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文教

《海洋文化暨傳統航海人才培訓》9月16日台東開訓 達悟族耆老祈願課程順利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為傳承蘭嶼達悟族海洋文化,臺東縣政府於9月16日上午九時,在蘭嶼鄉椰油部落舉行「海洋文化暨傳統航海人才培訓計畫」達悟族拼板船造船課程開訓典禮。參加的學員充滿學習熱忱,並感謝臺東縣政府重視最珍貴的造船工藝,蘭嶼達悟族部落耆老顏督軍祈福時祈願課程平安順利。 ▲《海洋文化暨傳統航海人才培訓計畫》達悟族拼板船造船課程開訓典禮。(圖/臺東縣原住民族行政處提供) 臺東縣政府表示,部落大學秉持延續、傳承原住民族文化精神,今年開辦「達悟族拼板船造船課程」,期望學員將耆老傳授的傳統文化與技藝學習精通並傳承。臺東為南島民族文化原鄉,這次課程是重要起點,不只將珍貴的南島文化保存、復振,未來透過造船和航海與南島世界連結。 開訓典禮由達悟族耆老顏督軍吟唱古老祈福歌謠揭開序幕,祈禱課程順利、學員平安。學員表示,能從達悟族最深層歷史文化脈絡中,學習到海洋民族生活及最珍貴的造船工藝。臺東縣政府非常重視蘭嶼達悟族海洋文化傳承,讓年輕世代向耆老學習書本上難以獲得的生活經驗與造船工法。 培訓課程於9月16日啟動後,每週六、日將由部落傳統造船工藝師,帶領學員依序認識傳統造船文化、島嶼地理環境、造船樹種材料、船隻構造、船身流體力學等,並至山上認識造船樹種,伐木取材。每位學員會按部就班,遵循傳統工法進行造船實作,將共同協力完成一艘單人拼板船後,舉行試航典禮,完成本次課程。 # 有關課程更多訊息,請查詢「臺東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官方臉書粉絲專頁,或電洽林小姐,電話:0920-590730。

首屆「2023南島影展」9月16日台東秀泰登場 探索南島文化多元魅力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為呈現南島多元文化,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主辦,臺東影痴俱樂部與晃晃書店攜手執行2023南島影展,9月16日在臺東秀泰影城開幕,首場播映臺灣首部以女頭目為拍攝對象紀錄片《阿查依蘭的呼喚》,映後由導演魏郁蓁及排灣青年代表尤希智Venarhiu Kahayak擔任座談,與影友們交流互動。縣長饒慶鈴提到,這是臺東首次以南島文化為主題辦理影展,9月至11月第2、4個週末播映且免費入場,共計舉辦6場次播映7支影片,盼民眾透過電影,深入探索南島文化多元魅力。 ▲2023南島影展盼民眾透過電影,深入探索南島文化多元魅力。(圖/臺東縣文化處藝文推廣科提供) 饒慶鈴指出,許多文獻證明臺灣是「南島語族」原鄉,臺東更是全臺原住民族群最多,且比例最高的縣市,為了傳承、保存及發揚南島文化,縣府致力於推廣原住民族文化及提升在地產業,推動部落旅遊等慢經濟模式,辦理南島國際美術獎、藍海生活節等活動,邀請民眾來臺東體驗豐富多樣的南島文化。此次辦理南島影展,從影像紀錄面向帶領大家了解南島文化議題,現場也規劃書展,從祭儀、海洋、工藝、飲食、建築、歌謠等題材,搭配電影及紀錄片,展現對臺灣土地及族群的珍視與關懷。 文化處說明,縣府推動臺東慢經濟模式,打造臺東成為南島文化原鄉,透過南島影展,深入探索背後蘊含的故事與情感。影展主題為「南島多元文化」,由文化處及「台東影痴俱樂部」創辦人羅素萍等人,共同票選國內外七支影片,包括來自紐西蘭紀錄片導演Dan Salmon的2006年紀錄片《Made in Taiwan》(臺灣製造),利用基因鑑定追溯毛利人的祖先起源,最後到臺灣,並大量取景於臺東部落。 南島影展於9月至11月第二、四週末在秀泰影城舉辦,共計舉行六場次、七支影片,為觀影者帶來不同視野,共享豐富多彩的南島影展,歡迎踴躍參與。參加影展可獲公教人員研習時數2小時丶教師研習時數2小時。# 更多詳情及索票請上:2023南島影展粉專 https://reurl.cc/eDYbbW

