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讀生迎接挑戰 市府提供講座、職遊 協助青年探索自我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舉辦的「大專青年公部門暑期工讀職前說明會」正式開始。280 名青年工讀生在今(3)天正式報到!和往年不同,青年局這次首度安排職涯探索活動,並邀請人氣插畫家浪味仙貝進行講座分享,讓過往的說明會變成學習營形式。青年局長邱兆梅也到場鼓勵青年工讀生,期許他們在工讀期間踴躍探索,體驗公部門的職場人生。 邱兆梅打趣地表示自己四月才到任,和在場的工讀生一樣都是初來乍到的公部門新人。她鼓勵同學們藉由工讀體驗職場環境,探索自己的工作志向:「以往大家都以為公務員工作就是錢多事少鐵飯碗,但新北市政府的公務員必須管理台灣第一大市,工作絕對不輕鬆!所謂的鐵飯碗,必定是你相信其價值、也能發揮自己能力的工作,才可能做得長久。雖然兩個月的工讀不見得能培養專業技能,但一定能促進大家與他人合作、溝通協調的能力,希望大家在工讀過程中多展現自己對工作負責的態度,善用這段經歷,探索適合自己的工作類型。」 ▲邱兆梅到場鼓勵暑期工讀生。(圖/新北市青年局提供) 職前說明會並安排實用的「職遊卡牌探索活動」,透過遊戲讓同學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找到自身優勢與未來職涯發展方向。人氣插畫家浪味仙貝於會中分享自己的職涯選擇,包含如何從學生時期開始邊創作邊讀書,直到成為專職的圖文作家,面臨追逐夢想與平衡收支的難題,分析成為插畫家的優點及缺點,讓有興趣進行斜槓工作的同學更了解斜槓工作的真貌。 本次職前說明會還安排了多元的教育性活動,幫助與會大專青年找到探索未來職涯大門的鑰匙,勇於嘗試、保持彈性的職場哲學,協助青年在迷惘的時候找到一個方向。青年局在協助青年職涯發展方面,提供一對一履歷健檢、職涯諮詢及職涯相關課程培力,歡迎新北青年們前往新北青年局青職基地(新北市板橋區民權路170號),找到自己的方向與答案。
東港安泰醫院導入3D立體微創系統 為屏東醫療再創新頁
記者陳立驌/屏東報導 屏東萬巒85歲林老先生,因日前於潮州安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透過電腦斷層發現疑似大腸癌,經確診後轉至東港安泰醫院進行手術。醫師考量林老先生已85歲高齡,又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和家屬溝通後決定採用新引進的3D腹腔鏡手術,手術時程短、傷口小,恢復快,也較安全。 安泰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黃允中表示手術過程中,醫師須配戴3D眼鏡,才能看到清晰的立體影像,而透過3D立體高清解析影像的輔助,讓醫師對病灶部位有更清晰的視野,可以有效率且精準的執行手術。像大腸直腸癌手術,以3D輔助降低血管及神經傷害,提升淋巴結廓清率,出血少,縫合快,縮短手術時間及恢復時間,尤其對高齡患者而言,更是福音。且3D立體微創胸腔、腹腔鏡系統可以使用於大腸直腸外科、胸腔外科、一般外科、泌尿外科及婦產科等各種手術,都有很好的輔助功能,對病患而言幫助更是大。 安泰醫院榮譽院長蘇清泉表示,醫療不能有偏鄉,再偏遠,都不能有醫療落差的理念,引進屏南首台3D立體手術設備,3D立體微創胸腔、腹腔鏡系統,為屏東鄉親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提升屏東縣重大手術醫療水平,期望以信賴、滿意、關懷、希望的精神,為鄉親建構屏東健康園區。
勞動法熱門議題曝光 競業禁止條款、最低服務年限等你該知道的秘辛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企業最常以保護營業秘密為由要求員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約定員工離職後的轉職限制,卻沒有約定補償金。調動員工是否合法?最低服務年限如何簽訂?什麼是假派遣真僱傭?這些勞資雙方常有的爭議,法院見解也不一定相同,勞雇之間該如何適從。 新北市勞工局延續上半場勞動議題研討會熱度,自7月22日起與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臺灣勞動法學會再次合作,以「舊問題、新修法、理論與實務之觀察:勞動基準法修正後系列爭議」為主軸,邀請勞動法學界重量級專家,就實務面的觀察及其爭議提出新見解。 ▲研討會。