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綜合
感受自然與人文交織療癒行程 臺南雙層巴士盲盒旅遊
生活中心/臺南報導 臺南市觀光旅遊局「雙層巴士盲盒旅遊」5月10日推出「春風綠意.香草飄香」主題旅遊,結合自然變化、在地香草應用、美感餐桌體驗等,帶領遊客走進臺南溪北地區,深度感受自然、味蕾與人文交織的療癒行程。 「雙層巴士盲盒旅遊」透過搭乘雙層觀光巴士,以高處視角俯瞰臺南風貌,以盲盒開箱方式,帶領旅客解鎖臺南每一隅。不論是穿梭在熱鬧巷弄與寧靜鄉野之間,或是感受宗教信仰的厚重與自然景觀的悠然,都能細細體會臺南多元且深具人情味的生活風貌,感受這座城市隨季節流轉所展現的獨特韻味。 「春風綠意.香草飄香」主題旅遊擴展至臺南溪北地區,帶著遊客一同開箱探索溪北地區的獨特景點與豐富體驗。由新營火車站出發,首站來到下營區營墘休閒農業區中的「一畝田香草園」,園主王麗斐原本是護理師,因緣際會下接觸了香草產業,透過天然香草來調理身體,主打產地到餐桌的五感體驗。在這次特色遊程中,園主親自導覽香草園,介紹春夏轉換間的藥草與可食植物,如芳香萬壽菊、薄荷、枸杞葉、接骨木花、魚腥草等,並安排園區內各種香草所製成的風味料理,包含香草火鍋、紫蘇水餃、魚腥草捲餅、綠豆金銀花涼湯與新鮮蔬菜沙拉等及香草棒DIY,園主也很貼心的準備手工製作的薄荷純露與左手香膏作為伴手禮,延續整趟旅程的香氣記憶。 ▲參訪臺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拍攝場景「蘭都觀光工廠」。(圖/臺南市政府提供) 接著行程來到「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了解嘉南大圳的重要歷史與臺灣水利技術對農業發展的深遠影響。隨後參訪臺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拍攝場景「蘭都觀光工廠」,深入認識臺南蘭花產業的發展脈絡,並親手體驗以蘭花萃取物製作洗髮精 DIY,作為母親節的香氛祝福,為整趟旅程畫下溫馨的句點。本場次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家庭帶著長輩來參與,其中來自桃園的旅客表示,整個行程都安排的很好,香草園療癒又美味,也認識了很多臺南歷史與蘭花產業文化,內容豐富非常有趣。 透過四條節氣主題路線與八種在地特色遊程的「臺南雙層巴士盲盒旅遊」,帶領旅客深入臺南各地,在放鬆身心的同時,也將地方農產、文化與產業轉化為可體驗、可品嚐、亦可帶走的旅遊記憶。遊程體驗後,填寫問卷就有機會獲得星級飯店雙人住宿券。後續遊程尚有部分名額,歡迎踴躍參加,詳細資訊可至臺南旅遊網及KKday報名平臺查詢。# 臺南旅遊網:https://www.twtainan.net KKday報名網址:https://www.kkday.com/zh-tw/product/168454
美濃區衛生所舉辦健走活動 推廣預防失智與健康生活
記者施宇寬/高雄報導 為提升美濃區長者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預防意識,美濃區衛生所於114年5月6日於瀰濃里水圳舉辦健走活動,吸引30位里民熱情參與。 ▲向社區長輩衛教健康餐盤,教導如何吃得健康。 (圖/美濃衛生所提供) 本次活動結合瀰濃里社區發展協會,透過800公尺的水圳健走路線,引導民眾親近自然、欣賞家鄉風光,同時傳遞「運動密碼150」、「均衡飲食」與「預防失智」等健康概念,讓衛教知識落實於生活之中。 ▲向長輩衛教運動密碼150及宣導失智友善「看、問、留、撥」。(圖/美濃衛生所提供) ▲宣導預防失智的四防五要。 (圖/美濃衛生所提供) 參與活動的長輩們紛紛表示,希望未來能多舉辦這類型的活動,不僅能促進身心健康,也有助於增進社區長者間的交流與互動,讓健康生活成為日常。 ▲長者們沿著瀰濃水圳前行,親近自然同時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 (圖/美濃衛生所提供) ▲長輩分成兩兩一組,一起健走、聊天,增進長者間的交流與互動。健走的同時一邊欣賞水圳風光、彩繪圍牆,結合在地人文景觀。 (圖/美濃衛生所提供) 高雄市美濃區衛生所表示,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及良好社交互動是預防失智的三大關鍵。未來也將持續舉辦類似活動,鼓勵社區居民走出戶外、培養健康生活習慣。#
