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登革熱分布地圖點我!! 11/28 登革熱(截至17:00)
新增69例本土病例,高雄市28例、台南市28例、屏東縣5例、嘉義縣3例、台北市2例、新竹市1例、彰化縣1例、嘉義市1例
累積25,115例本土病例,台南市21,094例、高雄市2,430例、雲林縣699例、屏東縣323例、嘉義縣205例、新北市101例、台中市55例、台北市52例、桃園市39例、嘉義市33例、新竹市21例、彰化縣18例、新竹縣14例、南投縣11例、宜蘭縣7例、苗栗縣4例、澎湖縣3例、台東縣3例、基隆市2例、金門縣1例
首頁文化
體驗北町日式建築之美 「北町晒桑」活動即日起至11月30日
生活中心/臺東報導
由臺東縣政府推出「北町晒桑」系列活動,自11月4日起於「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精彩開展,18日將舉辦「北町晒桑DAY!」,民眾可以一起來體驗日式建築空間之美、感受冬季太陽的放鬆感、享受慢生活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提供)
位於臺東女中對面的「臺東市北町日式建築宿舍群」是全臺少數保留完整的日式建築群,日據1937年起時至民國1964年興建,經歷日治時期、戰爭、光復後國民政府時期不同文化轉變,闡述了日治時期臺東政治、行政、文教中心,並見證臺東發展與街區變遷,乃至戰後現代化規劃之最好場域。
臺東縣政府自2020完成全區歷史建築修復後,每年於此辧理「全國古蹟日」,致力打造為一慢生活體驗的散策基地,重新體會歷史的風華與價值、感受記憶中歷史的光景,於臺東充滿多元族群、富有多元藝術文化的城市中,增添了一處體驗在地慢生活的好去處。
為開啟慢生活體驗的散策基地計畫,「北町晒桑」活動結合文學、慢食、生活、音樂和手作等創意元素,進一步連結美學、人文、文資,強化地方情感脈絡。活動首先登場的是「北町創意示範店」,由一凡廳鋼琴工作室、海癒小村咖啡店以及覺知所在SOZAI快閃營業,於11月18日前體驗日式宿舍的各種運用可能性。
同期間的「北町走音閱讀」運用QRCODE將在地故事和日常生活轉化成15個精彩的聲音故事,引領閱讀走訪整個北町園區,即整個園區都是一座聲音閱讀美術館。民眾可至臺東縣立圖書館一樓服務臺及周邊店家索取紙本地圖,跟著地圖邊看邊聽,了解北町最真實的樣貌,一起走進北町時空故事中。
長達一個月的展期,特別企劃於18日盛大舉辦「北町晒桑DAY!」活動,現場將邀請曾居住於此的李泰祥老師的兒女與音樂家共同彈唱李泰祥歌曲、鋼琴家周美君搭配楊逸文現場演唱臺語老歌,接著讓身心舒展一同做瑜珈,有創意小房間市集、沉浸二手圖書溫度,還有免費報名的北町導覽及月桃葉編織。
北町除了有豐厚的歷史底蘊,談到北町的現代文化,曾居住在北町日式宿舍的李泰祥老師,也為當時音樂創作留下不可磨滅的精采印記,2024年為李泰祥老師逝世10周年,為感謝李泰祥老師曾於臺東生活軌跡、音樂精神,當天的活動中融入音樂性活動,紀念這位在地重要音樂文化名人。
「寶桑」為臺東舊名,暖烘烘的「北町晒桑」來臺東「晒」曬太陽,「北町晒桑」系列活動地點在臺東市四維路一段689號、寶桑路404巷60弄1357號、中山路154巷56、62號(臺東女中對面),相關活動資訊、活動報名及創意示範店營業資訊請參考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臉書。#
「北町創意示範店」112年11月4日(六)-11月18日(六)
「北町走音閱讀」112年11月4日(六)-11月30日(四)
「北町晒桑DAY!」112年11月18日(六)
基隆市X深圳市 海峽兩岸港口城市論壇 促經濟發展
生活中心/ 綜合報導
