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文化
「令人喜愛的壽司」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熱鬧展出中
生活中心/臺南報導 「和食-日本人傳統的飲食文化」於2013年正式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其中使用許多當地豐富自然食材的壽司更是聞名世界,亦受到許多臺灣人的喜愛。 ▲仿真壽司模型與壽司介紹。(圖/臺南市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提供) 9月13日「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世界巡迴展-令人喜愛的壽司」在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盛大開展。此次展覽分為「壽司入門」、「江戶時代的壽司」、「現代的壽司」三部分。不但有栩栩如生令人食指大動的壽司模型、以及能讓人一窺古代飲食文化的浮世繪複製畫,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還有重現江戶時代的壽司攤販以及仿真迴轉壽司店的裝置藝術,豐富的視覺饗宴讓入場民眾能大「飽」眼福。 ▲「令人喜愛的壽司」在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盛大開展。(圖/臺南市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提供) 除了展覽之外,本次活動還與臺南市區內的十二家餐廳合作,以「新鮮美味!日本海鮮祭」為主題,共同舉辦日本海鮮的餐廳聯名活動,讓民眾不僅只能用「眼睛吃」,也能真正品嘗到美味的料理。 ▲「令人喜愛的壽司」在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盛大開展。(圖/臺南市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提供) 「令人喜愛的壽司」展展期為2024.9.13(五)至2024.10.13(日) ,於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6樓展出,歡迎對日本飲食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
表達尊師重道之意 928彰化孔廟體驗傳統祭孔典禮
生活中心/彰化報導 各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2574週年誕辰,彰化孔子廟將於9月28日清晨5時30分隆重舉行釋奠典禮,每年典禮全程依循古制,包含獻六佾舞,行禮如儀,弘揚尊師重道的文化傳承,場面相當莊重肅穆,為完成年度祭孔盛事,縣府投入各機關及學校眾多的人力、物力,全力籌辦祭孔大典,表達對孔子及先賢、先儒崇敬之意,歡迎民眾共同體驗傳統祭孔典禮莊嚴的氣氛。 ▲彰化孔子廟崇聖祠。(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釋奠典禮是每年孔子誕辰的重要儀式,亦是傳承儒家思想及尊師重道精神之義;為增添孔子誕辰釋奠典禮特色,縣府今年特別推出了「聰明智慧袋著走」紀念提袋,該提袋設計以結合了孔廟文化特色,並以「聰慧門」與「勤學門」作為設計發想,並取「蔥、芹」諧音作為主軸角色設計,並打造出「聰寶寶」與「勤寶寶」作為今年釋奠典禮的特色之一,期待讓所有參與孔廟參加釋奠典禮的學子,都能從孔子思想中汲取智慧與力量,並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持續進步、追求卓越,讓更多人認識並傳承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精髓。 ▲「聰明智慧袋著走」紀念提袋,打造出「聰寶寶」與「勤寶寶」作為今年釋奠典禮的特色之一。(圖片來源/彰化縣府民政處) 參禮者服裝應整潔,釋奠儀式進行中,請勿任意走動或喧嘩,且不得吸菸、飲食及觸碰祭祀用品;離場時,可穿越「聰慧門」與「勤學門」後,每人領取「聰明智慧袋著走」紀念提袋,1人限領1份,數量有限發完為止。#
