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健康

與死神拔河成功! 急救同仁攜手跨團隊搶命 44歲壯年男奇蹟重生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一場突如其來的倒地事件,幾乎奪走一名壯年男子的生命。44歲的黃姓男子在工作中突然倒地,當場無呼吸心跳。所幸現場同事臨危不亂,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CPR),爭取了寶貴的急救黃金時機。 消防救護人員迅速到場接手,持續提供高品質胸外按壓,並火速將病人送至彰濱秀傳醫院急診。到院後,急診醫療團隊立即啟動高階急救流程,並運用經食道超音波(TEE)確認壓胸位置,確保每一下壓胸都能有效產生循環。在團隊緊密合作下,病人順利恢復心跳。 ▲彰濱秀傳醫院在顏鴻章院長的領導下,近三年來持續強化急診心肺復甦流程與品質。(圖/秀傳提供) 然而,危機尚未解除。到院後心電圖顯示病人為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其心臟主要血管可能已完全阻塞。醫療團隊立刻啟動「急性心肌梗塞綠色通道」,緊急由心導管及心臟外科團隊展開下一階段搶救。 因病人心臟功能嚴重受損,醫師緊急啟用葉克膜(ECMO)提供體外循環支持,並於心導管檢查中發現其左冠狀動脈中段幾乎完全阻塞(達99%),於是立即開通血管並置放支架。歷經一連串分秒必爭的醫療搶救,黃先生最終奇蹟生還,成功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 ▲彰濱秀傳急診陳家慶主任也指出,CPR病人使用經食道超音波(TEE)恢復自發循環(ROSC)的成功率高達70%。(圖/秀傳提供) 今日(7/29)黃先生特別到彰濱秀傳醫院送花給醫療團隊,感謝所有醫療人員給他第二次生命。他說:「從我倒下的那一刻起,就有很多貴人相助,同事、119救護人員,醫院的急診、心導管、心臟外科及加護團隊更是全力搶救瀕臨停止的心臟。感謝大家!你們的專業、冷靜與無私付出,讓我能再次擁抱家人、擁有未來。真的非常感謝!」 值得一提的是,彰濱秀傳醫院在顏鴻章院長的領導下,近三年來持續強化急診心肺復甦流程與品質,透過教育訓練、標準化作業流程與先進科技輔助等策略,急診CPR後自發循環恢復率(ROSC)從原本的25.2%大幅提升至42.2%。這項成果不僅展現醫療實力的長足進步,更彰顯醫療團隊對生命的承諾與守護。 ▲此次緊急醫療行動,從案發現場到急診、心導管室與加護病房,每一環節皆緊密銜接,展現跨團隊、跨專業的精準整合,堪稱現代醫療救命的典範。(圖/秀傳提供) 彰濱秀傳急診陳家慶主任也指出,CPR病人使用經食道超音波(TEE)恢復自發循環(ROSC)的成功率高達70%。這樣的進展不僅展現醫療技術的演進,更是制度落實、團隊演練與臨床決策效率三者相輔相成的成果。此次緊急醫療行動,從案發現場到急診、心導管室與加護病房,每一環節皆緊密銜接,展現跨團隊、跨專業的精準整合,堪稱現代醫療救命的典範。

青春拒菸、魅力登場 「Vixen Crew」獲得無菸之舞冠軍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青少年街舞及熱舞競賽—拒菸Battle」,26日在丟丟噹森林公園廣場熱情登場!吸引縣內13歲至20歲的青少年計有10隊組隊參賽,活動融合拒菸宣導與青年文化,藉由街舞比賽提供青少年自由揮灑舞臺,以舞力展現拒絕菸害的創意與態度,傳遞「拒絕菸害,舞出健康人生」的正向理念。經過動力十足、精彩演繹的熱情發揮後,由「Vixen Crew」獲得無菸之舞冠軍獎。 落實菸害防制的預防教育向下扎根,提升青少年對菸害防制的支持與認知及拒菸意識,活動邀請青少年從街舞與熱舞的肢體語言出發,創意詮釋「拒菸」主題,強化健康生活觀念,目的就是在提倡青少年拒絕菸品,建立健康生活態度;結合藝術與反菸宣導,吸引年輕族群自然參與;提供舞台激發創意與正向興趣,培養團隊合作與社會參與;運用社群媒體擴大影響力,讓拒菸訊息深入校園與社區。 競賽邀請專業舞蹈老師擔任評審,依創意編排、整體默契、動作技巧與舞台表現進行評分。活動內容亦邀請羅東高商韓舞團及宜蘭大學吉他社表演,還有反毒、防制電子煙及反詐騙等宣導攤位,精彩豐富的內容兼顧娛樂與教育,期望引導青少年培養正向休閒興趣,遠離不良誘惑。 代理縣長林茂盛表示,街舞及熱舞是時下年輕人展現自我的方式之一;藉活動提供青少年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並且透過街舞、熱舞等表演形式,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推廣健康休閒活動,避免青少年網路沉迷及同儕引誘,而能培養健康的生活與落實健康行為。