骨質疏鬆症健保新制上路 擴增給付民眾受益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人口高齡化進程加速,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次於高血壓的第二大慢性疾病,對長者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並對公共衛生與醫療體系帶來長期挑戰。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與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顯示,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每6人即有1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占比達80%。女性每3人就有1人、男性每5人就有1人,餘生可能會罹患骨鬆並發生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 骨折不只是疼痛,更可能帶來失能與生命威脅。髖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近20%2,3成患者將面臨永久性失能、8成無法獨居;此外,看似輕微的跌倒造成手腕骨折或上臂骨折,亦為骨鬆的重要發生指標。 ▲(圖由左至右)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暨國防醫學院助理教授盧俊吉秘書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崇桓理事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吳至行教授、共同呼籲骨鬆防治。 有鑑於此,中央健康保險署自今年3月1日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族群納入保障對象,包括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標誌著我國從「骨折後治療」走向「骨折前預防」的新里程碑。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指出:「健保擴大給付後,可幫助上述高風險族群進行初級與次級骨折預防,使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能更早介入而不再從『發生骨折後』才做起,更能擴大對民眾的骨骼健康的保護,透過治療幫助更多患者有效提升骨密度,降低骨鬆性骨折風險,並期能降低後續醫療與社會成本。」 國際間已將骨質疏鬆症視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母親節前夕,專家齊聲呼籲國人應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查與風險評估,配合醫師建議進行積極的預防與治療,用實際行動守護媽媽的骨骼健康。 健保給健保擴大給付範圍包含: (1) 初級骨折預防:在未發生骨折,但骨密度 (BMD) T 值小於等於 -2.5 合併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溼性關節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5mg/d) 超過3個月者。 (2) 次級骨折預防:擴大骨折給付範圍至遠端橈骨骨折(手腕骨折)和近端肱骨骨折(上臂骨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崇桓理事長表示:「骨密度在25歲左右達到高峰,40歲後逐年減少,特別是50歳以上停經後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骨質流失更為嚴重,一旦發生骨折後增加死亡風險,不僅影響患者,還會對家庭、社會造成衝擊,因此不只長者需注意此風險,家中照護者也需提升對骨鬆的認知。」並進一步說明:「骨密度DXA 檢測結果顯示T值,T值在介於-1到-2.5屬於骨質流失症,低於等於-2.5則為骨質疏鬆症。」 骨鬆性骨折常見部位,包含(1) 手腕骨折,好發於五十多歲,常因跌倒時手撐地造成骨折。