為促進兩岸港口城市經濟發展,基隆市市長謝國樑將會晤深圳市長覃偉中,與桃園市政府、花蓮縣政府、臺灣海洋大學、銘傳大學學者、台商企業,於本週六赴深圳市共同參加「2023年海峽兩岸港口城市論壇」,並以「港城相融 攜手共贏」為主題,與深圳市、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雙方產、官、學界人士以港口城市、海洋運輸、海洋教育、海洋產業、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議題,進行學術交流與討論,期望從兩岸港口城市經驗中相互學習,促進經濟交流與合作。
本次活動為基隆市與深圳市雙方共同舉辦,創造港口城市之間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基隆市政府以「推動海洋、海洋教育及海洋休閒運動產業」為題,分享經驗食魚教育與帆船賽及磯釣賽等賽事活動經驗。臺灣海洋大學曹校章主任將以「海港城市在地產業永續發產與打造國際旅遊城市」為題,針對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進行發表。
此行也將進行航運產業考察,偕同企業代表赴深圳「萬海航運」關心基隆企業在深圳的發展近況,從民間的角度學習航運產業成功經驗,從觀摩中進行充分交流,期盼在活動中創造彼此之間的經濟合作的可能,幫助基隆航運相關產業,創造投資優勢,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基隆的城市競爭力。#
傳承三百多年 2023西螺太平媽遶境活動 睽違三年再次展開
記者黄琪雅/雲林報導
睽違三年,2023【螺陽迎太平】西螺媽祖遶境活動終於在日前(11/3)晚間由明華園孫翠鳳主演的起駕戲《劍神呂洞賓》拉開序幕。遶境時間自11/4至12日,共9天8夜,將行經雲林、彰化、南投3個縣市,共10個鄉鎮。預計停留雲林西螺、林內、莿桐、斗六、彰化溪州、北斗、田中、二水及南投名間、竹山等二百多家寺廟進行會香活動。
▲2023西螺媽祖遶境大會香行經3個縣市、10個鄉鎮,路線承襲「東邊看到山、西邊看到海」的歷史傳承。(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西螺人稱「媽祖宮」的福興宮建廟至今已307年,是濁水溪流域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也延續了三個多世紀西螺地區人民對媽祖的敬仰。【螺陽迎太平】是雲林地區最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更是國內唯一在秋收之後舉辦的媽祖遶境謝平安的活動。據先人代代相傳,西螺「媽祖宮」最早遶境路線是「東邊看到山,西邊看到海」,此路線也一直承襲至今。今年遶境活動依舊是先由東邊看到山的聚落為主,11/4晚間8:00起駕後,再沿著濁水溪流域前行。11/12回駕當日將再次由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演出回駕太平戲,為今年遶境活動劃下圓滿句點。
▲西元1717年建廟的西螺福興宮是濁水溪流域重要的媽祖信仰宗教中心; 每年農曆十月的媽祖遶境活動是全國宗教百景的重要民俗慶典。(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為了盛大恭送媽祖遶境出行,11/4當晚9:00在神轎抵達西螺大橋時立即開始了約10分鐘的高空煙火秀。表演範圍橫跨整個西螺大橋甚至壯觀。現場人數雖為數不少,但因為場地範圍廣闊,因而觀眾們多可悠閒觀賞。更有觀眾讚嘆當晚煙火表演十分精彩,無人機表現亦非常亮眼,可媲美今年的國慶焰火表演。明年大家或可一道相約坐在草皮上,盡情觀賞點亮西螺大橋的媽祖遶境煙火秀。
▲11/4當晚絢爛的西螺大橋高空煙火秀,施放範圍涵蓋整個西螺大橋上方,極為壯觀。(圖/黃素丹攝)
▲當晚無人機的表現十分精彩,在西螺大橋上空刻畫出「守護神」、「西螺」、「太平媽」、「福興宮」等字樣。(圖/黃素丹攝)
▲10分鐘的煙火秀象徵著西螺太平媽祖遶境活動壯麗登場。(圖/黃素丹攝)
