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睿人物

林宥嘉新歌歌詞藏入髒話諧音哏 傳遞訊息是不要說髒話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林宥嘉發布新歌     照片提供 / 華研國際 林宥嘉全新單曲〈討罵的 直到今天還是不願對你說髒話〉MV由黃中平導演執導,MV、音源已在昨日(7/2)上線。充滿特色的歌名再度引發熱烈討論。 林宥嘉發布新歌     照片提供 / 華研國際 林宥嘉坦言,這首歌的歌名很長,他自己也記不太住,希望大家只要記得他有一首新歌叫做「討罵的……」或是「不說髒話」就好。這首歌所描繪的是情感關係裡的沮喪與生氣,林宥嘉形容這是一首「生氣的情歌」,歌曲中充滿壓抑的怒火,「希望那些在感情中感到生氣、委屈卻一直沒說出口的人,可以透過這首歌來發洩與療傷。」 林宥嘉發布新歌     照片提供 / 華研國際 對於「生氣」這個情緒,林宥嘉也分享了個人觀點:「人當然可以生氣,但不輕易生氣,也不要生氣太久。」而這也是他在感到生氣時會對自己說的話,他認為生氣是人類的本能,但也提醒大家不要被衝動與怒氣所左右。歌詞中刻意藏入聲母彩蛋,例如「討罵的」唱起來是最明顯的諧音哏、「甜美的」、「逃命的」,也都由一樣的聲母組成,為展現這首歌的主旨「雖然生氣,但始終堅持不說髒話」。 林宥嘉發布新歌     照片提供 / 華研國際 值得一提的是,林宥嘉首度在MV中展現了彈鋼琴的模樣,讓人眼睛一亮,他分享:「以往我彈鋼琴通常只是用來寫歌,也比較少彈鋼琴演出,這次特別為了MV拍攝練習鋼琴。」此外,林宥嘉也透露這是他首次以戴耳環的造型出演MV,他表示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歌迷希望他可以嘗試這樣的造型,再加上覺得這個造型很符合這次歌曲的氣質,便決定嘗試,希望能帶給歌迷驚喜。 林宥嘉期許用一個月的時間,讓大家盡可能聽到這首歌,也期待新歌〈討罵的 直到今天還是不願對你說髒話〉的成績能夠不輸給他自己在5月發行的〈怪情歌〉,再度創造佳績。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林宥嘉新歌歌詞藏入髒話諧音哏 傳遞訊息是不要說髒話

借助科技守護脆家 解佩芳獲新北模範公務員表揚 推動輔具Easy Go 八里愛心徐麒晏獲績優人員肯定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日表揚114年模範公務人員暨年度績優人員,社會局原社會工作科股長解佩芳,任內推動高風險家庭整合型安全網,借助科技資訊力量,有效降低脆家危機再發生率達89%,榮獲模範公務人員。另位八里愛心教養院物理治療師徐麒晏,在輔具服務上推動APP智慧管理系統,獲選為績優人員。 解佩芳自98年起,從第一線社會工作師做起,並擔任高風險家庭服務中心主任及社工科股長,她在任內協助推動新北市高風險家庭整合型安全網,整合六大局處,建構逾1,300個窗口,創建跨機關資訊系統,有效降低脆家危機再發生率達89%以上。 ▲徐麒晏(左)輔導民眾平易使用輔助工具,獲績優人員肯定。(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解佩芳自98年起,從第一線社會工作師做起,並擔任高風險家庭服務中心主任及社工科股長,她在任內協助推動新北市高風險家庭整合型安全網,整合六大局處,建構逾1,300個窗口,創建跨機關資訊系統,有效降低脆家危機再發生率達89%以上。 為因應重大兒虐案件,新北市首創「用心網助,平安守護」兒少查找機制,跨局處比對資料,精準查找2,388名行方不明兒少,並協助破獲多起重大刑案,解佩芳在任內並多所貢獻,於月前榮陞新竹縣政府社會處婦女及新住民科長,返鄉繼續奉獻長才。   ▲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右4)與同仁歡送解佩芳(中)返鄉服務並祝賀高陞。(圖/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提供) 另位八里愛心教養院物理治療師徐麒晏,在新北市輔具中心主任楊忠一的帶領下,協助推動輔具超音速一站式服務,協助規劃「輔具Easy Go」APP,簡化申請流程,提升行政效率,讓市民享有更即時、便捷的服務,該系統曾榮獲國發會第二屆政府服務獎及多項國內外獎項的肯定。 徐麒晏並協助推動二手輔具回收再利用,於112年媒合逾1萬4,000件輔具,節省公帑超過8,000萬元。他經常在記者會扮演超人,介紹輔具超音速服務,令侯友宜印象深刻。他甚至經營「瞭輔具」YouTube頻道,介紹輔具的正確應用,觀看次數破400萬,更與《健康2.0》合作推廣。 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解佩芳不僅專業深厚,亦具宏觀視野與服務熱忱;徐麒晏則是「點子王」,想盡辦法讓民眾平易使用輔具、簡易申請輔具,兩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祝福解佩芳在新職位上發揮所長、貢獻所能。

