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2023「tjuwabar土坂時間」部落生活展16日登場 土坂時間的感官饗宴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今年適逢達仁鄉土坂部落舉辦五年一度的重要祭儀maljeveq(五年祭),達仁鄉公所協力土坂部落店家共同籌劃「tjuwabar土坂時間」部落生活展,將整個部落打造成為展場,讓旅人在莊重的祭儀前,能夠先深度認識部落生活文化。 ▲「tjuwabar土坂時間」部落生活展。(圖/臺東縣新聞傳播科提供) 呼應每五年舉辦一次的maljeveq五年祭,對部落族人而言都是重要的生命印記,本次策展以「時間」作為軸線,傳達「進入土坂部落就如同進入獨特時區」的概念,七組以上的店家、團隊與三家傳統領袖祖靈屋、各自講述不同的部落時間觀,認識土坂排灣族的山林智慧、傳統工藝、歌謠傳唱、回家行動、食農文化與祭祀文化等,體會族人與土地共存的生活哲學。 ▲土坂生活展。(圖/臺東縣新聞傳播科提供) 展覽以「金樹大廳」作為土坂時間的序曲,一覽七大展區與土坂部落地圖;「花媽的田地」展區呈現以小米為指針的田裡時間,講述傳統排灣女性隨著日出與季節變換輪作的種植智慧;「TBM土坂部落青年歌謠傳唱」展區,由青年整理近年向部落長輩田調採集傳統歌謠的成果,呈現歌謠故事涵義。 「卡路風工坊」與「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等工藝展間,各自以小米循環週期的生活哲學,與返鄉木雕工藝師的故事,訴說留鄉與返鄉的部落工藝文化實踐;以山林體驗為核心的「不懂生活」園區展間,以及「一起回家」行動的老屋展間,則是透過傳統石頭家屋堆砌與舊部落尋根行動故事,謹守長輩與山林共生共存的生活實踐。 「土坂時間」部落生活展自9月16日週六開展,在中秋、國慶連假期間至10月24日特定時間開放參觀、定時導覽,並推出5場特製半日習作,以及9月29日部落生活市集與傳統歌謠演出,達仁鄉長陳新輝表示,生活策展在部落夥伴與「日一寸文化」設計師的共同協作下,以美學設計呈現族人部落生活的情感連結與生活文化,邀請大家在神聖且莊重的傳統祭儀前,先造訪一次土坂部落,一起進入土坂時間的感官饗宴。10月20日至10月25日期間,達仁鄉公所與土坂部落也推出「五年祭見學之旅」,讓對文化有興趣的你,秉持對部落與祭儀最高的尊重,走入祭儀期間的土坂部落。# 【土坂時間】部落生活展活動資訊 時間策展|7個展間免費觀展 生活習作|5場特製半日遊習作 分享座談|1場開幕茶會+1場座談+1場生活市集與歌謠演出 展覽地點|台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 開展日期| 9/16、09/17 09/29、09/30 10/08、10/09 10/21、10/22 10/23、10/24 【五年祭見學之旅】 見學之旅 1 【食農之旅X未成年祖靈刺球觀禮】 日期| 10/20-10/21 見學之旅 2 【山林之旅X土坂巫師祭觀禮】 日期| 10/22-10/23 見學之旅 3 【祭儀文化之旅X神祖靈刺球觀禮】 日期| 10/24-10/25 報名等相關資訊,請洽達仁鄉官方旅遊平台 @縫迴山海-阿塱壹遇見達仁,或關注 @土坂時間 FB專頁
屏東縣原住民族年度最大盛事 感恩「收穫拿麼多」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屏東縣原住民族年度最大盛事 -「收穫拿麼多!」 9月16至17日將於屏東縣立體育館前草地展開序幕,族人們也在這場收穫祭中,彼此分享豐收喜悅及感恩的時刻,活動兩日安排精彩的傳統技藝趣味競賽、收穫節傳統儀式、千人圍舞、青年土地音樂會及健康操比賽,還有拿麼厲害市集共120攤及lima手作免費體驗及打卡活動等豐富內容。 ▲屏東縣原住民族年度最大盛事 -「收穫拿麼多!」 9月16至17日將於屏東縣立體育館前草地展開序幕。(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屏東擁有豐富原住民文化,收穫祭是其中最精采一環,透過傳統儀式及古謠吟唱,表達對祖靈、土地的感謝心意,傳承及延續原住民族文化與精神,並促進原漢族群之間的交流,屏東縣政府自2017年開始辦理全縣性的聯合收穫節,至今邁入第7年,每年皆會由縣內一原鄉負責演繹傳統文化祭儀,今年的收穫節傳統儀式演繹由三地門鄉負責, 25分鐘的全族語演出可一窺排灣族傳統文化。 ▲收穫節9月16至17日將於屏東縣立體育館前草地展開序幕。(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本次活動中,將由周春米縣長親自頒發2023屏東縣原住民族終身成就獎及傑出成就獎,嘉勉10位受獎人在文化、藝術、體育、教育等各界長期的奉獻與付出,同時也感謝並勉勵現場部落青年朋友們的參與。青年是部落未來的希望、文化傳承的種籽,青年力量的投入,運轉著部落文化傳承及承先啟後的重要大責。 ▲協助部落維護傳統文化。(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收穫節儀式的高潮-千人圍舞,在場的所有人不分部落、不分原漢族群一起手牽著手共同圍圈跳舞,一同唱土地的歌、跳團結的舞,舞圈中彼此更以連杯共飲,表示彼此的友好,共享小米豐收的喜悅,並期許這片美麗的土地和文化永遠「收穫那麼多」。 ▲協助部落守護原鄉山林。(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晚間舉行的「部落青年土地音樂會」聚集了屏東縣內8個原住民鄉青年會,古謠演唱、樂團表演、勇士舞的力量展現,多元的演出同時也展現屏東縣內各原鄉的多元文化,除此之外,還有貳行程及原民嬌娃等知名團體演出,再創今年屏東縣原住民族收穫節的另一波高潮。 ▲協助部落維護傳統文化工作。(圖/屏東縣原住民處提供) 屏東縣原住民族人口數約6萬1,101人,原鄉面積約為1,625平方公里,總面積佔全縣半數以上,原鄉轄區自然資源豐富且有多個部落傳統遺址,為推動守護原鄉山林、維護傳統文化工作,縣府爭取原民會補助「原住民族土地古道遺址、生態及環境調查維護計畫」經費,聘用在地原住民族人65人,於縣轄內8個原鄉推動自然資源永續發展及培育部落人才與實踐文化復振工作。縣府原住民處執行111年度工作,經原住民族委員會評鑑結果獲得縣巿組績優獎,本縣三地門鄉、瑪家鄉、春日鄉及牡丹鄉公所也獲選為鄉鎮組績優單位。#
冀盼友善四重溪溫泉環境 屏東美人湯借鏡日本箱根溫泉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屏東擁有台灣最南端的四重溪溫泉,自日治時期就被列為台灣四大名湯之一,近年更因為屏東縣政府舉辦四重溪溫泉季活動而聲名大噪,周春米縣長希望相關公共設施能更加完善,13日與縣府團隊及觀光旅宿業者前往日本箱根溫泉區參訪交流,認為可以導入高齡化友善設施及整體景觀規劃,提升四重溪溫泉品質。 ▲縣府團隊致贈溫泉業者琉璃珠產品感謝。(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周春米縣長一行還巧遇在當地實習的台灣學生,有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世新大學、高雄餐旅學校、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等,聽到熟悉的鄉音,學生們都很感動又親切,拿著國旗熱烈歡迎周縣長一行,周縣長也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之後回到台灣有機會到屏東玩。 ▲巧遇在當地實習的台灣學生,拿著國旗熱烈歡迎周縣長一行人。(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四重溪溫泉素來有「美人湯」之稱,其泉質可飲可浴,縣府推動溫泉標章及實施溫泉總量管制,確保溫泉水質且避免泉源枯竭,已展現成效;另方面,縣府近年打造四重溪溫泉公園,營造日式氛圍,每年年底舉辦四重溪溫泉季活動,滿山遍野的星河讓百年溫泉華麗轉身,人潮爆滿。 為讓四重溪溫泉變得更好,周春米縣長此行特別安排至日本知名的神奈川縣箱根溫泉區參訪觀摩,並與當地溫泉業者交流,其中昭和年間便開業的「箱根小涌園」是由明治時期的莊園地改建成的度假村,以泡湯設施為中心,涵蓋多間不同特色的旅館,溫泉設施、住宿場域、公共環境等都值得借鏡。 ▲因應高齡化設計,友善長者入寢。