高雄「2023齊步走 健康稅幸福」 健走活動歡樂齊步走

記者蘇志文/高雄報導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在疫情過後,該局首度於今(112)年9月16日在衛武營都會公園舉辦統一發票推行暨「2023齊步走 健康稅幸福」租稅宣導活動,健走活動在賦稅署署長宋秀玲、國稅局局長陳柏誠及與會嘉賓一同鳴笛下,現場大小朋友歡樂齊步走,非常熱鬧。 ▲高雄國稅局陳局長及與會嘉賓共同鳴笛下,大小朋友歡樂齊步走。(圖/記者蘇志文攝) 該局表示,健走活動是有益健康的全民休閒活動,本次活動除民眾踴躍參與外,有社福團體、公(工)會及電子發票績優營業人共襄盛舉,現場處處可見大手牽小手,親子共同遊的畫面,主會場節目也豐富多元,有啦啦隊舞台表演、親子同樂及摸彩活動等,健走活動熱鬧非凡,讓民眾度過一個有朝氣、活力、歡樂、難忘的假日時光。   ▲現場小丑表演,親子同樂笑聲不斷。(圖/記者蘇志文攝) 高雄國稅局進一步表示,本次活動目的是希望透過公益健走,讓大家在疫情過後走出健康,並透過捐發票換好禮及參加摸彩等活動,宣導民眾購物消費索取統一發票及以載具儲存雲端發票的好處,參加民眾讚不絕口,活動當天所募集發票已全數捐贈給高雄市在地社福團體,藉由每一張發票累積愛心使社會更溫暖,用愛心支持公益。# ▲本次募集發票全數捐給高雄在地社福團體,由高雄國稅局陳局長邀請嘉賓許智傑立委、賦稅署宋署長、高雄市財政局陳局長及高雄市稅捐稽徵處楊虙長上台共襄盛舉。(圖/記者蘇志文攝) https://youtu.be/GKZIQcmvF9w

永續能源綠色未來 數位科普展登場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屏東數位青創中心「綠能科普傳播」12日正式開幕,邀請到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合作規劃,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科學知識。展覽中透過微電影呈現再生能源現今面臨的挑戰以及發展再生能源的必要性,期許能透過這部影片,讓大眾理解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影片更獲得了「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2022台灣能」的佳作。 ▲體驗科學小遊戲。(圖/屏東縣勞動暨青年發展處提供) 自周春米縣長上任以來,屏東縣政府積極推動低碳能源的永續發展,並致力擴大產業多元升級轉型,以創造更多友善的綠色城鎮。勞動暨青年發展處處長李雨蓁表示,屏東數位青創中心的主要目標是培育當地的數位人才,隨著屏東科學園區的啟動,串聯南台灣科技廊帶,科技和數位專才是培育重點之一。 本次展覽獨具特色,除結合科學傳播和創意元素,以及與泰國清邁皇家大學生物系合作的鳥類行為動畫,現場還提供互動活動,以生動易懂的方式呈現複雜知識內容,旨在引起大眾對綠能和科學知識的關注,並支持未來的數位人才發展。本次展覽即日起至9月20日於屏東數位青創中心展出,展期10天,歡迎民眾蒞臨觀賞,也可密切關注屏東數位青創中心粉絲專頁,後續將會辦理更多數位相關活動。#