朴通市集之山海潤茶集 雙主題百人茶席 茶文化周末登場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提到喝茶就會想到嘉義,嘉義縣是台灣重要的茶葉生產地,茶文化更是嘉義縣的重要象徵;「朴通市集之山海潤茶集」以山線的茶,結合海線的水意象,將茶文化推廣至更豐富的年齡層,活動將於9月14日至15日上午11點至下午6點盛大登場,來逛市集體驗茶文化。 ▲嘉義縣茶道花藝推廣協會茶席時照。(圖/嘉義縣府新聞行銷處提供) 「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特別邀請在地團體「嘉義縣茶道花藝推廣協會」,推出極具特色「雙主題」百人茶席,在參與市集的同時,也能在茶世界享受「五感體驗」。 ▲嘉義縣茶道花藝推廣協會茶席時照。(圖/嘉義縣府新聞行銷處提供) 此次雙主題茶席,分別為「茶・經典」與「茶・潮流」;「茶・經典」中,茶席採用阿里山兩款茶葉,分別為「阿里山甜香烏龍」以及「臻藏老茶」。「茶・潮流」中,則以低溫冷翠茶與琴酒結合,推出全新的茶酒飲品,讓水道頭的夏天,充滿無與倫比的清爽滋味。 ▲水道頭聚落自有市集品牌「朴通市集」。(圖/嘉義縣府新聞行銷處提供) 此外,水道頭聚落自有市集品牌「朴通市集」,邀請50攤文創店家一同熱鬧,加上兩天多場次的街頭藝人演出以及手作課程,打造親子族群與年輕族群都喜愛的市集活動。 「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有8家文創品牌進駐,包含動物好朋友、Tinco庭口金工、誠農藩、新住民關懷之家、好日作工作坊、翌莎精品咖啡、誠農食堂、方舟森林。營業時間均有推出特色手作、藝文活動、特色餐飲等。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地點位於朴子市山通路14號日式建築群(東石國中旁、縣立圖書館對面),歡迎喜愛藝文活動的朋友來此探索,更多活動資訊請搜尋「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FB粉專。#
酷暑到 奮起去避暑
(記者清峰/嘉義報導) 時序進入七月,氣溫飆破38度已成常態,上山避暑已成大家最好的選擇,驅車進入台18線阿里山公路,每開一段氣溫就下降些許,車行至隙頂觀景台(標高1000公尺左右)氣溫已降至27度左右,相當舒適,在隙頂觀景台極目遠眺,壯麗山容盡收眼底,才覺自己渺小,山下的那點事真不值一提,所以,有人說:接近大自然有療癒心靈的功效,真的不是虛言。 隙頂山偶有雲霧繚繞山頭,恍如置身仙境,隙頂也是欣賞雲海的好地方,若氣候適合,可以看到變化萬千的雲海。 ▲隙頂觀景台地㬌。(圖/記者清峰提供) ▲隙頂觀景台遠眺,青山白雲入眼沁心。(圖/記者清峰提供) ▲隙頂觀景台遠眺,群山層層,白雲飄飄。(圖/記者清峰提供) 車子前行經石卓(又名石棹),轉往嘉169縣道,約經4公里山路可達奮起湖,奮起湖是伐木時期形成的大聚落,阿里山鐵路也在此設站,伐木結束隨之迎來大批的遊客,因應上山人潮的需求,奮起湖老街逐漸形成一條商店街,提供過往旅客食宿的需求。 盛夏至此氣溫約為25度,打開車門山風徐來,那一份沁涼的舒適,真不是筆墨能形容,等你親自來體驗,難怪非例假日,停車位一位難求。 奮起湖火車站是阿里山鐵道的大站,興建有一座大型車庫作為維修之用,車站依山而建,風光明媚,展望極佳,若遇火車進站,必吸引大批遊客拍照打卡。 奮起湖老街就在火車站旁,販賣鐵路便當的商家四處可見;喜歡吃生魚片的人,這裡有商店提供生鮮山葵,可買回家自行研磨,保證夠味;老街也有餅店,販售不同口味的火車餅,不妨買點解饞;百年檜木甜甜圈這家店是現做的,不同於平地的風味,大排長龍,等你來品嘗;老街尾的草仔粿小攤,有些顧客一買就是10個,準備與山下親友分享美味。 ▲奮起湖火車站。(圖/記者清峰提供) ▲奮起湖火車站週遭的山景。(圖/記者清峰提供) ▲奮起湖便當老店。(圖/記者清峰提供) ▲奮起湖的餅店。(圖/記者清峰提供) ▲山葵專賣店。(圖/記者清峰提供) ▲百年檜木甜甜圈排隊人龍。(圖/記者清峰提供) ▲街尾阿嬤草仔粿。(圖/記者清峰提供) ▲肖楠母林前的裝置藝術。(圖/記者清峰提供) 阿里山氣候適合種植愛玉,來此當然要品嘗一下,道地的清涼,也可以買愛玉籽回家,體驗DIY的樂趣。 ▲賣愛玉和茶的店家。(圖/記者清峰提供) 轎篙筍是阿里山特產,屬寒帶品種細嫩爽口,滷肉時加一點風味絕佳;奮起湖氣候濕涼,土地肥沃,佛手瓜生長良好,遍地可見,價格便宜,可買回家品嘗佛手瓜的甘甜及龍鬚菜的嫩脆。 阿里山也是茶的產區,品質優良,還經以前省主席命名為阿里山珠露茶,甘醇自然不在話下,來此品一口茶,賞著翠綠的山景,談天說地,人生夫復何求。 溫馨提醒,阿里山山區約在午後3點容易起濃霧,下山時間要自行估量,確保行車安全。 此次上山也發現阿里山的竹林大片枯死,專家說這是氣候變遷降雨不足所致,想不到環境破壞已近在呎尺,每一個人應正視之,以免轎篙筍成絕響。
東石年度藝術盛事 台灣俚語系列書畫展 自學練就一手好筆墨
記者秦毅君/嘉義報導 嘉義縣東石鄉立圖書館於7月9日~8月8日,邀請嘉義區漁會退休的吳純裕先生(筆名慕燕),展出「台灣俚語系列書畫展」。圖書館位於東石鄉公所旁邊的獨立館所,館內一樓中庭(電梯與樓梯旁)之公共空間,設計改造作為文藝作品展覽場地,用以充實本鄉之文化氣息。東石鄉長林俊雄重視在地本土文化,每月邀約各大藝術家,呈現不同的藝文主題,以提升文化藝術氣息及做為遊客觀光景點。 ▲「台灣俚語系列書畫展」鄉長林俊雄、前大林鎮長簡志偉、東石鄉代陳振峰、公所主管及聯大校友共襄盛舉,熱列觀展。(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嘉義縣東石鄉立圖書館,館內常展文藝作品展覽,提升文化氣息。(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吳純裕先生曾任東石魚市場場長,經鄉長推薦為105年嘉義區芳草人物代表。至孝的吳場長常鼓勵世人需及時行孝道;個性重情重義又熱心助人的他,曾積極推動養殖不投藥的養殖方式,來輔導地方自然養殖漁業;他一邊推動漁業轉型,也行銷漁業文化,將東石魚市場轉型為結合寓教於樂的休閒觀光區。 ▲吳純裕先生個性豁達開朗。(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台灣俚語皆有其深意。(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台灣俚語系列書畫展」是東石年度藝術盛事,鄉長林俊雄重視在地本土文化。(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其樂觀進取、豁達開朗的人生態度在他的書畫中顯露無遺,吳場長自創的字畫風格,不但順心贈予友人,還經常透過義賣活動,將所得捐給偏鄉學校作為獎助學。至去年為止吳場長的義賣,皆用義買人姓名捐款,已捐出200多萬元。吳場長還用其父母之名字,在東石國小學校設立專戶,設立一個<樹新慈孝獎>,獎勵共3位,每班一位孝順、一位合群尊師重道、一位模範生。 ▲吳純裕先生其筆墨之字龍飛鳳舞。(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吳純裕先生其筆墨字字讓人稱快。(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朋友對其筆墨評價極高:有東石第一才子之美稱、或字龍飛鳳舞,字字讓人稱快、或隨興隨意寫,筆從心走…等不勝枚舉。吳場長自謙字畫為自自然然,喜歡就來欣賞指教,一如他的人生態度,也是他與朋友交心的方式。 ▲台灣俚語皆有其深意。(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有趣的台灣俚語。