嘉市攜手U Café響應愛滋零歧視 共同支持公衛醫護人員友善愛滋醫療環境

記者邱猷權/嘉市報導 由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所發起的「U Café醫護應援咖啡車」今(22)日抵達嘉義市,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率團隊熱情迎接,響應推動友善愛滋醫療環境,透過可愛的粉紅胖卡分享一杯溫暖咖啡感謝一線公衛人員的辛勞與對愛滋感染者的友善照護與關懷,也傳遞了U世代零歧視的精神,翻轉社會對愛滋的刻板印象,共同打造真正無歧視的照護環境。 廖育瑋呼籲,愛滋病是可以預防及治療的疾病,只要能正視及理解「U=U」,將有助於減少愛滋迷思,更能鼓勵感染者開始或持續接受治療,進而預防愛滋病毒的傳播,愛滋傳播不了便無須畏懼,一起成為不歧視的U世代!▲透過一杯溫暖咖啡向一線公衛人員感謝屏市辛勞與對愛滋感染者的友善照護與關懷。(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長期致力於推廣正確的愛滋知識,將HIV視為可控制的慢性傳染病,並透過社區衛教、校園宣導、醫護人員教育訓練,以及倡導定期篩檢與安全性行為等,以破除社會大眾對於感染愛滋的迷思,期望感染者無論在社會上或是醫療上都能得到更多友善的關懷及照顧。民眾如有愛滋相關問題,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詢或撥打國內免付費1922 或嘉義市衛生局電話(05)-2338066洽詢。

突發坐骨神經痛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助康復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43歲陳女士原本身體健康,某日突然出現左側臀部劇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甚至影響走路與日常活動。她初期嘗試保守治療在家中自行休息與服用止痛藥物數日後,疼痛指數甚至達到8分以上,症狀仍然未見改善,於是前往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疼痛科求診。經腦神經外科影像檢查確認為高位椎間盤突出所致,最終接受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術後迅速康復,重拾生活品質。 大里仁愛醫院疼痛科賴烱文主任表示,陳女士到診時疼痛位置呈坐骨神經走向分布,經臨床評估,研判為急性神經壓迫引起。後來為其安排進行選擇性神經根阻斷術與尾椎硬膜外注射治療,希望能緩解疼痛並避免開刀。不過在接受數次介入治療後,雖然短暫疼痛略有緩解,仍表示疼痛持續,且開始出現腿部無力症狀,疑似神經壓迫加劇。 為求謹慎,為陳女士安排了腰椎核磁共振(MRI)檢查,結果發現於腰椎第四第五節位置有一巨大椎間盤突出,且碎裂的椎間盤已往頭端方向游離,直接壓迫神經根,難怪保守治療效果有限。由於考量神經功能受損的風險,立即轉診至該院腦神經外科施育彤主任進一步處理。 施育彤指出,詳細檢視陳女士影像,並進行神經學檢查,確認症狀與椎間盤碎裂壓迫位置吻合。雖然陳女士經過合適的疼痛治療,但是當壓迫嚴重、神經功能開始下降時,手術介入就成為必要的選項;特別是這類游離型、往頭端移動的椎間盤碎片,常造成診斷與處理上的困難。 因為考慮陳女士年紀與生活需求,施育彤建議進行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這種手術不需大範圍剝離肌肉,只需微小切口,即可進入椎管內精準移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碎片。陳女士的手術過程順利,術後立即感受到疼痛明顯減輕,並於短期內順利下床行走,復元快速。陳女士表示,一開始真的很怕手術,但疼痛已經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幸好最後做了正確的選擇,非常感謝兩位主任的專業與合作,讓她擺脫疼痛的困擾。 施育彤提醒,對於腰椎滑脫或椎間盤突出的病人,保守治療永遠是第一步,包含藥物、復健,或是神經阻斷與射頻等介入方式,都是必要且值得嘗試的策略。但若症狀惡化、神經受壓嚴重,甚至影響行動或肌力,就應儘速尋求外科評估,避免延誤導致神經永久性損傷。

