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2025新竹國際動漫節」6/28、6/29盛大登場

墨新聞|記者姚霞芬/新竹報導在動慢迷們敲碗期盼下,新竹市年度動漫盛事《漫人祭-2025新竹國際動漫節》將於6月28日至29日盛大登場!新竹市政府今(19)日舉行宣傳記者會,代理市長邱臣遠驚喜Cosplay《火影忍者》七代目「漩渦鳴人」,與策展人張晏榕、台灣漫畫家小島、HOM與羅寗,以及多所新竹學校動漫社團,共同揭開《漫人祭》序幕。邱代理市長說,今年以「青春無畏,夢想無界」為主題,活動規模與內容全面升級,不僅匯聚跨國動漫藝術家,更串聯在地店家與青年創作力,打造沉浸式動漫嘉年華,歡迎全台動漫迷暑假首站就來竹市,參與這場熱血與創意交織的動漫盛典。 邱代理市長表示,《漫人祭》不僅是動漫迷引頸期盼的年度盛會,更是屬於全體市民的城市嘉年華。動漫是世代共通的語言,承載著夢想、創意與勇氣。今年新竹市再度舉辦國際動漫節,不僅展現對青年創作與動漫文化的高度支持,更進一步結合在地旅宿與美食店家,推出聯名甜點與住宿優惠,讓文化、觀光與創作能量相互交融,全面展現新竹的多元魅力與城市活力。 邱代理市長說,去年的首屆《漫人祭》不僅獲得廣大動漫迷熱烈迴響,更榮獲美國繆思設計獎金獎、IDA國際設計大獎金獎,展現新竹推動文化創意的成果。為回應動漫迷們的高度期待,今年市府特別規劃動漫音樂會,帶來多首經典動漫主題曲,讓活動內容更加豐富精采,帶給市民與遊客耳目一新的感動與回憶。歡迎大家6月28日至29日,一同前往新竹市體育館參與這場最具魅力的年度動漫盛典。 策展人暨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主任張晏榕表示,今年展覽集結來自台灣、日本、韓國等地超過20位人氣漫畫家與藝術家,規劃四大主題展區,包括亞洲漫畫精選特展「國際漫傳奇」、台灣原創漫畫多元面貌「台漫超有事」、情境互動結合日常共感「我的漫日常」以及漫畫的未來樣貌「捲動漫未來」。展覽內容涵蓋紙本漫畫、條漫、BL漫畫、拍照打卡裝置與互動體驗內容,同時串聯清華大學、陽明交大、新竹女中、香山高中、光復高中、明新科大等6所在地學校,共同展現青年創作的豐沛能量與創意火花。 文化局表示,今年漫人祭規模升級,主展館串聯體育館1樓及B1地下層,展區內容豐富精彩,主舞台從早到晚更安排不間斷的精彩活動,包含Cosplay大賽、漫畫家與人氣Coser見面會以及音樂演出。今年特別邀請知名動漫作品《葬送的芙莉蓮》導演齊藤圭一郎(斎藤圭一郎)與製作團隊將驚喜現身活動。重頭戲「動漫音樂會」更連續兩晚舉辦,卡司陣容集結AKB48 Team TP、Ani-mode DJ、極光REVONTULET、日本團體D-Girls及CrazyBeats等超過15組跨國偶像、樂團與DJ接力演出,打造結合動漫金曲與應援文化的二次元派對。此外,在地下層展區還設有《塹裡尋妖》實境遊戲展區、漫畫打卡佈景、攝影棚及伸展台等豐富內容,歡迎民眾踴躍參與,也歡迎漫迷們Cosplay展現自我。 文化局提到,活動期間孔廟廣場、新竹公園化身「漫人市集」,攜手市集品牌「好好手感微笑市集」每日匯聚超過160組人氣攤位,與主展館內的90組原創社團攤位及動漫商品區,共同組成動漫嘉年華。本屆也推出多款期間限定的特色內容,包括漫人祭原創角色「Hsin喵」限量週邊娃娃與痛包,現場獨家首賣。此外,活動結合新竹人氣品牌,推出聯名甜點,包括MANO MANO「動漫馬卡龍」、Yamada山田麻糬製造所「情人果生乳酪大福」、依日烘焙「麵茶甜燒餅」與小鵲sing「動漫紅豆餅」,限時兩天在漫人市集快閃販售。 文化局補充,「2025新竹國際動漫節」推出多項現場互動任務,只要至「漫人祭」官方Facebook或Instagram按讚並打卡,即可兌換限量精美小禮。現場設有「漫人祭拍貼機」,推出15款「限定拍貼圖框」,打造專屬動漫回憶。活動期間再加碼,民眾只要填問卷,即可獲得抽獎券,有機會抽中Switch、漫畫簽繪板、聯名甜點兌換券等超過百項好禮。歡迎全台動漫迷6月28至29日來新竹沉浸在漫畫、音樂與創作的夢想世界。更多活動詳情請上「新竹國際動漫節」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cf.hsinchu/ )與新竹市文化局網站( https://culture.hccg.gov.tw/ch/index.jsp ) 查詢。 【2025新竹國際動漫節活動資訊】 日期:114年6月28日(六)至6月29日(日) 主展館:新竹市立體育館(新竹市公園路295號)(11:00 — 20:00) 漫人市集:孔廟廣場、新竹公園 (15:00 — 20:00)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新竹國際動漫節」6/28、6/29盛大登場

