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生活

當代藝術展出深厚底蘊 古往今來登峰造極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中華藝術文化新創協會於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1展廳舉辦「古往今來 過眼煙雲-驚夢」展覽,展出資深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創作。展期為112年4月15日至4月30日,旨在透過藝術作品觸動觀眾的六感感官,欣賞「物」所帶來的精神價值,從當代藝術照見中華文化底蘊。 ▲右起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張羿文、仿古墨新周錫珽老師與其作品-黟山雲臥。(圖/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提供) 本次展覽包含各種不同藝術形式,於各領域都邀請到資深藝術家,如書法大師廖舜濔老師,作品如詩如畫,亦書亦畫;仿古墨新周錫珽老師,山水畫中有禪意;專精於「貔貅」油畫的王曉青老師,以西方油畫技術展現東方傳統元素……。多樣的作品形式,讓人目不暇給。藝術家以自身美感和社會經驗為養分,成就作品的深度;主辦單位則精心策劃,呈現中華文化之美的各種面向,觀眾可欣賞許多優質的當代藝術作品。 ▲左起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張羿文、專精於「貔貅」油畫的王曉青老師與其作品-運籌帷幄。(圖/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提供) 主辦單位中華藝術文化新創協會副理事長,同時也是協辦單位台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理事長的張羿文表示,希望透過本次「古往今來 過眼煙雲-驚夢」展覽,喚醒觀眾們內心沉睡已久的藝術靈魂,進而培養健康知性的收藏家。期待觀眾能欣賞作品的藝術感與時代感,將心靈寄託於藝術品,感受精神上的愉悅與心靈上的滋養。敬邀各路好友於展期間共襄盛舉,一同感受藝術的魅力。 另外,《古往今來 過眼煙雲》公益拍賣會於4月30日(週日)上午10:00~16:00 地點: 張榮發文教基金會六樓舉辦。進場費每人300元(附贈精美餐盒及下午茶點心各一客)

【道德經】道經 三十輻章第十一(3)

文學/道德經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註解: 又此屋室當其未成門戶之時,心中亦有此用也。 以靈修觀點解說: 用門戶來建造房屋,當還沒有建造成屋形的時候,人人都知道「門戶」有用,但不知用在屋內哪個地方? 這一句在形容建造房子。如果在還沒有蓋房子之前,則不知門窗這兩個東西要放在哪裡。但當房子蓋好有形狀的時候,你就知道門是用來當作出入的東西;窗戶是用來當作通風的東西。這兩種東西必須互相匹配,用在對流作用。 靈修也是一樣。當人類未接觸靈修的時候,不知道靈修在人生的作用力是什麼。當人生產生變化的時候,才知道靈修的妙處。知道了靈修的妙處之後,則必須有神仙教化,才能成為修道者。而修道者必須守著神仙的教化才能再提昇到成為求道者。然而求道者必須守著神仙的點化,才能與神仙產生對流作用。

部落大學開學在即 聚焦南島文化體驗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將於4月29日上午9時於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行開學典禮,以「南島的故鄉」為主題,不僅融合花蓮六大族群特色與山海主題體驗課程,現場還有祈福儀式、餐車市集、文化飲食、大溪地舞蹈及南島大船體驗等,活動內容精彩多元。 ▲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將以「南島的故鄉」為主題,舉行開學典禮。(圖/縣政府提供) 在地深耕20年的部落大學,開學典禮將由校長徐榛蔚主持,屆時有精彩的太魯閣族背籠製作、主持人培訓課程,也有手作DIY體驗等課程,現場將洋溢濃濃的南島文化風情,期盼開學典禮當天,就以豐富有趣的課程,為所有師生學員注入滿滿活力。 此外,南島大船體驗也是一大亮點,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彼此存在著母體連結的情感,花蓮縣自2018年起致力於強化與南島國家的文化連結,其中樂舞與大船為南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部落大學擁有強大資源連結能力,未來將積極推動與太平洋南島族群、進行教育、工藝、文化、產業及航海等知識領域間的實質合作,落實在地人才培育與國際連結目標,讓花蓮走向世界、世界走進花蓮。 部落大學執行秘書徐采瑤表示,今年度除運用部大既有資源外,也整合部落資源及縣府相關計畫,將與本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原住民族文化館、社區大學持續合作共享資源外,今年也與慈濟科技大學簽立USR合作計畫,並和工研院洽談藝術療癒科技應用與服務計畫等,全面建構知識建構平台。同時結合過往人才資料庫師資與工藝人才,以傳承傳統文史工藝精神為基礎,發展建構新創工藝,進而推動原民文創設計產業,讓部大機能極致發揮。未來,部大會以聯合國SDGs為目標,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成為實現性別平等及建構具韌性及永續特質的教學場域。 徐采瑤說, 關於本次開學典禮,部落大學做為跨域整合的資源平台,未來將持續強化部落大學作為南島知識建構、跨域資源整合、文化調研工作等多方面發展,保存與發展部落文化及經濟命脈,促進部落多元自主發展。開學典禮將展現花蓮部落大學活潑多元的課程、以及多族群彼此兼容並蓄的文化體驗。 今年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開辦課程多樣化,除了山海自然資源、產業發展、部落實用等40門課程外,更有數位型7門課程、社會教育學習型10門課程。目前春季課程開放招生中,不限族別年齡身分,民眾都可踴躍報名。若有任何課程問題,歡迎到「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粉絲專頁詢問,或03-8227171轉291由專人服務。

