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
「捐助有愛 熱血有你」高雄市記帳士公會捐血活動 百人挽袖挺血荒
記者蘇志文/高雄採訪報導 高雄市記帳士公會於(6/3)特別在前金捐血站及博愛捐血站兩處,同時舉辦歡慶記帳士節的愛心捐血勸募活動,發揮記帳士們自身的影響力及愛心,藉拋磚引玉地替長期的血荒略盡微薄之力。公會在兩處捐血站備有共三佰包福米,每包三公斤捐血一袋致贈一包,送完為止。活動至當天下午五點止,福米三佰包全數為捐血民眾領完。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從這活動中,能滿滿的感受到社會上美及良善的力量;見證捐血民眾捨己無私的愛心。 ▲陳燕輝理事長率理監事,一起響應公益捐血活動。(圖/高雄市記帳士公會提供) 該公會委員黃懷霆及黃泰銘受訪表示:一天的活動中除了熱情來捐血的民眾外,也遇見了好多位拿著兌換劵來兌換捐血集滿一百次的禮品,但禮品只是一個心意,更重要的是這累積一百次的捐血,竟然是需要近十幾年的堅持才能完成,這是多麼驚人的毅力與付出。這社會不是冷漠也不是自私自利的,還是有很多的民眾願意不吝嗇把自己的良善分享給大眾。良善的流動,好意的循環,帶給社會溫馨,這也是公會今天舉辦這個愛心捐血活動所希望的。 ▲黃泰銘委員捐熱血,挺血荒。(圖/高雄市記帳士公會提供) ▲呂淑雲主委鼓勵兒子共同參與公益捐血活動。(圖/高雄市記帳士公會提供) ▲會員於活動中第一次捐血,奉獻無私愛心,溫暖社會。(圖/高雄市記帳士公會提供) 該公會委員黃懷霆及黃泰銘,二位皆高大健壯,陽光般男孩,其中黃泰銘委員也捐血二袋,並謙遜腼腆表示,要以身作則。公會陳燕輝理事長,率常務監事陳奎煌、公共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呂淑雲、公會理監事及會員等,一早就到捐血站拉布條擺福米,號召捐血民眾,很多會員家人朋友,一早就到捐血站捐血,也有會員為響應此次活動,獻出人生第一次捐血。陳燕輝理事長肯定地表示,非常感謝今天到場幫忙的會員,頂著艷陽氣候非常的炎熱,會員都揮汗如雨,卻無不卯足全力,各司其職,無非就是要讓捐血中心多出一袋血,多救一條命。希望這愛心的活動,能一棒一棒的傳接下去。# 前金捐血中心: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7號六樓 左營捐血中心:高雄市左營區博愛三路635號
後山小調∕尋找獨角仙遇見鍬形蟲
周休二日,小孫女把同學飼養的獨角仙帶回家,說是同學輪流養,我立即意識到:阿公的工作來了! 果不出預料,小孫子針對獨角仙先是好奇東問西問,很快單刀直入問阿公:我們去山上捉獨角仙好嗎?另兩位孫女大聲齊聲附和,看來我們非得上山找獨角仙不可了。 假日,祖孫展開生態之旅,我告訴小孫獨角仙和鍬形蟲的生態棲息環境和生活狀況,最好找到光臘樹,找到牠們的機會很大,剛好我們山居附近就有光蠟樹,於是目標鎖定尋找獨角仙。 上午,逐棵光臘樹尋找,找了半天,並沒有獨角仙的蹤跡,祖孫商議下午再找,小孫有點失望。 下午,原路徑再擴大尋找。找著、找著,突然,孫女眼睛一亮,大聲說找到了!大家定神在農路上看到一隻鍬形蟲,可惜一動也不動,孫女說是被太陽曬死的。 第二次尋找獨角仙不成,我告訴他們既然出現一隻,表示仍有族群在附近,必須等待傍晚第三次行動。 傍晚時分,我獨自尋找獨角仙蹤跡,就在一棵光蠟樹上看到兩隻鍬形蟲正在吮吸樹汁,我捕捉其中一隻,三步併兩步的趕回家中,大老遠就拉開嗓門喊叫孫子們:找到了! 小孫們奪門而出,歡天喜地查看鍬形蟲,我查看資料後告訴小孫,鍬形蟲為保育類,不宜飼養,應該讓牠留在樹林生活,有空我們再去樹林拜訪牠們。(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温富振)
第18屆聯合國衛塞節 元宇宙平臺亮相全場轟動
