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地方桃竹苗

微風涼爽苗栗鯉魚潭尋一份自在 風輕雲淡心靈富足而喜悅

記者秦毅君/苗栗報導 微風涼爽時節來到苗栗鯉魚潭水庫,或獨行、或家人好友同樂,皆有不同興致,尋一份自在,風輕雲淡心靈富足而喜悅。 ▲鯉魚潭水庫簡介。(圖/秦毅君提供) ▲國內首座鋸齒狀自然溢流堰。(圖/秦毅君提供)  座落於三義、大湖和卓蘭三鎮的鯉魚潭水庫,是一座小而美的水庫,係離槽式水庫,受地形寬度的影響,擁有國內首座鋸齒狀自然溢流堰,在有限的溢洪寬度增加其溢洪量,若有機會可於大雨過後觀之鋸齒堰形成天然水簾的溢流洩洪壯觀畫面。 ▲漫步於景觀步道,水庫景色宜人。(圖/秦毅君提供)  漫步於景觀步道,水庫景色宜人,沿著鯉魚潭緩步而行非常地療癒,景觀步道分為兩條,可形成環狀步道,石梯的部分雖則低緩,實則坡度有些傾斜陡峭,年長者及孩童需得注意行走,若加上欄柵更為安全。 ▲水庫美景令人心胸開闊一掃煩悶。(圖/秦毅君提供)  ▲停車場之一就可直接欣賞水庫四周環抱翠綠的山巒景色。(圖/秦毅君提供)  鯉魚潭水庫有二個免費的停車場,停車場之一就可直接欣賞水庫四周環抱翠綠的山巒景色,従高處鳥瞰,將美景盡收眼底;停車場之二連接的觀景台腹地很大,亦可居高臨下欣賞鯉魚潭水庫溢洪道,對每日上班面對電腦的生活而言,真令人心胸開闊一掃煩悶。 ▲觀景台腹地很大,可居高臨下欣賞鯉魚潭水庫溢洪道。(圖/秦毅君提供) ▲假日在景觀台前方馬路兩側有熱鬧的市集攤販。(圖/秦毅君提供) 假日在景觀台前方馬路兩側有熱鬧的市集攤販,有咖啡、美食、蔬菜水果任君選擇,品一杯咖啡觀賞空曠廣大的美景;買一支香腸邊走邊吃極富趣味,好不愜意。 ▲隨從美麗的大自然為心靈充電。(圖/秦毅君提供) 在紛擾雜亂的生活中,撥出些許時間微旅行,體驗天地造化神奇之魅力,隨從美麗的大自然為心靈充電,放鬆情懷活在當下,人生滿足而自得其樂。#

清峰之旅/探訪南庄宜古宜今桂花香

記者/清峰苗栗報導 南庄是苗栗縣東邊靠山的純樸鄉鎮,古早時代曾開採過煤礦,現在卻是一個很多人想親近的慢活城市。要到南庄可從國道1號高速公路頭份交流道下,經三灣再接苗124縣道就可抵達南庄,南庄街道狹窄不易停車,建議自行開車者,可停於南庄遊客中心停車場,每次收費100元。 ▲走進桂花巷,各商家活力滿滿。(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走進桂花巷,有各色各樣的美食。(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南庄老街包含桂花巷及中正路周邊巷弄,既名為桂花巷,自然應運而生很多與桂花相關的商品,如桂花釀、桂花蛋捲、桂花餅等,等你來品嘗;從洗衫坑這端進入,可見一塊塊石板放在溝渠上,這是古時婦女洗衣、話家常的地方,隨時間推移現已不復見當年的洗衣盛況。 ▲走進桂花巷,各商家活力滿滿。(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走進桂花巷,有各色各樣的美食。(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乃木崎食坊客家美食。(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走進桂花巷,各商家活力滿滿,熱情地為遊客推銷自家商品,讓人感受到這裡的活力。來南庄這個客家小鎮,除了有豬籠粄、黑糖糕及各式特色小吃之外,就是要品嘗道地的客家菜,如薑絲炒大腸、炒粄條、炆竹筍、玉米雞、客家小炒、客家鹹豬肉…,這裡的每家餐廳幾乎都有這些菜色,可以滿足每個饕客的味蕾。 ▲楊媽媽客家米食。(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協和行豆腐冰。(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古早味的新品珍餅舖。(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百年郵局內陳列的郵差公仔個個造型可愛,這裡還有一輛從前郵差專用的腳踏車及帽子,讓人好像把時間拉回那遙遠的年代。 ▲古意盎然的百年郵局。(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郵局內的郵差公仔個個造型可愛。(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從前郵差專用的腳踏車及帽子。(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康濟橋是南江老街與南庄古時候的交通要道,現在已蛻變為遊客吹風賞景的好地方。康濟橋旁邊的十三間老街也是值得逛的地方,這裡有黃金傳說窯烤麵包,產品眾多,紮實有料;老家米食堂也有各式客家美食,炸湯圓是此店的一個特色產品,等你來體驗。 ▲康濟橋是南江老街與南庄古時候的交通要道。(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黃金傳說窯烤麵包。(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黃金傳說窯烤麵包產品眾多。(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整體來說,南庄宜古宜今、宜動宜靜,可待上一整天,值得一看細細品味。# ▲南庄及周邊風景區地圖。(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共下來打嘴鼓」計畫深入新竹新豐客庄 採集長者客語對話 紀錄客家耆老文化