今年第1號颱風「珊瑚」生成 對臺灣無影響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原位於關島東南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昨天下午增強為輕度颱風,成為今年第1號颱風,國際命名 「SANVU」珊瑚,目前距離臺灣約4000公里,未來以西北西方向前進,強度也會逐漸減弱,對臺灣天氣沒有影響。 從氣象局發布的颱風消息顯示,珊瑚以每小時10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心氣壓100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8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 25 公尺,七級風暴風半徑 100 公里。  

桃園市原民局徵選十家業者 輔導免費上架跨境電商平台拓展商機

記者樊德惠/桃園報導 國境之門首善之都的桃園市是一個擁有16族原住民族豐富多元的城市,也是全臺都會區第一大原住民居住的城市。為了讓桃園市的原住民族人及業者能增加疫情解封後的消費模式和掌握電商的商機,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特別開設一系列「桃原電商新視界-數位電商行銷課程」,並透過徵選輔導十家原民業者免費電商平台上架及產品優化形塑包裝改善,最高輔導金五萬元,希冀培養原民面對新時代的商業模式來開創疫情解封後的新商機,歡迎原民踴躍報名。 本次徵選對象為:桃園市具原住民身分之商家、工作室(工藝室)、餐廳(小吃店、糕餅店)、民宿(露營區)、旅遊接待平台等負責人皆可參加。本徵選計畫共分兩種上架類別,包含產品類和旅遊類的平台上架輔導可選擇。經過三個階段協助店家完成免費電商平台上架。第一個階段即日起受理上網填寫徵選輔導申請書報名,第二階段原民需要報名參加於4月及5月辦理數位電商行銷課程,課程主軸係輔導原住民族產品或遊程於跨國(國際)電商平台上架教學,以及社群媒體行銷課程,並透過商品介紹及媒體行銷推廣,進而讓消費大眾接觸與了解原民文化。第三階段6月選出10家上架輔導業者由專業顧問於7至9月輔導產品優化包裝及上架,並辦理成果發表會及媒體行銷。 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 陳姿伶局長表示: 為了讓桃園市的原住民族人及業者能增加疫情解封後的消費模式和掌握電商的商機,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特別開設一系列「桃原電商新視界-數位電商行銷課程」,安排實務經驗豐富的專業講師手把手的操作教學,上課過程中就可以讓學員將產品上架到各平台,包含:KKDAY、蝦皮、Pinkoi、LINE等,也教學員實際拍攝有趣的短影片,網美照片,聲音等如何運用在社群媒體如:FB、IG、LINE、YOUTUBE、Podcast、抖音等,透過聲音影像為產品加值創商機。除了實務課程,業者還可以參加輔導徵選,入選的十家業者將由專業顧問協助免費的產品的包裝優化形塑及上架輔導,並可參加成果發表及媒體行銷拓展能見度和商機。機會難得,希望原住民族人能夠積極的參與計畫,搭上數位轉型的經濟快車。 電商平台上架輔導業者徵選報名為即日起至112年5月20日止,線上報名簡章下載:https://reurl.cc/EGW3LR 數位行銷課程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1eq2L9 相關最新活動資訊,請上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官方網站及FB粉絲團查詢。或電洽雅比斯公司 賴小姐 02-77192111*230