(2) 脊椎骨折,好發於六十多歲,常因彎腰、提物或滑倒著地時產生背痛,經診斷才發現脊椎已變扁變形為壓迫性骨折。 (3) 髖部骨折,常見於七十多歲,患者通常因跌倒造成的嚴重骨折。 (4) 上臂骨折,相對手腕骨折更加嚴重,多於跌倒時側身撞擊肩膀所致。因此陳崇桓理事長強調:「健保放寬給付,助力骨鬆防治,民眾應更重視骨鬆。骨鬆高風險族群不分男女,包括:停經後婦女及五十歲以上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有骨折病史、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等。出現駝背、變矮超過四公分、站立直視前方時後腦沒辦法貼到牆等也應注意,及早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骨密度篩檢、積極治療、預防骨折。」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暨國防醫學院助理教授盧俊吉秘書長指出:「自體免疫疾病的骨鬆共病不容忽視,台灣近4成類風濕性關節炎者併有骨鬆,脊椎骨折率逾13%5。臨床上,每4位類固醇使用者就有3位為骨鬆 ,類固醇使用越久、劑量愈高,骨折風險越高,這類患者急需提高骨鬆意識。」 盧俊吉秘書長分享,一名年僅25歲的女性患者,因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已長期使用類固醇超過10年,18歲時即被診斷為類固醇誘發性骨質疏鬆症,需每月搭機往返澎湖與台北接受治療,某次飛行途中遭遇亂流劇烈顛簸,突感後背劇痛,就醫後發現腰椎與薦椎發生壓迫性骨折,骨密度T值僅 -3.8。當時因骨質狀況嚴重受損,僅能以止痛藥物搭配手術處理。盧俊吉秘書長指出,臨床上這類案例並非個案,長期類固醇使用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皆屬於骨質疏鬆高風險群。過去許多患者未及時介入骨鬆治療而導致骨折、失能甚至影響生活品質。盧俊吉秘書長強調,健保擴增「初級骨折預防」治療策略,有助於自體免疫疾病的骨鬆共病患者和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啟動骨鬆治療,降低骨折風險,提升照護品質。 骨鬆與多重慢性病並存,「開源節流」治療新趨勢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吳至行教授指出:「骨鬆為台灣第二大慢性病,約有四成糖尿病患者罹患骨鬆,罹病時間越久、也因骨骼代謝影響,跌倒機率增加,骨折風險更高 。因此,吳至行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應更積極關注骨骼健康,及早評估骨鬆與骨折風險,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吳至行教授說明,抗骨鬆藥物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促骨生長藥物,讓身體能「開源」長出新骨頭,快速提高骨密度;另一類為抗骨流失藥物,延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即為「節流」的概念。吳至行教授補充,骨鬆治療策略應隨時考量骨品質狀況,及早篩檢骨密度、及早接受藥物治療,預防骨折發生。對於高骨折風險患者,包含新發生骨折者、或抗骨流失藥物治療後仍存在高風險者,應先考慮使用促骨生長藥物,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完整的促骨生長藥物療程後,應持續使用抗骨流失藥物銜接,維持骨密度,降低再發生骨折機率。 吳至行教授分享臨床案例,83歲的鄭女士有30年糖尿病史,過去無骨鬆、骨折病史,今年初在家不慎跌倒後腰部疼痛不適,當下未及時就醫。直到一次回診時提及腰痛持續,吳至行教授當下即刻判斷安排X光檢查與DXA骨密度檢測,才發現髖部股骨頸骨密度T值已低至-2.5,不知不覺已罹患骨鬆,所幸當下未出現骨折。為避免日後骨折發生,除了要避免跌倒,目前也已啟動健保骨鬆長期治療規劃。 鄭女士分享,自己多年來與糖尿病為伍,但從未接受過骨密度檢測。「沒想到一次意外的跌倒,才驚覺自己早罹患骨鬆。」她提醒同樣有慢性疾病的病友,應積極關注骨骼健康,及早進行骨鬆篩檢,並感謝健保制度,讓病友能得到即時且完整的醫療照護。 