部落的百寶盒-潘雅莉‧杜彩蓮‧陳亮編織創作展 開展分享會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部落的百寶盒—潘雅莉‧杜彩蓮‧陳亮編織創作展》開展分享會於昨(26)日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16號倉庫3樓「原民館小藝廊」正式開展,透過三位屏東原住民女性創作者的編織藝術,展現原民文化的創新與生命故事的交織,一同來見證文化與藝術融合的動人時刻。 ▲原民藝術工作者陳亮,探索身分認同與文化傳承。(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此次展覽邀請三位具代表性的原民藝術工作者——陳亮、杜彩蓮、潘雅莉,從個人生命經歷出發,結合排灣族傳統編織與當代創作語彙,呈現三座風格獨具的「百寶盒」裝置。作品不僅訴說個人的文化尋根、家庭關係與自我探索,更以編織為語言,將記憶、情感與部落連結凝聚成深刻作品。 ▲原民藝術工作者杜彩蓮,以色彩與編織記錄育兒生活與女性情感。(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其中,陳亮透過〈一席系列:DNA〉及〈臍帶有水〉作品,探索身分認同與文化傳承;杜彩蓮則以色彩與編織記錄育兒生活與女性情感,在創作中「做回自己」;而潘雅莉則以月桃編織為媒介,實踐文化永續與社區共創,展現部落工藝走入生活、走向未來的可能性。 ▲原民藝術工作者潘雅莉,以月桃編織為媒介來實踐文化。(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原住民族文化的延續與創新,不僅是族群的責任,更是整體社會的重要資產。《部落的百寶盒》展覽展現三位女性藝術家如何將情感與文化轉化為動人創作,讓更多來自部落的聲音被看見、被聽見、被傳承。《部落的百寶盒》展覽即日起於屏菸1936文化基地「原民館小藝廊」展出,民眾可透過展覽近距離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的細緻與力量,認識更多源自土地的創作能量。更多展覽資訊可關注屏菸1936文化基地相關公告。 展覽資訊: 展期:114年6月14日(六)-114年10月16日(四)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8: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屏菸1936文化基地 16號倉庫3樓 原民館小藝廊

MA客語金曲茶會頒獎勉入圍者 客委會推三箭助攻音樂發展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慶祝第36屆金曲獎客語類入圍佳績,客家委員會19日舉辦「GMA36客語金曲交流媒體茶敘暨入圍受獎儀式」,由客委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親自頒發獎座予今年金曲客語類入圍者,感謝他們充分展現母語音樂的文化魅力與創作能量。同時,為強化客家音樂發展,古主委也宣布將啟動「客家音樂三箭」策略,讓客家音樂的火種得以延續。 ▲客委會主委古秀妃與金曲客語入圍者合照 。(圖/客委會提供) 古主委表示,為強化客語音樂創作動能,客委會將推動三大策略,包括:提供經費補助支持創作、辦理流行音樂大賽以激發創意與新作品,以及深入校園,從國小到大學推動音樂教育共創計畫,邀請專業音樂創作人與學生共同創作,讓客語音樂向下扎根。她強調,客委會將持續扮演堅實後盾的角色,與所有熱愛客語音樂的創作者並肩同行。 古主委指出,創作不僅是音樂人的志業,更能為社會注入良善與美學的力量,帶來正向的影響。她感謝所有入圍歌手對客家音樂的貢獻,也期盼未來能借助客語歌手的專長,帶領更多莘莘學子投入客語音樂創作之路,並勉勵未入圍者不要放棄──創作是一條長路,只要堅持,就有成果。 今年共有15項客語音樂作品入圍金曲獎,風格跨越搖滾、民謠、龐克與跨界實驗,展現母語音樂的多元性與突破性。入圍陣容堅強,包括山狗大後生樂團、黃子軒、秋林、林鈺婷、粹垢、羅思容、米莎&早川徹、邱淑蟬及楊淑喻等人。壓軸活動《GMA36 H Party!》將於6月20日(五)晚間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SUB盛大登場,現場由林曉培、F.F.O與多位入圍者同台演出,展現客語音樂新勢力與搖滾魂,並與所有熱愛音樂與文化的好朋友共享客家音樂美好盛宴。