(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屏東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周縣長對旅館內的高齡化設施特別有感,例如房間原本是榻榻米,因應高齡化,改在榻榻米舖設床舖,座椅的高度也調整,友善長者入寢及就座,非常貼心。此外,泡湯池的規劃舒適,整體的景觀設計融入自然環境,有些甚至可以成為網美景點,還有針對親子設計的遊樂設施,全齡化的規劃,提升遊客的體驗。 ▲因應高齡化設計,友善長者就座。(圖/屏東縣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交旅處指出,目前四重溪溫泉區的公共浴池,早於1985年啟用,2013年縣府雖整修並申請溫泉合格標章,但容納量小又老舊。縣府於2022年向交通部提出重建計畫並爭取經費,著重於大型湯池設置,在地人使用免費,並在國有地新建200輛停車場。此次觀摩不只做為四重溪公共浴池重建參考,更可做為溫泉村的整體提升規劃借鏡,並要導入高齡化服務設計,吸引長輩及退休人士到四重溪泡湯,創造更高的溫泉產值。#
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犀首太平藝齊美好」 藝術完美融入地方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梅山太平藝術季首度以公共藝術深耕,打破過去民眾對於藝術品束之高閣的想像,將藝術融入於地方,共創美好公眾空間精神,9月17日起將舉辦為期一個月,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犀首太平藝齊美好」系列活動;13日上午在縣府招商空間舉辦宣傳記者會,活動以高空雲梯光廊餐桌、柒碗茶場域茶席、文學藝文展演、產業小農市集串連,行悠遊雲端山城,以達推廣社區的藝術深耕,拓展文化多樣性初衷。 ▲將藝術融入於地方與產業小農市集串連。(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太平雲梯本身就是一座大型的藝術設施,在藝術家王文志、施力仁、謝宗興、江添富、李國聰、蔡婉湘等老師長期耕耘駐村下,所有作品都可與民眾互動,透過張文環文學,期孕育出全台唯一富含文化底蘊的藝術村落。 ▲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犀首太平藝齊美好」系列活動。(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縣長翁章梁表示,縣府、文觀局長期輔導地方文化館、藝文展演、提升觀光產業商圈連結;同時阿管處、水土保持署等也挹注多項經費支持,在地長期的耕耘者嚴清雅村長領導太平團隊,持續在地耕耘文化軟實力及各項硬體建設,將具有百年建築歷史、陶板、彩繪巷弄的太平老街裝扮的愜意動人,每每出招令人動心。 翁章梁介紹,陶藝家謝宗興老師的壺藝創作,鐵雕王文志老師於104至112年陸續創作已有12件作品(百壺百福、一抹紅趣、無二窯藝術空間等)、施力仁老師的金剛犀牛系列8件作品,更為太平藝術扎根注入新的生命力,藝術與人文相互交織,轉化為一個絕無僅有的藝術山城。 ▲以茶會友、品茗賞景,串連茶湯韻味、溫潤藝術氣息。(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為提升觀光客再次造訪意願及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特色,營造農村區域亮點,結合在地產業、社區文化及生態風景意象,於步道終點設置觀景台,除可俯瞰太平老街及雲梯外兼具休憩功能;該步道出入口以文學小說家張文環的作品,納入社區陶板文化,具營造歷史傳承延續之意象。 ▲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犀首太平藝齊美好」系列活動。(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2023梅山太平藝術季,適逢中秋佳節與雙十連假,嚴清雅邀請各界攜手同遊太平,近距離感受山林與藝術空間的融合。活動期間中秋之時,以茶會友、品茗賞景,串連茶湯韻味、溫潤藝術氣息。 