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
宜蘭傳藝推好康 4/1-5十二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園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傳藝園區推出兒童節活動「小狀元大富翁」,4/1~4/5期間十二歲(含)以下兒童可免費入園,除了體驗「禮、樂、射、御、書、數」君子六藝、挑戰真人實境闖關遊戲,還有駐園大戲《怪盜.神判.綠珍珠》、主題劇場《桃花過渡》、接班人好戲台的精彩演出,以及超古錐市集「毛毛的藝想世界」!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六藝分別代表禮節、音樂、射箭、駕馭、書法及算術,古時學者認為「六藝」作為教育的基礎,可利於培養有真本領的全才,今年特別將「小狀元 大富翁」融入六藝的概念,除了穿梭各點挑戰六項技藝,認識古代儒生必備技能,完成六關後除了可兌換小禮物,留下挑戰認證,民眾還能至園區粉專留言分享活動照片,就有機會抽中「煙波花時間-宜蘭傳藝」豪華家庭房住宿券,再次共享獨一無二的春遊好時光。 4/1登場的新劇「桃花過渡」以傳統民間戲曲和民謠桃花過渡為主軸,透過父女之情的故事內容,以「龜蛇把海口、黃金萬萬斗」、「聚寶緣圓」等段落,隱喻上天賜予宜蘭好山好水的地景樣貌,匯聚著冷泉、溫泉等自然景觀資源,是一塊美麗又樸實的桃源寶地,讓遊客再次感受宜蘭之美;特別的是,演出結合鼓或手碟、銅鑼等器樂演奏,以及優美的肢體舞蹈、歌仔戲唸唱之元素,呈現既傳統又現代的表演型式。 詳情可至宜蘭傳藝園區官網 http://www.px-sunmake.org.tw/index/ 或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unmakecultures 查詢
培育「小社區大記者」 東華附小幼兒園有板有眼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東華附小幼兒園推出「小社區大記者」系列活動,蜜蜂班一群幼童今(21)日參訪花東第一家無包裝裸商店~「有幸芽田」,一大堆「為什麼」的問題,嗨翻現場,也為落實環保教育與生活教育,下了美好的註腳。 ▲東華附小幼兒園小朋友由林芳瑜老師(中)等人整隊,參訪「有幸芽田」環保商店。(圖/范振和攝) 東華附小幼兒園這個學期主題是「小社區大記者」,由孩子們扮演記者的角色,期盼培育新聞眼、新聞鼻,陸續採訪了 7-11、縣警局、有幸芽田,緊接著將安排 4月11日前進地方法院,最後在5月 9日進行主題分享,孩子們到每站採訪、提問後,會以記者身分分組報導所見所聞,和同學砥礪分享。 ▲花蓮市「有幸芽田」店長陳思蓓(右)向小朋友耐心解說各種產品。(圖/范振和攝) 今天目的地是園方附近的「有幸芽田」,去年11月11日啓用,這是全台少見的無包裝裸商店,店長陳思蓓期盼提供大家一個無塑消費體驗場域,從你我開始,為環境盡一分心力,她認為,環保觀念從小扎根,影響養成教育至鉅,當她看到這群天真活潑的小朋友,歡喜心油然而生。 ▲花蓮市「有幸芽田」店長陳思蓓擁有花蓮縣最多的異國香料。(圖/范振和攝) 小朋友一一體驗物樂趣,也提問許多問題:「為什麼要用玻璃罐?」「為什麼門面是綠色的?」「為什麼要賣胡椒粉?」「為什麼要用夾子?」園主任李靜琪偕同老師林芳瑜、黃珠娟與家長志工帶著一群滿腦子「為什麼」的蜜蜂班幼童,上了一堂深具意義的環保與生活教育戶外課程。 ▲小朋友紛紛舉手向花蓮市「有幸芽田」店長陳思蓓(左)提問各種問題。(圖/范振和攝) 陳思蓓忙著回應小朋友的提問,也細心解說,顧客一進門,店方會協助為空罐子秤重、填裝商品、再秤重結帳,完成綠色消費行動。如果臨時忘帶容器,店方也會提供「空瓶循環站」的瓶瓶罐罐免費使用,因而她很歡迎大家把用不到的瓶罐拿出來再循環利用。 ▲東華附小幼兒園主任李靜琪拿出「尋寶圖」,請小朋友找出要購買的食品。(圖/范振和攝) 綠色外觀、鐵木素雅內裝的「有幸芽田」,販售香料、五穀雜糧、果乾、天然清潔劑與餐盤等五大類。就以香料類而言,號稱「香料王國」的商店,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香料,包括德國、義大利、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數十種,黑、白胡椒粉、辣椒粉、印度咖哩粉、日本肉桂粉、中國新疆孜然等,應有盡有。