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生活

「茶香兩岸,緣聚松陽」松台兩地茶文化交流活動啟動

記者莊翱宇/綜合報導 「茶香兩岸,緣聚松陽」松台兩地茶文化交流活動廿六日於麗水市松陽縣啟動。 台灣茶協會參訪團一行赴「松陽之窗」考察瞭解麗水市松陽縣的發展與規劃,並赴松陽縣四都鄉對陳家鋪村進行實地考察,參觀「先鋒書店」「四都鄉平田村雲上平田綜合體」等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點,瞭解松陽古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情況,觀賞松陽秀麗山水風光。 在兩岸茶農共做同心茶活動環節,松台兩地制茶專家等齊聚「松陽縣麗水農林科院茶葉所廠區」現場共同製作同心紅茶。 台灣茶農李先生表示,兩岸茶文化相通,通過兩岸茶農交流,相互切磋茶葉製作技藝,共同提升茶葉品質很有幫助。他認為,「兩岸茶農共做同心茶活動」以茶文化為媒,讓茶香傳遞友誼,對深化松台兩地茶產業交流合作而言很有意義。 圖/莊翺宇攝

嘉縣提前歡度兒童節 寶寶爬行比賽逗趣十足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嘉義縣政府26日上午在縣立體育館辦理「嘉家Q寶歡樂GO!」親子趣味活動,讓小朋友提前歡度兒童節,藉由活動增進親子互動及推廣托育政策;縣長翁章梁也到場擔任寶寶爬行比賽裁判長,場面相當歡樂與溫馨。 在場家長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除了跟在寶寶身邊一起爬行、用手機吸引孩子目光,甚至有家長在奶瓶上綁上紅線緩緩拖行,只為讓幼童往前爬,在終點線觀賽的翁章梁同時身兼應援團,還在現場分送恐龍小水槍,孩子們拿到禮物後,立即露出滿足的笑容。 翁章梁說,嘉義縣政府努力推動多元幼兒福利政策,積極爭取前瞻計畫補助,佈建親子館、托嬰中心及社區托育公共家園,提供育兒家庭整合性托育資源服務,期許營造一個更有利生育、養育、教育優質的環境。 ▲縣長翁章梁擔任寶寶爬行比賽裁判長,和家長們一同在場邊為小小選手加油。(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現已開辦大林、朴子及水上托育家園各收12名幼童營運已滿額,今年預計有新港、竹崎、中埔、義竹托育家園及太保、民雄托嬰中心等將陸續營運,即將新建托嬰中心還有中埔及布袋等地。 社會局長張翠瑤表示,為增加育兒家庭支持,配合中央政策加碼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費用,生育補助由每胎12,000元提高至第一胎12,000元;第二胎24,000元;第三胎36,000元;第四胎以上10萬元,藉以鼓勵父母生育,贈送新生兒大禮包,提供弱勢家庭到宅育兒指導及坐月子到宅服務,藉以減輕育兒壓力及經濟負擔;另為保障幼兒托育品質,補助托育人員(保母)專業責任險及體檢費等。 今日趣味活動內容包含Q寶爬爬樂、周到抓好運、好運勞滿滿及F1賽車手等趣味競賽,計有超過200組親子報名參加,寶貝們萌翻全場,現場也提供兒少政策、托育服務、早期療育等業務諮詢及廉政宣導,開放民眾領取美食區活動劵及完成闖關兌換精美小禮物等活動。