伴隨著【螺陽迎太平】西螺媽祖遶境大會香活動,由雲林縣政府主辦的【西螺太平媽祖文化祭】已經在10月底由寶寶的爬行比賽與古禮抓周及太平媽盃三對三籃球賽揭開序幕。其後更有獎品禮物豐富的11/19(日)祈福馬拉松和12/3(日)祈福自行車挑戰賽。此次媽祖文化祭結合了宗教觀光、運動休閒、傳統藝術表演、教育推廣、青少年與幼兒活動等多元面向,希冀讓媽祖信仰更加活潑、媽祖文化更加融入各年齡層人民的生活中,也讓大家能為守護文化資產而盡一份心力。#
▲西螺太平媽馬拉松今年邁入第五屆,全台選手將用雙腳跑過西螺大橋,一起參與這場結合運動休閒與傳統廟宇文化底蘊的西螺盛事。(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https://youtu.be/NhXpfKEvm2g
▲2023西螺大橋高空煙火秀現場。(黃素丹攝/音樂出處 @nocopyrightmusic-ed2qv )
百年前漂洋過海 佇立南臺灣的綠巨人
記者林澄璋/高雄報導
雨豆樹,饒富詩意的樹名,是南臺灣的綠巨人,常能在學校、公園及行道路旁與它相遇。112年起,高雄環狀輕軌最後一哩路「大順路段」持續推進,施工路段中遇到原有206株雨豆樹形成的綠色隧道,市府為了保護這段街道指標景象,以站就樹來設計,頓時讓雨豆樹的名字躍然於新聞版面上。
▲高雄環狀輕軌最後一哩路「大順路段」,以站就樹設計保護雨豆樹廊道。 (圖/記者林澄璋攝)
雨豆,英文RAIN TREE,原產於多水又陽光充足的中南美及西印度。1903引進台灣,因適應高溫雨水,嘉義以南成為它們的落腳地。陰雨天濕度高時,雨豆葉子會低垂讓雨水順勢流下滋潤四周地面;又花開時節,陣風吹拂,雄蕊大片飄落如同雨下,故得名雨豆。
▲陰雨天濕度高時,雨豆葉子成閉合低垂狀。(圖/記者林澄璋攝)
▲雨豆樹花開時期,粉紅色花朵非常討喜。(圖/記者林澄璋攝)
由於雨豆樹高大,除了用來當公園綠蔭樹、行道樹外,當初引進與甘蔗有直接關連。早期嘉南平原、高雄等地蔗田種植面積廣泛,農忙時收成的甘蔗被砍下堆放在五分車,途中停靠收集,等車斗堆滿後再送進糖廠榨汁製糖。由於天熱,甘蔗久曬容易發酵變質,所以在五分車停靠處種植成排的雨豆樹,樹蔭濃茂,成了甘蔗最佳的遮陽傘。百年前引進的雨豆樹最早落腳在高雄岡山,而全台超過及近百年的雨豆樹也能在南台灣尋覓到。
▲橋頭台糖公司高雄區門口旁2株高聳雨豆樹,前方遠處為五分車。(圖/記者林澄璋攝)
中山大學 藏身學生宿舍旁的百年校寶
從中山大學後門萬壽路進入校區,往左邊的路直下,於彎道旁一眼就能看到這株位於L棟女生宿舍旁的高挑雨豆樹。由於離校區較偏僻,在校生也不一定知道這顆校寶。據樹旁的告示牌記載,編號鼓山004,推估樹齡至少有98年。樹形高聳,與旁邊的宿舍建物齊高。由於近百年的歲月,樹皮明顯駁落。另一株位於女生宿舍門口旁的雨豆樹身形相對較小。這二株雨豆樹分別坐落宿舍左右兩側,車來人往、迎新送舊,看顧多少莘莘學子的青春年華。
▲中山大學L棟女生宿舍旁的高挑雨豆樹。(圖/記者林澄璋攝)
▲另一株位於女生宿舍門口旁的雨豆樹身形相對較小。(圖/記者林澄璋攝)
橋頭糖廠 著名的雨豆樹廣場
全台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橋頭糖廠於明治33年(1901年)由日本皇室及三井財閥出資興建,隔年完工。從橋頭捷運站下車出站,隔著興糖路,前方的草皮廣場上有一株百年明星雨豆樹,樹形優美挺拔,冠幅濃密如傘,超過630平方公尺。日治時期,這處戶外廣場是相撲場,也是靶場。百年過後,廣場成了孩童學生戶外活動及天然文藝表演場所。樹的根部四周由一個以咾咕石堆砌成的旋轉石階梯,站上石梯仰望老樹,枝幹交織舒展,甚是美麗。
▲橋頭糖廠內百年明星雨豆樹。(圖/記者林澄璋攝)
▲雨豆樹廣場成了孩童學生戶外活動及天然文藝表演場所。(圖/記者林澄璋攝)
台南公園 隱蔽都會綠蔭中的巨木
百年歷史的台南公園,前身是日治時期引進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樹木實驗的栽植地,園內還保留了幾株百年老樹。走在公園南路的行人道上,往右邊看去,眼前是列管編號006的百年雨豆樹。厚實的身驅、粗壯的枝椏很難不吸引路人的目光。由於這株雨豆樹一哥主幹內部有腐朽,農業局每年定期追蹤治療並在周圍設置木棧道,讓市民可以近距離觀賞並減少碰觸。穿過公園內著名的燕潭,可以隱約目視扶疏的葉子懸掛半空中,走近一瞧,你會驚訝眼前這株碩大的老樹就像是把遠山中的神木搬遷到都會綠意裡的巨木。編號042雨豆樹二哥坐落公園北側小丘上,空曠的土丘只有這株雨豆,恣意的享受獨有的天空,高聳挺拔濃葉蒼鬱,山丘上正在除草的工人對比下顯得瘦小。老樹旁有石桌椅可乘涼泡茶下棋,這裡是親民的友善場域。