屏東縣原住民族年度最大盛事 感恩「收穫拿麼多」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屏東縣原住民族年度最大盛事 -「收穫拿麼多!」 9月16至17日將於屏東縣立體育館前草地展開序幕,族人們也在這場收穫祭中,彼此分享豐收喜悅及感恩的時刻,活動兩日安排精彩的傳統技藝趣味競賽、收穫節傳統儀式、千人圍舞、青年土地音樂會及健康操比賽,還有拿麼厲害市集共120攤及lima手作免費體驗及打卡活動等豐富內容。 ▲屏東縣原住民族年度最大盛事 -「收穫拿麼多!」 9月16至17日將於屏東縣立體育館前草地展開序幕。(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擁有豐富原住民文化,收穫祭是其中最精采一環,透過傳統儀式及古謠吟唱,表達對祖靈、土地的感謝心意,傳承及延續原住民族文化與精神,並促進原漢族群之間的交流,屏東縣政府自2017年開始辦理全縣性的聯合收穫節,至今邁入第7年,每年皆會由縣內一原鄉負責演繹傳統文化祭儀,今年的收穫節傳統儀式演繹由三地門鄉負責, 25分鐘的全族語演出可一窺排灣族傳統文化。 ▲收穫節9月16至17日將於屏東縣立體育館前草地展開序幕。(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本次活動中,將由周春米縣長親自頒發2023屏東縣原住民族終身成就獎及傑出成就獎,嘉勉10位受獎人在文化、藝術、體育、教育等各界長期的奉獻與付出,同時也感謝並勉勵現場部落青年朋友們的參與。青年是部落未來的希望、文化傳承的種籽,青年力量的投入,運轉著部落文化傳承及承先啟後的重要大責。 ▲協助部落維護傳統文化。(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收穫節儀式的高潮-千人圍舞,在場的所有人不分部落、不分原漢族群一起手牽著手共同圍圈跳舞,一同唱土地的歌、跳團結的舞,舞圈中彼此更以連杯共飲,表示彼此的友好,共享小米豐收的喜悅,並期許這片美麗的土地和文化永遠「收穫那麼多」。 ▲協助部落守護原鄉山林。(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晚間舉行的「部落青年土地音樂會」聚集了屏東縣內8個原住民鄉青年會,古謠演唱、樂團表演、勇士舞的力量展現,多元的演出同時也展現屏東縣內各原鄉的多元文化,除此之外,還有貳行程及原民嬌娃等知名團體演出,再創今年屏東縣原住民族收穫節的另一波高潮。 ▲協助部落維護傳統文化工作。(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屏東縣原住民族人口數約6萬1,101人,原鄉面積約為1,625平方公里,總面積佔全縣半數以上,原鄉轄區自然資源豐富且有多個部落傳統遺址,為推動守護原鄉山林、維護傳統文化工作,縣府爭取原民會補助「原住民族土地古道遺址、生態及環境調查維護計畫」經費,聘用在地原住民族人65人,於縣轄內8個原鄉推動自然資源永續發展及培育部落人才與實踐文化復振工作。縣府原住民處執行111年度工作,經原住民族委員會評鑑結果獲得縣巿組績優獎,本縣三地門鄉、瑪家鄉、春日鄉及牡丹鄉公所也獲選為鄉鎮組績優單位。#