記者古傳風/台北報導 在客家委員會的指導下,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於8月24日來到新竹縣新豐鄉,繼續推動「共下來打嘴鼓」計畫,以採集在地長者的客語對話,保存珍貴的客家文化語料。新竹新豐鄉以其濃厚的客家文化為特色,是眾多客家鄉親世代居住的土地,而「打嘴鼓」更是長者們閒暇時共同聊天的美好時光,蘊含豐富的生活智慧與客語趣味。 此次活動特別邀請到多位當地長者,包括黃珍章、陳金菊、陳金章、吳祥聲等資深耆老,齊聚一堂,於習慣聚集的地方「打嘴鼓」。透過輕鬆愉快的聊天方式,長者們分享了義民節習俗的美好回憶、傳統客家糕粿的美味與製作秘方,還談到與下一代以客語溝通的快樂,令現場氣氛洋溢著親切的鄉情。這些內容將完整收錄於客語語料庫中,為傳承客語文化增添一筆寶貴的資源。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表示,透過錄製長者以客語進行的對話,能更真實且完整地保留客家語言和生活方式,這項計畫除了讓後代了解並欣賞客家語的趣味性,也致力於讓在地文化永續傳承。未來將在不同的客家庄推動類似活動,持續豐富台灣客語語料庫,讓客家文化的聲音長存。 「共下來打嘴鼓」不僅是記錄聲音的計畫,更是一項文化延續的使命,計畫未來會在更多客家社區展開。透過這些寶貴的錄音,將當前客家耆老的生活智慧、文化特色一一珍存,讓客家鄉親的記憶與語言薪火相傳。

「共下來打嘴鼓」保存客家智慧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錄製長者客語對話 傳承客家文化

記者古傳風/新竹報導 客家委員會推動的「共下來打嘴鼓」計畫,以影音方式錄製客庄長者的對話內容,保存寶貴的客語資源,讓年輕一代得以從長輩的日常閒話中學習客語,傳承客家文化中的生活智慧。此計畫期望透過30年的努力,在一代人的時間裡守護並延續客家語言,讓客語在下一代「聲聲」不息。 「打嘴鼓」在客語中是指聊天,這種閒話家常中蘊含了豐富的生活智慧,從耆老的經驗中反映了客家人對於生活、文化、家庭的深刻認知。然而,客語流失的情況十分嚴重,客委會因此提出「一代人來救轉客家話」的目標,希望在30年內重新帶回客家話,傳遞給更多年輕人。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在客委會的指導下,於8月20日在新竹縣新豐鄉成功舉辦了一場「共下來打嘴鼓」活動,邀請當地耆老齊聚一堂,包括前新竹縣議員吳金清先生等資深客家人士,以海陸腔的客語暢談客家美食、傳統習俗,甚至與子孫輩以客語交流的趣事,場面溫馨而親切。這些話題透過專業影音錄製,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日後將被納入客委會的語音資料庫,為學術研究、語言學習和文化保存提供重要素材。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表示,保存並傳承客家語言與文化是協會的長期志業。未來將持續協助推動更多「共下來打嘴鼓」活動,擴大影響力,讓更多地方耆老的智慧透過影音得以保存,同時也計畫舉辦客家文化主題活動,涵蓋傳統節慶、生活習俗與語言學習等主題,期望更多年輕一代能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豐富內涵,進一步加強認同與傳承。 中小企協表示,根據客委會的指導方針,未來這些影音資料不僅是語言資源,更是珍貴的文化記憶,透過「共下來打嘴鼓」計畫的持續推動,讓客語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日常語言。希望藉由這些真實且富有情感的對話內容,讓客家語言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煥發生命力,讓客家聲音在未來世代間不斷延續。