相關訊息請搜尋「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活動訊息、「太平雲梯」或「阿里山新印象」FB粉專,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梅山太平雲梯官網( https://www.taipingbridge.tw/ )、嘉義梅山太平雲梯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TaipingSuspensionBridge/ )、雲梯光廊餐桌報名窗口請洽,嘉義縣梅山鄉太平社區產業合作社張育慈0978-203627,或至官網報名( https://alishan.welcometw.com/tour/RwlW )。
百年東門派出所華麗轉身 為地方創生注入動能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位於公明路與共和路口的「東門派出所」建於1923年,為嘉義市現今僅存的日治時代警察機關歷史建築,於民國99年時由市府文化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歷史建築,積極展開修復珍貴歷史建築、活化古蹟之工程。在東門派出所迎來建成百年之際捎來好消息,東門派出所經加強消防、結構性安全及耐久性的修復,未來將轉型為文化基地,為歷史建築空間添賦嶄新創生意義。黃敏惠市長特於日前9月6日率市府團隊前往現地進行工程視察,除期許工程如期如質完工,亦期待東門派出所修復完竣後,能串連火車站前願景館、興中派出所、新二通及西市場,為地方創生注入動能。 ▲市府團隊聆聽簡報。(圖/嘉義市警察局/文化局/觀光新聞處提供) 黃敏惠市長表示,東門派出所是嘉義市重要的歷史建物,自民國99年起登錄為歷史建築以來,就不斷積極朝向文資保存與再生、傳承世代記憶方向努力。2020年為嘉義市創生元年,嘉義市串聯全台,成為地方創生的橋樑,並於2021年將東門派出所修復納入地方創生提案向國發會提出申請,地方創生17項計畫之總經費計為1.06億,其中嘉義市歷史建築東門派出所地方創生文化環境營造一案獲得935萬中央補助款項,由市府自籌1165萬元,進行修繕營造。很高興看到傳承嘉義市世代記憶的東門派出所受到完善修復,將作為嘉義市重要的地方創生與文化基地,此番華麗轉身,在未來串連火車站前願景館、新二通與興中派出所和西市場,以「地方創生2.0」帶動人才以及產業的進駐,將讓場域永續並帶來產業活化,並進一步帶動鄰近的東市場再提升。 ▲東門派出所工程視察。(圖/嘉義市警察局/文化局/觀光新聞處提供) 黃敏惠市長強調,百年東門派出所不僅是重要的歷史場域,更是嘉義市民的重要歷史記憶,感謝市民透過世代間的對話與溝通,與市府團隊共同為東門派出所賦予嶄新定位,也感謝市府及工程團隊努力,在修復過程經歷發現龍王廟遺構時,透過空間規劃讓不同時代建築得以保存並重現,為歷史留下見證。東門派出所的修復,不只是硬體的提升,更標誌著嘉義市為歷史建築永續留存、構築人本空間的努力,在彰顯時代意義的同時,也為嘉義市增添歷史與人文的空間。 ▲東門派出所。(圖/嘉義市警察局/文化局/觀光新聞處提供) 市府警察局表示,東門派出所有1座辦公廳及2棟宿舍,隨警政現代化發展,於民國76年卸下派出所重責,隨後借為東區聯合里做為里辦公室使用,建物不僅見證嘉義市繁榮的發展,亦於每個時代有不同的意義。東門派出所保存與活化以最嚴謹的態度與工法,手工拆卸與保存原有可用屋瓦、木構,不僅盡量使用原本建料,修復時也按照原本建築方式修築,修舊如舊,保有派出所挑高的建築形態,並陸續完成員警宿舍、派出所以及所長宿舍、廁所的修繕與建置。未來修復完成的東門派出所,不僅將展現完整亮麗並具時代感的派出所及宿舍群,工程修復過程中發掘的「龍王廟」遺址也將重現展示,成為庭園遺構景觀中的亮點。 建築修復完竣後,後續規劃作為文化基地,並委外OT營運,計劃作為結合歷史意義與文化遊憩特色的複合型空間,以策展形式展現嘉義市獨有的美學設計,並透過導覽解說喚起市民的城市記憶,也深化嘉義市的人文內涵。#
福建省佛教界組團全台考察 加強閩台佛教教育交流