邁向「百條自行車道」里程碑! 旱溪水環境改善計畫啟用 盧市長讚:打造人車分道安全新環境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台中市積極推動優質運動休閒環境,今(20)日由市長盧秀燕出席「旱溪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啟用典禮,宣布總長約1.6公里的旱溪西路自行車道正式啟用。盧市長表示,旱溪西路原本道路狹窄,自行車與汽機車共用車道,存在交通安全隱憂,經過市府跨局處協力,完成道路拓寬及人車分道規劃,提供市民更安全、舒適的騎乘與休憩空間,也讓台中市自行車道總數「邁向百條」目標邁進一步。 盧市長表示,台中市合併升格後,共有29個行政區,整體都市空間需要縫合與整合,旱溪西路正是重要的縫合地帶。原本道路狹窄,拓寬後仍存在人車爭道問題,為此,市府整合建設局、觀旅局及交通局,投入總經費約6,500萬元,完成人車分道、自行車專用道鋪設及整體景觀優化,成功打造兼具運動、休閒與安全的水岸環境。盧市長特別感謝中央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補助經費,以及在地立法委員楊瓊瓔、黃健豪和在地議員賴朝國、蕭隆澤的大力支持,中央與地方共同協力完成。 盧市長也感謝潭子區福仁里長游豐瑋與北屯區舊社里長謝秉憲的積極反映地方需求,促成工程順利推進。她表示,目前全市已建置94條自行車道,目標邁向百條里程碑,未來市府將持續加碼建置ibike據點與自行車路網,打造宜居、健康、節能減碳的運動友善城市。 觀旅局長陳美秀也提到,完成此路段自行車道的建置,使台中市自行車路網更完整,是市府推動綠色交通、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步。希望市民朋友們能夠多加利用這條自行車道,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夠享受沿途的美麗風景。 另外,也提醒民眾在騎乘自行車時,務必遵行指標行駛,注意自身安全,並愛護公共設施,共同維護舒適的騎乘環境。 未來將持續擴展自行車路網,積極改善自行車通行空間,以建構更友善之自行車騎乘環境,持續朝著「富市台中、新好觀光」邁進。更多景點與活動可至台中觀光旅遊網( https://travel.taichung.gov.tw/ )查詢。 今日啟用典禮,市長盧秀燕、市議員賴朝國、蕭隆澤、劉士州、觀旅局長陳美秀、民政局長吳世瑋、新建工程處主任秘書林鈺淳、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秘書古運秀、北屯區公所區長陳宗祈、潭子區公所區長劉汶軒出席;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委楊瓊瓔、黃健豪、市議員沈佑蓮、曾朝榮、謝家宜、陳成添、賴順仁、林霈涵、蔡耀頡也派代表到場共襄盛舉。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邁向「百條自行車道」里程碑! 旱溪水環境改善計畫啟用 盧市長讚:打造人車分道安全新環境