美商鄧白氏參展 AI EXPO Taiwan 2023 數據驅動 AI 多元場景應用 加值企業數位韌性

記者黃俊育 / 綜合報導 AI(人工智慧)掀起的熱潮開始翻轉各產業的商業模式,由數據驅動的 AI 多元技術應用更成為企業永續經營與建立數位韌性的關鍵。全球 B2B 商業數據領導廠商美商鄧白氏(Dun & Bradstreet Inc.)台灣分公司於 4 月 19 日至 21 日參與 2023 台灣 AI 博覽會(以下稱AI EXPO Taiwan 2023),以「AI 數據打造企業韌性」為主題,在 C5 攤位展示鄧白氏解決方案如何賦能企業掌握有價值的數據,驅動 AI 技術發揮綜效,協助企業落實財務風險評估、供應鏈管理及行銷商機拓展等三大應用,善用智慧決策力掌握市場先機。 鄧白氏 Power of Data 助企業降低風險、創造數據經濟 掌握 AI 先機 數據為當今企業具戰略意義的重要資產,然海量的數據使企業常面臨資料庫凌亂,無法進行有價值的分析;根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發布之 AI 調查報告顯示,近五成台灣企業皆表示 AI 應用最主要的挑戰為數據資料不足與整合問題,顯見數據治理已然成為企業發展 AI 技術不可或缺的一環。 鄧白氏台灣區總經理孫偉真表示:「隨著產業往數位化發展,兼具質與量的數據庫,將成為企業推動智慧 AI 商業模式的關鍵資產。鄧白氏作為全球 B2B 商業數據與專業分析的領導廠商,持續透過數據分析、洞察點燃 AI 引擎,為在地金融、製造等多元產業及中小企業夥伴完善決策流程,領航企業的智慧治理之路。」 美商鄧白氏產品總監陳美萍亦於展覽中的「不知講堂論壇演講」分享:「以數據服務為核心的鄧白氏,透過演算法與機器學習之 AI 技術達成驗證、預測、自動化執行數據管理作業,來確保數據品質;更將數據結構化後,拓展出多元商業應用模組,如財務表現洞察、企業倒閉風險、協力廠商風險洞察、企業...

台南市政府毫無作為 只能靠議員推薦 台南牡蠣正是最美味的盛產季節

記者黃文博/台南報導 每到每年4-5月份是台南沿海牡蠣最肥沃最美味盛產的季節,在台南市政府毫無作為情況下,出身漁民子弟的台南市議員李啟維建議,牡蠣營養豐富,很多營養食品也都從牡蠣提煉,牡蠣是不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食品,有豐富的鋅成分,在這個盛產的季節可以多多品嚐。 李啟維議員表示,住在台南實在很幸福,因為台南是全國牡蠣生產的重鎮,我們只要到台南沿海漁村,都可以看到樸實的村婦在剥牡蠣,最有名小吃就是蚵仔煎,岸邊也都可以看到蚵仔車來台南載ㄧ籠ㄧ籠的牡蠣,這也是台南最美麗的景色。 李議員說台灣的牡蠣有說不完的故事,根據台灣學術單位研究,歐洲的牡蠣是大航海時代附著在船底下,然後成為歐洲的牡蠣,其實原生地是台灣也是台灣特有種, 以前低密度養殖叫蚵田,現在養在較深的內海,台南因為開發安平港工業化,被迫外海養殖,反而成就台南是牡蠣主要產地。