冀盼友善四重溪溫泉環境 屏東美人湯借鏡日本箱根溫泉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屏東擁有台灣最南端的四重溪溫泉,自日治時期就被列為台灣四大名湯之一,近年更因為屏東縣政府舉辦四重溪溫泉季活動而聲名大噪,周春米縣長希望相關公共設施能更加完善,13日與縣府團隊及觀光旅宿業者前往日本箱根溫泉區參訪交流,認為可以導入高齡化友善設施及整體景觀規劃,提升四重溪溫泉品質。 ▲縣府團隊致贈溫泉業者琉璃珠產品感謝。(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周春米縣長一行還巧遇在當地實習的台灣學生,有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世新大學、高雄餐旅學校、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等,聽到熟悉的鄉音,學生們都很感動又親切,拿著國旗熱烈歡迎周縣長一行,周縣長也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之後回到台灣有機會到屏東玩。 ▲巧遇在當地實習的台灣學生,拿著國旗熱烈歡迎周縣長一行人。(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四重溪溫泉素來有「美人湯」之稱,其泉質可飲可浴,縣府推動溫泉標章及實施溫泉總量管制,確保溫泉水質且避免泉源枯竭,已展現成效;另方面,縣府近年打造四重溪溫泉公園,營造日式氛圍,每年年底舉辦四重溪溫泉季活動,滿山遍野的星河讓百年溫泉華麗轉身,人潮爆滿。 為讓四重溪溫泉變得更好,周春米縣長此行特別安排至日本知名的神奈川縣箱根溫泉區參訪觀摩,並與當地溫泉業者交流,其中昭和年間便開業的「箱根小涌園」是由明治時期的莊園地改建成的度假村,以泡湯設施為中心,涵蓋多間不同特色的旅館,溫泉設施、住宿場域、公共環境等都值得借鏡。 ▲因應高齡化設計,友善長者入寢。(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屏東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周縣長對旅館內的高齡化設施特別有感,例如房間原本是榻榻米,因應高齡化,改在榻榻米舖設床舖,座椅的高度也調整,友善長者入寢及就座,非常貼心。此外,泡湯池的規劃舒適,整體的景觀設計融入自然環境,有些甚至可以成為網美景點,還有針對親子設計的遊樂設施,全齡化的規劃,提升遊客的體驗。 ▲因應高齡化設計,友善長者就座。(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交旅處指出,目前四重溪溫泉區的公共浴池,早於1985年啟用,2013年縣府雖整修並申請溫泉合格標章,但容納量小又老舊。縣府於2022年向交通部提出重建計畫並爭取經費,著重於大型湯池設置,在地人使用免費,並在國有地新建200輛停車場。此次觀摩不只做為四重溪公共浴池重建參考,更可做為溫泉村的整體提升規劃借鏡,並要導入高齡化服務設計,吸引長輩及退休人士到四重溪泡湯,創造更高的溫泉產值。#

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犀首太平藝齊美好」 藝術完美融入地方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梅山太平藝術季首度以公共藝術深耕,打破過去民眾對於藝術品束之高閣的想像,將藝術融入於地方,共創美好公眾空間精神,9月17日起將舉辦為期一個月,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犀首太平藝齊美好」系列活動;13日上午在縣府招商空間舉辦宣傳記者會,活動以高空雲梯光廊餐桌、柒碗茶場域茶席、文學藝文展演、產業小農市集串連,行悠遊雲端山城,以達推廣社區的藝術深耕,拓展文化多樣性初衷。 ▲將藝術融入於地方與產業小農市集串連。(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太平雲梯本身就是一座大型的藝術設施,在藝術家王文志、施力仁、謝宗興、江添富、李國聰、蔡婉湘等老師長期耕耘駐村下,所有作品都可與民眾互動,透過張文環文學,期孕育出全台唯一富含文化底蘊的藝術村落。 ▲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犀首太平藝齊美好」系列活動。(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縣長翁章梁表示,縣府、文觀局長期輔導地方文化館、藝文展演、提升觀光產業商圈連結;同時阿管處、水土保持署等也挹注多項經費支持,在地長期的耕耘者嚴清雅村長領導太平團隊,持續在地耕耘文化軟實力及各項硬體建設,將具有百年建築歷史、陶板、彩繪巷弄的太平老街裝扮的愜意動人,每每出招令人動心。 翁章梁介紹,陶藝家謝宗興老師的壺藝創作,鐵雕王文志老師於104至112年陸續創作已有12件作品(百壺百福、一抹紅趣、無二窯藝術空間等)、施力仁老師的金剛犀牛系列8件作品,更為太平藝術扎根注入新的生命力,藝術與人文相互交織,轉化為一個絕無僅有的藝術山城。 ▲以茶會友、品茗賞景,串連茶湯韻味、溫潤藝術氣息。(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為提升觀光客再次造訪意願及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特色,營造農村區域亮點,結合在地產業、社區文化及生態風景意象,於步道終點設置觀景台,除可俯瞰太平老街及雲梯外兼具休憩功能;該步道出入口以文學小說家張文環的作品,納入社區陶板文化,具營造歷史傳承延續之意象。 ▲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犀首太平藝齊美好」系列活動。(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適逢中秋佳節與雙十連假,嚴清雅邀請各界攜手同遊太平,近距離感受山林與藝術空間的融合。活動期間中秋之時,以茶會友、品茗賞景,串連茶湯韻味、溫潤藝術氣息。 相關訊息請搜尋「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活動訊息、「太平雲梯」或「阿里山新印象」FB粉專,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梅山太平雲梯官網( https://www.taipingbridge.tw/ )、嘉義梅山太平雲梯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TaipingSuspensionBridge/ )、雲梯光廊餐桌報名窗口請洽,嘉義縣梅山鄉太平社區產業合作社張育慈0978-203627,或至官網報名( https://alishan.welcometw.com/tour/RwlW )。