▲台南公園編號006的雨豆樹一哥。(圖/記者林澄璋攝)
▲農業局每年定期追蹤治療雨豆樹一哥主幹內部腐朽病況。(圖/記者林澄璋攝)
▲台南公園編號042的高大雨豆樹獨然佇立在公園北側小丘上。(圖/記者林澄璋攝)
▲老樹旁有石桌椅可乘涼泡茶下棋,這裡是親民的友善場域。(圖/記者林澄璋攝)
堪稱全台最美校樹
嘉興國小操場有1株百年雨豆樹於2016年獲得全國最美校樹特優獎(僅三校名額)。幾年前校方為保護老樹根系生長,捨棄一截約40米操場跑道不鋪,成為全國僅有U型跑道。初見老樹時,還以為是棵大榕樹,枝葉濃密、樹型優美、綠蔭廣大如覆盆。當時全校空無一人,靜靜站在校樹前,看著開滿粉色的雄蕊點綴妝頭,有一股祥和的氣場。這株老雨豆,貼切的說應該是一位慈祥的樹爺爺,優雅佇立百年校園裡,默默守護一群群活潑開朗的子弟。#
▲高雄岡山嘉興國小百年雨豆校樹,綠蔭廣大如覆盤。(圖/記者林澄璋攝)
▲校方為保護老樹根系生長,捨棄一截約40米操場跑道不鋪,成為全國僅有U型跑道。(圖/記者林澄璋攝)
「捕捉臺北光景」 首獎《映像中的臺北》獨得8萬元獎金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112年度臺北市公用頻道影片徵選競賽「捕捉臺北光景」,21日於臺北三創生活園區Clapper Theater舉行頒獎典禮,本次共53件作品參賽,46作品通過初審,主題涵蓋臺北巷弄街景、人文風情、生活紀錄與美食等,最終首獎由《映像中的臺北》脫穎而出,獲得獎金8萬元。
競賽首獎《映像中的臺北》由3位電影相關系所畢業的年輕團隊勇奪8萬元獎金,藉由青年們的視角,探索不一樣的臺北,影片製作技巧純熟且富有創意,獲得評審一致好評。第2名則由在臺就業外籍人士趙小姐的作品《臺北光景:穿梭時空的旅程》獲獎,透過鏡頭捕捉移居者在臺北的生活情景與現代感,進行穿梭時空的旅程。而以臺北街頭、美食及藝術文化為主軸的作品《Taipei Amazing》榮獲第3名,參賽者曾先生從事影像工作3年,喜歡攝影及表演,透過這部作品描述他心中獨有的臺北。
觀傳局表示,今年以「捕捉臺北光景」為主題,透過參賽者的獨特觀點,看見臺北多元的城市景像,無論是熱鬧的臺北街頭、經典的古蹟建築、優美的人文風景或市民朋友的日常生活紀錄,都刻劃出臺北市融合現代與過去軌跡的豐美面貌。
觀傳局為讓市民都能欣賞學員的精彩作品,特別與有線電視第58頻道非凡新聞台合作,將於11月下旬播出「捕捉臺北光景」專題節目,參賽作品也將於臺北市公用頻道(CH3)播映,並於活動網站(https://www.undiscoveredtaipei.tw/)上架,相關資訊請密切注意活動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ndiscoveredtaipei/),邀請民眾一同欣賞精彩作品,將臺北光景盡收眼底。
屏東傑出演藝團隊接力演出 傳遞華夏客家文化之美
記者覃超君/臺東報導
屏東傑出演藝團隊藍衫樂舞團、蘇家班掌中劇坊,分別於11月4日、11日在屏東演藝廳音樂廳、實驗劇場帶來精彩演出,透過演藝團隊傑出的表演,不斷精進藝文團隊表演創作能力,提供表演舞台扶植團隊穩定營運。
首先登場的是11月4日晚間7時半以「移墾」和「耕讀」為主題,深入探討六堆客家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歸來‧六堆》,由藍衫樂舞團在屏東演藝廳音樂廳演出。這部作品透過舞蹈,呈現了六堆先民對家園的珍愛和對傳統的傳承,旨在呼喚後代子孫不忘祖宗言,弘揚六堆客家的文化精神,傳遞華夏文化之美。