雲林縣林內紫斑蝶季開跑 相約林內賞蝶趣

記者楊青琪/雲林報導 2023年雲林縣林內紫斑蝶季登場,26日舉辦開幕啟動儀式,由縣長張麗善與機關、社區、學校等代表,共同拉開象徵紫蝶齊飛的禮物盒,感謝紫斑蝶的盛情來訪,並宣達愛護紫蝶宣言,誠摯邀請全國民眾在清明連假相約林內,共享賞蝶樂趣。 張麗善表示,每年紫斑蝶群在清明節前後,會依循固定路線離開冬棲地高雄茂林,沿著「蝶道」,一路北返苗栗、竹南一帶繁殖;紫斑蝶的遷移被公認為台灣生態奇觀,是少數具大規模越冬遷徙習性的蝶類,遷徙的距離接近三百公里,紫斑蝶弱小的身軀竟有如此驚人的移動能力,令人不禁讚嘆生命的奧妙。 而林內鄉正位於這條美麗蝶道的隘口,因此只要天氣晴朗,可以觀賞大量紫斑蝶遷徙的生態奇景,為此,縣府與林內鄉公所辦理「紫斑蝶季活動」,今年特別將活動場地移至林內紙蝶生態園區(寶隆紙廠),透過去年藝術裝置設置及規劃,以「紙場」及「紫斑蝶」人文與自然結合,成為林內生態觀光的特色景點。 ▲眾人拉開象徵紫蝶齊飛的禮物盒,感謝紫斑蝶的盛情來訪。(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林內鄉長劉姿言表示,據茂林國家風景區表示,今年的紫斑蝶延後半個月遷徙,預計大量過境時間將落在4月清明連假,林內不只有吃喝遊玩,還有很多珍貴文化遺產,包括百年日據時代的鳥居、數百年的神木,都在此等著大家來發掘。四河局長李友平也說,林內是雲林糧倉的水源頭,成千上萬的紫斑蝶飛了這麼遠的距離,選在林內落腳休息,繼續牠的旅程,代表這裡水質好、環境好。 文觀處長陳璧君表示,公所、縣府及河川局展現對於紫斑蝶生態的重視,今年紫斑蝶季活動,也希望讓所有民眾對雲林生態教育進一步關懷了解。雲林是農業縣,擁有天然優勢與資源,在林內能欣賞成千上萬紫斑蝶大量遷徙,在古坑山區也有螢火蟲季。 配合紫斑蝶季活動開跑,縣府也與旅行社合作開發「林內紫斑蝶活動之旅」,除了觀賞紫斑蝶並造訪林內知名景點,透過豐富有趣的生態角度暢遊林內,希望透過縣府與公所的持續合作,讓紫斑蝶活動成為雲林生態觀光的指標。 26日林內紫斑蝶季開幕活動首日,邀請東森幼幼台的哥哥姊姊與現場同樂,在4月1日、2日也將各舉辦一場兒童戲劇,提早慶祝兒童節,另有限量DIY「彩繪風鈴紫蝶飛」及抽獎活動,歡迎全國民眾把握連續假期前往林內遊玩。

曾文社大舉辦親子免廢市集 響應SDGs傳承環保觀念

記者李喬智/台南報導 臺南市「曾文社區大學」於3月26日(日)上午攜手「社團法人國際親子職涯發展協會」,一同舉辦了一場充滿活力的親子免廢市集,現場集結了許多家庭,更有20多個攤主和協會前來共襄盛舉。市集提供了各種種類的優質二手商品,包括衣物、玩具、書籍、電器等等,透過這個活動,將這份愛心在社區繼續傳遞下去,為孩子創造更美好的綠色環境! 親子免廢市集活動還結合了親職教育、環保教育、社區教育,為民眾提供了各種實用的學習機會。透過重複使用的減塑行動,帶給下一代永續的生活,實踐聯合國提倡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透過市集可以學習到環保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浪費和消耗資源。市集現場還展示了環保相關的教材和產品,讓民眾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環保議題。 ▲市集現場有各式各樣的優質二手商品,包括衣物、玩具、書籍、電器等。(圖/曾文社區大學提供) 此外,市集還促進了社區的凝聚力和交流,讓民眾認識更多社區的鄰居和朋友。市集現場還有豐富多元的遊戲活動,讓小朋友可以在玩樂中學習,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這些活動能夠讓親子享受一個有趣的星期天。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參與各種有趣的活動,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同時也可以和社區的鄰居和朋友互動,培養社區的凝聚力。 這次親子免廢市集不僅是一個有趣的活動,還是一個環保的活動。透過二手商品的再利用,我們能夠減少浪費和資源消耗,一起為地球盡一份力。