「共下來打嘴鼓」—客委會攜手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 錄製客家語言影音資料 傳承客家文化

記者古傳風/新竹報導 為保存並傳承客家長者的珍貴語言與文化記憶,客家委員會特別推動「共下來打嘴鼓」計畫,徵集熟悉在地文化的團隊,深入長者日常聚集之地點,以影音錄製方式採集自然流露的客語對話。錄製完成的影音資料將收錄至客委會的客語語料庫和語音資料庫,不僅保留語言資源,也期望讓客家語言的生命力在時代中「聲聲」不息。 ▲與孫輩的客語溝通,是客家耆老們的樂事也是煩心事,快樂的是子孫輩們沒有忘記祖先流傳下來的母語,煩心的是雖然會聽會說,但是很多古早的俚語和固有的海陸腔,在外面就被遺忘了。(圖/記者古傳風攝)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在客委會的指導下,於新竹縣新豐鄉成功舉辦了兩場「共下來打嘴鼓」活動,邀請當地資深客家人士,包括前新竹縣議員吳金清先生等人聚集一堂,以海陸腔的客家話進行對談。長者們暢談客家義民節的傳統意涵、客語傳承的珍貴、年節習俗等多樣話題,充滿文化情感的討論由專業團隊完整錄製下來,並將這些影音素材整理為珍貴的語料,供學術研究、教育推廣等用途,讓後代得以一窺過去的客家生活與文化。 為確保錄製過程的專業性,「共下來打嘴鼓」計畫特別舉辦了影音採集工作坊,向參與團隊詳細介紹錄製的基本原則、技術和注意事項。工作坊強調如何透過影音錄製忠實呈現長者的語言細節、語境和情感,同時確保訪談和拍攝過程中尊重長者的真實表達。這些影音紀錄將成為客語學習者的重要資源,更是文化保存的重要資產。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強調,保存客家語言與文化資產是他們的長期志業,未來將持續支持並參與此類文化保護工作。他們計畫在全台各地舉辦更多「共下來打嘴鼓」活動,以影音紀錄的方式,攜手客委會及社會各界力量,守護這些無形的文化瑰寶。同時,協會計畫開展更多客家文化主題活動,包括傳統習俗、節慶及語言學習,期望讓更多年輕一代深入了解並認同客家文化的價值。 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表示,這些珍貴的影音紀錄不僅是語言資源,還象徵著文化的延續,承載著一代代客家人的記憶和情感,讓客家社群的歷史在影音中持續傳承。透過「共下來打嘴鼓」計畫,期望讓更多人感受客家文化的豐富底蘊,使客家語言文化在生活中常「聲」常新。