(圖/新北市勞工局提供) 勞工局長陳瑞嘉表示,本系列研討會針對「競業禁止條款」、「最低服務年限」、「調職」及「勞動派遣」等豐富且與勞動者切身相關議題之四大主題,自7月起陸續登場。首先在「112年勞動法實務研討會」第一場次,邀請到政治大學法學院黃程貫教授擔任主持人,同時由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徐婉寧教授及聯誠國際法律事務所王亭涵律師提出精彩報告,聯誠國際法律事務所楊景勛律師、中原大學法學院財經法律學系邱冠喬助理教授進行與談,完整討論「競業禁止約定」,分析修法後在實務上的觀察,內容精采可期、不容錯過。 勞工局表示,勞動基準法在增訂第9-1條競業禁止相關條款、第10-1條調動、第15-1條最低服務年限及第17-1條勞動派遣相關修法內容,針對合理補償事項有較明確規範,對雇主與受僱者影響重大,與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研討會將試圖提供一個思考平台,保障勞雇雙方權益,達到勞資雙贏。各場次皆於活動前1個月開放網路報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把握充實自己的機會,7月19日前速洽「新北勞動雲-勞動教育平臺-課程查詢」 。
福德正神的守護 樹德宮捐贈復康巴士 為行動不便民眾帶來希望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樹林區樹德宮集合信眾的力量,於3日上午捐贈1輛復康巴士給新北市政府,由主委王吉二代表捐贈,市府秘書長邱敬斌代表侯友宜市長前往受贈,並回贈感謝牌。樹林區鄰近的宮廟主委、民代等也都到場共襄盛舉。 ▲樹林樹德宮主委王吉二(左)代表捐贈復康巴士 由邱敬斌秘書長(右)代表受贈。(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樹德宮主委王吉二表示,該宮創建距今有兩百多年歷史,主祀福德正神,是樹林區最古老的一尊「土地公」,也是樹林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歷經多次整建及信眾支持,才有今日規模。 王吉二說,樹德宮平時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活動,提供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獎助學金、各項急難救助及寒冬送暖等,重大節慶也會捐贈物資給弱勢族群。秉持福德正神愛鄉愛土的精神,經管理委員會決議捐贈復康巴士,並獲得信眾熱烈響應。希望藉由福德正神的守護,讓每位搭乘者都能病痛消除,也讓行動不便的民眾多一輛搭乘使用。 ▲樹林樹德宮捐贈復康巴士 地方民代及宮廟代表共襄盛舉。(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邱敬斌表示,樹德宮長期為新北市無私奉獻、響應社會公益,如同仙界「里長伯」福德正神的大愛,集結地方力量照顧更多有需要的市民。新北市目前實際投入營運的復康巴士有549輛,每年服務超過60多萬人次,幫助身障朋友及失能長輩就學、就業、就醫、就養。 交通局副局長林麗珠、社會局主任秘書黃逢明、樹林區長洪崇璉、市議員洪佳君、葉元之和立委蘇巧慧等人,亦參加捐車儀式。
王見福的教養之道 新北市長自嘆不如 與模範父親交流互讚引發共鳴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3日上午前往中和區向獲選今(112)年度模範父親代表的王見福祝賀。王見福與太太悉心照料3名自幼有氣喘毛病的女兒,並鼓勵向學、尤重品德,侯友宜說他自嘆不如,「我做不了都由你來做!」「我當不了模範父親!」王見福與太太立馬回讚侯友宜:「你是模範市長啊!」引起眾人會心微笑。 ▲侯友宜向當選模範父親的王見福比出第1 並說「我做不了的都由你來做!」。(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今年73歲的王見福,原係臺北市大稻埕人,當兵時,被分發到美軍顧問團擔任採買車駕駛。民國63年全家搬至三重長壽西街,王見福與2兄弟合開華南瓦斯行,並與幫忙記帳的梁美香小姐結成連理。後來兄弟分家,王見福轉以開計程車為業,前後開了20多年,以此養育3名女兒。 由於3名女兒自幼都罹有氣喘毛病,王見福自喻「家有3千金,我肩上也有3千斤!」每當深夜,女兒氣喘發作,無法平躺,王父身體就成為女兒倚靠睡覺的肉墊,父女情深。 ▲侯友宜由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左1)陪同 登門向榮獲模範父親的王見福道賀 左2為王的二女兒。