傳承在地文化 頭城「人文孩子龍故事教室」揭牌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頭城文化發展協會與人文國中小合作,利用多層次、多功能空間使用概念,成立「人文孩子龍故事教室」,生根當地文化,讓孩子了解頭城地區的文化傳統和節慶背景,透過教育的方式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人文孩子龍故事教室」26日在人文國中小人文大樓廣場揭牌,鎮長蔡文益、夏普前會長戴正吳、超樂全球影音集團總裁林暉博士、人文國中小校長周樂生、頭城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等人,共同見證了這個重要的時刻。 蔡文益表示,頭城文化發展協會對於地方文化生根推動不遺餘力,孩子龍慶元宵活動每年在頭城當地舉辦,今天和學校合作具有永續經營、深耕當地文化的深遠意涵。夏普前會長戴正吳先生勉勵與會人員,頭城昔日文風鼎盛,孕育人才無數,孩子龍是當年他小時候的活動,故事教室是一個起點,唯有把在地節慶文化成為常態的藝術教育活動,方能注入文化藝術展演的新動能,讓屬於頭城這片土地的故事代代相傳。 人文國中小校長周樂生表示,故事教室不僅是人文國中小的資源,也是整個社區的資源,透過這樣的合作,不僅能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當地文化,也能促進社區的發展,增進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對學校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 孩子龍故事教室的成立,不僅代表著頭城文化生根推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更是一個永續經營的藝術教育活動,讓地方的節慶文化得以傳承,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命力。

臺東縣府表揚模範兒童 千位學童獲獎

記者池文中/臺東報導 臺東縣政府26日於縣立體育館辦理兒童節暨模範兒童表揚大會,表揚全縣所有獲獎的1001位國小及幼兒園推薦的模範兒童。 接受表揚的模範兒童中,有多位學童用「展現自我、勇敢追夢」踏實人生。就讀仁愛國小李曜寅同學,溫文有禮且貼心,學習認真,做事有責任感,長大想成為「臺東縣長」;就讀東海國小的黃稚容同學,對學習認真、做事有計畫,有批判思考能力,喜歡幫助他人,夢想是當「總統」,改變世界;就讀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董丞同學,上課時舉一反三,在原住民族文化課程專心學習,吸收部落耆老的傳統智慧,在家族中做好榜樣,帶領弟弟、妹妹,期盼自己成為「涼山特勤隊」一員;就讀長濱鄉寧埔國小附設幼兒園的葉劭晴同學,熱心、細膩又品學兼優,志向是成為「美術館展覽的畫家」;就讀霧鹿國小的余瑞銘同學,主動協助做家事分憂母勞、愛護並照顧弟弟,未來想成為很夯的「電競選手」,告訴大家網路無國界。 今年表揚大會以「看見世界,分享愛」為主題揭開序幕,教育處期盼孩子從不同視野看待世界,建立自信挑戰自我,分享愛與感恩。活動除邀請孩子上台領獎,也設置2處打卡拍照區,讓孩子可以與家長分享喜悅,現場並有「中西匯演魔幻對決」及「歐式馬戲團嘉年華」特色表演,將傳統雜技、武術、舞蹈與現代特技元素結合,古色古香的東方雜技結合現代藝術,用「傳統技藝」+「互動表演」的華麗東方特色節目,搭配精彩絕倫的互動馬戲秀,現場的模範兒童及師長、家長看得目不轉睛。

掃墓別來無「恙」! 清明連假掃墓慎防恙蟲病

記者池文中/臺東報導 清明連假將至,民眾掃墓祭祖或從事踏青、露營等活動時,易接觸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恙蟲病風險。臺東縣衛生局提醒民眾穿著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避免被恙蟲附著叮咬,感染恙蟲病。 臺東縣衛生局表示,恙蟲病每年4月開始流行,今(2023)年截至3月21日止臺東縣累計5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我國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從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 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叮咬而傳染,恙螨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經過的人類或動物身上。恙蟲病的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是重要特徵。 臺東縣衛生局呼籲,民眾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長筒襪、長靴及手套等,將褲管紮入襪內,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依照政府機關核可的含敵避(DEET)成分的防蚊藥劑。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及換洗全部衣物,避免恙螨附著叮咬,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及時診斷、通報、治療。

「玉兔迎新 春耕迎好運」 關渡平原彩繪稻田又「稻」了!