▲蘇家班掌中劇坊11月11日將於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演出《所羅門王的金鑰匙》。(圖/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蘇家班掌中劇坊於11月11日下午3時,在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演出《所羅門王的金鑰匙》,故事描述了劇團團長阿財因得到一本傳說中能致富的劇本,開啟了一場與魔靈爭戰的奇幻冒險。本場演出不僅融入了法國布袋戲藝術大師楊輝的戲劇指導,還結合了台灣金光布袋戲的演繹手法,呈現出一場輕鬆、活潑又富有刺激性的親子劇場。
兩場節目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屏東藝遊卡會員享購票75折-8折優惠,每卡限購4張,欲了解更多活動資訊,請瀏覽屏東藝遊網站或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官網。#
「薪傳歌仔戲劇團」致力傳承與推廣 為傳統藝術傳遞文化魅力
記者秦毅君/彰化報導
「薪傳歌仔戲劇團」由國寶藝師廖瓊枝老師所創辦,廖老師於1988年獲頒教育部薪傳獎,為開拓更寬廣的薪傳之路,成立「薪傳歌仔戲劇團」,以實踐傳統歌仔戲的傳承精神,推出許多內台經典劇目。劇團以其細膩的身段與優美的唱腔,堅持傳統歌仔戲的演出風格,使歌仔戲藝術持續地精緻化,「具備高度的專業戲劇素養,深耕歌仔戲人才培育與舞台培力」更是劇團多年來致力於演出、傳承與推廣工作所堅持的原則與理念,使薪傳歌仔戲劇團從2013至2023年連年獲得文化部及國藝會評選為年度演藝團隊。
▲「薪傳歌仔戲劇團」伸港福安宮演出,做為巡演的終點。(圖/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連年推出的「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擇選全國各地適合的宮廟廟埕,或戶外廣場辦理傳統戲曲演出。今年度的彰化場次,由彰化縣政府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共同主辦,年初已於3月份在大村鄉大庄慈雲寺演出三天。在臺南市、新北市的場次演出完畢後,又再度回到彰化,來到伸港福安宮演出,做為巡演的終點。前兩日分別由高雄市的「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帶來《蒼狼血印》,以及台南市的「鶯藝歌劇團」演出《五府千歲與萬善爺》;22日晚間則是由「薪傳歌仔戲劇團」帶來膾炙人口的劇碼《三人五目》。
▲「薪傳歌仔戲劇團」帶來膾炙人口的劇碼《三人五目》。(圖/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本次演出的劇碼《三人五目》是民眾耳熟能詳的故事,媒婆崔水好熱中撮合世間男女,這次以其三寸不爛之舌撮合獨眼小姐與跛腳公子的好姻緣,情節詼諧幽默,令人捧腹大笑,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
▲「薪傳歌仔戲劇團」帶來膾炙人口的劇碼《三人五目》。(圖/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今年度「傳統藝術開枝散葉計畫」在彰化伸港福安宮的演出中畫下了完美的句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辦理開枝散葉計畫多年,讓傳統戲曲深入常民生活,重新體驗傳統戲曲的親和力,傳遞優質的傳統戲曲促使現代人能欣賞與感受,讓文化得以傳承。#
▲傳遞優質的傳統戲曲促使現代人能欣賞與感受,讓文化得以傳承。(圖/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臺東原住民文化「原物志」原民之美 分享原民資產保存成果
記者秦毅君/臺東報導