食在臺灣共創永續;「食農教育法」立法三年後的萬象新機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記者/游宏琦  專題報導] 自2022年4月19日《食農教育法》三讀通過,食農教育終於落實為具體法制,擁有中央預算支持與多部會協作,正式進入全民生活場域 。此後,民間與地方政府紛紛搭建教育平台,推展農場體驗、市集教育、校園農藝等場域,合力將教育與實踐接軌。 但在實務現場,仍有不同聲音: 多項調查指出法後推廣初期,大眾滿意度不見提昇,近八成人感政府力度不足  ; 即使進入推廣二年後(2024),滿意度已有所回升,但「可買到在地食材」與「惜食主張」的實踐力仍待強化  。 食農教育的核心與意義 根據法條定義,食農教育涵蓋「農業生產、農產加工、環境友善、動物福利、食物選擇、餐飲知能與剩食處理等」全流程  。六大推動方針包括:支持地產地消、培養均衡飲食、減少浪費、傳承飲食文化、深化農食連結及永續農業  。 在文化意涵面,這法的立法意義不只是教育與行為改變,更是一種「味覺公民」的培育——在地認同的深化,環境與糧安意識同步提升  。 商機起點 · 多方實現經濟價值 伴隨制度動能,臺灣食農教育已孕育出多項可規模發展的市場機會: 農民端—品牌化+直銷+體驗化 小農與農會可以整合產地教育體驗(如採果、農藝教室),搭配場域農事體驗課程、食農講堂,提升售價與附加值  。 與綠色餐廳指南合作,讓製作餐廳使用在地供應鏈,同時供餐具教學場域改造為農民教育基地  。 消費者端—教育升級+社群參與 開設以消費者體驗為主的「食農選擇學習課程」,增進飲食素養,提供餐桌管理、惜食減廢工作坊  。 以訂閱或會員制方式推出「當令蔬果箱+教學內容包」,建立穩定收入流與品牌忠誠度。 運銷體系—精準行銷與教育落地 農產品運銷單位協助農戶與餐廳、學校等教育場域建立供應鏈聯結機制,從送菜到教育工具整合為一站式服務。 利用AI+教育平台整合,提供農訊、教育素材、線上直播與農場直播互助鏈 。 觀光發展—農業觀光與食文化沉浸 推廣休閒農業場域結合教育旅遊活動,例如宜蘭綠色博覽會模式,在地示範農場結合生態、文化展演  。 設計深度農村體驗遊程如:農耕、製餅、品酒與飲食文化工作坊,吸引國際與在地遊客。 教育與認證—師資、場域與銜接設計 開展食農教育專業師資訓練認證制度,補足師資匱乏現況,提升公私協力效率  。 支援校園農場改造,建立可持續實踐的教育基地,結合線上教學與校外參訪機制 《建議與未來前瞻》 政府角色:加速推動地產地消供應網格,將場域教育、在地餐廳與農產品市場整合,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連結  。 跨界合作:採取公部門、農會、非營利與私部門協力模式,加強全時域、多面向推廣與資源整合  。 數位結合:以AI、APP、線上SDK打造訊息平台,提供場域行事曆、教育影片和互動學習,增加教育覆蓋率與知情消費 。 文化再造:鼓勵融合中華24節氣、客家飲食、原住民族與宗教飲食習俗的深度文化課程,打造具有國學與在地韻味的教育產品。 《食農教育法》賦予制度基礎,但唯有各方共同合作,才能將「知」轉為「行」——從餐桌落實到農田,從教室到旅遊場域。此非只是環境永續的呼籲,更是重新理解文化根脈、提升個人生態素養與創造經濟價值的轉機。 對農民來說,是品牌轉型與收益多元化;對消費者,是參與式教育與選擇力提升;對運銷與觀光從業者,是場域供應鏈與創意課程雙重商機。當教育、農業與文化互為支撐,《食農教育法》的願景才真正活在臺灣的「吃」與「農」之間。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食在臺灣共創永續;「食農教育法」立法三年後的萬象新機

食在臺灣共創永續;「食農教育法」立法三年後的萬象新機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記者/游宏琦  專題報導] 自2022年4月19日《食農教育法》三讀通過,食農教育終於落實為具體法制,擁有中央預算支持與多部會協作,正式進入全民生活場域 。此後,民間與地方政府紛紛搭建教育平台,推展農場體驗、市集教育、校園農藝等場域,合力將教育與實踐接軌。 但在實務現場,仍有不同聲音: 多項調查指出法後推廣初期,大眾滿意度不見提昇,近八成人感政府力度不足  ; 即使進入推廣二年後(2024),滿意度已有所回升,但「可買到在地食材」與「惜食主張」的實踐力仍待強化  。 食農教育的核心與意義 根據法條定義,食農教育涵蓋「農業生產、農產加工、環境友善、動物福利、食物選擇、餐飲知能與剩食處理等」全流程  。