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發揮大愛 唇顎裂姊妹花重綻歡顏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慈濟志工張榮攀進行社區訪視時,發現花蓮縣秀林鄉加灣部落兩位罹患唇顎裂的姊妹,隨即展開奧援行動,長期陪伴花蓮到台北看診百餘回,「是一場超過5萬公里的愛」,但龐大的手術費用是相當沉重的負擔,後來他尋求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援助成功,終讓姊妹倆重展歡顏。

▲桃園長庚醫院整型外科主任張呈欣(右)用心治療唇顎裂姊妹倆。(圖/張榮攀提供)

說起幕後英雄張攀榮,他在1991年起就跟著台中師姑、師伯到社區訪視,幫助過無數個家庭,30多年過去了,他仍一本初心,繼續走家訪的路。而光是走進加灣部落,穿過巷弄,9年來無怨無悔。

▲台北長庚醫院矯正牙科主治醫師陳韻芳細心治療佩琴。(圖/張榮攀提供)

提及秀林鄉嚴重唇顎裂的姊妹倆,一家六口住在6坪大的狹窄空間,全靠爸爸打零工維生,利用山泉水洗澡、煮飯,桌上、牀上黑垢處處,居家相當簡陋,一旁的廚房和廁所,由慈濟協助修繕完成,曾被颱風吹掉的屋頂,也是慈濟購買建材處理的。

▲慈濟志工張榮攀(右)留下醫師王伊靜(左)為姊妹倆第一次看牙醫的紀錄。(圖/張榮攀提供)

慈濟照顧戶玉玲的父親說,以前生活比較苦,慈濟幫忙後改善不少,他的女兒一出生就罹患唇顎裂,求學之路崎嶇難行,好不容易安頓好生活後,志工帶著兩姊妹開始踏上重生旅程,讓他感激萬分。

玉玲表示,別人看到她,常質疑:「妳的嘴巴怎麼了?」背後就是一陣訕笑,讓她有點難過。不過,榮攀師伯第一天到家訪視時,她想怎麼會有這麼好心的人,讓她逐漸釋懷,後來一直在想,有一天她如有能力,也會像師伯一樣,去幫助像她這樣的人。

張榮攀說,姊姊佩琴25歲、妹妹玉玲18歲,個案要走下去,還需花費很大的心力,但如果他沒有傳承、光大證嚴上人的訪視精神,他沒辦法對自己、對上人交代,因而,他立志要把訪視工作,做到這輩子做不動為止!

從花蓮到台北治療,是很龐大的花費,慈濟志工和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合作,歷經100多次回診,超過5萬公里的愛,令人動容。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社工周心玉指出,家庭的功能不足的話,對需要大人陪同的未成年而言,是一大壓力,所幸有愛心志工長期協助陪伴,讓顱顏基金會與慈濟在地資源做了很好的鏈結。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說,姊姊在外觀上已有很明顯的改變,發音也越來越好,至於妹妹的療程仍持續中,希望也能像姊姊一樣,越來越有自信。有了家人的支持與志工的陪伴,讓玉玲原本封閉的心逐漸打開,臉上也多了一些笑容。

「這是我見過最便宜的手術治療了,住院4天及手術,主刀醫師僅開出238元的繳費通知!」張榮攀說,今年2月5日佩琴入住桃園長庚醫院手術,雖然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呈欣教授已為其申請重大傷病,但住院4天,院方所申請的健保給付5萬6073元,最後,張呈欣默默力挺,最後,接受治療竟然只繳238元!

「這麼多年來,我到案家的次數超過300趟,到北部看診約100趟,而在慈濟醫院與相關診所也有2、30趟。」姊妹倆嚴重的唇顎裂,研判應遺傳自外婆家族,姊妹倆先在台北長庚醫院進行牙齒矯正等手術後,再轉往桃園長庚醫院進行正顎、補骨等相關手術,所有交通費、手術費用均由慈濟與羅惠夫基金會分攤,一路走來,所有醫護人員關愛之情,也溢於言表。

▲慈濟志工張榮攀三個女兒就讀慈濟中、小學時,就常常隨著慈濟師伯、師姑進行社區訪視。 (圖/張榮攀提供)

張榮攀說,他和唇顎裂姊妹花要感恩的人太多了,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售票員、志工等,不一而足,慈悲與耐心建構的愛心網絡,在紊亂的社會氛圍中,是一股多麼清新的暖流!「每每想到為姊妹花努力的辛酸歷程,常紅了眼眶,我真的要感謝太太把3個女兒妥適照顧,父親與哥哥默默力挺,才能讓我走在慈濟這條路上,無後顧之憂。」

▲慈濟志工張榮攀(左一)、師大碩士女兒(左二) 感恩89歲父親(右二)與哥哥(右一)默默支持。(圖/張榮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