(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王見福對於子女的教育極為重視,總是親自接送女兒上下課,假日帶著她們逛新學友書店,也學習鋼琴,身教言教並重,培育三名子女受高等教育,以致長女取得雙博士學位;次女為台大財金系,目前任職於公職;三女為輔大德文所碩士,10年前赴德國任職定居。 王家三個女兒皆為國家社會所重用,讓侯友宜敬佩不已,王見福將一切成就歸於妻子。梁美香說,每當女兒考試好成績,先生就發小小金額鼓勵。長女曾抱怨長得不高,他勉勵說:「拿破崙也不到160公分呀!」梁美香曾於100年榮獲中和區模範母親。 ▲侯友宜和王見福 王媽媽和二女兒 分別比出愛心。(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王見福退休後,在中和區漳和里長劉建盛的邀請下,與太太一同擔任環保志工,夫妻倆更曾於102年連袂參加新北市佈老志工訓練,成為第一期學員,結訓後一起為獨居長輩服務。 侯友宜由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中和區長楊薏霖、市議員陳錦錠、金瑞龍等人陪同向王見福道賀。侯友宜致贈文山包種茶,並邀請一家人參加市府15日表揚模範父親大會。
感人故事 榮民子女認養感恩交流活動溫馨舉行 揭開一段動人心弦的故事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輔導會為使失依榮民子女能獲得良好的成長環境與妥善照顧,長期推動認養運動,資助孩子的生活及學業。新北市榮民服務處為感謝認養人大愛義舉,及啟發孩子們的感恩惜福之心,於前(1)日在臺北新板希爾頓酒店宴會廳舉辦一場盛大的相見歡活動,由新北市榮服處長林振生主持,板橋榮家的榮民長輩們亦受邀出席同樂,讓榮家長輩與年輕一代互動,進行跨世代交流,共襄盛舉,現場熱絡,活動溫馨圓滿。 首先由林振生頒發感謝狀,誠摯感謝各界認養,林振生特別向已故榮民劉燕樓爺爺家屬致意,劉爺爺生前省吃儉用,於111年親臨榮服處捐贈新臺幣70萬元,用以照顧轄內特別需要照顧的榮民眷,造福了數十個家庭。遺憾的是,劉爺爺已於同(111)年病故,無法出席此次活動,由其女兒劉興莉女士代表受贈感謝狀,以表達榮服處及受惠的榮民家庭,對劉爺爺大愛義舉的感激之情;劉爺爺雖已不在人間,但他的熒熒光輝仍然照亮世界,永垂不朽。 ▲全體大合照。(圖/新北市榮民服務處提供) 活動中由受認養學子獻給認養人陽光向日葵花束,感謝認養人如陽光般的愛心普照失依榮民子女,並精心安排氣球藝術表演,由老師把小孩子最喜歡的氣球摺成各種動物造型,送給在場的孩子們與榮家長輩;藉由童趣的造型氣球,牽起長、幼間的橋梁,一同玩樂,場面溫馨有趣,充滿歡笑聲。 林振生表示,感謝長期支持認養活動的企業、團體與個人;目前榮服處受認養學童共40餘位,認養金來源有限,希望社會各界持續發揮愛心,協助新北市榮服處賡續推動認養運動;期盼在各界愛心認養人的鼓勵與關懷協助下,所有孩子都能快樂成長,日後有機會,將這份大愛繼續傳承下去。
觀賞用動物外銷前必經檢測 新北市政府動保處保障消費者健康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為確保外銷的水生動物健康,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每半年均定期至轄內外銷水生動物場內進行採樣監測。外銷水生動物可分區為食用動物及觀賞用動物兩大類,新北市轄內外銷水生動物監測場均為觀賞用動物,除了定期監測有無疾病供早期預防及治療外,送驗結果無特定病原時將可進行外銷,今年度迄今已採樣6場送檢。 ▲孔雀魚可經配種改良成鮮豔顔色品種-美國全紅孔雀魚。(圖/呂安仕提供) 呂安仕從事孔雀魚繁殖育種有21年的時間,剛開始他的公司是專門作水族系統缸,對觀賞魚產業並不陌生,後來有一天驚喜發現在家裏養的孔雀魚自己繁殖,生出不同顏色的小魚,覺得孔雀魚像錦鯉一樣是非常好玩的一個品種,基因變化非常多,所以全心投入這個產業,已自行成功繁殖許多新品系魚種,今年度更獲邀前往在越南舉辦的Extra Guppy Cup擔任裁判,和世界各國的孔雀魚飼養者進行交流,顯示台灣孔雀魚的育種技術,已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 ▲呂安仕先生獲邀前往越南的Extra Guppy Cup擔任裁判。(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為避免病原傳播,世界各國均有規定動植物輸出入皆須經過檢疫手續並符合輸入國的要求才可輸出,魚類也是一樣。動保處執行農委會外銷水生動物早期預警監測計畫,定期為這些觀賞魚做定期健康檢查,除了達到早期發先早期治療的效果外,檢驗合格後更能夠為外銷業者節省出口所需的檢驗時間以及費用。 ▲呂安仕先生獲邀前往越南參與Extra Guppy Cup。(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新北市動保處表示,民眾在家中養殖觀賞魚類已蔚為風潮,業者也培育許多高價魚種,因品種繁多,在使用水族用藥及生物餌料時須特別小心,若有疾病問題應洽詢專業的水產獸醫師,改善飼養的水質環境,建立正確的用藥及飼養觀念,避免因使用藥劑不當造成死亡。