記者陳立驌/高雄報導 衛塞節是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入滅(涅槃)的節日,北傳佛教稱為佛顯日。第18屆聯合國(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衛塞節國際佛教大會6月1日在泰國曼谷摩訶朱拉隆功大學(MCU)主校區正式開幕,2日在曼谷聯合國會議中心(UNCC)繼續舉行,泰國僧王頌德帕摩訶穆尼翁、聯合國衛塞節委員會主席梵智長老等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與領袖參加。來自台灣高雄的網路數字佛教藝術家宓雄,開發首款「聯合國衛塞節元宇宙」產品在會中一發布即造成轟動,為全球宗教界應對全球數字化發展帶來最新的解答方案。 在南傳佛教盛行的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佛教信眾,均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舉行盛大慶典活動。本屆聯合國衛塞節慶祝活動主題為「應對全球危機的佛教智慧」,與後疫情時代佛教對人類精神世界的積極作用相呼應,活動內容體現佛教追尋世界和平的觀念和做法。近年來佛圖網聚焦全球科技創新領域中的數字藝術、數字宗教等內容,整合了佛教領域最新數字化資源,今年也首次以數字人形式參與展覽,由數字人全面深入介紹佛圖網作為「連接全球現代化數字佛教資源的平臺」等內容。 從第一屆大會開始,宓雄就帶領佛圖網團隊一直追蹤報導,佛圖網作為唯一連續十幾年受邀參加聯合國衛塞節的華語數字佛教藝術分享平臺,藝術總監宓雄從攝影展、繪畫展、禪鼓表演,到數字化佛教產品,每次都會以最新的姿態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帶來不同視覺感受與參與體驗。 本屆聯合國衛塞節,宓雄同時作為網龍網路公司數字佛教研究院院長,受聯合國衛塞節委員會邀請,帶領團隊開發首款「聯合國衛塞節元宇宙」產品,為全球信眾提供一個不限空間與時間的元宇宙世界,方便各組織成員通過元宇宙方式參加會議。作為本屆大會展覽內容之一,該元宇宙作品在大會現場一經播放,便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法師圍觀。 網龍網路公司數字佛教研究院作為全球佛教數字化技術服務團隊,從2016年始創「數字佛教」概念後,一直致力於推動「數字佛教」大數據服務平臺,本屆聯合國衛塞節還帶來了佛教元宇宙整體解決方案、佛教教育信息化平臺、佛教軟硬體集成解決方案、佛教社交大屏整體解決方案等眾多數字佛教科技成果。 為了慶祝第18屆聯合國衛塞節的舉辦,並探索數字佛教為「應對全球數字化發展」所提供的策略與智慧,宓雄還在5月29日舉辦的「佛法智慧應對數字全球化論壇:2023年聯合國衛塞節預熱慶典活動」上,發表「數字佛教的多元化發展」主題演講,他表示佛教面臨數字時代的大變局,這些年在佛教數字化軟體系統、佛教IP在新媒體平臺運營等內容上的實踐,不斷探索數字佛教多元化發展的可能性。他還詳細介紹了團隊在數字佛教探索道路中所開發的佛學院智慧教室、智能一體機、圓瑛大師全息影像、AI智能音箱等產品。 宓雄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聯合國衛塞節大會期間舉辦的各種數字化佛教內容的展示與討論,能與世界各地的法師探討更多佛教智慧對應對全球數字化發展帶來的解答。
走入戰地遺址秘境 「林園沿山有風景」藝術跨域展覽
記者陳立驌/高雄報導 「林園沿山有風景」學生藝術跨域展覽,由高雄市林園區港埔國小與高雄市圖書館林園分館合作。展場中將帶領觀展者看見台灣日據時代的林園,一起走入戰地遺址秘境。展期即日起至6月30日,歡迎蒞臨高市圖林園分館觀賞。 「林園沿山有風景」策展場內,依序分別1區-戰地文化.林園軍事景觀、2區-鳳鼻頭遺址再現。以敘事佈展、創作物件線索方式帶領大家進入秘境,理解林園歷經史前時代與大自然的生存戰,以及陷入世界強國、國土強權奪掠戰的時代意義。展場中佈滿從採集、獵捕、漁撈、農作、形成紅土文化聚落線索,以及地方在戰事緊張情勢造就的重要軍史線索,揭開了林園戰地、遺址密碼。 