picul泰山森林書屋用「故事陪伴力」悄悄改變孩子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北市原民局的picul泰山森林書屋從6月10日至17日舉辦三梯次「故事陪伴力練習課」,以繪本為橋梁,結合教案設計、性別平等與親職教育等主題,邀請原住民族繪本創作者與教育工作者,陪伴新北市語推人員、族語教師、部落講師及在地族人,一起學習如何透過故事說文化、談情感,讓閱讀成為人與文化之間最溫柔的連結。 ▲繪本作者拉娃谷倖強調圖像創作是祖先智慧的延伸,更是族人情感與信仰的描繪。(圖/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課程中,邀請兩位原住民族繪本創作者—泰雅族的拉娃谷倖與排灣族的娥葛絲(葉雅庭),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與文化故事。拉娃谷倖透過繪本《藝術家,在哪兒?》分享如何從山林、風土與部落經驗中汲取靈感,思索「泰雅人的樣子」如何在現代日常生活中延續。她強調,圖像創作是祖先智慧的延伸,更是族人情感與信仰的描繪。娥葛絲則以繪本《我的名字》出發,帶領學員展開一趟尋找名字意義的旅程,透過族語、植物與感官經驗,引導大家重新認識自己名字背後的價值。 ▲江在申老師指導說故事技巧讓一本書不只是「唸完」,而是活起來。(圖/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實作課程由江在申老師帶領,從說故事的技巧到如何設計互動環節,讓學員親身體驗如何用聲音、動作及語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一本書不只是「唸完」,而是活起來。有參與學員分享,這不只是學說故事,而是學會如何用身體和情感傳遞故事的靈魂,也讓自己更有信心把文化說進孩子的心裡。 另外,在性平與親職教育課程中,心理諮商師郭蕙寧老師透過繪本與學員一同練習如何用簡單的語言與孩子談論身體界線、性別角色與情緒表達。講師郭蕙寧強調文化的延續,不只在語言和故事裡,也在於我們怎麼教孩子愛自己、保護自己。 由原民局營運的picul泰山森林書屋,長期推動原住民族文化與親子閱讀教育,始終相信說故事的力量,並重視「故事陪伴力練習課」對於文化陪伴的影響力。未來,書屋將持續培育更多能在校園與社區中推動閱讀的文化引路人,讓孩子們在故事中自然學習,在圖像與聲音中靠近族語與文化。

林昀儒大陸活動戴紅領巾 教育部體育署:對等尊嚴 相互尊重 勿藉機矮化臺灣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桌球一哥林昀儒 受邀參加6/9即將開打的中國兵超聯賽,賽前(3日)隨所屬團隊山東魏橋前往山東鄒平市渤海實驗學校參加一場公益活動與小學生互動時,當下不知情被安排戴上象徵中國的紅領巾,手持紅旗,高唱「我愛你中國」,再次登上微博熱搜引發各界爭議 。據知情官員透露,林昀儒發現不妥後也有反應,表示以後也不再出席相關屬性活動。 為此,教育部體育署(4)日表示,體育運動競賽及交流活動不應有政治因素的干擾,兩岸體育交流應秉持「對等尊嚴、相互尊重」的原則,勿藉機矮化臺灣,方有助於兩岸良性互動。體育署同時表示力挺林昀儒選手征戰國際,在運動場上發揮所長,爭取佳績。  

骨質疏鬆症健保新制上路 擴增給付民眾受益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人口高齡化進程加速,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次於高血壓的第二大慢性疾病,對長者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並對公共衛生與醫療體系帶來長期挑戰。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與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顯示,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每6人即有1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占比達80%。女性每3人就有1人、男性每5人就有1人,餘生可能會罹患骨鬆並發生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 骨折不只是疼痛,更可能帶來失能與生命威脅。髖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近20%2,3成患者將面臨永久性失能、8成無法獨居;此外,看似輕微的跌倒造成手腕骨折或上臂骨折,亦為骨鬆的重要發生指標。 ▲(圖由左至右)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暨國防醫學院助理教授盧俊吉秘書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崇桓理事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吳至行教授、共同呼籲骨鬆防治。 有鑑於此,中央健康保險署自今年3月1日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族群納入保障對象,包括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標誌著我國從「骨折後治療」走向「骨折前預防」的新里程碑。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指出:「健保擴大給付後,可幫助上述高風險族群進行初級與次級骨折預防,使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能更早介入而不再從『發生骨折後』才做起,更能擴大對民眾的骨骼健康的保護,透過治療幫助更多患者有效提升骨密度,降低骨鬆性骨折風險,並期能降低後續醫療與社會成本。」 國際間已將骨質疏鬆症視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母親節前夕,專家齊聲呼籲國人應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查與風險評估,配合醫師建議進行積極的預防與治療,用實際行動守護媽媽的骨骼健康。 健保給健保擴大給付範圍包含: (1) 初級骨折預防:在未發生骨折,但骨密度 (BMD) T 值小於等於 -2.5 合併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溼性關節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5mg/d) 超過3個月者。 (2) 次級骨折預防:擴大骨折給付範圍至遠端橈骨骨折(手腕骨折)和近端肱骨骨折(上臂骨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崇桓理事長表示:「骨密度在25歲左右達到高峰,40歲後逐年減少,特別是50歳以上停經後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骨質流失更為嚴重,一旦發生骨折後增加死亡風險,不僅影響患者,還會對家庭、社會造成衝擊,因此不只長者需注意此風險,家中照護者也需提升對骨鬆的認知。」並進一步說明:「骨密度DXA 檢測結果顯示T值,T值在介於-1到-2.5屬於骨質流失症,低於等於-2.5則為骨質疏鬆症。」 骨鬆性骨折常見部位,包含(1) 手腕骨折,好發於五十多歲,常因跌倒時手撐地造成骨折。(2) 脊椎骨折,好發於六十多歲,常因彎腰、提物或滑倒著地時產生背痛,經診斷才發現脊椎已變扁變形為壓迫性骨折。 (3) 髖部骨折,常見於七十多歲,患者通常因跌倒造成的嚴重骨折。 (4) 上臂骨折,相對手腕骨折更加嚴重,多於跌倒時側身撞擊肩膀所致。因此陳崇桓理事長強調:「健保放寬給付,助力骨鬆防治,民眾應更重視骨鬆。骨鬆高風險族群不分男女,包括:停經後婦女及五十歲以上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有骨折病史、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等。出現駝背、變矮超過四公分、站立直視前方時後腦沒辦法貼到牆等也應注意,及早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骨密度篩檢、積極治療、預防骨折。」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暨國防醫學院助理教授盧俊吉秘書長指出:「自體免疫疾病的骨鬆共病不容忽視,台灣近4成類風濕性關節炎者併有骨鬆,脊椎骨折率逾13%5。臨床上,每4位類固醇使用者就有3位為骨鬆 ,類固醇使用越久、劑量愈高,骨折風險越高,這類患者急需提高骨鬆意識。」 盧俊吉秘書長分享,一名年僅25歲的女性患者,因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已長期使用類固醇超過10年,18歲時即被診斷為類固醇誘發性骨質疏鬆症,需每月搭機往返澎湖與台北接受治療,某次飛行途中遭遇亂流劇烈顛簸,突感後背劇痛,就醫後發現腰椎與薦椎發生壓迫性骨折,骨密度T值僅 -3.8。當時因骨質狀況嚴重受損,僅能以止痛藥物搭配手術處理。盧俊吉秘書長指出,臨床上這類案例並非個案,長期類固醇使用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皆屬於骨質疏鬆高風險群。過去許多患者未及時介入骨鬆治療而導致骨折、失能甚至影響生活品質。