健保新制上路,升級骨鬆初級與次級骨折防護,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全面的保障,成為他們抗病路上的堅強後盾,也幫助重拾幸福的生活。溫馨的母親節將至,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中華民國 風濕病醫學會、與長期致力骨鬆照護的台灣安進共同發聲關注長者骨骼健康,提醒有骨折家族史、停經女性、糖尿病患者、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及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及早篩檢、積極治療、預防骨折」,用實際行動守護骨骼健康,遠離骨鬆性骨折的威脅。
長壽養生之旅 結合自然漫遊與文化走讀 身心靈一次滿足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5年最夯旅遊趨勢是-延年益壽型的沉浸式療癒體驗,根據Booking.com針對全球33國旅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健康與壽命」榮登新年度旅遊新顯學,台灣旅人反應尤為熱烈,高達78%受訪者表示「想透過旅行活得更久更好」。 ▲飯店業者以在地文化、溫泉美饌與自然療癒,打造一場身心靈全面升級的「養生之旅」。(圖/雀客國際提供) 雀客藏居 - 台北陽明山溫泉飯店聯手旗下頂級粵菜「藏粵閣」及在地導覽專家「Voyage陽明山」,即日起分別推出期間限定「2025感恩湯宴」及人氣爆棚的「草山食光漫遊微旅行」,以在地文化、溫泉美饌與自然療癒,打造一場身心靈全面升級的「養生之旅」。 ▲車程距離台北市區不到一小時,輕鬆走入靜謐療癒的山林旅程。(圖/雀客國際提供) 結合自然漫遊與文化走讀,融入年輕人夯旅遊新風潮「草山食光漫遊微旅行」,不只是食療,徒步漫遊力行更是養生關鍵!雀客藏居 - 台北陽明山溫泉飯店攜手在地導覽專家「Voyage陽明山」,推出超夯「草山食光漫遊微旅行」,車程距離台北市區不到一小時,輕鬆走入靜謐療癒的山林旅程,展開一場一泊二食、溫泉養生的詩意假期。 ▲藍寶石泉秘境。(圖/雀客國際提供) 即日起至9月30日,預訂指定住房專案,即享藏粵閣精選特餐、星巴克迎賓飲、雙泉暢遊等豐富禮遇,再享深度導覽行程加購優惠價:每人450元的「文化漫遊-美軍宿舍群」與每人1,000元的「藍寶石泉秘境半日遊」,從長輩養生到親子同遊,全家大小需求一次滿足,共享自然深度療癒食光。
嘉義優鮮夏日瓜果開賣 「瓜瓜水果餐盒」全家輕鬆買
記者秦毅君/嘉義報導 時序來到夏日,又到了大啖瓜果的期間,嘉義縣政府以「嘉義涼夏吃瓜季」為主題,與全家便利商店、福和生鮮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嘉義優鮮瓜瓜水果餐盒」,從5月10日起在全台4300家全家便利商店門市販售。 ▲全家便利商店開賣「嘉義優鮮」瓜瓜水果餐盒。(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本次合作延續112年與113年的木瓜水果餐盒,將嘉義縣的夏日代表瓜果一次集合,除了保留木瓜,今年新增橘肉哈密瓜、紅肉大西瓜與黃肉小西瓜3款嘉義瓜果。 ▲木瓜是嘉義縣的夏日代表瓜果之一。(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今年新增橘肉哈密瓜。(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過去跟全家合作推出木瓜水果餐盒,銷量非常高,今年再次升級餐盒,提供當季智慧木瓜、溫室哈密瓜及種植於八掌溪畔西瓜,民眾如果想吃好的水果,直接到家裡附近的全家就能買到,透過這次合作讓全國消費者認識嘉義優鮮水果,也讓嘉義農民的努力被看見。 ▲想吃好的水果,直接到家裡附近的全家就能買到。(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農業處說明,113起陸續在全家便利商店旗下FamiSuper超市設立「嘉義優鮮專區」,讓消費者輕鬆選購嘉義優鮮農產。 ▲今年新增紅肉大西瓜。(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極光」是縣府近年推廣的精品哈密瓜,脆口多汁、甜度高,現在就是產季,歡迎民眾到「嘉義優鮮」官網查詢產地資訊與訂購方式。#