記者崔珍雄/綜合報導 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本性法師及副會長如妙法師,日前率福建省佛教教育界人士赴臺灣考察交流團,從9月7日開始至12日,走訪各地佛教協會聖地,如中華佛寺協會、高雄佛光山叢林佛學院、高雄文殊講堂、新竹玄奘大學、法鼓山中華佛研所、靈鷲山三乘佛學院、桃園圓光佛學院、汐止彌勒內院、慈航菩薩紀念堂、中國佛教會等等,與佛教教育場所與人士,抱著結緣與分享、學習與取經的態度,希望加強閩台佛教教育的專業化交流。 這次福建省赴臺考察交流團成員眾多,包括團長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莆田廣化寺方丈、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法師;副團長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佛學院副院長如妙法师;副團長福建佛學院院長助理、福建佛學院教務長寂相法師;秘書長福建佛學院院長助理、福州崇福寺方丈寬銘法師等8人。 本性法師在疫情前曾多次走訪臺灣,如護送西安佛指舍利赴台供奉瞻禮、赴台參加世界佛教論壇之分論壇等,對臺灣的佛教教育印象深刻,也曾走訪圓光佛學院、法鼓山中華佛教研究所、佛光山叢林學院、玄奘大學、南華大學等;然世事無常,疫情期間,本性法師曾經有幸親近過的臺灣佛教界幾位大長老,如淨心長老、淨良長老、了中長老、圓宗長老、星雲大師等先後示寂往生,本性法師心中雖感悲痛,但當時無法前來送別一程,利用此行特走訪佛光山、光德寺、日月禪寺、玄奘大學、彌陀寺,在各長老的舍利或聖像前禮敬、上香,以表感恩及深切緬懷。 考察交流團此行的重頭戲是9月8日抵達佛光山參訪,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在大雄寶殿率眾接駕及帶領前往禮敬與緬懷星雲大師,另參觀佛光山典藏的各版本藏經等,為已創立40年的福建佛學院取經。本性法師應佛光山方丈心保和尚與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之邀,於每年召開一次的千餘人全山徒眾大會上開示,讚歎星雲大師對佛教教育的重視與提升。並向在場的佛光山退居方丈心定和尚、心培和尚行禮致意。▲佛光山僧團熱忱歡迎本性法師一行。(圖/上趣創意延展有限公司提供) 考察交流團亦在佛光山叢林學院與慈惠法師等進行座談,慈惠法師認為,大陸學院的僧源也漸而不足,建議可以多辦居士教育,居士教育辦好了,居士信仰增強了,出家的就會增多,當年佛光山就是這麼走出來的。 本性法師一行也在高雄文殊講堂與慧律法師交流佛教教育議題,慧律法師認為,教育是百年大業,教育者要有拋開名利,犧牲奉獻精神,雖然學僧就靠學院幾年學習,只是階段性學修,難於特別成就什麼,但要給個機會,給個因緣。談到閩台佛教的淵源關係,慧律法師說,海峽兩岸法脈不二,都是一家人,並與本性法師共勉,強調要心包太虛,把生命投注於全人類,也勉勵本性法師跟著佛陀的足跡,扛起歷史與時代的責任。 在中華佛寺協會,考察交流團與秘書長林蓉芝等進行座談,因少子化關係,現在出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臺灣學院僧源明顯不足,她認為現代僧教育,培養學僧社會責任感很重要,兩岸佛教教育可以多交流,臺灣學院也可以開放招收大陸學僧前來學習。 在玄奘大學,本性法師一行與玄奘大學董事長性廣法師等就教育與社會責任、科學素養交換意見,性廣法師介紹玄奘大學在生命禮儀、階級反轉上的課程教學與現實實踐,還介紹成立不久的臺灣佛教研究中心,並帶本性法師一行參觀體驗玄奘大學的VR體驗室,希望福建的法師與學僧能到該大學交流與進修。 在法鼓山僧伽大學,方丈果暉大和尚帶領大學骨幹與本性法師一行座談,就各項佛教教育議題進行交流,並帶領本性法師一行參觀開山紀念館、大學校區。本性法師還與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長老相見甚歡,共同回憶起長老當年應邀出席在福州舉辦的“首屆海絲佛教福建論壇”的場景。 ▲法鼓山方丈果暉大和尚(右)等與本性法師(左)一行就佛教教育進行座談交流。(圖/上趣創意延展有限公司提供) 在靈鷲山,開山方丈心道長老率眾迎接本性法師一行,就佛教教育的國際化、南北傳佛教教育交流、閩台佛教共同推動漢語系佛教走向世界等議題進行交流。心道長老表示,兩岸都是一家人,他經歷戰争,知道和平的珍貴。心道法師還特以火鍋素齋招待本性法師一行,他說火鍋象徵著溫暖。