(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台灣俚語系列書畫展」聯大校友的祝賀。(圖/嘉義東石鄉立圖書館提供) 慕燕「台灣俚語系列書畫展」是東石年度藝術盛事,沒有開幕式、邀請函、任何儀式,一切依自然的形式而行,令人順從其美陶冶性情,沉浸於自在寫意的墨寶之間。漫遊東石除了吃鮮蚵,也可以來一趟文化之旅,豐盛我們的心靈,富饒我們的精神層次吧!# 開館時間:週二~週五8:00~17:00、週六8:00~12:00、13:00~17:00 休館時間:星期日、星期一、國定假日暨補假、選舉日。(若因特殊情況需休館時,於3日前公告) 地址: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村11鄰3之5號 電話:(05)3734325
大明神算劉伯溫預言 「2024年東方出聖人」 並指出救世主的身世
【劉伯溫預言】 在古代的歷史長河之中,湧現了許多的傳奇般的人物。六百多年之前,一位來自於明朝的謀士、軍事家,後人也稱之為預言家的劉伯溫,其留下了千古之預言,有人說2024年將有聖人降生,且啊千年出一人,甚至他連聖人的身份都描述的是清清楚楚。我們知道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大家都希望能有人真的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於是劉伯溫的預言引發了人們廣泛的關註以及探討分析,那大家知道巴以沖突現在是愈演愈烈,讓全世界的人們都希望能夠真的出現一位拯救世間的世人,那麽劉伯溫的預言是否會成真,這個預言是否會在2024年驗證呢?(影片來源:youtube【國學天地】) https://youtu.be/4rK8KdwZEkc?feature=shared (影片來源:youtube【國學天地】)
國寶大師吳宗霖獨創音階鑼享譽國際
記者鄭玉吟/新北市烏來報導 宛如世外桃源般的人間仙境,正是國寶大師吳宗霖銅鑼銅雕工作室所在地。吳宗霖師傅隱居於烏來山林間,經由多年鑽研,將銅鑼技術轉變為銅雕藝術創作以及美妙的樂音,獨創的「國際標準音」音階鑼享譽國際。 ▲吳宗霖銅鑼銅雕工作室一景。(圖/記者鄭玉吟攝) ▲吳宗霖師傅隱居於烏來山林間,在銅鑼市場艱困的環境下持續創作。(圖/記者鄭玉吟攝) 吳宗霖銅鑼工作室純樸自然,充滿藝術氣息,每天下午4點會準時敲打銅鑼,隔著南勢溪,與對岸馥蘭朵飯店的優人神鼓交相合鳴,鼓鑼聲聲在河岸兩旁迴繞,已成為烏來居民的時間地標,不僅洗滌心靈,更可忘卻世俗煩惱。 ▲每天下午4點,吳宗霖工作室隔著南勢溪敲著鑼,與馥蘭朵飯店的優人神鼓對奏,美妙的樂章在山谷間迴盪。(圖/記者鄭玉吟攝) 銅鑼的演奏可撫慰心靈,美妙的福爾摩沙之音,讓烏來成了山靈水秀的地方,然而敲打銅鑼時只能敲鑼臍,不能敲旁邊的位置,否則要再調音,聲音會產生變化。銅鑼的聲音透過鑼臍振動及整個銅板振動,才會產生這個鑼的聲音。 ▲吳宗霖銅鑼銅雕工作室的作品。(圖/記者鄭玉吟攝) ▲敲打銅鑼時,要敲鑼臍的部位,聲音才不會跑掉。(圖/記者鄭玉吟攝) 以銅為鏡可明志,以鑼為樂能静心,吳宗霖師傅在銅鑼市場艱困的環境下,透過轉型及生活化的創作,為銅鑼銅雕藝術之路,開創一片新天地。 ▲吳宗霖老師的銅雕作品。(圖/記者鄭玉吟攝) https://youtu.be/vE_yGPz52DU
烏來給樹營地 泰雅族獵人文化體驗
記者鄭玉吟/台北報導 新北市烏來給樹營地的環境清幽,原住民與野生動物在此和平共處,營地主人給樹與其族人等,以傳承泰雅族文化為使命,平日在這裡舉辦傳統文化體驗,是一座泰雅族的獵人學校。透過一步步的努力及口耳相傳,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露營或遊玩,夏令營最多時有150位,大家以愉快心情前來採索。 ▲給樹營地射箭體驗,有專人在旁指導。(圖/記者鄭玉吟攝) ▲給樹營地活動前的擺設,桌上有一瓶原住民自釀的小米酒。(圖/記者鄭玉吟攝) 給樹因著聖靈的感動,自33歲開始經營營地,經由數十年來的努力,此地已初具規模。