鳥界好爸爸報到 洲仔濕地水雉育雛身影溫暖母親節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每年一到春夏,是高雄洲仔濕地最熱鬧的時節!保育類水鳥「水雉」已悄悄換上金黃繁殖羽,優雅長尾隨風搖曳,踏著水面輕盈舞步,被譽為「凌波仙子」、「菱角鳥」,水雉正進入一年中最精彩的繁殖季,不只外型吸睛,育雛方式更是特別——由雄鳥負責孵蛋與照顧雛鳥,是自然界少見的「父代母職」,這份無私守護精神,也讓水雉成為母親節前夕最感人的生態象徵。 ▲洲仔濕地保育類水鳥「水雉」已悄悄換上金黃繁殖羽。(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洲仔濕地位於左營蓮池潭旁,是都市中珍貴的濕地保育據點,也是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鳥類「水雉」穩定繁殖的重要棲地。水雉繁殖期為每年四月至九月,此刻已換上金黃褐白羽色和長長尾羽,不僅姿態翩翩,更有少見的「雄鳥育雛」行為,展現出自然界不分性別的溫柔守護,也與母親節的照顧精神不謀而合。 洲仔濕地是高雄市重要濕地保育基地,市府與「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攜手守護生態,長年投入保育工作,成功讓水雉族群逐年穩定,也讓市民能近距離觀賞牠們的美麗身影。邀請市民在溫馨佳節中走入自然,和家人一起欣賞水雉求偶的愛之舞步,學習關懷與尊重的多元樣貌,用一場自然約會向媽媽表達感謝。#
友善耕作讓水雉與草鴞「安居樂業」 「生態給付」獎勵補助啟動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長期與在地農民、生態團體合作,推動友善農業與棲地營造,為鼓勵農民積極參與水雉與草鴞等珍貴稀有鳥類保育工作,運用中央資源推動「生態給付」計畫,針對落實友善耕作、保育野生動物棲地的農地提供獎勵補助,舉凡不使用毒鼠藥、開放田區供猛禽覓食、維護濕地水源與植被等行為皆可申請,此次推動重點包含「猛禽友善田區」與「水雉友善農田」,並依據不同地區特性提供對應的生態給付補助。即日起至6月16日為止,開放受理申請「草鴞棲架監測獎勵金」與「水雉友善農地獎勵金」,有意願參與計畫的農民可向土地所在區公所申辦,不僅減輕農友因保育讓利的壓力,更落實「照顧生態就是照顧自己」的理念。 ▲在野蓮田裡的水雉。(圖/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生態給付」的核心理念在於「透過生態守護農作」,支持農民在耕作過程中落實對環境友善的做法,例如:減少農藥使用、保留野生動物棲地、維護水域生態、推動有機或自然農法等。今年度「水雉友善農地獎勵金」—水雉友善農田推動區域為美濃區與旗山區;「草鴞棲架監測獎勵金」—猛禽友善田區推廣區域計有旗山、田寮、內門、阿蓮、燕巢、岡山、橋頭、路竹與大樹等地區;參與的農民不僅可獲得實質的補助,更可提升農地永續利用價值。 ▲「野蓮種菱,雉在成家」方案,在野蓮田中預設小型菱角區,供水雉優先選擇築巢。(圖/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水雉是珍貴的保育類鳥種,牠們喜愛在浮葉型水草上築巢繁殖,是濕地生態健康的重要指標,水雉以昆蟲與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食,有助於控制田中部分害蟲,減少病蟲害風險。農業局自2017年起與民間團體合作營造適合牠們棲息的環境,至去年底已有58隻水雉在美濃湖畔度冬,族群穩定增長;今年5月初,高雄鳥會更驚喜紀錄到4組水雉成功在不同棲地「成家立業」,顯示保育成效卓著。為了讓水雉安心成家,又不讓農友受損,農業局攜手高雄鳥會與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推出「野蓮種菱,雉在成家」方案,在野蓮田中預設小型菱角區,供水雉優先選擇築巢。今年起擴大推廣「水雉友善農地獎勵」,每公頃野蓮田可補助3萬元獎勵金,每成功孵化1巢水雉還可再獲3,000元獎勵。 ▲在棲架上停棲的猛禽。(圖/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猛禽是田間重要的天敵資源,也是農民得力的「抓鼠隊」!透過「猛禽友善田區」與「草鴞棲架獎勵金」等計畫,鼓勵農民營造更具生態功能的農地環境,猛禽主動來報到,幫農友抓老鼠省工又有效,達到農業與自然共好的雙贏目標。