清峰之旅尋幽訪勝鐵道風光 龍騰斷橋勝興車站

記者/清峰苗栗報導 龍騰斷橋可從國一高速公路下三義交流道,接龍西道路即可抵達,它是台鐵舊山線因地震崩壞的遺跡,從這可以看出大自然力量的可怕,距離斷橋不遠處是舊山線鐵道電動自行車的龍騰站,可在此選擇搭乘,共分ABC三條路線,沿途可欣賞鐵道風光,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到了世外桃源。 ▲舊山線鐵道電動自行車的龍騰站。(圖片/清峰提供) 其搭乘時間共約為70~80分鐘,所以一日的行程,僅能選擇其中之一,每個班次有專業導覽老師,可讓你了解歷史典故,要搭乘請先上網預訂,以免向隅。 ▲鐵道電動自行車。(圖片/清峰提供) ▲勝興車站。(圖片/清峰提供)  ▲勝興車站鐵道電動自行車。(圖片/清峰提供)  離開龍騰斷橋可前往不遠處的勝興車站,勝興車站是舊山線的最高點,此站也有鐵道電動自行車可搭乘,務必事先上網預訂。 ▲勝興車站內的咖啡小站。(圖片/清峰提供) ▲勝興老街。(圖片/清峰提供) ▲勝興老街客家擂茶。(圖片/清峰提供)  車站旁是勝興老街,遊人如織,優游其間時空交錯、商家林立,除了客家菜餐廳之外,甜點冰淇淋、窯烤麵包、臭豆腐、客家擂茶、牛肉麵、炒粄條都是不錯的選擇。 ▲勝興老街的客家小館。(圖片/清峰提供)  ▲熱鬧的勝興老街。(圖片/清峰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勝興客棧的老奶奶,幫顧客點菜態度親切,中氣十足,忙裡忙外,毫無老態,令人印象深刻,來此一定要品嘗客家鹹湯圓,會讓你驚豔,下次還會再點;爆炒山豬肉可以測試一下,你的牙口是否年輕堅固。 ▲勝興老街一隅。(圖片/清峰提供) 來苗栗體驗一趟慢速鐵道之旅,除了尋幽訪勝,還可飽覽群山和著名龍騰斷橋之美景。#

清峰之旅 向天湖林相優美景致獨特

清峰/苗栗報導 向天湖位於距苗栗南庄25分鐘車程的高山上,從南庄沿苗21縣道進入可抵達,向天湖隸屬南庄東河村,海拔約738公尺,經常雲霧繚繞,此處的矮靈祭是賽夏族人的重要慶典,向天湖畔的文物館,收藏了不少古文物,記錄了原住民的歷史源流,可順道參觀。 ▲向天湖文物館。(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湖邊小徑。(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向天湖咖啡民宿是位於湖中央的民宿,有提供餐宿及咖啡,氣氛極佳,漫步湖邊步道或坐在湖邊,可體驗湖光山色,湖邊林相優美,針葉林與闊葉林錯落有致,形成獨特的風景。 ▲向天湖一隅。(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向天湖一隅。(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步道上偶遇護幼的鵝群,呱呱大叫,有趣極了。 ▲步道上偶遇護幼的鵝群。(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小粒苦茶油和蜂蜜是此地特產,小粒苦茶油據說有保護胃壁的效果,採購的人很多;而蜂蜜是在無污染的環境下生產,濃醇可口,有需求可帶上一罐。 ▲停車場。(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停車場寬廣好停,場邊有當地特色的小攤販,販賣小米酒、馬告香腸、馬奧蛋…等,可滿足你飢渴的需求。 ▲停車場旁攤販。(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苦茶綠色隧道。(圖片/記者清峰提供) 湖邊步道高低起伏不大,老少咸宜,其中有一段是苦茶樹交錯形成的綠色隧道,非常難得,等你來體驗。#

新型態旅遊實境秀《這群人在旅行-泰國特別篇》 9/14起 MyVideo全台獨家首播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YouTuber團體「這群人TGOP」雙胞胎兄弟展榮、展瑞主持新型態旅遊實境秀《這群人在旅行-泰國特別篇》,上週六已在MyVideo全台獨家首播,每週六上架兩集。 https://youtu.be/JKOkgqs9FcA?feature=shared ▲影片來源:甲上娛樂提供 《這群人在旅行-泰國特別篇》由甲上娛樂、台灣大哥大MyVideo、這群人TGOP共同開發,透過新型態旅遊實境秀方式,讓主持人展榮、展瑞化身蹦桑(收音師)出任務,挑戰在5天4夜內收集各種泰國特色聲音,融入他們創作的EDM單曲〈好熱〉中,並在最後一晚與神秘嘉賓一起上台演出。兩人展開蒐集聲音之旅。 節目更多精采內容就在MyVideo全台獨播的旅遊實境秀節目《這群人在旅行-泰國特別篇》!隨著節目即將上架,展榮展瑞的全新單曲〈好熱〉也預計在9月20日上線。 更多資訊請追蹤甲上娛樂官方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pplausemovietaiwan/。        