「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徵文起跑 綻放桃園文學之美

記者闕玄/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於(20)日出席「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徵件啟動記者會。張善政表示,「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已邁入第9年,活動一年比一年精彩,今(112)年徵文類別涵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新詩、散文、報導文學與童話等6大文類,總獎金300萬元,其中更將鍾老擅長的長篇小說首獎獎金提高到100萬元,是台灣目前獎金最高的文學獎之一,期盼透過文學獎的舉辦,緬懷「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外,也藉由文學反映時代脈動,吸引全球華人寫作老手、新秀參賽,從中挖掘更多優秀的文學創作者,展現才華、產出更精彩的文學作品,也盼「鍾肇政文學獎」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文學獎項以及創作者爭取榮耀的目標,讓桃園文學每年都能開出更美的花朵。 ▲「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徵文起跑。(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表示,鍾老一生堅持文學創作所留下的典範和標竿,以及桃園許多作家的努力,已為「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建立一種光環,將是所有台灣創作者嚮往的文學花園,相信創作者都會積極投稿。今年很榮幸再次回到桃園,承辦「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文訊雜誌曾在2004-2007年連續4年在桃園舉辦「一書一桃園」活動,當年種下的閱讀種子,也許曾為今日桃園璀璨的文學發展貢獻過一點心力,期盼更多人能一起灌溉文學的土壤,讓已茁壯成林的文學之樹,在細心澆灌下更蔚然成林。 ▲「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徵文起跑。(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作家林文義表示,他從年輕時便開始閱讀鍾老的長篇小說及作品,鍾老一生致力於推廣台灣文學,「鍾肇政」這個名字可說是台灣文學的榮耀和光榮。他在擔任文學評審時,也會告訴參賽者可將愛、悲歡離合等融入作品中,文學是這個時代最純淨的產物,也是最安定的力量,而桃園則是文學的桃花源,盼透過「桃園鍾肇政文學獎」的舉辦,誕生最好的文學創作,誠摯邀請創作者踴躍投稿。 桃園市立圖書館館長唐連成表示,「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20)日起徵件起跑至8月10日止,今年徵文主題以「文字造山」號召各方好手投稿參賽,並用以隱喻文學創作,是寫作者不斷與自我和社會發生碰撞、衝突的過程,宛如台灣位處板塊交接帶不斷發生的造山運動,以文字堆疊而成各自殊異的文學地貌。期待創作者能夠勇敢面對自己內心的擠壓與堆積,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全新風景,也展現出桃園的文學特色與活力。 唐連成指出,投稿資格不限國籍、題材,投稿者可選擇紙本或線上投稿,除了徵稿活動外,也另舉辦豐富多元的系列活動,包括文學講座、走讀和文學營等,自5月起將陸續有林文義、林央敏、盛浩偉、陳雨航、洪愛珠、鍾文音、楊佳嫻、朱宥勳、郝妮爾、陳思宏、陳栢青、平路、伊格言、盧郁佳、張亦絢等多位知名作家及歷屆得主,與讀者分享創作心路歷程,各場次將於活動前1個月開放報名,除校園、線上分享、獨立書店合作場次外,講座都將在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舉辦。更多活動資訊,請上「2023桃園鍾肇政文學獎」官網及「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日偏食天文奇景 港和國小師生民眾共賞

記者陳立驌/高雄報導 台灣今年唯一的一場日食大秀,各地自今(20)日中午12點16分開始,陸續可以看見「日偏食」奇觀,若是錯過恐怕要再等7年!高雄小港區港和國小天文教育館特別把握機會,在學校前庭舉行「日偏食觀測」,見證2023年的日偏食天文景象,老師與學生、社區民眾也利用中午時間,一同觀賞天文奇景。 港和國小12點左右校園就有不少學生與社區民眾,等待老師帶領同學們架設好天文觀測望眼鏡,大家迫不及待等待「天狗食日」發生,時間接近時,老師們也特別提醒大家不要用肉眼直視太陽,以免造成眼睛受傷,正確方式應該透過觀測望遠鏡,或其他方式來觀賞這次日偏食天文奇景。不過高雄地區因為昨天、今天都有短暫陣雨,上午天氣陰晴不定,但雲層一直太厚,直到12:40分仍阻擋觀測,最後在下午1:35分接近日偏食結束時間,雲層才漸散,師生們終於一賭日偏食天文景觀。 儘管一個上午天空不作美,港和國小現場也連線澳洲觀看日偏食整個天文景象,也透過模擬動畫讓學生了解日食成因的完整過程。還設計闖關活動讓學生學習體驗,有「日食咬一口」體驗,利用餅乾讓學生咬出這次日食的缺口,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吃餅乾很開心。 這次的日食,在台灣只能看到日偏食。港和國小天文組長陳翠雯老師說,在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當月亮介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的「新月(朔)」的位置,月球又恰好位在黃道面與白道面的交點附近,即當地球-月亮-太陽成一直線時,若太陽全部進入月球本影中,月球完全遮掩太陽的現象稱為日全食,部分遮掩太陽的現象則稱為日偏食或日環食。 黃寶靚校長說,港和國小的天文課程規劃設計是將抽象的天文知識,透過老師們的集思廣益,轉化為具體簡單可操作的課程,讓親師生們認識天文、喜歡天文。 今天日食觀測,現場設計各種方式讓親師生體驗不同的觀測方法,包括有「減光觀測」、「針孔投影成像」、「折射式天文望遠鏡投影」、以及「雙筒望遠鏡投影觀測」等方式,同時也讓學生以園遊會方式進行闖關活動,挑戰日偏食天文景觀知識。其中「針孔投影」係利用廚房常用的洞洞勺子來觀測,還有雷雕港和意象由許多小洞組成望遠鏡的版型觀測,投影在紙上形成好多孔洞影像,每個小洞中都會呈現太陽缺口的畫面,學生直呼真是好玩又有趣。 六年級同學謝沛希說,為了這次天文觀測活動,好幾天中午都頂著大太陽,練習架望遠鏡及解說,希望在國小最後一次服務學弟妹們能做得很好,也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學到天文知識。中年級學生吳弈臻說,太陽就好像被咬了一小口,但之後又被吐出來了,像變魔術一樣,一下子不見了,一下子又變出來了,真是神奇。另外,港和國小現場也結合資訊課設計闖關活動讓學生學習體驗,除了有「日食咬一口」體驗,並有「0420天文秀上演區」指出日偏食的軌跡、「太陽的黑斑」認識太陽黑子等多項關卡提供學生們挑戰日偏食天文奇景等知識。