虱目魚文化季活動9/16隆重登場 優質虱目魚也有文創風味

生活中心/臺南報導 要吃營養美味的虱目魚,來臺南就對了!臺南市「2023虱目魚產業文化季」9月16日起在將軍、學甲、安南、北門、七股區輪番登場,市府於9月12日舉辦記者會,市長黃偉哲化身「虱目魚達人」,向大家介紹虱目魚的多種新鮮吃法,邀請全國民眾到臺南享用當令肥美的虱目魚料理。虱目魚味美又鮮,因營養價值高有「牛奶魚」之稱,臺南也是全臺虱目魚產量最多的地方。除了傳統乾煎、煮湯,還有包括虱目魚割包、虱目魚漢堡等新鮮吃法,歡迎大家來臺南嘗鮮。此外,本次活動也推出許多虱目魚文創商品,例如虱目魚髮箍、會擺動尾巴的虱目魚包等,歡迎全國民眾到臺南參加虱目魚文化季活動,品嘗優質虱目魚風味。 ▲虱目魚味美又鮮,因營養價值高有「牛奶魚」之稱。(圖/臺南市新聞及國際關係處提供) 農業局指出,開幕場將於9月16日將軍區馬沙溝觀音巖廣場熱鬧揭幕,接續由沿海各區公所辦理文化季系列活動,10月7日學甲區華宗公園「學呷.非虱不可」、10月14日安南區鹿耳門龍魚公園「虱慕在台江.安南就醬玩」、10月21日北門區蘆竹溝漁港魚貨銷售中心前廣場「戀戀蘆竹溝.虱饗起」及10月22日七股區遊客中心「虱藏美味.讚不Jazz口」,結合了漁村農遊、美食料理、爵士樂饗宴及在地虱目魚產業文化等特色,絕對可讓遊客有滿滿收穫,詳細活動資訊可至各區公所官網或上「臺南搶鱻報」粉絲專頁查詢。 農業局表示,臺南被稱為虱目魚的故鄉,虱目魚產量居全國之冠,九月入秋後正值產季,鮮腴滋味最適饕客品嘗。傳承百年美味造就臺南特有虱目魚產業文化,臺南沿海漁產業除既有的生產、加工外,現今更朝行銷、觀光等多元化發展,市府連續12年辦理虱目魚產業文化活動,希冀藉由活動宣傳,延續在地傳統文化,促進產業再升級。「2023虱目魚產業文化季」系列活動由臺南市政府與將軍、學甲、安南、北門、七股區公所共同舉辦,今日記者會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養殖組長陳文深、農業局長李建裕、民政局長姜淋煌及將軍、學甲、安南、北門、七股區區長均到場,市議員蔡秋蘭也出席共襄盛舉。#