重拾膝望新選擇!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依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調查,台灣民眾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為15%,有350萬國人受關節炎所苦,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退化性關節炎好發50歲以上的年齡層,但隨著近年來生活型態影響,造成50歲以下受關節疼痛所苦的患者逐年增加。 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李宗翰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主要是因為膝關節軟骨磨損、關節周邊骨頭與組織產生病變,造成走路或活動時出現喀喀聲、痠痛、腫脹或關節僵硬無法打直等症狀。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疾病,隨著年齡增長而造成膝蓋磨損越嚴重;但近年來發生在青壯年族群的人數也日趨增多,主要是因為運動過度或傷害、體重過重、長期負重工作等,都導致關節退化症狀提早出現。 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是指藥物、注射、復健等治療,以及輔具設備的使用;但若保守治療方式效果不彰,則就可能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如關節鏡手術或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其中膝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嚴重持續疼痛或老年人而言,是一種最快速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但對於年輕患者來說卻有所顧慮,因為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需切除已退化的硬骨或軟骨,對於細胞組織的破壞性高,且傷口與術後疼痛也大,而人工關節也有其使用年限,所以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應運而生。 微創關節鏡自體軟骨再生修復手術只須從小傷口使用關節鏡採集患者少量健康軟骨,移植到有缺損的關節部位,整個過程約一個小時左右即可完成,藉由患者自體細胞的再生來修補受損關節,不僅降低排斥作用發生,也避免傷害患部周遭組織細胞,保留原有膝蓋的結構與功能,術後約一個月就能明顯感受到膝功能的該善。 李宗翰表示,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許多手術方式因應患者需求而出現,因此擁有更多手術選擇,若患者因害怕開刀或低估膝蓋退化疼痛的嚴重性,延誤就醫可能造成關節退化情況加劇,造成手術選擇限縮或預後不佳。呼籲民眾若出現膝蓋疼痛持續一周以上,還伴隨緊繃或腫脹情形,就應該儘速找專科醫師進行診斷檢查與治療。

台灣自閉症人口突破2萬人 專家建議:規律運動有助改善症狀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3歲的小杰經常重複玩特定玩具,較少主動參與互動性遊戲,媽媽觀察發現,他在公園偶爾會跑步、追逐,卻幾乎不會跳躍,體力與動作協調明顯落後同齡孩子,經就醫評估後,小杰被診斷為自閉症類群障礙(ASD)。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2024年底,台灣已有超過2.2萬人領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的身心障礙證明,約佔全體身心障礙人口的1.8%,自閉症類群障礙屬於神經發展性障礙,影響個體的社交互動、語言溝通、行為表現與興趣範圍。 土城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雅涵指出,建立「成功經驗」是激發孩子參與動機的關鍵,建議挑選簡單、具結構性的運動內容,搭配口語鼓勵與正向回饋,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家長應抱持「堅持比完美更重要」的態度,可以將困難的動作拆解為多個步驟,循序漸進引導學習,協助孩子累積成就感。照顧者若能與孩子一同運動,不僅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也能讓孩子感受到陪伴與支持,建議多給予鼓勵、減少責備,讓運動成為愉快經驗,進一步養成穩定的運動習慣與健康生活模式。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自閉症兒童在運動引導中加入「視覺輔助工具」可有效提升理解力與參與度,例如在地板貼上腳印圖示,引導跳躍動作,或透過影片示範技巧,減少語言指令的誤解,有助孩子獨立完成動作。運動形式不需複雜或高強度,可從日常活動著手,像是快走、追逐、拍球、跳舞、帶動唱等,再逐步加入伸展或阻力訓練,初期可選擇孩子熟悉且具安全感的環境,讓運動變得有趣、可預期,球類遊戲如丟接球、踢球,除促進親子或同儕互動,也有助於提高手眼協調、平衡感與肌力。 國際研究也顯示,參與結構化運動計畫的自閉症兒童,在代謝健康(如膽固醇指數)與行為表現上皆有明顯進步,運動可降低重複性動作、攻擊行為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亦能增加與他人互動機會,減少孤立感與情緒困擾,進而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李雅涵提醒對自閉症兒童而言,運動不僅能強化體能,更是促進身心與社交發展的重要管道,從小開始、從簡單做起,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是為孩子未來奠定基礎,幫助他們培養正向運動態度,維持良好體適能與生活品質。