小朋友邊聞邊猜,興致高昂。 ▲東華附小幼兒園老師黃珠娟(右後)教導小朋友算數與購物禮節。(圖/范振和攝) 林芳瑜老師負責沿途說明經過的各種商店與產業功能,也在「有幸芽田」前列隊進行「勤前教育」,告誡小朋友進店不要追逐嬉戲,亂碰瓶瓶瓶瓶罐罐,以免打破器皿受傷了;黃珠娟老師則指導小朋友先後拿著開心果、芒果乾、雪霖橄欖等,分別置放玻璃盒中,請店員大姊姊秤重,順便教導小朋友算數與購物禮節。 ▲東華附小幼兒園幼童分組順利完成購物作為,快樂合影。(圖/范振和攝) 至於園主任李靜琪則拿著「尋寶圖」,要小朋友「按圖索驥」,找到欲購買的零嘴或食物,再依序完成購買動作。她強調,大家一起購買愛吃的零嘴,一起帶回園裡分享,小朋友的快樂與滿足,全寫在臉上。 ▲東華附小幼兒園幼童紛紛向陳思蓓擊掌道謝。(圖/范振和攝)
展現年輕活力 羅東鎮公所舉辦青年節系列活動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慶祝青年節,羅東鎮公所與東鎮代表會舉辦系列活動,3/26在羅東中山公園前廣場,舉辦「112年羅東鎮329青年節慶祝活動」及表揚優秀青年,「三對三籃球鬥牛比賽」,5/1~6/9接受報名,7/9在東光國中體育館舉辦,各組別名額至額滿截止。 羅東鎮公所表示,今年活動主題為「羅東風華、青年出發」,邀請縣內各高中職學校社團與宜蘭在地打擊樂團展現年輕人的青春活力,同時舉行「成年禮」儀式;系列活動-「三對三籃球鬥牛比賽」,分為國中男女組、高中男女組及社會男女組,凡報名者即送運動襪乙雙。比賽獎勵分別為國、高中組冠軍各新台幣三千元、亞軍新台幣二千元,社會組冠軍新台幣五千元、亞軍新台幣三千元。 鎮公所指出,除了舉辦相關活動,公所也積極推展羅東鎮青年的文藝創作,其中「成功國小日式校長宿舍」透過地方青創團體的巧思,型塑出羅東新形象;另外,「羅東樟仔文化園區」將逐步轉型為地方青年創育基地,啓動年青人創新的道路,提供青年關心在地文化、參與公所公共事務相關活動,提供自我成長的機會,增進未來潛能發展的舞台。 三對三籃球鬥牛比賽網路報名: https://forms.gle/N3T2pCXXahXBvezw7。
猴痘疫情隱然升溫 即日起開放疫苗接種登記
記者陳木隆∕綜合報導 猴痘疫情漸起!疾病管制署21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猴痘確定個案,其中3例本土、1例日本境外移入,均為北部本國籍男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3月3日至3月5日。 疾管署指出,確診案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鼻塞、頭痛、疲倦、口腔潰瘍、腹瀉、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3月14日及3月15日確診陽性。 又指出,4名個案目前都在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中高風險接觸者共14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另52名低風險接觸者已給予一般性衛教注意自身症狀。 疾管署表示,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6例 ,包括10例本土、6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間,中位數約30多歲,以性接觸感染為主。 目前疾管署已完成猴痘疫苗接種規劃,對象除確診個案的高風險接觸者及正痘病毒屬實驗室操作人員等由衛生單位安排提供接種服務之外,針對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如:性病患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自今日下午3時起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 https://mpox.cdc.gov.tw/ )」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以及選擇欲前往接種的醫院。 