教育界震撼 新北市教師甄選公平機制引領全國潮流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新北市112學年度國民小學暨幼兒園教師甄選今(2)日上午8時於光華國小等7所考場登場,為維護考試公平性,今日於「新北學Bar」粉絲專頁公開直播光華國小考場複試評審委員之試場別配對抽籤情形。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教師甄選一向秉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辦理,為確保每一位考生的權益,考前即在政風人員監督下針對複試委員隨機亂數抽出邀請序,並依抽籤順序聘請委員及亂數配對,同時於複試當天亦在政風人員的監督之下,進行複試評審委員試場別配對抽籤,並錄影存證,同時更以公開直播方式進行光華國小考場複試評審委員之試場別配對抽籤,是全國唯一公開直播抽籤的縣市,程序公開透明,期待透過嚴謹的甄選機制,招攬最優秀的師資。 ▲考生報到場景。(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今年國小暨幼兒園教師甄選缺額為全國之冠,為吸引擁有各類專長及豐富經驗的優秀教師報考,國小教師甄選的初試加分機制相當多元,包含學科知能評量精熟證書、曾代表新北市參加全國運動會獲前3名者、英語文中高級以上認證、閩客語中高級以上或原民語高級以上認證、代理教師年資加分、身心障礙考生加分……等,今年因多元加分機制達最低錄取分數而獲進入複試資格之增額者共計173名。本次複試共計有2,387名考生完成報名,今日於光華國小等7所考場一同展現準備已久的教學功力,角逐進入正式教師的機會。 教育局特別提醒考生,複試成績將於7月3日(星期一)下午9時開放考生查詢,7月4日上午9時至12時考生可持應試通知單及成績複查申請表至板橋國小申請成績複查,複試錄取名單將於7月6日(星期四)下午9時前公告於新北市教育人員聯合甄選報名系統及板橋國小網站首頁,期待優秀教師都能成功加入新北市教育大家庭。
掌握建築趨勢 新北瑞芳高工打造全方位建築師培訓計畫
記者黃俊育 / 新北報導 7月1日世界建築日的設立,是為了促進建築事業的共同進步,並感謝為人類創造生活空間的人們。瑞芳高工屬新北市唯一設有建築土木群科的技術高中,擇定此日起跑技藝技能競賽金手培訓,顯得深具意義。學校引入「Architecture for well-being(用建築促進健康福祉)」的概念,量身打造培訓課程、業師教學及實地參訪等,培養創造人類幸福感的建築師人才。 ▲瑞芳高工邀請業師傳授專業技能,打下未來技藝競賽實力。(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瑞芳高工校長潘泰伸更於日前率隊參訪日本百年建築名校「中央工學校」,該校校訓為「穩健」,致力於養成專業技能的工程師,承接傳統木造建築教育,再導入綠建築文化的概念。這與瑞芳高工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首重專業人才養成,再接軌國際趨勢,未來兩校將加強交流機制,期待培育出安藤忠雄、隈研吾等級的世界級建築大師。 此外,金手培訓基礎實習及專業課程當然扣緊建築日主題,學生設計友善空間概念的建築圖,並以電腦軟體,繪製2D相關建築圖,也用3D軟體進行電腦建模,以確認建築物空間機能、大小、美感,並完善相關安全性評估。同時培訓學生手繪建築圖,記錄各式建築樣態,以作為溝通的媒材,可適時即時修正,讓建築人與業主共創以人為本、有溫度的建築。 ▲瑞芳高工建築科劉若蘋老師指導學生運用3D軟體進行建築設計。(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再引進業師進行協同教學、安排建築工地實地參訪,讓學生擔任半日工頭,跟著師傅綁鋼筋、爬鷹架,確認建築是否符合規則及安全,讓學生了解打造安心幸福的空間,是每一個建築人的責任。另外,同理心的體驗也是優秀建築人的養成教育之一,安排學生體驗智慧住宅及樂齡智慧健康空間,討論孝親房的設計、長者夜間如廁行走安全、無障礙生活空間等,讓學生學習以斜坡及昇降設備代替高低差、佈建可調整高度的設備、建置夜間照明,以照顧自家長輩的心,來規劃幸福家居。 