泰安溫泉區之旅 青翠山巒疊立 時而雲霧繚繞猶如仙境

記者/清峰苗栗報導 從國道一號苗栗公館交流道下,轉接72號快速道路往汶水方向前行,一路青翠山巒疊立,令人不禁讚嘆連連! ▲汶水園區遊客中心。(圖片/清峰提供) 前往泰安的路上,首先造訪位於汶水溪旁的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汶水園區,此地可準備望遠鏡賞鳥,常見鳥類有樹鵲、繡眼畫眉、五色鳥、紅嘴黑鵯、綠繡眼、白頭翁、大卷尾、黃尾鴝等,看看你有幸碰上幾種? ▲汶水園區常見鳥種。(圖片/清峰提供) ▲汶水園區常見鳥種。(圖片/清峰提供) 遊客中心每週二至週日,每天放映七場影片,介紹雪霸公園的種種,如櫻花鉤吻鮭的復育…等,另外展示廳介紹雪霸遊憩區四季之美,想體驗登上雪山主峰眺望聖稜線的美景嗎?這裡就有。 ▲八角樓是眺望園區的最佳視角。(圖片/清峰提供) ▲八角樓遠眺園區。(圖片/清峰提供) 遊客中心後方的八角樓販賣各式紀念品,也是眺望園區的最佳視角;生態池內有烏龜和柯爾鴨悠游其間,小朋友看到應該會驚訝又開心。 ▲生態池內有烏龜曬太陽。(圖片/清峰提供) ▲生態池柯爾鴨悠游其間。(圖片/清峰提供) 離開公園管理處,可至洗水坑豆腐街稍事停留,此地水質好,做出的豆腐甘甜醇美,喜歡品嘗豆腐、豆干、臭豆腐的人不可錯過,不喜歡人擠人,就選平日來,整條街讓你獨享。 ▲洗水坑豆腐街臭豆腐。(圖片/清峰提供) ▲洗水坑豆腐街現做手工豆干。(圖片/清峰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餐廳提供的鱒魚,肉質Q彈可口,這是冷水魚特有的,也是苗栗山區的特色產品,等你來品嘗。 ▲山頭時而雲霧繚繞,猶如仙境。(圖片/清峰提供) ▲夕陽餘暉下的山巒。(圖片/清峰提供) 進入泰安溫泉區,旅館林立,旅館都建在汶水溪旁的山谷中,舉目四望四周山峰高聳,直入雪霸公園的深處;山頭時而雲霧繚繞,猶如仙境;時而一陣大雨過後,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山上林木又清晰可見,氣象變化萬千,等你來體驗。#