本性法師讚歎靈鷲山在南北傳佛教交流上所取得的成果,並表示閩台佛教同根同源、法乳一脈,希望加強閩台佛教在佛教教育上的交流與合作,增進法誼法情。 ▲靈鷲山開山方丈心道長老(中)在禪堂與本性法師(右四)一行合影留念。(圖/上趣創意延展有限公司提供) 本性法師為此行進行總結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訪臺灣佛教教育場所與人士,是抱著結緣與分享、學習與取經的態度,就各佛教教育各方面,與臺灣佛教教育機構與個人進行互動交流。他對臺灣佛教教育發表深刻的感受,表示閩台佛教同根同源,無論老朋友相見或新朋友相識,都是一見如故,法脈一家、法門一家、閩台一家、兩岸一家,互相交流活動的主題,非常專業,對加強閩台佛教教育界拓展多元教學與拓寬僧才專業教學視野等皆有幫助。 其次,閩台佛教僧伽教育在課程安排設置上有極多近似之處,尤其在中國佛教宗派課程教學及漢語系佛教經典課程教學上更是如此;臺灣佛教院校在特色教、研、學上,也有自己的特點,對傳承極為重視,也非常重視學僧的對外交往能力培養。 此外,臺灣佛教教育一直在借助社會高校師資與學位資源進行辦學,國際化的路子走的比較成功,但受限社會少子化等原因,臺灣佛教院校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僧源不足問題。 本性法師最後提出幾點提議,包括加強閩台佛教教育的師資交流、學僧交流,例如設立閩台佛教教育的交流合作平臺、設立兩岸佛教學院院長論壇等等;以此為基,可以共同提升閩台佛教教育的師資與學僧綜合素質,共同推動漢語系佛教進一步走向世界。
李俊宗長濱駐地創研成果發表 《More Than Words》11日登場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2023年「交會地方。藝駐共創」由臺東縣政府與長濱在地書店書粥合作,邀請藝術家李俊宗於長濱展開為期三個多月的駐地創研,於9月11日(星期一)晚間7點在長濱麵包宿舉辦《More Than Words》長濱駐地創研成果發表,與您分享創作成果,期待您的蒞臨。 ▲閉目繪繪畫實驗工作坊。(圖/臺東縣文化處視覺藝術科提供) 縣長饒慶鈴表示,2021年起臺東美術館以「交會地方。藝駐共創」為核心,媒合地方文化館與藝術家進行駐地創研交流計畫,今年將駐地場域向北擴展到長濱與書粥合作,期望將藝術共創能量擴展到各鄉鎮成就臺東大美術館。 文化處指出,長濱駐地藝術家李俊宗於駐地期間加入了長濱船團,參與船團運作更深入了解南島海洋文化,駐地作品也與船團息息相關,用漫畫形式描繪藝術家來長濱後的生活與進入船團後的感悟,發表會結束也會將部分作品移至書粥持續展出。文化處進一步說明,《More Than Words》除了點破這次漫畫作品不會有對白的呈現形式,呼應藝術家李俊宗在長濱駐地創研後的體悟「感受一切,盡在不言中,如果茫然,也是真實的。」期盼民眾可以在臺東,好好感受周遭。 在駐地期間,藝術家李俊宗並辦理《閉目繪 -繪畫實驗工作坊》及《More than words 漫畫助手工作坊》兩場工作坊,第一場由藝術家帶領參與民眾透過閉上雙眼,體驗不同於以往的繪畫形式。第二場工作坊分享自己如何解讀漫畫、描線技巧、實作等,最後也與民眾共同完成漫畫接龍,二場工作坊成果也將於本次駐地創研發表展示。成果發表會將在11日晚間7點至9點於長濱鄉麵包宿舉辦,縣長饒慶鈴邀請大家前來感受《More Than Words》世界。# ▍活動資訊 《More Than Words》李俊宗 長濱駐地創研成果發表 時間|2023年9月11日(一)19:00-21:00 地點|麵包宿(臺東縣長濱鄉城子埔1-1號) 交會地方。藝駐共創 官方網站 https://reurl.cc/9VV5oX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rtistinplace