悠久而複雜的遷移演化史,使臺灣擁有語言、文化互異的族群多達二、三十種,為全世界南島語族語言、文化最分歧之地區,臺東縣政府文化處針對館藏千餘件原住民族文物,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進行系統性文物普查,並指定其中5案6件原民文物成為臺東縣文化資產古物,今年與南藝大再度合作將研究成果集結成《原物志》一書出版。藉由文物普查與新書保存臺東原民文化,預計將書籍配送至各鄉鎮市立圖書館,分享原民文物的珍貴知識與文化,讓臺東原民之美讓更多人看到。
▲10月21日《原物志》新書發表會,進行新書開箱儀式。(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提供)
臺東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原住民族,作為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他們的故事與歷史,是獨特且無法抹滅的一部分。臺東縣政府文化處針對館藏原住民族文物,啟動一系列文物普查數位建檔、文化資產價值調查研究。對於這份豐富的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凝聚成《原物志》這本書,記錄了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古物的珍貴知識與訊息,透過藝術史的研究與科學方法,分享原住民族的物質文化,傳遞文化給後人。
▲南藝大盧泰康教授。(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提供)
縣府自106年起委託南藝大盧泰康與邵慶旺老師團隊,展開對文化處館藏原住民族文物的全面性普查工作;隨後於108年啟動第二階段的深入調查研究,透過嚴謹的藝術史探究與科學檢測,揭示這些文物的重要文化資產價值。其中6件文物更因第二階段調查研究的成果,獲得指定為文化資產古物的殊榮。
▲南藝大邵慶旺專任助理教授。(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提供)
《原物志》一書收納了臺東縣文化資產古物「雅美(達悟)族銀質頭盔」、「雅美(達悟)族陶罐」、「古陶壺(排灣/魯凱族)」、「阿美族陶罐」及「排灣族複串琉璃珠胸飾」及藤盒的精彩研究成果,全書內容豐富,顯示臺東原住民族文化之厚實。#
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周公法鬥桃花女」 國寶級藝師10/14豐原登台
記者秦毅君/臺中報導
10月14日在臺中豐原登場的「藝起Art go go—山海屯城四方起藝」系列活動,將於這週六10月14日晚間7時30分邀請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在豐原區葫蘆墩文化中心戶外廣場演出《周公法鬥桃花女》,由台灣第一丑角國寶級藝師陳勝在、當家小旦鄭雅升將領銜主演。
▲明華園日字戲劇團「藝啟微笑-藝展風華」。(圖/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科提供)
去年「藝起Art go go」匯演也邀請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在葫蘆墩文化中心戶外廣場演出《猩猩膽》,現場近2千位民眾一同觀賞,佳評如潮。今年再次邀請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演出經典大戲《周公法鬥桃花女》,這部作品為明華園首席編導、國家文藝獎得主陳勝國導演所編撰,故事節奏流暢、內涵華夏傳統禮俗教育意義,劇場式舞台轉場效果尤為人稱讚,是歌仔戲界首屈一指地華麗精湛演出作品。
▲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演出「周公法鬥桃花女」。(圖/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科提供)