六大推動方針包括:支持地產地消、培養均衡飲食、減少浪費、傳承飲食文化、深化農食連結及永續農業  。 在文化意涵面,這法的立法意義不只是教育與行為改變,更是一種「味覺公民」的培育——在地認同的深化,環境與糧安意識同步提升  。 商機起點 · 多方實現經濟價值 伴隨制度動能,臺灣食農教育已孕育出多項可規模發展的市場機會: 農民端—品牌化+直銷+體驗化 小農與農會可以整合產地教育體驗(如採果、農藝教室),搭配場域農事體驗課程、食農講堂,提升售價與附加值  。 與綠色餐廳指南合作,讓製作餐廳使用在地供應鏈,同時供餐具教學場域改造為農民教育基地  。 消費者端—教育升級+社群參與 開設以消費者體驗為主的「食農選擇學習課程」,增進飲食素養,提供餐桌管理、惜食減廢工作坊  。 以訂閱或會員制方式推出「當令蔬果箱+教學內容包」,建立穩定收入流與品牌忠誠度。 運銷體系—精準行銷與教育落地 農產品運銷單位協助農戶與餐廳、學校等教育場域建立供應鏈聯結機制,從送菜到教育工具整合為一站式服務。 利用AI+教育平台整合,提供農訊、教育素材、線上直播與農場直播互助鏈 。 觀光發展—農業觀光與食文化沉浸 推廣休閒農業場域結合教育旅遊活動,例如宜蘭綠色博覽會模式,在地示範農場結合生態、文化展演  。 設計深度農村體驗遊程如:農耕、製餅、品酒與飲食文化工作坊,吸引國際與在地遊客。 教育與認證—師資、場域與銜接設計 開展食農教育專業師資訓練認證制度,補足師資匱乏現況,提升公私協力效率  。 支援校園農場改造,建立可持續實踐的教育基地,結合線上教學與校外參訪機制 《建議與未來前瞻》 政府角色:加速推動地產地消供應網格,將場域教育、在地餐廳與農產品市場整合,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連結  。 跨界合作:採取公部門、農會、非營利與私部門協力模式,加強全時域、多面向推廣與資源整合  。 數位結合:以AI、APP、線上SDK打造訊息平台,提供場域行事曆、教育影片和互動學習,增加教育覆蓋率與知情消費 。 文化再造:鼓勵融合中華24節氣、客家飲食、原住民族與宗教飲食習俗的深度文化課程,打造具有國學與在地韻味的教育產品。 《食農教育法》賦予制度基礎,但唯有各方共同合作,才能將「知」轉為「行」——從餐桌落實到農田,從教室到旅遊場域。此非只是環境永續的呼籲,更是重新理解文化根脈、提升個人生態素養與創造經濟價值的轉機。 對農民來說,是品牌轉型與收益多元化;對消費者,是參與式教育與選擇力提升;對運銷與觀光從業者,是場域供應鏈與創意課程雙重商機。當教育、農業與文化互為支撐,《食農教育法》的願景才真正活在臺灣的「吃」與「農」之間。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食在臺灣共創永續;「食農教育法」立法三年後的萬象新機

北市6企業閃耀北美生技大展 締造逾300場國際媒合洽商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全球生技產業年度最大盛會-2025北美生技展 (BIO 2025) 已於美國時間6月19日圓滿落幕,臺北市產業局與6家生技菁英企業,包括仲智數位健康、奈捷生技、山酮新藥開發、益福生醫、精拓生技及華安醫學,共同籌設「臺北展示區」參展,全面展現臺北生技創新能量與堅實實力,開拓海外市場新藍海! 產業局表示,市府自2018年起與本市生技企業參與北美生技展、德國杜塞道夫醫療器材展等國際展會,與企業共同開拓全球市場版圖,2025年持續偕同企業參加北美生技展,展會期間國際洽商者絡繹不絕,6家企業共計締造媒合洽商逾300場次,參展企業積極與全球潛在合作夥伴、藥廠及醫療機構進行深度交流,創造技術授權、共同開發、產品代理、策略聯盟等多元合作開端,展現拓展全球市場的實力與企圖心! 2025年北美生技展-臺北展示區參展企業展會期間創新實力吸引全球目光,其中華安醫學透過獨特的細胞能量調控技術-ENERGI平台,開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慢性傷口等突破性藥物,在多個臨床階段取得進展,於展會期間展現創新實力。 