展覽以學校4年級學生進行藝術跨域創作,有種子的秘密、生存工具、土與火、採集生活、獵捕行動、工藝與漁撈、貝塚的秘密等物件線索,讓觀展者能理解從史前時代到與大自然的生存戰中,從早期人與身體的尺度,擴散至人與大自然依附與演化的關係,進而發現從採集、狩獵、漁撈到農作的鳳鼻頭紅土文化密碼。 5、6年級學生是從龍蟠洞、兵棋推演、鳳鼻頭攻城訓練場、中門沙灘軍事訓練場、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等建物,再到臺灣小蹄鼻蝠、龜殼花、灶馬、帝王脊斑壁虎、盤古蟾蜍等戰備坑道生物,以及海岸線防止敵軍登陸上岸的防禦工事植物的藝術跨域創作物件線索,成為展場發現林園戰地文化密碼。 林園位處沿海重要戰略位置,成了第2次世界大戰為抵禦美軍從海岸線登陸的威脅,因而佈滿了相關軍事設施;當時被日本政府徵召到鳳鼻頭從軍考古的坪井清足,也在山坡上挖掘戰壕時,發現了夾雜許多陶片和石器的地層(文化層),並隨後在戰後開始進行研究,鳳鼻頭遺址始被世人知悉及進行後續研究。 活動於昨(2)日上午9:30分在高市圖林園分館3樓策展區舉行開幕式,學生以新詩朗讀記憶中家鄉的顏色揭開序幕,當天擔任敘事導覽的有4、5、6年級學生,學生表示透過此次的跨域學習,才知道原來在麻繩、火土結合為陶土的工藝演進後,才有所謂的漁網漁業工具,以及地方獨有的咕咾石不只是地方曾經賴以維生的石灰窯產業,更是矗立在林園山邊海角的堡壘,守護著大家,學生們透過了此次藝術跨域學習,認識了日據時代下的林園家鄉,以及地方文化資產,形成林園沿山有風景~文化景觀及地方符碼,也成為本次策展主題。 林園區主任秘書梁孔成表示,港埔國小111學年度上學期有林園濱線的鄉愁策展活動,本學期又再辦理林園沿山有風景策展活動,感動學校重視地方文史及傳承地方文化的教育使命,並透過地方學與藝術的結合,讓學生在策展中展能並珍惜地方文化資產,也感受到了學生對自己家鄉文化的認同與重視,感謝學校對在地學子的栽培。 地方耆老戴健城老師表示自己投入地方文史的研究已將近30年了,非常感動國小學生也能深入地方,透過藝術與文史的跨領域創作,表達出對地方的感情與感受,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唯有世代傳承,林園文化才會深根,感謝學校的推動。 林園夢工廠梁峻榮執行長表示教學相長,透過與學校合作辦理策展,業師可以更貼近教育現場,進而轉譯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一起將文化傳承下去。高市圖林園分館李文娟主任表示,對於學生策展能夠結合館內推動之走讀地方活動融入課程非常肯定,並驚艷學生能將平面文字內容,以立體、動態面向及導覽方式呈現,讓閱聽人能在短時間內透過策展,就能深入了解林園文化,讚嘆不已。 港埔國小校長李宜蓁感謝高市圖林園分館李文娟主任、地方耆老戴健城老師、林園夢工廠梁峻榮執行長、初冊文化黃思慈小姐、林園愛鄉協會陳俊強理事長與學校教師團隊的藝術跨域合作,帶領學子以「藝術」、「文史」、「跨域」地方培力學習,完成111學年度「林園沿山有風景~戰地.遺址.秘境傳說」策展活動。
彰縣青年發展處青年永續發展成果發表 王惠美:與青年一起打造永續城市
記者李喬智/彰化報導 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於去(111)年推動「彰化縣推動青年永續經營企業服務計畫」,致力於促進在地青年創業的蓬勃發展並與國際ESG永續趨勢對接。為此,該計畫進行了5家青創企業深度輔導媒合,舉辦3場青年永續發展與創新創業系列活動,以及建構創新創業輔導業師團等,促進當地對話交流,並將成果於今(3日)「永續創業新藍圖暨青年永續發展成果發表會」上,發佈在地青年永續發展暨創新創業藍圖。同時透過成果pitch、企業論壇分享,呈現青年創業的永續行動,不僅讓青年創業家促成更多媒合可能性,放大青年社會影響力,型塑彰化永續動能。 王惠美縣長指出,去年彰化縣首次入榜即榮獲2022《今周刊》永續城市大調查之「永續城市優等獎」,這證明彰化縣在社會力與經濟力方面表現突出,其中社會服務方案眾多,暴力犯罪發生率最低,生育補助為全台居冠。