在後疫情時代,盼藉由「丑藝與女戲」的表演藝術能量,正向傳遞給社會大眾,《周公法鬥桃花女》故事融合民間信仰真武大帝傳說、台灣嫁娶禮俗,觀眾可藉由觀戲了解嫁娶時常有的繁文縟節,而八百二十歲長壽仙人彭煎(彭祖)求仙壽過程也巧妙融入劇情,劇中鬥法、戰智慧、詼諧笑料不斷。
▲明華園日字戲劇團演出「周公法鬥桃花女」。(圖/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科提供)
「藝起Art go go—山海屯城四方起藝」系列活動好戲連連,節目內容包含現代戲劇、馬戲、唸歌、掌中劇及歌仔戲等,將持續至12月3日止。10月另有君舞蹈劇場、台灣揚琴樂團、台灣音樂世紀樂團、凡徒表演藝術及台灣青年管樂團在歌劇院登場,大開劇團在中山堂,以及瓊瑢舞蹈團在葫蘆墩文化中心演奏廳帶來精彩劇作。民眾可至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網站「台中市文化局 2023 TCPA+」品牌旗艦館(https://www.opentix.life/o/tcpa)查詢更多節目資訊。#
112國慶焰火在臺中 一日暢遊
(記者黄琪雅/台中報導)
大家若沒有趕上前幾日國慶週的系列活動,趕緊安排國慶日來台中一日遊吧。今年的國慶焰火將於10月10日當晚8點起在台中最大的都會公園—中央公園璀璨登場,將結合爵士風格配樂,連續施放36分鐘,近3萬發的焰火彈。期間一大亮點是在8點30分時將展開無人機搭載煙火的精彩表演。
國慶日當晚除了璀璨焰火表演外,中央球場區邀請到全台許多街藝好手前來表演。自傍晚5點起,至7點30分,包括了鋼鐵特技、魔術雜耍互動秀、大型氣球秀、國際級扯鈴秀等。街藝匯演沒有設置舞台,讓觀眾可以更融入於表演中。而在漢翔公司南側草皮的主舞台區將由聶雲、曲艾玲主持,自晚間5點30分起有一連串的表演,包括舞蹈、樂團及知名藝人演出,直到晚間9點30分。因此大家在看完焰火表演後,別急著離場,欣賞演出的同時,亦可以疏散離場人潮。
▲有「街頭小太陽」之稱的魔術互動表演藝人—周子益。(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政府規劃了國慶焰火的「合適觀賞點」和「次佳觀賞點」共15處,讓大家可以不一定要擠進會場才能觀賞到璀璨焰火。當然,若想近距離觀賞焰火,首選就是焰火施放現場的中央公園裡的停機坪,地點寬敞且臨場感十足,大家記得早些前往卡位。
▲國慶焰火「最佳」和「次佳」15處建議觀賞點。(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中央公園「主舞台」、「街頭藝人匯演場地」和「民眾觀賞區」。(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交通方面,建議大家多使用大眾交通運輸前往。搭乘高鐵或捷運,可搭乘至「文華高中站」或是「文心櫻花站」,沿指標再步行20分鐘左右到會場。亦可搭乘捷運到「市政府站」再轉乘市府線接駁車。搭乘火車,則建議於台鐵松竹站下車,再轉乘「松竹線」接駁車。接駁車往會場時間為下午4時至晚間8時;離開會場往接駁站的時間為晚間8時30分至晚間10時30分,原則上10分鐘一班車,乘滿即發車。大家可以視自身情況把握搭車時間。(交通路線的詳細資訊請見台中市政府官網) 另外,會場周圍亦有設置停車處,大家可以透過網址查詢,可點擊「導航」,並提供最新剩餘車格資訊。
▲搭乘接駁車及捷運的交通資訊。(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交通管制資訊。(圖/臺中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在晚間「璀璨國慶之夜」來臨前,大家可以參考台中市政府推出的「山城悠揚爵士行」、「海線濱海夕陽遊」、「屯區親子歡樂行」等特色之旅,把握連假最後一天,規劃出適合自己的國慶一日暢遊。
▲山城爵士悠揚行。(圖/臺中觀光旅遊局提供)
▲濱海夕陽遊。(圖/臺中觀光旅遊局提供)
▲屯區親子歡樂行。(圖/臺中觀光旅遊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