神,不僅推動了幕前和幕後的原住民表演藝術產業,也強調了對在地和原創性表演藝術的支持,邀請各界踴躍參與,共同支持這具有地方特色和獨特創意的表演藝術活動。 第一部曲如一場大膽、爆裂、充滿火花的派對,以年輕無懼的創造力,將五感拋擲而出。爆裂之後,迎來時間的累積,《我・我們》第二部曲以排灣族puqulu(腦)的概念出發,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宇宙。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將引導眾人,走過青春躁動,強烈的自我在人與人的關係網絡中漸漸消融。透過身體演繹模仿、交往、競爭、合群的過程,將呈現出我和我們被生命的線絲纏繞、緊密。 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再次集合金曲獎得主ABAO阿爆(阿仍仍),以音樂搭成橋樑連接過去與未來,藝術家磊勒丹・巴瓦瓦隆,以內斂的色塊,對比與襯托出不同階層關係,探索在下一個生命階段中的智慧,並深入探索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期待這個全新的舞蹈作品帶給觀眾更深刻的反思與體驗。 布拉瑞揚舞團9月28、29日在臺東藝文中心演藝廳《我・我們》第二部曲的演出,節目票券17日中午起至8月4日前購票更可享8折早鳥優惠(最低票價除外),民眾可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網(https://www.opentix.life/topic/1805176082445246464)、7-ELEVEN超商及FamilyMart全家便利商店購票。#

烏來給樹營地 泰雅族獵人文化體驗

記者鄭玉吟/台北報導 新北市烏來給樹營地的環境清幽,原住民與野生動物在此和平共處,營地主人給樹與其族人等,以傳承泰雅族文化為使命,平日在這裡舉辦傳統文化體驗,是一座泰雅族的獵人學校。透過一步步的努力及口耳相傳,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露營或遊玩,夏令營最多時有150位,大家以愉快心情前來採索。 ▲給樹營地射箭體驗,有專人在旁指導。(圖/記者鄭玉吟攝) ▲給樹營地活動前的擺設,桌上有一瓶原住民自釀的小米酒。(圖/記者鄭玉吟攝) 給樹因著聖靈的感動,自33歲開始經營營地,經由數十年來的努力,此地已初具規模。遊客到此可親自體驗搭帳棚之樂、泰雅族特有服飾穿著、紋面、竹筒飯製作、狩獵陷阱教學、傳統烤肉、弓箭射擊、搗麻糬DIY、山豬步道植物解說、猴子爬樹、盪鞦韆及傳統午餐野宴等,活動內容十分豐富,歌舞歡聲不斷。 ▲給樹營地用桂竹製作竹筒飯。(圖/到訪遊客提供) 給樹針對營區的經營表示,烏來這個地方,土地的限制太嚴重,應該稍微讓原住民去做一些文化的使用,有些土地可以適度開放,大家秉持一個生態的觀念,讓土地在有限度的開放下,得到一個保障,以讓泰雅文化能夠綿延流長。 ▲給樹語重心長的表示:希望政府放寬部分土地管制,讓原民文化得以傳承。(圖/記者鄭玉吟攝) ▲營地附近山林屬原住民保留地,由公所管理,營地指派專人在沿途進行植物導覽。(圖/記者鄭玉吟攝) 當耳邊輕輕響起泰雅族美麗的歌聲,原住民朋友親切的笑容、泰雅族的勇士精神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已深深烙印在每個遊客心中,正因對當地文化有更多的瞭解,內心自然湧現更多的尊重與感佩,感謝給樹及族人為保存泰雅文化所做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泰雅文化得以持續流傳。# ▲給樹營地進行搗麻糬DIY,一旁響起美妙的歌聲及有力的加油聲。(圖/到訪遊客提供) https://youtu.be/cAlbLO5EuBU?feature=shared  

「達魯瑪克傳統刺繡」藝術與傳統工藝成果展 即日起臺東縣圖書館展出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經過90小時的精彩研習之旅後,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推動辦理達魯瑪克傳統刺繡班,並自即日起至11日止在臺東縣圖書館1樓大廳展出其豐碩的學習成果,這場限定展覽展示一系列精美的抱枕、背包、掛飾及背心等工藝作品,為平日寧靜的圖書館帶來一絲夏日的歡樂氣息。 ▲達魯瑪克傳統刺繡工藝成果展。(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為了深化臺東縣豐富的傳統工藝文化,於今年3月開設這項傳統工藝研習推廣課程,在魯凱族傳統工藝師羅美玉老師的細心指導下,部分學員們從零基礎開始,學習傳統刺繡的材料選擇與工藝技巧,逐步掌握基礎技能,最終創作出令人驚艷的作品。這不僅讓初學者感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也讓具有一定基礎的部落族人對自己文化的傳統技藝有了更深的理解,進而促進了族群意識的發展。 ▲經過90小時的精彩研習。(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臺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是臺灣東部唯一的魯凱族部落,羅美玉老師繼承了家族與部落前輩的傳統智慧,精通魯凱族的刺繡、貼飾和綴珠等多種技法,自從民國76年成為原住民傳統服飾教師以來,羅老師已經投入了近40年的時間,不斷地傳承這門精湛的工藝。她於108年被登錄為臺東縣傳統工藝保存者,並於109年被選入台灣工藝之家。 ▲達魯瑪克傳統刺繡工藝成果展。(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經過90小時的精彩研習。(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這次的成果展為公眾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近距離欣賞達魯瑪克傳統刺繡的精緻之美。# 展出地點:台東市南京路25號1樓(臺東縣立圖書館) 展出時間:113年6月4日至6月11日(圖書館開館時間)