空間測繪科主任李銘哲、建築科老師劉若萍表示,建築本身應兼具情感傳遞及文化傳承,學校土木建築群科努力發展特色課程,引入尖端的儀器設備如全站儀,與新興的營建產業發展同步,相信學生必能厚實專業,在未來建築和城市設計中貢獻關鍵性的力量。 ▲瑞芳高工引入全測站(光波測距經緯儀Total Station),擴大教學效益。(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建築科二年級學生高逸安表示,自己的目標是成為建築師,近年來全球重視環保,希望未來以專業打造綠建築,這樣的啟發除了來自課程,更來自建築科建築「八田樓」,生活在綠建築中,能充分感受綠建築對環境的友善。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致力整合產業資源、擴展技職教育國際化,未來將以4年8億翻倍投資技職教育。期待各校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培養學生展現人文美感的永續力,成為具有溫度的世界頂尖人才。
助學生實現出國深造夢想 2023英國文化協會雅思獎金開放申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身為英國提供教育與文化交流機會的國際組織,英國文化協會公佈2023年雅思獎金現已開放申請。將提供給雅思考生最高新臺幣19萬元的學費補助,可用於接受IELTS雅思考試作為入學要求的國內外大學、研究所。 今年,雅思獎金開放給居住在中國、日本、香港、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台灣、泰國、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的考生參加報名。 此獎金將開放給接受 IELTS 雅思考試作為入學要求的高等院校,包含本地及海外大學或研究所課程,並從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開始上課的學生們申請。申請者需在2022年4月1日之後(含當日) 於British Council 台灣雅思官方考場應考,且每科成績5.5分以上。 獎金申請截止日期為2023年9月15日。每個國家將透過選拔過程選出三位得獎者,他們將會獲得現金資助於他們的學業。 自2011年起,英國文化協會雅思獎金已支援近360名來自東亞區的學生追求留學的夢想。他們能到世界各地(包含本地或是海外)的高等院校中就讀任何課程,只要該校接受IELTS 雅思考試作為入學要求即可。 英國文化協會東亞區考試部總監Heather Forbes表示:「我們相信跨國學習和合作是打造更和平繁榮世界的關鍵,我們很自豪能夠幫助這些有抱負且擁有天賦的人實現他們的目標。雅思獎金為考生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學習,並帶回新的見解與知識以回饋鄉里或者任何一個他們熱愛的社群中,促進其發展。雅思獎金可謂是推動未來領導者事業發展的最佳催化劑。」 想獲得有關雅思獎金申請過程和常見問題等資訊的考生們,請至官網查詢:https://takeielts.britishcouncil.org/take-ielts/study-work-abroad/ielts-prize 關於 IELTS-- 國際英語語言測驗系統 (IELTS)是全球最通行的高等教育及移民英語能力考試。全球有超過 11,500 個組織信任 IELTS雅思考試,包括教育機構、雇主、政府和專業機構。 IELTS 由英國文化協會、IDP:IELTS Australia 和劍橋大學考試院共同擁有及管理。可在此連結了解更多 IELTS考試:http://www.ielts.org/ 關於英國文化協會--英國文化協會為英國專責推廣文化關係與創造教育機會的國際組織。我們運用藝術文化、教育與英語語言為力量,為英國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們建立聯繫、增進相互理解與信任的機會,以推動世界和平與繁榮。我們與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合作,並在 100 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在 2021 到 2022 年期間已接觸過 6 億 5 千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