因考量現階段疫苗量有限及疫苗特性等因素,接種作業採事前登記預約、集中接種、並以「皮內」注射為主要方式辦理,以達疫苗最大效益。目前已先設置6家合作醫院提供接種服務,分別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亞東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奇美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疾管署強調,為有利於後續安排登記民眾的接種服務,請民眾填寫意願登記時務必如實填寫正確資訊,如未至「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登記,恕無法提供接種服務。完成意願登記後,疾管署將依據民眾登記順序與所選擇醫院可提供接種名額,依序寄送電子郵件通知民眾可以至選擇的接種醫院進行門診預約掛號。請民眾收到可預約掛號通知後,儘早至所提供的醫院網站連結,完成預約掛號,並依掛號時間前往醫院接種疫苗。 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cdc.gov.tw )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針對今日公布新增4例猴痘確定病例,其中1例本土個案為宜蘭縣籍40多歲男性,衛生局初判感染源並非縣內。衛生局說明,該名個案是於3月初出現發燒及鼠蹊淋巴結腫大情形,之後足、背及臀部陸續出現皮疹,在外縣市就醫,3月13日由醫院通報為猴痘確診,目前已收治於醫院隔離病房治療中,經疫調後,依其生活習性及工作狀態,初步判定該名個案的感染源應在外縣市,並已匡列中高風險接觸者1名,該名接觸者亦已完成猴痘疫苗接種及相關衛教,目前自我健康監測21天,暫無相關症狀。
[土地公的故事] 台北市中庒仔福德宮 散發濃濃人情味的土地公廟
記者陳諭瑩/台北報導 中庒仔福德宮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上,為主祀福德正神之廟宇,該廟宇興建於1941年,後來也成立財團法人的組織型態,更於1995年重新修建,為仿古之建築,廟宇上也雕龍畫棟,相當美觀。 土地公的尊稱是『福德正神』,台灣每個地方幾乎都有土地公的存在,這是我們特有的人文情懷,對土地公的信仰淵遠流長,除了「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更源自於民眾對土地的尊敬與感恩,土地載育萬物生成五榖,供給民眾生活之所需,有了土地公的庇佑,可以過得更安心,是最貼近人民生活的神明,也是各行各業的守護神。 ▲中庒仔福德宮主祀為福德正神,是當地居民的守護神。(圖/記者陳諭瑩攝) 中庒仔福德宮同時也奉祀福德正神夫人~俗稱土地婆,以及配祀觀音佛祖、保儀大夫、玄天上帝、關聖帝君、天上聖母、五府千歲、三太子、地藏王菩薩等多位神明,還有相傳是福德正神的坐騎~窩在神明桌下的虎爺公。 土地公廟旨在宏揚五倫八德,鼓勵人群正義,促進信眾和睦福利,並對於參與地方公益事業不遺餘力,管轄的範圍為附近之中庒里、中卲里、新生里、興亞里、中原里等信眾都會來朝拜,香火鼎盛。 ▲土地公廟旨在宏揚五倫八德,鼓勵人群正義,促進信眾和睦福利。(圖/記者陳諭瑩攝) 因為中庒仔福德宮頗為靈驗聲名遠播,且公益善行有口皆碑,獲得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前副總統連戰及前台北市長高玉樹致贈匾額以示嘉勉,上面的題字依序為『福佑平安』、『慈德佑民』、『福佑吾民』、『三星拱照』,也正是這塊土地上的民眾最直接、最殷切之盼望。 ▲廟宇雖不大,卻頗受好評,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都致贈匾額。(圖/記者陳諭瑩攝) ▲前副總統連戰致贈的匾額。(圖/記者陳諭瑩攝) 福德宮透過很多方式與社區保持互動,散發濃濃的人情味,固定舉辦各種活動,包括土地公聖誕及得道升天的日子,也就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初二及八月十五會盛大舉辦祭典,並邀請附近的里民共襄盛舉,營造熱鬧喜氣的氣氛,就在今年的二月份為慶祝土地公生日,特地發給入廟信眾一人一顆雞蛋,正當全台鬧蛋荒、價格也上漲之時,溫馨送禮暖人心,民眾爭相排隊,長長的人龍,隊伍綿延數百公尺,空前盛況令人大開眼界,現場還備有多種美食,供應「平安餐會」讓民眾填飽肚子,也凝聚了地方感情。 ▲前台北市長高玉樹也致贈匾額。(圖/記者陳諭瑩攝) 福德宮照顧鄉里回饋社會,善行義舉繁多,捐贈清寒紓困,急難救助等公益,除於106年捐贈消防局1000只住宅用火災警報器,108年捐贈消防局熱影像探測器3具外,更致力於提升緊急醫療救護品質,去(111)年再度集十方信眾善款,捐贈消防局高頂救護車1輛,增進消防人員救災救護效率,保障民眾生命安全,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守護鄉里,關懷社區的精神不落人後,處處可見。# 中庒仔福德宮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庒里236巷35號
咀嚼力差容易失智? 健康生活從牙開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擁有一口好牙竟然與健康息息相關!根據陽明大學研究指出,65歲以上長者咀嚼功能越好,腦部退化越慢,而這份研究也與法國、瑞士等不謀而合;日本研究發現,全口牙齒達到20顆以上的長者,認知功能退化比率僅16%,全口無牙者認知退化比率竟高達44%。都足見一口好牙不僅能夠享受大快朵頤滋味外,對於健康更是密不可分。 ▲印象牙醫診所擁有舒適放鬆的看診空間。(圖/印象牙醫提供) 隨著全球醫療科技進步,過往較被疏忽的口腔照護也逐漸受到重視,除了長者的牙口健康以外,越來越多成人對於己身的口腔健康也格外注重。衛福部國建署調查,台灣牙周病的盛行率竟然高達90%,由於牙周病屬慢性疾病,除非急性發炎時引起牙齦腫痛或經由牙醫師定期檢查判定,一般民眾很容易疏忽。為此健保甚至推出牙周統合照護計畫來提供民眾全口牙周治療,落實口腔衛生教育。 ▲印象牙醫診所院長翁肇嘉醫師。(圖/印象牙醫提供) 曾任台灣國際植牙醫師學會理事長的翁肇嘉醫師指出:口腔照護習慣越早養成越好!國人普遍排斥看牙醫,除了對於痛的恐懼外、療程的時間過長與高昂的醫療費用都是令人抗拒的因素之一。但目前隨著科技演進,醫療體系也越發完善,許多新的醫材與技術提升,除了能夠大幅改善病患的療程時間外,替代的醫材出現加上技術的改良都能有效降低診療費用。 以印象牙醫診所為例,主打先進且精緻優質的E化牙醫診所為名,除了提供專業的口腔牙齒診療外,更擁有舒適且隱密的個人看診空間提供患者更放鬆的醫療環境;診所服務項目專精於牙周病治療、牙齒矯正到全口重建等,在國人常見的牙周病治療上,印象牙醫採分段診療,依據病患的牙口條件從基礎的診治到牙周手術、植牙等全方位著手;近年國人逐漸重視的牙齒矯正上從傳統的矯正器到透明牙套診內皆有專業醫師來做診治、全球目前最新穎的全口重建技術讓患者能夠最快速,且微創的植牙重建一口新牙也是診所內相當受到歡迎的服務項目。 全球對於口腔保健議題逐漸熱化,除了推出3月20日的「世界口腔地球日」呼籲口腔保健重要性外,世界衛生組織更推出「8020計畫」期盼全球能夠即早重視並且開始牙口保健。全球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養成健康的口腔清潔、規律看牙醫的習慣才是根本之道,一口好牙對健康真的很重要! 可上印象牙醫官網了解更多詳情 : https://www.edental.com.tw
礮台變講台 小學生戶外練膽量
記者黃文博/台南報導 南大附小與七股區篤加國小日前聯手進行烏魚及石斑魚兩次主題戶外教育,時隔三週後,兩校選擇高雄旗後礮台當作成果發表講台,學童直呼太緊張了,同學、家長和遊客一直盯著我們。 台南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歐陽誾表示,在南大USR「富藏漁鄉」計畫下,欣見兩校學童勇於踏出教室,在戶外向眾人發表成果。篤加國小校長方樹啟認為,將國定古蹟旗後礮台當成報告講台,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榮譽感。 歷經烏魚戶外教育後,高年級教學團隊採用「大六法」教學,提升學生尋求問題解決的技能,繪製烏魚主題海報。篤加國小學生邱奕璇說,起先繪製烏魚海報毫無頭緒,經過老師逐步帶領同學使用大六法解決問題,二張大海報就呈現出來了,不過站在礮臺廣場對著眾人報告時,極大的壓力令我好緊張。 在石斑魚戶外教育後,中年級學生經「ORID焦點討論法」後,設計石斑吉祥物來宣傳國產石斑魚,教師提供台南魚頭君和日本高知縣鰹魚人當作參考範本。南大附小學生鄭梵筠說,有些組別在石斑吉祥物身上還添加生產履歷標章,透過公開發表宣傳國產石斑的優點,創意十足。 南大附小指導老師陳怡均表示,「富藏漁鄉」課程特地選在高雄進行校際成果發表,旗津除了礮台,還有燈塔及天后宮,都是與漁鄉有重要關聯的場域,這兒是一座絕佳的戶外教室。