農民參與猛禽保育,透過實地設置棲架、拍攝停棲影像,成功設置草鴞棲架者,可獲得新台幣3,000元設置獎勵金,若拍攝到猛禽(如草鴞)停棲於該棲架,經審核認定後將再頒發新台幣10,000元獎勵金。除了草鴞和水雉有「工作機會」,針對願意協助拆除鳥網、巡護獸鋏與陷阱的社區組織與產銷班,也提供每月5,000元的「自主巡護獎勵金」,支持地方力量投入保育實務。 ▲在野蓮田裡的水雉。(圖/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生態給付」不僅是直接的經濟鼓勵,更是對農民一同守護土地與生態環境的肯定與感謝,未來將持續推廣生態友善田區並與農友、生態團體密切合作,打造農產與生態永續並存的幸福家園。「生態給付」計畫將到各地辦理說明會,最近一場次說明會為5月21日於阿蓮農會辦理,歡迎有意願參與計畫的農民朋友參加。相關訊息請關注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官網(https://agri.kcg.gov.tw/)最新消息。#
漁光島生活節/安平一日輕旅行全攻略
生活中心/臺南報導 母親節周末除了來台南吃母親節大餐、到新化虎頭埤買魚頭君U型記憶枕給媽媽外,還可以到漁光島參加漁光島生活節-「放空聲活日」唷!另外順道品嘗一下安平的美食小吃,如豆花、蝦餅、蚵捲、牛肉湯、魚皮湯、白糖粿等等,並提醒要進入漁光島的遊客記得利用接駁車前往,歡迎大家帶著媽媽一起享受愜意假期。 ▲四草綠色隧道遊船。(圖/臺南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漁光島生活節本周活動持續在漁光島防風林舉辦,這禮拜是屬於小品、輕鬆的類型,適合遊客暫時拋開城市喧囂,體驗放空與沉澱。簡單推薦幾條串聯周邊的景點遊程供大家參考: 一、路線1《安平深度之旅》安平樹屋 → 安平古堡 → 安平老街 → 安平運河遊船 → 安平定情碼頭德陽艦園區 → 漁光島 二、路線2《四草-安平一日遊》四草大眾廟綠色隧道(遊船) → 安平航港城 → 夕遊出張所 → 港濱歷史公園(大魚的祝福) → 億載金城 → 漁光島 三、路線3《南區-安平一日順遊》四鯤鯓龍山寺(遊船) → 新百祿燕窩觀光工廠 → 鹽埕出張所 → 黑橋牌香腸博物館 → 漁光島(虱目魚主題館) → 漁光島月牙灣 此外,為便利民眾前往活動現場,假日(5/10、11)有免費交通接駁車,行駛路線為《原住民文化會館站》-《億載金城》-《漁光島站》,去程時間為12:00至18:00,回程則為12:30至19:00,每15分鐘一班,歡迎多加利用。 5月7日魚頭君U型記憶枕在虎頭埤風景區上市,可以安排上午前往虎頭埤走走,下午到安平老街吃美食,傍晚再前往漁光島放空與欣賞絕美夕陽。此外,5月下旬也將有一系列精彩活動輪番登場: 5/17(五)|2025新化五寶節產業文化活動,地點:新化虎頭埤風景區。由新化區農會主辦,結合觀旅局舉辦2公里健走活動,沿途設有補給站提供五寶農特產品:鳳梨、地瓜、芝麻、竹筍、橄欖,傳遞新化在地文化與農業魅力。即日起開放報名,限額500名,報名費300元(含門票),參加者可獲紀念品、五寶產品及150元市集優惠券,詳情請見新化區農會臉書。5/17當日虎頭埤也將新落成「虎頭埤親子環教生態館」,館內可認識「黃斑黑蟋蟀」生態及早期農業社會時鬥蟋蟀的歷史,歡迎前往參觀。 5/24-25(六、日)|東門城外遊香洋:關廟大潭埤水上活動×市集×DIY。由關廟青協會主辦陸域市集、DIY;觀光旅遊局辦理水域活動體驗,即日起至5/16(五)開放報名,額滿為止。活動結合在地鳳梨產季,適合闔家共遊,打造一趟樂趣滿載的關廟之旅。# 報名請洽關廟青協會https://forms.gle/h1BC5cbyAob7xJz77
水雉與美濃湖 人與自然的連結之三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每年四~九、十月之間,在美濃湖正是水雉繁殖的季節,在繁殖期宛如披著皇冠的金黃褐白羽色和長長尾羽,秀雅的長腿盈盈行於水上浮葉、姿態翩翩而有「凌波仙子」的美稱。水雉在台灣是留鳥,且被認為是瀕危物種。 ▲美濃「護雉蓮盟」品牌啟動,共創農產保育雙贏。(圖片來源/美濃湖水雉棲地) 高雄美濃湖是台灣重要的生態資源,原本是羌子寮溪和太坑溪匯流而成之自然沼澤窪地,經漢人定居開墾後,便順地勢築湖蓄水,而後於日據時期改建為現代化水庫,讓原本一百公頃出頭的濕地縮減至二十一公頃左右,因水位加深,不但水雉失去棲息地,自然的濕地也逐漸失去過往原有的風貌與生態功能。 ▲美濃湖中正亭美麗的視角。(圖片來源/施宇寬) ▲美濃水雉復育站。(圖片來源/黃淑玫) 水雉跟野蓮及其他水草或自然物種,曾廣布於台灣的平原湖沼,原本在美濃湖生活的水雉和野蓮,也正面臨消失危機。