王縣長亦表示感謝縣府團隊及相關單位,協力一起努力傳遞「生活文化」、解決「產業問題」、創造「永續未來」,擘劃一個永續發展城巿。此外,縣府透過「青年創業補助計畫」、「青年永續經營企業服務計畫」等政策,輔佐在地青年創業家發展完善商業模式及聚焦永續議題,注入更多永續動能,展開創新模式! 本次活動首次發表彰化縣青年永續發展暨創新創業藍圖,彙整出三個國際青年創新創業趨勢、七個彰化青年在地創業洞察、五個在地創業培力資源,當中發現37.7%彰化青年返鄉創業,其創業產業以20.7%農林漁牧業為最大宗,並重點關注於「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SDG 8)」、「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SDG 9)」、「永續城鄉(SDG 11)」三大永續議題。因此,為了提升彰化永續動能,是需要更多在地資源串聯、永續知能導入、市場曝光行銷資源、培養實際管理技能的輔導資源等面向的支持與扶助。 而活動中亦安排5家輔導青創團隊精彩Pitch Show,展現年度輔導青創之永續商業模式與企業ESG媒合成果,青創團隊包含日日掘力有限公司、好攝手影像有限公司、奇步應用有限公司、天香羊肉爐、員林食品百年仙草有限公司。最後邀請多位產學界代表蒞臨分享ESG趨勢觀察與成功案例,包括大葉大學施英隆校長、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黃正忠董事總經理、唯賀國際餐飲有限公司吳家德總經理、健康食彩股份有限公司黃世昕總經理、歐都納股份有限公司程瑩如專案經理等致力推動產學界永續的貴賓,分享對於企業面對ESG趨勢的洞察,並安排論壇環節協助與會者更進一步了解ESG轉型的重要性。促進青年創業家與企業、政府、民眾現場交流互動,彰顯縣府支持青年永續創業的策略方向,持續努力成為青年實現夢想的美好彰化城市。
手作海廢化身藝術展 雲縣府推廣海洋生態保護
記者李佩勳/雲林報導 國家海洋日前夕,雲林縣政府今(3)日於三條崙海水浴場盛大舉辦「112年雲林縣國家海洋日活動~愛海手作 海廢化身藝術展」活動,邀請民眾共同關注海洋議題,積極邁向「生態永續、海域安全、產業繁榮」的海洋願景,並由副縣長謝淑亞代表與雲林區漁會共同簽署海洋污染應變支援協定。謝淑亞指出,若要實現永續健康生活,必須從源頭著手,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垃圾或妥善回收再利用,每個人透過簡單的環保舉措為地球做出貢獻。 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8日訂為世界海洋日,我國則於108年11月1日通過《海洋基本法》,並明訂6月8日為「國家海洋日」。縣府為維護海洋生態環境,避免廢漁網及廢棄物等污染源進入大海,近年來針對廢棄漁網及海洋廢棄物等強化管制,著手規劃海廢暫置區、刺網漁具實名制及廢文蛤再利用推動等,以期降低對海洋環境影響。國家海洋日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將海洋廢棄物透過巧手巧思,化身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 ▲112年雲林縣國家海洋日活動~愛海手作 海廢化身藝術展 許多手作活動 吸引民眾參與。(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縣府表示,雲林有山有海,美麗的海岸線更是老天爺賜與我們可以親近海洋的地方,尤其三條崙海水浴場,在長輩、父母輩心中是非常迷人的地方。地球只有一個,面對氣候變遷,沒有人是局外人,海洋要是髒了、亂了,魚類要是吃到了永不分解的塑膠,透過整個生物鏈循環,最終人類也會是最後的受害者。為強化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能力,縣府今日也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主任秘書林天賞見證下,與雲林區漁會共同簽署應變支援協定,日後若不幸發生污染事件,能第一時間由縣府海洋環保艦隊協助應變。 