奈捷生技透過獨特的光纖粒子質譜共振技術,提供高靈敏度的阿茲海默症早期血液檢測,並以白血病NGS解決方案確立在精準醫療檢測領域的領先地位;專注開發植物新藥的山酮新藥,於展會期間以進入臨床二期試驗的異位性皮膚炎外用乳膏,積極尋求全球商業合作夥伴;仲智數位健康以全球首套獲臺美認證的AI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為早期診斷提供革命性精準方案。 「精神益生菌」先驅的益福生醫,運用自主研發的PS128®菌株,開創微生物菌相療法應用,在全球益生菌市場以自我品牌強攻卓越地位;精拓生技以獨家開發的E.V.A 3D癌細胞培養平台,結合AI影像識別,為藥物篩選和醫師精準用藥提供前瞻性解決方案。 2025北美生技展-臺北展示區參展成果豐碩,全球合作夥伴對於北市生技企業創新能量留下深刻印象,更為啟動國際合作、商機布局啟動重要開端!臺北市產業局將持續與生技企業並肩拓展國際市場版圖,讓生技臺北持續璀璨發光!歡迎各界持續關注,更多相關資訊請至生技臺北網站(www.biodriven.com)查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北市6企業閃耀北美生技大展 締造逾300場國際媒合洽商

北市6企業閃耀北美生技大展 締造逾300場國際媒合洽商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全球生技產業年度最大盛會-2025北美生技展 (BIO 2025) 已於美國時間6月19日圓滿落幕,臺北市產業局與6家生技菁英企業,包括仲智數位健康、奈捷生技、山酮新藥開發、益福生醫、精拓生技及華安醫學,共同籌設「臺北展示區」參展,全面展現臺北生技創新能量與堅實實力,開拓海外市場新藍海! 產業局表示,市府自2018年起與本市生技企業參與北美生技展、德國杜塞道夫醫療器材展等國際展會,與企業共同開拓全球市場版圖,2025年持續偕同企業參加北美生技展,展會期間國際洽商者絡繹不絕,6家企業共計締造媒合洽商逾300場次,參展企業積極與全球潛在合作夥伴、藥廠及醫療機構進行深度交流,創造技術授權、共同開發、產品代理、策略聯盟等多元合作開端,展現拓展全球市場的實力與企圖心! 2025年北美生技展-臺北展示區參展企業展會期間創新實力吸引全球目光,其中華安醫學透過獨特的細胞能量調控技術-ENERGI平台,開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慢性傷口等突破性藥物,在多個臨床階段取得進展,於展會期間展現創新實力。 奈捷生技透過獨特的光纖粒子質譜共振技術,提供高靈敏度的阿茲海默症早期血液檢測,並以白血病NGS解決方案確立在精準醫療檢測領域的領先地位;專注開發植物新藥的山酮新藥,於展會期間以進入臨床二期試驗的異位性皮膚炎外用乳膏,積極尋求全球商業合作夥伴;仲智數位健康以全球首套獲臺美認證的AI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為早期診斷提供革命性精準方案。 「精神益生菌」先驅的益福生醫,運用自主研發的PS128®菌株,開創微生物菌相療法應用,在全球益生菌市場以自我品牌強攻卓越地位;精拓生技以獨家開發的E.V.A 3D癌細胞培養平台,結合AI影像識別,為藥物篩選和醫師精準用藥提供前瞻性解決方案。 2025北美生技展-臺北展示區參展成果豐碩,全球合作夥伴對於北市生技企業創新能量留下深刻印象,更為啟動國際合作、商機布局啟動重要開端!臺北市產業局將持續與生技企業並肩拓展國際市場版圖,讓生技臺北持續璀璨發光!歡迎各界持續關注,更多相關資訊請至生技臺北網站(www.biodriven.com)查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北市6企業閃耀北美生技大展 締造逾300場國際媒合洽商