盧俊吉秘書長強調,健保擴增「初級骨折預防」治療策略,有助於自體免疫疾病的骨鬆共病患者和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啟動骨鬆治療,降低骨折風險,提升照護品質。 骨鬆與多重慢性病並存,「開源節流」治療新趨勢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暨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吳至行教授指出:「骨鬆為台灣第二大慢性病,約有四成糖尿病患者罹患骨鬆,罹病時間越久、也因骨骼代謝影響,跌倒機率增加,骨折風險更高 。因此,吳至行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應更積極關注骨骼健康,及早評估骨鬆與骨折風險,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吳至行教授說明,抗骨鬆藥物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促骨生長藥物,讓身體能「開源」長出新骨頭,快速提高骨密度;另一類為抗骨流失藥物,延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即為「節流」的概念。吳至行教授補充,骨鬆治療策略應隨時考量骨品質狀況,及早篩檢骨密度、及早接受藥物治療,預防骨折發生。對於高骨折風險患者,包含新發生骨折者、或抗骨流失藥物治療後仍存在高風險者,應先考慮使用促骨生長藥物,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完整的促骨生長藥物療程後,應持續使用抗骨流失藥物銜接,維持骨密度,降低再發生骨折機率。 吳至行教授分享臨床案例,83歲的鄭女士有30年糖尿病史,過去無骨鬆、骨折病史,今年初在家不慎跌倒後腰部疼痛不適,當下未及時就醫。直到一次回診時提及腰痛持續,吳至行教授當下即刻判斷安排X光檢查與DXA骨密度檢測,才發現髖部股骨頸骨密度T值已低至-2.5,不知不覺已罹患骨鬆,所幸當下未出現骨折。為避免日後骨折發生,除了要避免跌倒,目前也已啟動健保骨鬆長期治療規劃。 鄭女士分享,自己多年來與糖尿病為伍,但從未接受過骨密度檢測。「沒想到一次意外的跌倒,才驚覺自己早罹患骨鬆。」她提醒同樣有慢性疾病的病友,應積極關注骨骼健康,及早進行骨鬆篩檢,並感謝健保制度,讓病友能得到即時且完整的醫療照護。 健保新制上路,升級骨鬆初級與次級骨折防護,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全面的保障,成為他們抗病路上的堅強後盾,也幫助重拾幸福的生活。溫馨的母親節將至,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中華民國   風濕病醫學會、與長期致力骨鬆照護的台灣安進共同發聲關注長者骨骼健康,提醒有骨折家族史、停經女性、糖尿病患者、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及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及早篩檢、積極治療、預防骨折」,用實際行動守護骨骼健康,遠離骨鬆性骨折的威脅。

賽嘉部落原鄉可可業者 響應SDGs推食農教育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來自屏東賽嘉部落的達魯法樂可可工坊,透過草生栽培方法種植可可樹,做到不用農藥、不施化肥後,獲得屏東縣政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募資輔導計畫協助,不但順利募資,還投入推廣食農教育,帶領族人及在地學童認識可可產業,團隊更提供身心障礙者參與工作,誓言打造原鄉部落可可村。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專注於顧好可可生豆的品質。(圖/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提供) 可可工坊團隊指出,屏東智慧農業學校的據點提供食農教育的空間,學童透過參訪了解可可樹變成巧克力的過程,品嚐以純原料製作的巧克力,顛覆過往「巧克力很甜」的印象。此外,自家可可園友善土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原住民是與大地共生共榮共存的族群,期許學童從小跟土地建立連結。 ▲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推廣食農教育。