力推部落旅遊 體驗嘉義鄒族文化 鞣皮傳統工藝 打造個人獨特作品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鞣皮」是阿里山鄒族的傳統工藝,過去將獵物身上的皮毛透過鞣皮製成衣飾,是鄒族人的智慧也是文化;目前於達邦部落的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就能看見模擬過往鞣皮的製作過程,還有其他鄒族的文化特色,跟著部落「鞣皮」文化一起來趟「皮」體驗,親自手作皮雕鑰匙圈,過程充滿樂趣又療癒,又能帶回專屬個人風格的作品,還有各大部落的手作DIY,打造獨一無二的作品。 ▲山豬手作DIY。(圖/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提供)  今年嘉義主推部落旅遊,阿里山不只有聞名遐邇的自然美景,更不可錯過安排鄒族部落體驗,從傳統家屋、涼亭、漁獵文化、歌舞表演認識鄒族,品嚐風味餐認識鄒族美食,並透過各種體驗認識鄒族的日常與工藝。 ▲射箭體驗。(圖/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提供) 尤其以精細的鞣皮技術展現長者智慧,不同部落之間也各有許多適合親子的DIY體驗;像是皮雕、山豬彩繪、射箭、手洗愛玉、搗麻糬、竹杯製作、風笛製作等,還沒來過阿里山或第一次聽到鄒族,或身邊有外國朋友想要認識台灣在地文化,不妨來一趟阿里山鄒族部落旅遊。 ▲金皮雕工作室。(圖/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提供) 透過身體力行認識在地文化是最不會被遺忘的,其中,位在樂野部落的「金皮雕工作室」光看招牌就很有特色,優美的山中小屋裡,除販售精美皮雕製品,還有令人念念不忘的部落風味料理。 ▲金皮雕工作室的皮革作品。(圖/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提供) 工作室擺放著大大小小極富巧思設計的皮革作品,老師還會介紹鄒族鞣皮技術、皮雕手法,想要更有紀念性就自己做一個,選好可愛圖案金屬印章,也有英文數字能拚出自己名字,再對著皮革敲敲打打,最後由老師幫你上色,一條專屬你的皮革鑰匙圈就完成,過程充滿樂趣又療癒;喜歡手作皮雕還能到山美部落的「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不僅能觀賞鯝魚,還能做鯝魚造型的鑰匙圈。 ▲茶山部落「天神取火」。(圖/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提供) 來吉部落還有手磨山豬造型服飾、手洗愛玉、咖啡烘豆;逐鹿部落則有山豬彩繪、絹印提袋、射箭、餵梅花鹿,想要更深度體驗有茶山部落「天神取火」、新美部落「獵人營」。 ▲逐鹿部落則有山豬彩繪。(圖/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提供) 想要文化輕體驗,或來一趟深度之旅,部落在4至6月期間推出限定優惠,提供超過10種方案、9條推薦套裝行程,融入部落感受質樸的樂趣。# 更多旅遊資訊可至慢遊嘉義粉絲專頁、Instagram查詢,或加入官方LINE@ ( https://page.line.me/chiayitravel 或搜尋ID:@chiayitravel)即可獲得最新資訊。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 承先啟後持續推動臺東優質環境教育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是繼米國學校環境教育園區後,臺東縣第七處通過認證的環境教育場域,更是縣內第一個布農族的環境教育場域,他們響應SDG4優質教育、SDG11永續城鄉、SDG15保育陸地生態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長期在地深耕融入珍貴的布農族傳統文化,嘗試找回人和大自然的永續及對等關係,同時促進了眾多原住民青年返鄉,一同為環境教育和生態倫理的推廣事業奮鬥。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經過2年的努力,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今年3月通過環教場域認證,為許多有興趣參與認證且正在努力的夥伴注入一劑強心針,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未來透過各種分享和交流活動,將申請經驗傳遞給更多具有潛力的場所,讓臺東的環境教育可以持續點亮更多場域。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保留珍貴森林及布農文化。(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阿力曼館長則說,為了要保留珍貴森林及布農文化,避免被財團開發,他以個人力量推動保護,找回人類跟大自然的永續共存的模式,至今已累積20餘萬人次進入,「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並不在彰顯人類知識權力的偉大,相反的,它讓人謙卑走入森林,成為森林的一部份」,正式獲得認證成為環境教育場域,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會持續讓森林博物館的精神被更多人看見與認識。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在未來能夠透過各種分享和交流活動,將申請經驗傳遞給更多具有潛力的場所。(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以森林銀行概念為出發點,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環境教育中心規劃了「一日布農生活」及「森林銀行之小樹之歌」兩大環教課程方案,讓來訪的朋友可以通過課程體驗布農族的文化,並了解氣候變遷及環境永續議題,館方在辦理環境教育體驗的同時也不忘考量土地的環境負載力,所以一天僅開放300人進入,可透過博物館網站(http://www.forestculturemuseum.com.tw)預約體驗,一起感受傳統文化及原始森林之美帶來的震撼。#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保留珍貴森林及布農文化。(圖/臺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