遊客到此可親自體驗搭帳棚之樂、泰雅族特有服飾穿著、紋面、竹筒飯製作、狩獵陷阱教學、傳統烤肉、弓箭射擊、搗麻糬DIY、山豬步道植物解說、猴子爬樹、盪鞦韆及傳統午餐野宴等,活動內容十分豐富,歌舞歡聲不斷。 ▲給樹營地用桂竹製作竹筒飯。(圖/到訪遊客提供) 給樹針對營區的經營表示,烏來這個地方,土地的限制太嚴重,應該稍微讓原住民去做一些文化的使用,有些土地可以適度開放,大家秉持一個生態的觀念,讓土地在有限度的開放下,得到一個保障,以讓泰雅文化能夠綿延流長。 ▲給樹語重心長的表示:希望政府放寬部分土地管制,讓原民文化得以傳承。(圖/記者鄭玉吟攝) ▲營地附近山林屬原住民保留地,由公所管理,營地指派專人在沿途進行植物導覽。(圖/記者鄭玉吟攝) 當耳邊輕輕響起泰雅族美麗的歌聲,原住民朋友親切的笑容、泰雅族的勇士精神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已深深烙印在每個遊客心中,正因對當地文化有更多的瞭解,內心自然湧現更多的尊重與感佩,感謝給樹及族人為保存泰雅文化所做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泰雅文化得以持續流傳。# ▲給樹營地進行搗麻糬DIY,一旁響起美妙的歌聲及有力的加油聲。(圖/到訪遊客提供) https://youtu.be/cAlbLO5EuBU?feature=shared
2024聖人出現 劉伯温预言聖人身份和名字
【劉伯溫預言】 2024有聖人出世?劉伯温预言聖人身份和名字,究竟可不可信? https://youtu.be/jx4CDh9CB_s?feature=shared (影片來源:youtube.com)
「達魯瑪克傳統刺繡」藝術與傳統工藝成果展 即日起臺東縣圖書館展出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經過90小時的精彩研習之旅後,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推動辦理達魯瑪克傳統刺繡班,並自即日起至11日止在臺東縣圖書館1樓大廳展出其豐碩的學習成果,這場限定展覽展示一系列精美的抱枕、背包、掛飾及背心等工藝作品,為平日寧靜的圖書館帶來一絲夏日的歡樂氣息。 ▲達魯瑪克傳統刺繡工藝成果展。(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為了深化臺東縣豐富的傳統工藝文化,於今年3月開設這項傳統工藝研習推廣課程,在魯凱族傳統工藝師羅美玉老師的細心指導下,部分學員們從零基礎開始,學習傳統刺繡的材料選擇與工藝技巧,逐步掌握基礎技能,最終創作出令人驚艷的作品。這不僅讓初學者感受到傳統工藝的魅力,也讓具有一定基礎的部落族人對自己文化的傳統技藝有了更深的理解,進而促進了族群意識的發展。 ▲經過90小時的精彩研習。(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臺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是臺灣東部唯一的魯凱族部落,羅美玉老師繼承了家族與部落前輩的傳統智慧,精通魯凱族的刺繡、貼飾和綴珠等多種技法,自從民國76年成為原住民傳統服飾教師以來,羅老師已經投入了近40年的時間,不斷地傳承這門精湛的工藝。她於108年被登錄為臺東縣傳統工藝保存者,並於109年被選入台灣工藝之家。 ▲達魯瑪克傳統刺繡工藝成果展。(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經過90小時的精彩研習。(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這次的成果展為公眾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近距離欣賞達魯瑪克傳統刺繡的精緻之美。# 展出地點:台東市南京路25號1樓(臺東縣立圖書館) 展出時間:113年6月4日至6月11日(圖書館開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