北捷回應職場霸凌疑雲 強調零容忍、主動展開調查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有關媒體報導有員工疑似遭主管霸凌,臺北捷運公司20日強調,本公司非常重視同仁的工作環境與感受,目前本案雖然沒有接獲同仁申訴,但已立即主動啟動內部調查,力求毋枉毋縱,若查證屬實將依公司規定處理。 臺北捷運公司強調,絕不容忍管理階層主管或同仁有職場暴力、職場霸凌、性騷擾或就業歧視等職場不法侵害行為,並多次在主管會報中再三向主管階層宣導,請主管約束自身行為,應主動關心同仁工作情況,營造安全、友善、尊重的職場環境。 臺北捷運公司表示,公司內部依職業安全衛生法明訂有「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並於辦公場所張貼「禁止職場不法侵害聲明」,絕不容忍任何主管有職場霸凌之行為,遇有職場不法侵害事件時,均可通報單位主管、工安及人資部門,於接獲通報後,即依程序啟動調查與查處,並以保密方式進行,絕對禁止對通報者或協助調查者有任何報復行為,若有此類情事,亦將加重懲處,絕不寬貸。 臺北捷運公司重申,本公司非常重視同仁的工作環境與感受,將持續強化職場管理機制,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與申訴平臺,以維護員工職場環境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北捷回應職場霸凌疑雲 強調零容忍、主動展開調查

吳秉叡砲轟加熱菸審查卡關 立委齊批衛福部助長走私、稅損百億

墨新聞|記者黃李舜/台北報導衛福部加熱菸健康風險評估審查延宕超過兩年,引發立法院朝野立委強烈不滿。多位立委在財政委員會聯合質詢時砲轟,合法業者遲遲無法取得上市許可,卻讓黑市加熱菸快速擴張,政府不僅稅收損失慘重,還讓黑幫壯大,國家政策信譽嚴重受損。立委吳秉叡更直言,如台酒公司再無法通過審查,台酒董事長應下台負責。 吳秉叡指出,自《菸害防制法》於2023年3月修正公告納管加熱菸後,歷經9個立法院會期,竟無任何業者能通過審查,導致國家稅收每年流失逾百億元,走私加熱菸卻在市面橫行。他質疑,國營的台灣菸酒公司送審已超過一年、遭退件逾5次,若非人為卡關,如何解釋這種荒謬現象?他更暗指紙菸業者可能從中作梗,因加熱菸合法上市將衝擊其市場利益。 最新財政部統計也顯示,今年前四個月,海關共查獲非法加熱菸約97萬包,市值近2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86%。多位立委痛批衛福部審查遲滯,根本是在「幫黑幫賺錢、讓國庫失血」。 立委郭國文質詢時指出,目前海關查獲的大量走私加熱菸堆積如山,其中部分還被過期銷毀,形同稅收與公務資源的雙重浪費。他直言,連日本媒體都關注台灣加熱菸政策的混亂,質疑政府做法是否等同「誘人犯罪」。他要求衛福部公布審查標準,並反問:「審查真的需要拖到790天嗎?」 國健署長吳昭軍則回應,目前有6家業者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審查期為6加6個月,部分案件因補件程序導致延遲。對此,立委李坤城直批:「這根本是鴕鳥心態!」要求國健署「不合格就退回,合格就放行」,不可繼續無限期拖延。 立委賴士葆也痛批國健署至今未建立明確審查標準,致使加熱菸年成長率高達80%至90%,但合法市場卻完全空轉。他質疑,國健署已召開逾50次審查會,卻一再要求補件,根本是行政擺爛,浪費資源、耽誤政策。 此外,立委賴惠員、黃珊珊、陳昭姿等人也接連發言,質疑國健署是否受到外部壓力,導致審查陷入停滯。黃珊珊指出,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加熱菸都是走私品,人人手上一包,但政府卻不處理、不審查,已違反行政程序法。陳昭姿則強調,加熱菸納管是法律規定,健康風險評估應以科學為依據,而非政治操作。 對於行政責任歸屬,吳秉叡直接點名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湯其安,如無法於合理時限內讓產品通過審查,就應下台負責。然而,其他立委質疑審查主責單位為衛福部,卻要求財政部轄下官員下台,根本是「死道友不死貧道」,呼籲應釐清責任。 多位立委最終呼籲:衛福部應儘速公布審查標準與進度,設定明確時限,審查應以科學為本、依法行政,避免因拖延導致黑市擴張、國庫失血、民眾違法使用,也維護政策信譽與公平競爭。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吳秉叡砲轟加熱菸審查卡關 立委齊批衛福部助長走私、稅損百億