再增3本土、1境外猴痘病例 匡列14人健康監測21天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國內今(21)日再公布4例猴痘確定病例,疾管署表示,其中3例為本土,另外1例為日本境外移入個案,均為北部本國籍男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40多歲,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鼻塞、頭痛、疲倦、口腔潰瘍、腹瀉、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確診,目前匡列中高風險接觸者共14名。 疾管署說明,這4例個案發病日介於3月3日至3月5日,並分別於3月14日及3月15日確診陽性,目前4人均於醫院隔離治療中,14名中高風險接觸者,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另52名低風險接觸者已給予一般性衛教注意自身症狀。 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疾管署統計,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6例病例,包括10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間,中位數約30多歲,以性接觸感染為主。 疾管署說明,已完成猴痘疫苗接種規劃,對象除確診個案的高風險接觸者及正痘病毒屬實驗室操作人員等,由衛生單位安排提供接種服務之外,針對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如:性病患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自今日下午3時起可至疾管署「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 https://mpox.cdc.gov.tw/ )」進行接種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意願登記,及選擇欲前往接種醫院。 考量現階段疫苗量有限及疫苗特性等因素,接種作業採事前登記預約、集中接種、並以「皮內」注射為主方式辦理,以達疫苗最大效益。已先設置6家合作醫院提供接種服務,分別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亞東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奇美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疾管署強調,為有利於後續安排登記民眾的接種服務,請民眾填寫意願登記時務必如實填寫正確資訊,如未至「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登記,恕無法提供接種服務。完成意願登記後,疾管署將依據民眾登記順序與所選擇醫院可提供接種名額,依序寄送電子郵件通知民眾可以至選擇的接種醫院進行門診預約掛號。請民眾於收到可預約掛號通知後,儘早至所提供的醫院網站連結,完成預約掛號,並依掛號時間前往醫院接種疫苗。 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cdc.gov.tw )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土地公的故事] 旗山芒果樹下的土地公廟 鄰里瑣事的情報交換站