今年雲林縣首例日本腦炎病例現蹤 強化防蚊、按時接種疫苗不可少

記者楊青琪/雲林報導 隨著季節邁入炎熱夏日,正是不少傳染病高流行期,雲林縣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衛生局已針對個案住家附近進行環境調查,並於周邊豬舍懸掛誘蚊燈及加強民眾衛教宣導,呼籲鄉親做好防蚊措施,並確認家中幼兒已依時完成日本腦炎疫苗接種,出入高風險區成人則鼓勵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衛生局副局長張翌君表示,調查發現,個案於6月23日開始出現全身不適、發燒及嘔吐等症狀,6月26日經醫院通報採檢,疾病管制署於6月30日研判確診,目前仍住院治療中,同住家人3人皆無疑似症狀,疫調發現住家居住地3公里內有豬舍等風險場域,已於豬舍放置誘蚊燈及養豬業者相關人員衞教,同時加強附近民眾的防蚊宣導。 衛生局指出,日本腦炎潛伏期約5至15天,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國內傳播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一天中叮咬人的高峰期為黎明和黃昏時段,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豬是日本腦炎流行最重要的宿主,日本腦炎病毒可在豬體內大量繁殖,再經由病媒蚊傳染給人類,請鄉親注意加強防蚊措施,並儘量避免在高峰時段於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目前正值日本腦炎流行季節(5至10月),也呼籲醫師提高警覺加強通報,以利防疫單位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鼓勵民眾踴躍接種疫苗,降低感染日本腦炎機率。(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即時監控智慧改善 全面提升室內空氣品質(IAQ)

記者梁志祥/台北報導 為了保障民眾健康並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太一電子檢測有限公司正式啟動「室內空氣品質(IAQ)智慧監測與改善計畫」,全面導入先進感測技術,實現即時空氣監測、數據分析與改善策略,為公司員工打造更安全、健康的生活與工作空間。 ▲綠新風套組/G6S。(圖/銘祥科技提供) 「空氣看不見,但不能忽視,」太一公司董事長徐銘江、總經理徐銘遠表示,「透過這項計畫,公司不僅能即時掌握空氣變化趨勢,也能針對異常數據迅速採取通風、淨化等對策,有效降低風險。也為整體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空氣污染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子,而室內空氣品質更直接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長時間在室內活動的族群,如學童、上班族與長者等。為此,太一電子檢測有限公司,率先安裝整合式IAQ感測設備,可即時監測PM2.5、CO₂、TVOC(總揮發性有機物)、溫度、濕度等指標,使用手機、電腦等行動裝置連網,能遠端登入頁面監控數據,隨時瀏覽即時和平均值趨勢圖,完全不受安裝程式或APP的限制,是最便利、精確的空氣品質監測及改善神器!。 根據研究指出PM2.5濃度每增加10µg/m3 (microgram),總死亡風險會上升4%,心肺疾病死亡風險會上升6%,而肺癌死亡風險會上升8%。也因為這 些PM2.5懸浮粒子極易吸附多環芳烴和重金屬等汙染物,導致它們經肺泡穿越微血管進入體循環,引起過氧化基及各式不良反應,導致細胞基因突變、癌變,致畸胎等等結果。# 媒體聯絡人:梁志祥 電話:(02)2662-7199#246、0912546774 信箱:tcopp2345@gmail.com 若您需要針對特定行業(如學校、醫療院所、企業或政府部門)客製化版本,也歡迎提供背景資訊,可洽詢太一公司,以為您進一步調整內容風格與專業度。