文青回鄉美濃創立「柚合學書」書店 地方創生深耕後生文化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柚仔林合和學堂書店」負責人邱適珩,原在海外工作,近年回到高雄美濃當英文老師,同時將童年許下退休後要開書店的願望大幅提前實現,以自己長大的地方為書店命名,希望透過閱讀改變家鄉。她不只賣書,也辦講堂、錄製Podcast、做文史田野調查等,以行動集結其他美濃後生,透過文化深耕推廣客庄文化;開書店已經5年,這名回鄉女子為家鄉所做的努力,不僅獲得文化部獎項,也獲高雄市政府青年局的青創補助。 邱適珩,書店同業都叫她大福,她從小熱愛閱讀,大學念日文系,研究所念外文所,英日語俱佳,英文名字Finnegan,也是源自喬伊斯最難懂的小說《芬尼根的守靈夜》(Finnegans Wake)主人翁的名字。她喜歡看書、收藏書,開書店原本就是她的人生清單,童年時期就發願「退休以後要當書店老闆」。可是小時候對「退休」一點概念也沒有,長大後在國外工作多年,回到美濃家鄉工作時考上外文所,後來因論文難產,索性辦了休學,原本設定「退休後要做的事情」便提前許多。 ▲「柚合學書」每本書的上架都是店主邱適珩精心挑選。(圖/翻攝自「柚仔林合和學堂書店」臉書粉專) 2018年她決定要開書店時,勇敢租下一間老房子,望著眼前家鄉的景象,要田有田,要水有水,阡陌鋪陳,小鎮的顏色隨著節氣更迭換季,這是她最熟悉不過的家鄉樣貌,「不如,就用自己長大的地方當名字吧。」於是,她以柚仔林(合和里的舊稱),加入與講座意義構連的「學堂」,於是「柚仔林合和學堂書店」就這麼誕生了,每個名詞的第一個字還可以變成書店簡稱「柚合學書」。今天柚合學書剛好5歲,撐過第一年時,邱適珩說自己有點開心也有點驕傲,「天啊!我在美濃這個地方開書店居然還活了下來,根本是鄉野奇譚了。得誇」她形容得誇張些,但知道的人都曉得,她是一步一腳印孜孜矻矻地在賣書,書店經營的難處,大概是直到她成為「開書店的人」才深刻體會。 ▲邱適珩(右)策劃Podcast節目「柚誌」、「柚誌說ㄊㄚ」,線上與聽讀者說書、就在地議題發聲。(圖/翻攝自「柚仔林合和學堂書店」臉書粉專) 這些困難並沒有打倒她,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和一直謹記在心的「莫忘初衷」,讓行動派的她不僅身兼英文老師、書店老闆、文化講座主持人、田野調查研究者、策劃Podcast節目「柚誌」,還是客語廣播節目「美濃半夜藍衫講」的共同主持人。她深知文化傳遞的載體不僅在於書本,更多的是具體生活的實踐,於是跨領域邀請來賓討論書籍、生活與在地議題,因為隨著新移民的落地生根、繁衍後代,美濃早已從傳統客家聚落蛻變成文化大熔爐,系列節目「柚誌說ㄊㄚ」便是訪談美濃周邊外籍配偶、移工及其二代,談新住民在此地發生的故事,試圖在多元文化中理解異中求同的共存方法。 這些社會實踐,讓邱適珩多次獲得文化部實體書店發展補助與「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獎項,近期也獲得高市府青年局的青創補助。邱適珩表示,她認為對青創業者來說,有能力、有勇氣和想法創業,也要有肩膀承擔創業期間所遇到的問題,她謝謝青年局給予核准補助,幫助她的資金運用,接下來她也會繼續認真經營下去。 ▲「柚合學書」不定期舉辦講座,座談主題多元,涵蓋客家文化、飲食生活及自然生態等。(圖/翻攝自「柚仔林合和學堂書店」臉書粉專) 邱適珩說,美濃是她生長的地方,有許多美好,也有許多不美好,她相信透過閱讀,透過文化深耕與具體轉譯、再現,可以擁抱、接納自己不好的地方,慢慢地認同土地,認同自己。在美濃開書店5年了,她也將書店搬遷到永安路新址,由於目前仍在施工中,接下來9月、10月,她將在美濃永安路的市定古蹟「邱添貴派下伙房」舉辦多場聊書講座、書市集,希望在深富客庄生活感的地方與大家聊天,開啟對話。再過幾個月,柚合學書在新址將會有一系列「美濃自然地景、人文歷史與在地知識」的文化轉譯,推出帶有美濃DNA的文化創意產品,讓地方的歷史和呼吸融進視覺藝術設計裡。 ▲「柚合學書」經常舉辦書攤市集,10月份也將於百年古蹟「邱添貴派下夥房」舉行小型書市集。(圖/翻攝自「柚仔林合和學堂書店」臉書粉專) 這些社會實踐,讓邱適珩多次獲得文化部實體書店發展補助與「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獎項,近期也獲得高市府青年局的青創補助。青年局局長張以理表示,柚合學書在美濃地區的文化,深耕集結客庄後生的力量,推廣在地文化和地方創生不遺餘力,希望青年局的青創補助,能夠帶動更多青年回鄉為地方共好,協助在地文化產業穩固扎根;歡迎有志加入青創行列的地方青年朋友搜尋「高雄市政府青年局」官網,加入官方FB、IG與Line@,隨時掌握最新消息。#