為提倡全民綠生活,落實2023減碳生活行動年,活動現場亦結合環境教育宣導,以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4項「保育海洋生態」目標,讓參與民眾透過自身實際行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認知維護海洋生態環境與永續發展的堅強信念。
朴子藝術公園再造啟用 翻新升級品質看得見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朴子藝術公園歷經近一年籌畫與施工,今(3)日舉行啟用典禮暨親子寫生比賽,縣長翁章梁強調,公園翻新工程慢工出細活,每一項設計都站在鄉親的角度去思考,將可滿足各年齡層及族群使用。 今日配合再造啟用典禮,將水道頭文創市集擴大辦理,移到公園內表參道步行區,也邀請傑出表演團體演出、提供日式服裝體驗、與梅嶺美術文教基金會舉辦寫生活動。 朴子藝術公園原是老舊公園,經過地方人士、民意代表、各領域專家學者數次評估及溝通,最終得以完成工程,改造重點包含四大面向:一是「減量透水」,將集中在縣道168側的設施物減量並平均分布在整體公園,此外增加公園內大量透水綠帶、生態池以及大面積的透水廣場,兼顧水源涵養及滯洪。二是「減廢梳理」,減少密集喬木植栽,創造公園內部明亮空間,喬木梳理後空間通透性增加,減少小黑蚊孳生。 ▲公園翻新設計站在鄉親的角度思考,將可滿足各年齡層及族群。(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三是「縫合通透」,原先灌溉渠道將公園分成兩半,造成無障礙環園步道不完整,調整後整體環狀動線讓運動休憩更為便利,公園北側增設水岸步道串連到水道頭文創園區,串聯朴子市社區、學校、公園及市集的人行環境,另外打通東石國中看臺下方空間,讓鄉親可從操場步行至公園。四是「多元尊重」,保留涼亭、神社、鳥居等既有設施,並加以整修、設置解說牌,留下歷史記憶。同時建置不同年齡兒童使用的共融式遊具、性別友善親子廁所、活動廣場。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表示,為達成「公園生活藝術化」願景,由建設處改造梅嶺美術館前廣場,讓它成為戶外展覽及創作場域,也運用參與式博物館概念,在〈時光川流〉公共藝術品創作初期時,委由縣內交趾陶藝術家謝東哲設計兩梯次活動,讓民眾參與交趾陶、馬賽克拼貼傳統工藝推廣親子營,落實公共藝術民眾參與精神。 翁章梁表示,朴子藝術公園改造是大工程,將舊的公園變成新的樂園,以前的公園林蔭遮蔽而顯得昏暗,小黑蚊也多,讓鄉親敬而遠之。現在的公園為全年齡使用者規劃對應區域,讓大人小孩都可以在公園玩得開心。他叮囑建設處不能為了趕著完工而草率施作,要用慢工出細活的精神檢視施工各面向,確認品質都沒有問題才開放讓鄉親使用。
桃源里社區「跟著精油去旅行」 傳遞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與環境永續共生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位於彰化市桃源里,是彰化市民及鄰近鄉里居民首選遊憩的休閒好去處,區內步道林立有桃源里步道群、賞鷹平台、一線天等景觀豐富多元。由南投林區管理處及彰化市桃源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舉辦跟著精油去旅行-山林秘境森呼吸活動,6月3日桃源里社區湧入參加三合一小旅行的首發團民眾,活動熱鬧登場,在社區志工帶領下分別走讀保安林秘境一線天、手作國產材與植萃精油(驅蚊液-迷迭香純露及精油手工皂)等體驗,讓生活都市的民眾來到森林紓壓與對話,用另一種方式療癒自己,感受保安林的無窮魅力。 