(圖/達魯法樂可可工坊提供) 綜觀全屏東可可樹的種植地以萬巒鄉與內埔鄉為重鎮,負責人達魯法樂(Tjaruvalj)接下母親呵護的可可園,並與部落10戶農人契作,當天氣變化影響產量,平地業者驚訝表示「你們家還有果嗎?」他分析,也許是在大武山的保護下,較少受到颱風等天災的損害,種在山上的可可樹反而成為優勢。 可可果的果實經由發酵、日曬、烘焙等過程,進而加工製成巧克力,達魯法樂認為發酵過程攸關巧克力的成敗,專注於顧好可可生豆的品質。由於前端作業仰賴好天氣與人力,達魯法樂透過妻子思樂本(Selep)連結原鄉唯一小作所「礙微笑手作烘焙坊」,讓身障孩子不只參與曬豆與挑豆工作,也學習製作可可手工餅乾及販售產品。思樂本表示,與其讓身障孩子在部落漫無目的遊走生活,藉由工作不僅能提升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也消除部落對身障孩子的刻板印象。 未來達魯法樂將在部落設立可可工坊的據點,帶領更多客人走進部落,也讓部落農人看到最終巧克力的產品提升認同感。#

優良鹿場認證 蘇宗傑養鹿場在地鹿茸品質佳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新鮮的鹿茸在高雄就買得到!位於湖內區的蘇宗傑養鹿場,已經營長達40年,對鹿有著濃厚的情感,平時熱心公益,忙碌之餘對鹿場還是秉持著細緻入微的管理與養護方式,維持著優良鹿場認證的佳績。 ▲蘇宗傑表示這頭水鹿去年有重達176兩的鹿茸產出好成績。(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鹿茸」是雄鹿頭頂上尚未骨質化、帶有茸毛的軟角,鹿茸每年生長,約兩三個月左右成熟,從古至今一直廣泛應用於中藥及保健領域。高雄市目前有25家養鹿場,分布於六龜、杉林、美濃、路竹、林園、大寮、湖內等區,飼養水鹿約532頭,年產鹿茸約1,490公斤,產值約3千5百萬元。 蘇宗傑養鹿場根據鹿隻的個別需求精心調配飼料,確保鹿隻獲得足夠的營養來促進鹿茸的生長,以帶來穩定的生產力與高品質的鹿茸。 ▲每年水鹿的鹿角會脫落然後開始長茸,這頭鹿頭上的鹿茸大約是經5週生長的模樣。(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蘇宗傑還曾與在地國小附設幼兒園進行戶外教學合作,旨在讓孩子們親身接觸水鹿,學習如何照顧動物。透過這樣的合作,學童們能了解水鹿的生長環境與養護過程,並在現場觀察到實際的養鹿工作,這不僅增進他們對動物的關愛,也促進了對大自然的認識。蘇宗傑表示,希望孩子們能從參訪經驗中學到更多,並激發他們對環境保護與生命尊重的認識。 ▲高雄就有在地新鮮優質的鹿茸可供選擇。(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每年三到五月,是台灣水鹿採茸的旺季,高雄是台灣鹿茸產區之一,四月進入鹿茸盛產期,平均採茸期僅約60天,高雄鹿農用心經營,在地鹿茸品質佳,讓消費者可以放心就近選購。高雄市養鹿協會提醒民眾切勿購買來路不明鹿茸,若有選購需求,高雄就有在地新鮮優質的鹿茸可供選擇,其中更有通過優良鹿場評鑑及國產鹿茸標章示範戶的優良鹿場,鹿茸相關資訊可向高雄市養鹿協會洽詢 (TEL: 0911-166719),或上農業局網站(http://agri.kcg.gov.tw)查詢優良鹿場名單。#

大埔藝術節「潯歌」3月29日登場 共賞湖光山色與樂音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自2021年起嘉義縣大埔鄉公所舉辦的大埔藝術節,匯集音樂、戲劇、舞蹈等藝術演出活動,結合地方創生與永續經營理念,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大埔。邀請民眾用行動支持大埔鄉,親自到藝術節感受美景結合音樂的魅力。 ▲大埔藝術節「潯歌」3月29日登場,邀民眾共賞湖光山色與樂音。(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2025第五屆大埔藝術節「潯歌」將在3月29日登場,大埔鄉公所指出,藝術節由在地演出團體大埔愛樂、大埔國中小管樂隊開場,汐羽箏樂團、禾作社劇團、大埔長青運動舞蹈班及嘉頌重奏團輪番帶來精彩表演;會場周邊安排阮劇團、口琴演奏家謝發東及貓頭鷹樂團演出。 遊客可購票搭乘遊艇前往湖中賞鷹平台,近距欣賞嘉義民族管弦樂團的「潯歌水上音樂會」,將呈現旅美作曲家謝惠如創作的樂章,知名DJ DINPEI也將為音樂注入新活力;晚會以「多元文化大匯演」作為壓軸,呈現傳統音樂、現代舞蹈及鄒族原住民音樂劇。 透過藝術節邀請大家來到大埔,感受這裡的獨特魅力。藝術節當天不僅有豐富的演出,還有迷人的湖光山色和濃厚人情味。這次藝術節將活動時間從兩天調整為一天,然而活動本身依然精彩豐富,希望用音樂為民眾帶來慰藉,今年除了安排水上音樂會外,還特別邀請鄒族表演團隊參與,展現多元藝文魅力。#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