全國機採茶菁競賽 新北市坪林區奪冠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為解決茶產業從農人力高齡化與短缺問題,並為持續提高茶菁採收效率與品質。該場自民國111年起舉辦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邀請全國主要茶區優秀機採茶師傅透過競賽活動達到技術交流學習及觀摩,今(113)年邁入第三年成效逐步呈現。茶改場說明,未來運用機械採茶勢必逐漸替代手工採摘茶菁作業,但茶農朋友必須加強運用茶園智慧化栽培管理技術,以有效控制茶菁生長整齊度、成熟度與機採最佳時機,進而提升茶菁產量與茶葉品質。 ▲2024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選手競賽實況。(圖/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提供) 因此,茶改場8 月27 日首次利用該場之智慧化管理茶園辦理「2024 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當日邀請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廖俊融主席講解採茶機操作要領,及進行單人與雙人採茶機操作與示範。該場說明,本次競賽活動全國主要茶區縣市政府全數派員參加,共計有機械採茶好手19組57人,冀由透過現場的相互切磋及單人式採茶機操作示範與簡單機械維護與故障排除的說明,將此技術擴散至全國各茶區廣為茶農朋友利用。 ▲機採茶採摘標準講解說明。採摘標準(由上至下依序為採剪過淺、適中、過深)。(圖/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提供)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利用機械採收的茶園必須控制茶芽生長整齊,茶農朋友可透過茶樹修剪枝技術、肥培及病蟲害管理來達成;倘若茶農擔心機採後樹勢易衰老之問題,只要機採作業時能控制採摘面勿過低,至少保留當季茶梢1~2葉母葉,再配合適當留養和肥培管理,一定可持續維持茶樹良好的生長勢,並確保茶葉的產量與品質。該場說明,本次機採茶菁競賽場域之茶園係導入智慧農業管理,其透過科技監測進行氣象資料蒐集及管控茶園灌溉與施肥排程,可大幅減少約50%之灌溉水量,運用合理化施肥也可減少氮肥施用過量所產生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之問題。總之,運用具韌性農業特性的茶園智慧化管理系統能監控茶園微氣候環境變化,及建立精準灌溉與施肥之決策模式,提供做好生育期管理及預測茶葉採收期的重要資訊,即時提供茶菁最佳採摘時機與品質,達到省工、省時及高效之目的。 ▲本次觀摩競賽與會貴賓合照,由右至左分別是茶改場蘇宗振場長、農糧署特作雜糧組張金榮副組長、閻安琪視察、坪林區農會花雲雄常務監事、林文恭總幹事、陳文慶理事長、木柵區農會張朝翔總幹事與茶改場邱垂豐副場長。(圖/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提供) 蘇宗振場長說明,茶葉採收機械一般可分為單人式、雙人式及乘坐式採茶機等三種。乘坐式採茶機單價高,適用於坡度小、地勢平坦的茶園,面積太小或丘陵地茶園不適合作業。本次競賽採用雙人式採茶機,其適用於緩坡或小面積之丘陵地茶園, 3人一組進行採收作業,每公頃茶園約8~9小時即可完成,每天茶菁採收量可達2,000-2,500公斤。然而,在高海拔茶區其坡度大或茶樹行株距較小的茶園,因受空間限制則適合採用單人式採茶機,本次賽前則進行單人式採茶機之操作示範,提供茶農瞭解不同地形地貌之茶園,適地適用均有便利之採茶機械可以使用,可有效提升茶菁採摘之效率及品質。 ▲2024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選手大合照。(圖/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提供) 茶改場補充說明,本次競賽場域種植茶樹為臺茶17號(白鷺),該品種具有樹型直立茶芽粗壯等特性,適合機械採收。配合智慧茶園的管理模式,推估此季臺茶17號經修剪枝樹冠整形後,從萌芽至採收約需45~48天,此時茶芽長至一心6~9葉為最適合機採之茶芽長度。機採茶原則以採嫩為主,透過機採作業剪取一心2~4葉或對口葉2~4葉之鮮嫩茶菁,此時之茶菁原料品質最佳,適合製造各種特色茶類。 一般茶葉品質主要取決於茶菁原料良窳,而本次競賽評審標準重質不重量,採剪茶菁重量僅占20 %,茶菁品質、茶菁採剪高度與平整度各占40 %。茶菁品質為評分關鍵指標,計算方式以標準芽數所占重量之百分比來進行評分,另一項評分重點,為機採後維持茶樹採摘面的平整度及最少需留1~2葉母葉,俾為下一季茶芽萌發的均一性及養分供應預作準備。 本次競賽經過各縣市選手激烈的角逐後,由新北市坪林區奪冠(參賽者陳宥達、王盛翔、鄭佳宏);苗栗縣南庄鄉及南投縣名間鄉榮獲亞軍;嘉義縣番路鄉、南投縣名間鄉、臺北市文山區獲得季軍;新竹縣關西鎮、南投縣名間鄉、花蓮縣瑞穗鄉、臺東縣鹿野鄉獲得特別獎。該場說明,相關獎項將於11月中旬假南港世貿展覽館臺灣茶業博覽會進行頒獎。本次全國機採茶菁技術競賽期藉由各茶區機採茶高手現場技藝展現,互相切磋觀摩學習,在機採茶活動中期能為茶業薪火相傳做見證,持續提升臺茶競爭力。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