桃源里社區以環境友善的方式,依環保、低碳方向,結合社區培育的香草植物與國產材體驗規劃一系列遊程,今年推廣保安林小旅行,特別委請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陳合進老師以台灣杉設計一款便當盒,提供遊程盛裝社區風味餐點,設計上不使用金屬聯結物與膠合劑,採用竹釘之榫接方式接合,該款餐盒可重覆使用且保溫效果良好,頗具環保效益與紀念價值,選用台灣杉材料嚴選產銷履歷驗證(TAP),具優良農產品林產品驗證(CAS)合格及臺灣林產品生產追溯條碼(QR code)標示廠商所提供之材料,使用者更能安心使用。 彰化市桃源社區發展協會三年前由南投林區管理處輔導,協力巡護保安林、志工進行一連串的環境教育課程,從認識森林、國產材及基礎的木材加工技能,希望未來可以將國產材的利用轉換為地方產業的一項特色,去年社區利用國產材做為精油產品的包裝盒,成為地方特色的禮盒贈品。今年更推廣保安林小旅行,結合在地小農供應在地食料,由社區媽媽烹調,串連土地到餐桌,讓人重新認識食物的魅力,食物地產地消,減少碳足跡是支持在地農產,友善環境的食農概念。 桃源保安林是編號第1701號風景保安林,位於彰化市桃源里,是彰化市民及鄰近鄉里居民首選遊憩的休閒好去處,區內步道林立有桃源里步道群、賞鷹平台、一線天等景觀豐富多元,此次造訪的一線天是北勢坑長期乾枯的河道,早成為原始林,水道切割的地形,形成高聳的山壁,鬼斧神工有如「一線天」,峽谷地形記錄著萬年前溪流侵蝕,地殼變動的痕跡,往上仰望,天際竟成一線,宛如置身美國大峽谷,讓人讚嘆自然的奧妙。 桃源里社區自2020年參與保安林的環境維護與認養,志工透過雙手守護自己生活的環境,傳遞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與環境永續共生。
首屆全國各級績優總幹事表揚 臺東4家農會榜上有名
記者池文中/臺東報導 中華民國農會主辦、第一屆全國各級農會表彰大會,臺東縣計有包括臺東縣農會總幹事戴振東等4位獲獎。 臺東縣政府表示,臺東縣內各級農會計有9家,其中,臺東縣農會屬於縣級農會,以及另外8家鄉鎮、地區等基層農會組成,此次獲得績優總幹事的農會,除了率領各基層農會持續拚經濟的臺東縣農會總幹事戴振東獲選績優總幹事外,另有3位基層農會總幹事獲獎,包括臺東地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鹿野地區農會總幹事陳正笙及東河鄉農會總幹事廖博民等,在全國3百家農會中可以脫穎而出獲得表揚,非常難能可貴。 首屆全國各級農會表彰活動,係由全國農會主辦,有別於農委會的表揚是以農會整體營運績效為主,此一表彰大會則是針對總幹事個人的行事方針、領導統御,對農會產生的經濟效益、成果作為評比與考核。
宜蘭縣國中技藝教育競賽 11職群14類組共計102人獲表揚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宜蘭縣政府3日在羅東文化工場,舉行「111學年度國中技藝教育競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由縣長林姿妙表揚11職群14類組獲獎學生,今年共有363位學生參加11職群14類組競賽項目,獲獎學生共102名,現場展出本次競賽獲獎學生競賽歷程及技藝教育相關職群學習成果。 林姿妙表示,縣府注重技職教育向下紮根、向上延伸,111學年度各國中開設合作式技藝班58班、自辦式技藝班32班及技藝專班1班,共91班,選習技藝教育之國三學生計有1,459人次,恭喜所有獲獎學生,也感謝學校老師耐心教導。 教育處表示,今年在防疫措施逐漸解封之下,縣府、承辦學校及協辦競賽學校除規劃學生學習成果以嘉年華會的方式展現,亦邀請宜蘭縣境內四所職業試探中心及秀春文教基金會百工學堂提供相關職群體驗活動的機會,展現技職教育向下扎根的用心;此外,成果發表前,邀請本縣技專校院的學生展現所學與社團表演,體現技職教育向上延伸的可期性,讓學生在學習技藝中多元適性發展,找到發揮潛能的舞台,共同為宜蘭學子奠立技職教育的前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