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2023關渡平原彩繪稻田」於今26日再度登場,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指導,財團人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2023關渡平原彩繪稻田」揭幕儀式及「玉兔迎新 春耕迎好運」田間趣味競賽活動。以一點一滴耕耘的農事作業轉換成寓教於樂的農作體驗,讓與會的大小朋友能知恩惜福,感受這塊土地帶給我們的回饋,成為環境與農業的關懷者。 「2023關渡平原彩繪稻田」邀請到趙國宗老師結合兔年與七星灌區的意象手繪創作「玉兔迎新」的水稻地景藝術主題,並且委託苗栗縣苑裡鎮農會協同合作,運用白、黃、綠、紫、黑不同品種水稻將創作猶如圖畫般編制在田裡。不僅只有插秧體驗,還有插秧競賽和農夫扛苗的田間趣味競賽活動,讓民眾更一步接觸大自然。 ▲今年度彩繪稻田創作示意圖騰。(圖/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 七星農田水利基金會董事長周師文為活動揭開序幕,並親自下田示範農夫挑著扁擔、扛著秧苗、插秧等辛苦的農事的工作。董事長周師文表示:「今年已經是第四年在關渡平原繪製彩繪稻田,受到越來越多的市民朋友的關注。民眾可悠閒地騎車之餘亦可欣賞彩繪稻田的全貌,5月下旬到6月初是最佳觀賞期間,歡迎大家一起來賞”稻”。」 ▲家庭同樂,體驗春耕趣。(圖/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提供)

馬祖航空史上全新里程碑 華信航空松山-南竿成功首航

記者余政哲 / 馬祖報導 馬祖鄉親及遊客引頸期盼的第二家航空公司終於起飛,華信航空26日早上從松山機場出發飛抵馬祖。雖然因為天候因素稍有延誤,但也順利完成首航! 開航儀式在台北松山機場辦理,由立委洪申翰、交通部長王國材、華信董事長高星潢及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等人參與,並一同搭乘前往馬祖的首航班機,見證這個歷史性的一刻。 ▲華信航空馬祖航線開航儀式在松山機場辦理。(圖/民進黨連江縣黨部提供) 李問表示:「第二家航空公司進駐馬祖,不僅是象徵馬祖的觀光發展,達到新的里程碑;也是在鼓勵良性競爭,為馬祖居民、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這是全島居民和遊客所樂見的。」 近年來,台馬空中航線除了立榮航空、更加入華信航空,海運也加入南北之星快輪,讓遊客選擇更加多元。未來馬祖鄉親更期盼爭取高雄航線,為旅居馬祖台灣兩地的民眾及遊客,打開更便捷的回家道路,並創造更多南台灣的旅遊市場。

影音/漁村裡的寶藏 石城港的定置漁網

實習記者詹上賢、許容慈/宜蘭報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Z3uqdG0og 在宜蘭石城漁港的職人張立人,運用從日本學來定置漁網的技術,利用魚群洄游的特性和潮汐的關係而自動入網,避免過度的捕撈,不但有著自然保育的觀念,也讓漁民有更安全穩定的漁獲。 ▲石城漁港職人張立人運用從日本學來定置漁網的技術。(示意圖/樊德惠攝) 在石城中有一個特殊技術定置漁網,是由台灣定置漁網協會的榮譽理事長張立人先生所帶回來的。定置漁網這項技術是以石頭、繩索、浮球、漁網等器具去固定,並使魚群因為洄游和潮汐的特性而自動入網,利用魚群遇見阻礙便改變方向的天性,讓其洄游。此項技術也同時是網魚具八大類之一,屬於建網類,和傳統捕魚的方式比起來,省下了不少環境成本,節省了大量的漁船耗油、過度捕撈,並對於誤入的鯨豚等給予放生和保護。 ▲海上定置網示意圖。(圖/樊德惠攝) 張立人先生自幼就對海洋有濃厚的興趣,對於海豹更是喜愛。他的大半輩子都忙碌在漁場中,說到魚的知識更是如數家珍,無論是魚的種類、命名、習性、生長環境、獨居與群聚乃至烹調方式,甚至連魚與漁人之間的一則則故事,他都可以滔滔不絕,彷彿有說不完的故事。他的探索從海鮮文化到海洋文化,從環保議題到環境深入的探索,是商業與文化的並進,也是他的成長史。 ▲定置漁網較傳統捕撈方式更能維護海洋資源。(資料畫面/樊德惠攝) 在張立人先生的努力下,不但讓台灣對於海洋捕撈模式漸漸的達成了與環境和平共處的模式外,也讓民眾對於海洋的理解不再只是專注於餐桌上的海鮮和各項食物上,而是更加重視各種海洋生物的知識以及維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並期盼台灣的海洋漁業能朝向永續經營的方向來努力。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