2023虎頭埤水與綠 邀毛小孩來健行

生活中心/臺南報導 有「台灣第一水庫」美稱的虎頭埤風景區,近年致力於打造成為寵物友善園區,今(11)日特別辦理「2023虎頭埤水與綠-邀毛小孩一起來健行」活動宣傳記者會,由黃偉哲市長親自主持,邀請市民朋友帶著家中的毛小孩,趁著秋日好時光,來虎頭埤享受湖光山色,市議員余柷青也出席關心。 虎頭埤一直是台南熱門景點,近年市府努力幫虎頭埤再加值,包括新建地景遊憩場、整建蟋蟀生態館,上個月也剛舉辦泳渡虎頭埤活動,陸上、水上活動都有,接下來9月24日將為毛小孩舉辦健行活動,邀請飼主帶著家中毛孩同遊虎頭埤。黃市長進一步指出,虎頭埤風景區繞一圈約4.6公里,園區內有虎月吊橋、夫妻樹、蟋蟀生態館、全齡式地景遊憩場、柳樹桂花巷、南岸步道、觀湖曲橋等,若是玩不盡興,還可以順道去中興林場、新化果菜市場、新化老街,甚至是鄰近的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走走。 南市府表示,寵物已經成為許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台南市是國旅的首選城市,市府也致力打造寵物友善城市,除分享正確照護毛孩知識,如植入晶片、定期施打預防針、飼養方法之外,還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及友善的寵物旅遊空間,目前轄內已有餐飲、交通、旅宿、寵物業者,加入寵物友善空間標章的行列。這次毛小孩健行活動,也盼加深人與寵物之間的深厚情感,歡迎一同來參與。 觀光旅遊局表示,「2023虎頭埤水與綠 邀毛小孩一起來健行」活動網路報已於日前9月11日開始,健行日為9月24日,適逢中秋節前一周假日。凡報名參加者皆享1寵1車5人內免費入園,報名前20名可獲得當日免費搭乘「台灣第一艘」電動太陽能船,每組可獲得抽獎劵一張,獎品內容有虎頭埤入園劵20名、龜丹溫泉泡湯劵10名、虎頭埤童趣野餐墊10組,活動精采獎品豐富,現場更有在地市集,歡迎各位毛孩主人一同來參加寵物嘉年華。# 報名網站:https://www.beclass.com/rid=284b2ae64eec8a2bd6e9

動靜皆宜自信十足 多元新住民課程獲得熱烈迴響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苓雅與新興戶政事務所共同合辦之「新自信!生活增能多元課程」新住民活動圓滿結束,參加的新住民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對於課程的學習興趣,卻是一致的濃烈。為期四週的活動,帶領新住民學員走出課堂,走讀高雄老鹽埕及感受高雄文藝氣息的內惟藝術中心導覽,還有時下最流行的環保編織袋手作及療癒的植栽輕鬆學,課程有動有靜,動靜皆宜的學習,也為新住民累積不少自信能量! ▲苓雅、新興戶政事務所生活增能多元新住民課程。(圖/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在四週的課程中,何先生陪著越南籍老婆及兒子,全勤參與,連需要巧手的編織袋都做的有模有樣,透過活動,增進新住民家庭溫馨的互動與和諧,凝聚幸福的力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巴基斯坦的學員,中文都不會說,比手畫腳的靠著手機翻譯,也是豪無畏懼的勇敢報名課程,體驗高雄的傳統文化及手作的樂趣。 ▲苓雅、新興戶所生活增能多元新住民課程。(圖/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全程陪著走透透,汗流浹背參與的苓雅戶所主任徐煜程及新興戶所主任黃美麗也表示,炎炎夏日的戶外走讀課程,大家都揮汗如雨下,但豐富的課程,大家熱情的參與,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是無價的,希望新住民能藉由互動交流、快樂學習,開啟精采學習人生。高雄市政府在照顧新住民的措施上非常用心,多元課程不僅幫助學員們融入臺灣在地文化,連結社區人文資源,也增進學員們對本市產業、歷史、人文文化的認識,達到互相拉抬的正面效果。#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