記者王文鈴/高雄報導 座落於高雄旗山旗南三路邊的土地公廟,其存在的年限已不可考,一間占地不到10坪的小土地公廟,是當地許許多多人的回憶,居住在附近的大姊說:30多年前她的結婚喜筵就是在土地公廟對面擺的,熱鬧非凡。土地公廟的存在,更像是周圍鄰居情感的交流園地,前面王家剛換了一部馬力十足的鐵牛,後面林家的媳婦剛生了個大胖小子,隔壁表哥帶個女朋友回家等各種消息都在土地公廟前的鄰居們閒談中流動,土地公廟也是鄰里情報的交換站呢! ▲從日據時期就存在的小土地公廟,年限已不可考。(圖/王文鈴攝)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小廟的主神土地公的壽誕(但鄰里會說是土地公伯仔生日),平時極少謀面的外出遊子,也會趁此機會來向土地公伯上柱香,燒燒金紙,並向土地公伯報告自己在外的喜怒哀樂,在外遊子賺了錢,也會在這一天回來,請來布袋戲團來土地公廟前連演三天的布袋戲,那時整個土地公廟前是鑼鼓喧天,大人小孩擠在戲臺前,小孩嘴裏吃著零食,在戲臺下穿來跑去,大人眼睛盯著戲臺,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著,直到戲演完了才心滿意足的回家。 鄰居大姊說:剛嫁過來的第一年,興沖沖的跟老公去土地公廟前看布袋戲,結果發現戲臺下的觀眾,除了她自己,其他的都是男的,而老公更在戲臺下開起了小學同學會,她不禁好奇問一下,怎麼沒看到其他女生?答案是:女生不愛看布袋戲,都躲家裏看電視了!喔喔!原來如此,從此之後,她也不再跟去土地公廟前看布袋戲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小土地公廟前依然會有布袋戲團的演出,只是戲臺已換成中型貨車了,而戲臺下除了偶爾來上香的人們外,整場戲幾幾乎乎都是空盪盪的,但戲臺上的演出卻也不含糊,一樣乒乒梆梆到晚上十點鐘,而附近的居民,也早就習慣了在家聽布袋戲的福利了,只是儘管時代不斷的變遷,人們對芒果樹下的土地公廟,依然放在心中的深處,時不時的拿出來咀嚼回味那少時的甜蜜滋味!#
[土地公的故事] 高雄寶珠溝福德宮 建造在大水溝上的土地公廟
記者上官芸/高雄報導 當人們生活遇到不順利或是不知如何做選擇時,都會求助在臺灣信仰最多的神明就是「土地公」。高雄市三民區覺民路與建興橫巷交接處有一香火鼎盛的土地公廟「寶珠溝福德宮」,是台灣極罕見建造在大水溝上的土地公廟。 寶珠溝福德宮管理員劉先生表示,福德宮於日據時代就已在原址,至於確定是那一年已不可考。因為庇祐地方而且靈驗非凡,鄉里集資於民國83年重新建廟,土地公廟原名「福德祠」,也於民國104年12月改名為福德宮。 ▲寶珠溝福德宮原名福德祠。(圖/記者上官芸攝) 台灣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表示土地公遍佈各地無所不在,幾乎每個社區中都有土地公廟。人們印象中土地公守護鄉里、保佑鄉民;所以土地公雖然是最基層的神明,但其服務量確是最多的。 高雄市三民區的寶珠溝地區範圍很廣,如果要以老地名來界定,寶珠溝的區域範圍西起大港,東到赤山,北接灣仔內、本館,南鄰獅頭、五塊厝,現在因為交通的關係,因此過去身負農業灌溉重任的寶珠溝大部分都已經加蓋闢成道路,幾乎看不到過去的面貌,如現在的覺民路(接民族路)前身就是寶珠溝,加蓋舖路後連接民族路及十全路,讓周邊的交通順暢方便許多。 寶珠溝福德宮的特色之一是保持著傳統,光明燈還是古式的蠟油,而不是現代的電燈。宮內沒有土地婆,也沒有虎爺,至於土地公靈異傳奇故事,劉先生表示有很多故事,譬如,宮內的榕樹就是土地公自己找來種下的。另外很多都是信眾自己說的靈異經驗,宮內並不提倡宣揚,只提供信眾精神的寄託,所以在臉書中從不談及任何故事,皆以活動照片為主。 ▲寶珠溝福德宮對外開放注意事項。(圖/記者上官芸攝) 宮內特色之二就是不起乩,也公告不歡迎團體或個人在宮內起乩,是以擲筊及抽籤為主,宮內不提供解說,但提供解籤詩本,由信眾自己去體悟籤詩內含的意思。 宮內特色之三就是「加裝環保過濾設備的金爐」。福德宮為打造無煙害、無灰燼的友善環境,又能保持自古傳下之燒金紙文化,於108年裝設環保金爐,除了尊重信仰文化,也是對社區民眾的環境清淨負責任的態度。# ▲寶珠溝福德宮用現代化環保過濾設備金爐打造無煙害、無灰燼的友善環境。(圖/記者上官芸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