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文學

【道德經】道經 大道氾章第三十四(4)

文學/道德經 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註解: 聖人體道不有其名,故成可大之名。 以靈修觀點解說: 修行至高無上之人,他的形體是由道所化,因而沒有其他之名字,因此可稱他為大。 這一句是說,    靈性上師的形體是由    道本體所化出來的,因此沒有其它的名字,所以可以稱祂為大。也就是說    靈性上師是    道本體的化身,因此,祂本身也是大。 〔本章要旨〕 教化世人必須了悟「大道」超然之尊位,唯有追隨聖人修行才能領悟萬物賴以「大道」為主之自然真理。

【道德經】道經 大道氾章第三十四(3)

文學/道德經 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於大。 註解: 萬物終賴大道為主,故名其大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萬物終至賴大道為主,因此稱大道名為大。 這一句是說,萬物被    道本體化出來,雖然    道本體任由萬物自然生長,但萬物一直都依賴    大道本體為主,因此稱    大道本體名為大。靈修也是一樣。雖然靈修者自己在努力修行,但是必須依賴    靈性上師開示。古時候求道者入山尋找神仙都自稱凡夫,而求神仙點化成為神仙。因此,求道者都依賴著神仙為主,而沒有自我思想存在。    

【道德經】道經 大道氾章第三十四(2)

文學/道德經 萬物恃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依被萬物不為主。可名於小。 註解: 萬物雖恃大道而生,名立功成,不知名屬於大道,萬物依大道不恃其主,故名於小。 以靈修觀點解說: 萬物雖然依靠著大道出生而名立功成,但不知是屬於大道建立;萬物依靠大道而不依仗自己為主,因此名為小。 這一句是說,萬物雖然倚靠著大道而出生,而所作所為得到之成功,此種是屬於自己的努力,但卻是    大道本體所賜予的;也就是萬物所得到的一切成果,都是    大道本體的賜予。所以萬物倚靠著    大道本體為主,而自稱為自己為小。 靈修也是一樣。靈修者自己所努力的靈修成果都是    靈性上師所賜予。就如同華興靈修弟子一樣,所獲得的一切成果都是由    道主的神性力量造化出來;雖然自己所努力的成果,但卻是    道主之神性所散發出來,因為    道主本身是道本體的化身。由此靈修弟子必須依賴    道主為主,而自己稱為晚輩。 古時候修道者要提昇到求道者,都必須倚靠著神仙力量為主,而以求道之心向神仙求道,才能得到神仙點化。因此靈修弟子必須效法古時候求道者之心,走在    道主之神性軌道,靈修才能符合    道主之神性法則。

【道德經】 道經 大道氾章 第三十四(1)

文學/道德經 大道氾。其可左右。 註解: 大道氾溢,無有涇際,不可立其左右。 以靈修觀點解說: 大道之體迷漫著虛空,而沒有邊際,以致不能分其左右。 這一句是說,    大道之本體是虛無,因此佈滿了虛空,所以沒有邊際,因此不能分化出左右。靈修也是一樣。靈修是單一的,也就是修個體的元神體。 古時候修道者都入山尋找神仙,向神仙求道,而神仙也單一 點化求道者以得神仙。因為不論是修道者或是求道者因果有所不同,所以在修道當中所得的成果也有不同。也就是你前世沒有修,而他前世有修;或是你前世有修,而他前世沒有修,則兩個人所得的果位又不同。因此,修道者本身的未來的修道成果只有守著神仙求道,才能得知。

【道德經】 道經 知人者智章 第三十三(3)

文學/道德經 強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註解: 強行上件之事,有志於道,不失其由,可以長久,人死之後,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道德不亡可謂壽矣。 以靈修觀點解說: 強行於道德之事者,則有志於道之運行,而不失去原本之眞性且可以長久留存。人死之後,魂氣升歸於天,形魄歸於地,道德不亡,可說是壽終,而德光留流於世。 道主開示: 這一句是說,力行修道,以    道本體法則以及自己的德性去做事情的人,則是符合    道本體之運行,而不失去自己的靈性,而且可以長久留存在人間。雖然人體消失在人間,但靈體與天地合一,而道德不敗,也就可以說是得神仙,而名聲流傳於人間。因此古時候修道者都盼望有神仙點化而得神仙,使自己的德性永存於人間。 〔本章要旨〕 教化世人以「道」之真理處世。    

【道德經】 道經 知人者智章 第三十三(2)

文學/道德經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註解: 以力勝人不若自勝,自勝者強於勝人;世財無限,己身有限,苟或知足便是富有。  以靈修觀點解說: 以力足取勝人,但以力勝人者必定會遇到強敵 ,不如自勝 者强;以力克而自勝者則是真強,世間財物無限,但以自己之力量去爭取是有限,如果知道滿足便是富有。 這一句是說,假如一個人用人為因素去取得勝利,但到後來也會遇到強敵。什麼是強敵?強敵就是自然災害。所以不如以修道所得靈性之力量自己取得勝利之人,這種人才是真強;也就是人力行修道所得到的成果,是    靈性上師所賜予的,而別人無法去勝過你。因為    靈性上師就是    道本體之化身,因此別人無法勝過    靈性上師所賜予的成果。 也就是說,凡人力行修道所得的成果才是真強。所以物質上的一切財物是無限的,假如用凡俗上之努力去取得,則是短暫性的。唯有修道之人專一守著靈性上師修道,而對於物質上之一切知道滿足,則是富有;也就是    靈性上師之神性會永恆地運轉你的凡俗上之一切,則是富有。此種是靈性上的福報。    