博愛醫院免費腹部超音波健檢,歡迎40歲以上民眾參加

記者林添富/宜蘭報導 羅東博愛醫院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將於今年7月20日(週日)合辦免費腹部超音波健檢活動,歡迎40歲以上民眾受檢。 羅東博愛醫院指出,早期肝癌難以發現,末期肝癌預後不佳,使得肝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的第二位,人人聞之色變。而自2021年起,學界與醫界合力舉辦「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後,發生率與死亡率才明顯下降。 博愛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江明峯醫師指出,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加上只要有四分之一正常的肝臟還在,就不會感覺異常,因此發現症狀通常都已是末期,治療困難且預後不佳。2021年10月間,50歲呂先生參與這項免費健檢活動,原本只是抱持著「反正免費檢查看看也好」的心態,卻意外發現肝臟內有一顆約1公分的腫瘤,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早期肝癌。 江明峯醫師評估肝癌腫瘤不大,安排呂男接受射頻燒灼術(RFA)治療,以高頻電流局部加熱的方式破壞癌細胞,將腫瘤燒灼去除。術後呂男恢復狀況良好,往後5年皆未復發,目前定期追蹤,生活如昔,絲毫看不出曾罹癌患大病。 博愛醫院指出,腹部超音波是一種非侵入性、無輻射的影像檢查方式,檢查過程安全、快速且無痛。常用於檢查肝臟、膽囊、胰臟、脾臟、腎臟等腹部器官的健康狀況,是第一線發現腫瘤的重要工具。40歲以上的民眾,不管有沒有B、C型肝炎,每年都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B、C型肝炎患者,至少每半年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才能守護自己與摯愛的家人。

造福鄉里 江冠葆等5人合資捐贈雲林縣消防局救護車1部

記者楊青琪/雲林報導 為感謝熱心民眾斗六觀光夜市江冠葆先生、林育慶先生、陳泓宇先生、楊富程先生及鄭偉男先生5人合資捐贈雲林縣消防局救護車1部,協助斗六分隊提升緊急醫療品質及搶救人命勤務量能;今(18)日上午於雲縣府縣長室舉行救護車捐贈儀式,由縣長張麗善及消防局長林文山代表接受,並回贈感謝狀及紀念品以表謝忱,雲林縣夜市慈愛會理事長陳鴻榮及斗六市長林聖爵等出席觀禮。 斗六觀光夜市江冠葆董事長簡潔的表示,我們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感謝社會,也盡心力回饋社會。 張麗善表示,謹代表雲林的鄉親感謝捐贈者的善行義舉;此次捐贈由江冠葆董事長發起,邀請志同道合的4位善心同事共同合資捐贈一部救護車,包含林育慶先生、陳泓宇先生、楊富程先生及鄭偉男先生,合力捐贈高規格救護車,有助於意外或災害發生時,提升緊急醫療品質,即時搶救人命。 ▲縣長張麗善回贈感謝狀及紀念品 以表謝忱。(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張麗善指出,目前雲林縣消防局救護車皆配有自動給氧機等相關救護設備,讓OHCA患者在運送就醫的過程中,能進行高品質的CPR急救,提升患者恢復自主心跳的機率,消防局在113年間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患者恢復自主心跳且康復出院人數已高達30人,存活率由7%上升至23.4%,整整提高了3倍多,這除了救護人員的訓練提升外,救護車完善的急救配備更是關鍵,再次感謝江冠葆董事長等5人再為本縣添一救護利器。 消防局長林文山表示,到院前緊急救護是消防局主要勤務之一,救護車出勤次數之高,平均每年超過3萬件次救護案件,致車輛耗損率亦大幅提升,張麗善縣長上任迄今不斷與民間溝通及努力,使雲林縣消防局的救護車能不斷汰舊換新,包括此次的捐贈,本縣已更新高達41輛救護車。汰換老舊車輛外,提升救護車的急救設備,以提升到院前的急救效率,是本局搶救性命的基本要件。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