野蓮是台灣原生種,正式名叫龍骨瓣莕菜,早年廣泛分佈於台灣水田、池塘、濕地中,現今僅台灣高雄有零星野生族群,其餘皆為人工培植。野蓮成了野外瀕危的水草,但美濃人發揮生態智慧,將其轉為四季均可上桌的經濟作物,其長長的嫩莖爽脆可食,因味道鮮甜、美味可口,成為每逢出遊必點的台灣料理熱炒之一。 ▲美濃地區的野蓮,其長長的嫩莖爽脆可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野蓮田上的雜草空心蓮子草意外地成為「野蓮鳥」的築巢好所在。(圖片來源/黃淑玫) 早年作為蓄水的美濃湖埤塘本來有大量野蓮生長,於1980年代因湖水優養化而一度瀕臨滅絕,後因農民鍾華振移植復育而倖存。野蓮為水生植物,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可栽培,但供給的水源必須為乾淨且無污染,現在不但是美濃當地有名的客家野菜與經濟作物,野蓮田更成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水雉的家。 ▲「美濃湖水雉棲地」保育體驗。(圖片來源/蘇莉玲) 在美濃湖周遭種植野蓮的農民,反而是最早做保育野蓮工作的,隨著推廣水雉的復育,農民和水雉及野蓮之間的協調共存,考驗著農民和復育工作者的智慧。高雄鳥會期待成為友善農產、消費者、農民之間的採購橋樑,現已推出「護雉蓮盟」專屬的宅配,更多美濃的水雉保育紀錄歡迎加入「美濃湖水雉棲地」Facebook公開社團(facebook.com/groups/mljca/),也可於高雄市野鳥學會官網(https://neti.cc/BOMgmo0)下單訂購,並了解更多南台灣關注物種。# 野蓮料理參考: 1.清炒野蓮,食材:野蓮、豆腐乳、菌絲。野蓮洗淨後切段,薑切絲。熱油鍋爆香薑絲。加入野蓮、豆腐乳(或鹽巴)及些許水,大火迅速翻炒幾下即可起鍋。(野蓮不宜久炒,才能保持鮮脆口感。) 2.野蓮野菇烘蛋,食材:野蓮、鴻嘻菇、彩椒、雞蛋蒜頭、鹽巴、黑胡椒。野蓮洗淨後切段;鴻禧菇去蒂頭,掰成小朵;彩椒切丁;棘頭切末。下油鍋,放入鴻福菇、彩椒丁、蒜末炒香備用。打四顆雞蛋,加入鹽巴、黑胡椒及些許水拌勻,再加入野蓮,將所有食材攪拌均勻。作法一:平底鍋倒油熱鋼,中小火加熱,倒入蛋液,蓋上鍋蓋燜煎5分鐘至表面金黃,利用盤子倒扣協助翻面,反面再煎1-2分鐘即可完成。作法二:蛋液倒入烤盤,放進220度烤箱烘烤10分鐘即可出爐。
濕地精靈池中靈動飛舞 關山人工濕地聆聽自然樂章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在樹梢與禾本植物間,傳來雀躍的啾啾聲,濕地精靈們在池中靈動飛舞,褐頭鷦鶯、緋秧雞與小彎嘴畫眉翩然起舞,躍出動人的旋律,這片秘境正位於關山親水公園內的關山人工濕地,冬日裡,成群的鷺鷥如聖誕樹的裝飾般點綴枝頭;春夏天,鶯啼鳥囀,琵嘴鴨與鳳頭潛鴨成群悠遊,花嘴鴨與紅冠水雞則教育幼鳥學習捕食,這如詩如畫的景象,來到濕地漫步,可近距離聆聽屬於濕地的自然樂章,但別忘了降低音量,減少對濕地生物的干擾,攜手守護這片珍貴的生態寶地! ▲緋秧雞在臺灣是普遍易見的留鳥。(圖/臺東縣環保局提供) 關山人工濕地作為污水處理設施,不僅具備淨化水質的功能,還營造出豐富多元的生物棲地,濕地的出流水質達到場域標準,並成為吸引各類生物棲息的美麗環境。如今,這裡更是鳥語花香的生態樂園,遊客可以在親水公園環園步道騎行,放慢緊繃的步伐,享受臺東獨特的慢生活。也期望縣民朋友們共同守護多元豐富的濕地生態系,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6項「淨水及衛生」及第15項「保育陸域生態」,共同打造永續且健康的新臺東。 ▲褐頭鷦鶯活潑好動。(圖/臺東縣環保局提供) 位於關山親水公園西北側的關山人工濕地,採取永續經營與低干擾的管理模式,使濕地水質日益潔淨,濕地的生態池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棲息,鳥種多樣性與數量逐年增加,吸引了許多賞鳥愛好者到訪。此外,環保局也透過導覽解說活動,帶領民眾深入濕地,增進對濕地的認識與珍惜,並培養守護濕地的意識,讓環境更加美好。 ▲小彎嘴畫眉生性機警怕人,聲音清亮婉轉多變。(圖/臺東縣環保局提供) 美好的濕地環境需要你我共同維護。欣賞濕地美景的同時,請攜帶走隨身物品及垃圾,以免濕地生物誤食垃圾而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