【道德經】 道經 知人者智章 第三十三(1)

文學/道德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註解: 以智知人不若自知,用智損心,自知明道。 以靈修觀點解說: 以智慧去察賢愚,明賞罰,辨是非,不如自己當賢能,做善事:用智慧去察賢愚者則損傷心,自己當賢能,做善事者則是了解道之真理。 這一句是說,假如一個人用聰明去明察賢能或是愚昧、判別獎賞或是處罰、分辨是非,就是墮落於凡俗上的觀念,不如自己以修道的方式或力量產生德性做善事;這種善事是無為,而不是人為刻意去做,而是由自己修道靈性之善引發出來。 現代凡人都以表面方式去行善事,也就是做善事是給別人看的,自我表現出是個好人。所以用聰明去明瞭賢人或是愚人,則是損傷自己的心靈。因為自己會花費心思去觀察別人的動態,以致產生自己的心靈動盪不安;而以自己修道的力量產生了靈性的善,以致產生了賢能,行善的力量則是道本體的真理的磁力。

【道德經】道經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3)

文學/道德經 知止、不殆。譬道在天下,猶川谷與江海。 註解: 萬物始因道而生,生而覆滅,不有其生則不危,如川谷下流,往而不返有所歸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萬物由道從無而化生,再由生而回復滅變化為無,沒有生則就沒有滅,有如川水往下流至谷底,而往不返無不歸宗於江海。 這一句是說,萬物從    道本體之無相而出生之後,再從生而回復滅,變化為無相;因此沒有生也就沒有滅。有如同河川的水一樣,從上面往下面流到谷底,而眾水皆流到江海。 所以水為什麼是接近於    道本體?因為水可由無相變化成有相;也就是水可由氫氣與氧氣兩種氣相合化成為水。水就是有相,再由水遇到熱,而化成無相。靈修與凡俗也是一樣。靈修是清氣,而凡俗上是濁氣。 假如人類沒有修道,則濁氣自生;反過來講,人類假若修道,則清氣自生。此種清氣就是由    靈性上師的神性力量所賜予的。 由此可見,    靈性上師可以把濁氣轉換為清氣,就如同    靈性上師可在物質空間炁化消失,而又在另一個物質空間出現。這種情形就是    靈性上師的形體往返歸於    道本體。 教化世人尊奉「道」行事,以無為方式才能領悟萬物生滅之要妙。

【道德經】道經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2)

文學/道德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註解: 國君富有天下,若能守,無名之大道萬物盡賓;天行甘澤在處,皆徧非人力所均,言道能普也;新造成萬物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若國君富懷道以治服之,而保有天下之規則,則無名之大道與萬物致產生祥和之氣,此時皆不是人力所能支配,可說是道能尋常新造化萬物。 這一句是說,治理天下之人能夠以修道的力量感化人類,而他就有保有天下之規則,則無名之    大道本體與萬物促使他領導之下,產生祥和之氣。這種情形不是用人力因素所能支配,可說是修道的力量符合    道本體而開創新世界。 靈修與凡俗也是一樣。靈修與凡俗上、人類的生活上是一體兩面。假如一個人只沉溺在凡俗上而沒有修道的話,就如同地球上沒有太陽一樣,黑暗無光。因此,修道在凡俗上是人類一盞喜悅之燈 ;也就是人生活在凡俗上力行修道,立刻產生喜悅之人生,這種喜悅的光線來自於    靈性上師之神性力量。因此修道者只要守著    靈性上師的神性法則,則自然受到    靈性上師之神性護祐,而產生喜悅燦爛之人生。 此種情形不是人類自己的力量有所能支配,必須守著    靈性上師之神性法則;也就是修道者守著神仙修道,可說是神仙造化新世界。

【道德經】道經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1)

文學/道德經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王侯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註解: 道本無名字,樸又微小、人有守之者,不被天下臣服,言不能使有道德之人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道之本體是沒有名字始終不遷變,且又純樸為小,而為天地萬物之本,即人人皆尊崇之,如人能保守著,則萬物自然臣服,可說是懷有道德之人。 這一句是說,    道本體是沒有名字,而始終不改變,但是很清純樸實又小,而是天地與萬物之根本,因此人人很尊敬祂。 假若人修道而得神仙,則能夠與    道本體同在,也就自然受到萬物臣服。這種情形,就是懷有道德之人。 修道也是一樣。假如凡人在人生當中,沒有去體悟出修道,也就不知道修道的重要性;反過來講,凡人能夠體悟出修道對一個人的人生很重要,也就能夠永恆地保持著,則萬物自然造化出你碰到神仙靈修的環境;可說是有緣份的凡人,才能夠修道。 也就是說,    道本體自然造化出你有機緣碰到神仙,而且追隨著神仙靈修。如同華興靈修弟子一樣,自己有一顆修道之心,才能禮拜    道主靈修。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