南投家扶陪伴青年勇敢邁向新人生 小葉積極參與「偏鄉關懷服務方案」成最佳見證 用愛心與實力描繪未來藍圖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綜合報導/六月畢業季,是學子邁向新旅程的重要時刻。對弱勢家庭兒少而言,這段路尤其艱辛,因南投位處台灣中央,地理位置看似佳,資源得以來自南北、四方,卻因缺乏高鐵、台鐵等便捷交通系統,對外通勤不易,許多青年為求學需長途奔波;南投家扶中心也因看見青年學子之需求,多年來透過經濟扶助、教育支持與多元課程,陪伴無數青年克服交通困難,邁向更穩健的未來。像家扶大專青年小葉,就讀北部學府,從水里到台北,每趟單程需耗費四個多小時,四年累計交通往返時間驚人,但她與南投家扶近七十名來自類似背景的青年不畏懼其困境,堅持完成大專學業,令人敬佩。 小葉自幼與祖母、姑姑相依為命,家境雖清苦,卻充滿溫暖。她長期接受南投家扶扶助,學業表現優異,主修西班牙語、輔修財金系,成績名列前茅,也陸續通過語言初級及中級檢定。她也透過跳舞、吉他與歌唱紓壓,展現均衡發展的生活態度。 除學業表現亮眼,小葉也積極參與南投家扶水里服務處「偏鄉關懷服務方案」,連續三年皆為要角。第一年她透過團體課程認識自我,發掘潛力;第二年學習理財與活動設計,與團隊夥伴相互扶持完成任務,團隊獲得第二名方案佳績;小葉更因穩定台風與機靈應變能力獲頒個人獎項;到了第三年,小葉蛻變為成熟小組組長,帶領小組設計課程,將身體自主觀念深植偏鄉學童心中,成為學弟妹們心中楷模與榜樣。 在這段求學旅程中,小葉想向一路陪伴的家扶與摯愛家人表達心聲:謝謝家扶從我國小到大學一路上的陪伴,每次的幫助對我們家都是莫大的關懷!也因為有家扶的支持,才能讓我在學業上一直保持積極認真的態度,如今成就了現在的我。另外也深情地說道:謝謝阿嬤一直以來的照顧,我很慶幸自己從小是和阿嬤生活,許多對社會的認知以及價值觀,都是阿嬤一點一滴灌輸我的。她告訴我要懂得獨立,未來出社會才不會被欺負。大學畢業對我來說不是終點,而是前往未來的起點,期望在逐漸成為大人的路上,能以同樣的方式回報一直都這麼愛我的阿嬤。 今年,南投家扶近有七十名青年順利取得大學學位,準備迎向職涯與未來挑戰。南投家扶主任李雅婷表示,我們深知,孩子的起點不盡相同,但只要有適當陪伴與支持,每個孩子都能擁有清晰方向與自我價值。小葉,就是最好的見證,也是我們持續努力的動力。南投家扶將持續深耕在地服務,邀請社會一同攜手,讓更多孩子在人生關鍵路口勇敢出發,迎向希望。(台灣新生報)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南投家扶陪伴青年勇敢邁向新人生 小葉積極參與「偏鄉關懷服務方案」成最佳見證 用愛心與實力描繪未來藍圖

臺北邁向淨零示範城市 蔣萬安赴巴黎峰會分享綠色治理成果

墨新聞|楊秉鈞臺北市長蔣萬安受邀於19日率團前往法國巴黎,參加城市峰會並進行市政參訪。蔣萬安表示,今年是聯合國氣候峰會簽訂巴黎協定十週年,這項協定是全球推動環境治理與淨零碳排的重要里程碑,臺北市能在這個特殊時刻受邀參與峰會,並成為唯一參與的亞洲城市,意義重大。 蔣萬安指出,將在峰會上分享臺北市近年在環境治理、淨零碳排及綠色運輸等領域的具體成果,展現城市永續發展的努力與實績。除峰會外,此行也安排拜會包括巴黎、倫敦、巴塞隆納與里約等重要城市代表,並將前往法國參議院,與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會面,深化雙邊交流。 他強調,這次出訪也是重要的國際行銷契機,藉此跟世界介紹臺北的文化藝術、科技產業與城市治理成果,他期盼「讓臺北走進世界,也讓世界看見臺北」。 這趟行程早已規劃,是重要的國際交流任務,將在25日返回臺北,期間會與市府團隊保持密切聯繫,持續推動市政不間斷。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臺北邁向淨零示範城市 蔣萬安赴巴黎峰會分享綠色治理成果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