2023仲夏表演藝術節 「諸羅演藝」今起連三日嘉義開演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2023仲夏表演藝術節「貳部曲」將於9月8日開始!「貳部曲」以「諸羅演藝」為主題,連續三天分別在三個鄉鎮進行演出,9月8日太保市新埤桃花宮的「諸羅縣治鑼聲響」、9月9日民雄早安公園「民雄表藝樂音揚」、9月10日溪口鄉公所廣場「溪口民藝風情異」,每場超過1個半小時精彩演出。文觀局邀請鄉親一同來欣賞表演,用多姿多彩的藝術饗宴豐富夏日夜晚。 9月8日周五在太保新埤桃花宮的晚間7點到8點30分,邀請國內知名台灣陣頭「九天民俗技藝團」,搭配嘉義縣的驕傲、紅遍國內海外的「朴子電音三太子團」,接力展現民俗文化陣頭之美;國內知名金曲製作人兼演奏家蔡興國老師,搭配AMIGO拉丁樂團及印加樂團,充滿異國拉丁與印加風格的音樂演出率先登場。 ▲9月8日太保市新埤桃花宮的「諸羅縣治鑼聲響」。(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9月9日周六在民雄早安公園晚間7點到8點30分,邀請入圍第33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裝咖人樂團」,與來自阿里山天籟之音的「凡塵天籟樂團」與在台國際好聲音的「Twister」流行搖滾樂團,嗨翻全場。 ▲9月10日溪口鄉公所廣場「溪口民藝風情異」。(圖/嘉義縣新聞行銷處公共關係科提供) 9月10日周日在溪口鄉公所廣場下午3點到4點30分,邀請到大人小孩都喜愛且驚喜不斷的「小丑魔術秀」,更邀請在107年入選為嘉義傑出演藝團隊,跨界融合新國樂的「嘉義民族管弦樂團」壓軸演出。邀請嘉義出身,入圍第32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的「蔡家蓁」的歌手「回嘉」演出,吸引更多嘉義鄉親的共鳴與喜愛! 連續三天邀請9組團體帶給民眾最精彩的演出,活動現場除有精采表演外,今年還有刺激緊張的摸彩活動,禮品包含飛利浦時尚微型喇叭、小徑折疊車、無線藍牙耳機等等大獎;最特別的是,今年還加碼抽特別獎「現金1萬元」大獎,歡迎鄉親一起來同樂。#
臺東美術館藝術下鄉 生態共創工作坊鹿野登場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推出2023「臺東美術館藝術下鄉藝術駐地計畫」活動,於昨日(9月5日)地點移至山林間的縱谷地—鹿野區役場辦理《___與牠們的產地》生態共創工作坊,由藝術家謝騆瑜帶領自身最常發揮的物種題材,吸引不少民眾共同參與,一同透過物種素材轉化成自身的視覺作品。 ▲2023「臺東美術館藝術下鄉藝術駐地計畫」活動。(圖/文化處視覺藝術科提供) 縣長饒慶鈴表示,藝術駐地創研計畫旨在推廣臺東就是一座大美術館,今年度「複復返/returns」以地景 (Landscape) 為核心,由臺東美術館串連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長濱書粥及鹿野區役場三地合作,歡迎鄉親一起創造臺東在地獨特的文化意象。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指出,《___與牠們的產地》生態共創工作坊分別於昨日(9/5)下午2點至5點及6點30分至9點30分,分二場次在鹿野區役場舉行,駐鹿野區役場藝術家謝騆瑜為臺灣跨領域藝術家,也是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的藝術家中最年輕者,近年旅居國外創作。活動工作坊結合駐地藝術家謝騆瑜過去對於物種詮釋的創作方法,參與者需要透過準備自身興趣的物種素材,透過解讀、理解、感受、轉譯,進而創作出一幅參與者和藝術家各自轉化的共創作品。# 相關資訊請上官方網站(https://tm.ccl.ttct.edu.tw/)、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tungartmuseum)、及「交會地方。藝駐共創」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rtistinplace)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