南投縣與展望會攜手合作 照顧偏鄉弱勢家庭

記者闕玄/南投報導 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期紮根南投,透過發放助學金及營養扶助金、課後照顧、才藝學習、職涯發展、兒少安全維護、居家環境改善等方案,照顧超過4,500名弱勢家庭兒童,縣長許淑華20日到水里學生中心關心孩子居住環境,了解展望會如何與部落媽媽打造原鄉蔬菜箱,希望藉由縣府與展望會的合作,提高弱勢經濟收益、改善生活品質,提升部落家長經濟能力。 ▲縣府與展望會攜手合作,照顧偏鄉弱勢家庭。(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偏鄉教育資源缺乏,部分信義鄉國中學生就讀水里國中,單程交通須一小時以上,有的學生甚至得上午6點出門、下午4點搭車回家,無法上第8節課,考量在外寄宿可能衍生的經濟支出及安全問題,展望會2001年起進一步在水里鄉提供團體學生住宿服務,提供安全的住宿環境,並有專業教師課後輔導,志工老師關懷食衣住行,為孩子舉辦才藝學習、生涯團體等活動,讓家長安心,離家在外求學的孩子也有依靠,迄今已照顧648位孩子。 ▲縣府與展望會攜手合作,照顧偏鄉弱勢家庭。(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同時,為了改善部落受助家庭經濟,展望會補助15戶家庭農業資材、雞隻與技術培力,技術輔導轉型為安全無毒種植,開發「原鄉蔬菜箱」,打造行銷通路,固定每週二結單、每週四出貨,從最初每月20箱成長到每月120箱,以新鮮、安全、無毒的蔬菜箱,朝永續經營的生產方式邁進。 目前水里中心照顧29名國一至國三的學生,許淑華在展望會人員陪同下參觀學童生活環境,並與展望會長李紹齡、台中思恩堂牧師杜明達聽取兒童資助計畫、水里學生中心、家庭培力計畫、原鄉蔬菜箱部分循環經濟生計方案等南投服務工作報告。信義箱部落媽媽也特別贈送蔬菜箱,感謝許淑華的關心及展望會的照顧。 許淑華表示,台灣世界展望會是一個國際性的慈善機構,照顧非常多的弱勢,20多年來關心南投偏鄉貧困的家庭,透過團體生活提升孩子學習動力,課後輔導讓孩子學習正向面對人生,她上午先去水里國中慰問家中遇變故的學生,正好也是展望會照顧的孩子,從孩子積極的態度可以知道展望會的照顧給了她正面的力量,讓她在學習、比賽各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在年輕人出外打拼、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的情況下,部落媽媽農作收入不穩定,展望會對社區也有培力計畫,透過計畫提升農作品質再協助行銷出去,從過去的每個月十幾箱成長到120箱,社區媽媽都相當開心。展望會照顧的對象非常多,有些是政府無法普及照顧的,感謝展望會數十年來對弱勢的的付出與關心,希望結合他們的經驗,吸引青農返鄉,照顧更多偏鄉孩子。   李紹齡指出,展望會在台灣已服務近60年,募集的資源都用在照顧弱勢,非常了解案家及孩子的需求,展望會的服務以孩子的生活與教育優先,再來做家庭的培力,進而建立家庭經濟功能,對社區健康有很大的幫助。縣府對縣內發展與政策有絕對的責任,但全縣需求多,無法面面俱到,展望會會以專業的團隊與豐富的經驗,作為政府最好的幫手,共同合作,讓在地案家與弱勢孩子得到最豐盛的生命。   杜明達說,南投有非常多原住民,好山好水種植出的蔬菜,在展望會輔導下品質越來越好,教會成員捐款認購,也是健康蔬食的受惠者,期待有更多機會跟南投合作,一起支持原鄉蔬菜箱。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