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高雄
馬卡道站C19 從高美館站一路延伸而來的美學輕軌道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位於馬卡道路與華安街口的馬卡道站,是高雄輕軌站站號C19,其月台樣式為兩側式月台,站體形式為地面車站。之前高雄環狀輕軌C15-C37車站全民參與票選站名命名活動時,票選站名有馬卡道站、馬卡華安站、華安站等,但有趣的是馬卡道路的名稱由來,是為了紀念原本居住於高雄的平埔族馬卡道族而命名,因此正確名稱應為「馬卡道」路。 ▲C19馬卡道站輕軌站。(圖/秦毅君提供) 輕軌站的對面,有著一系列和美學相關的商業店舖,從美到幸福滿點的婚紗攝影、30年的服務及誠信良好的設計公司、精緻細心的美甲空間,再到驚艷又典雅的花店等,美的令人目不暇給。 ▲美到幸福滿點的婚紗攝影。(圖/秦毅君提供) ▲驚艷又典雅的花店。(圖/秦毅君提供) 而在馬卡道路上的林商號倉庫舊址,本為林商號合板股份有限公司,曾於1970年代名列台灣第17大企業,是高雄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合板工廠,連棟的歷史倉庫建築,在高雄產業發展史中,是佔有重要地位的老倉庫,目前暫時關閉中。 ▲林商號倉庫舊址。(圖/秦毅君提供) 與林商號合板相關的是現今座落於愛河南側的十全與九如路之間,面積龐大的「中都濕地公園」,很難想像其前身就是林商號用來存放待加工木材的「儲木池」,現已轉變成有著高雄都會桃花源的美稱,是一個兼具自然生態、教育解說及民眾休憩等眾多功能的濕地公園,以生態工法構築邊坡,重現早期溼地豐富生態棲息環境。 ▲豐富生態的中都濕地公園。(圖/秦毅君提供) ▲令人溫馨的心齋茶屋。(圖/秦毅君提供) 離站最近的一間網美店心齋茶屋位於華安路上,主打清爽鮮甜的食物,雖是知性咖啡廳,卻有著令人溫馨的氛圍;輕軌旁邊也有台鐵地下化後所建的公園綠地步道,清晨或傍晚時分,周遭非常適合散步及運動、或溜溜毛小孩,讓人放鬆心情,C19就是個從高雄美術館站一路延伸而來的美學輕軌道。# ▲台鐵地下化後所建的公園綠地步道。(圖/秦毅君提供)
距醫療機構最近輕軌站C22 自成一局的優質微型醫院社區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高雄輕軌目前距醫療機構最近的一站就是C22聯合醫院站,車站到醫院只需要約1分鐘,短短50公尺的距離,對身體敏捷度減弱但行動尚可的高齡長者及症狀較輕的病患來說相對方便。輕軌站月台位於聯合醫院南側大門前,月台兩側都有行人平交道可以便利通往醫院的人行道。 ▲聯合醫院。(圖/秦毅君提供) 1988年聯合醫院從鼓山二路遷至中華一路內惟埤,並更名為高雄市立婦幼綜合醫院,2003年市立大同醫院及婦幼醫院合併為高雄市立聯合醫院,2010年整併兩院資源集中至美術館院區,成為現在的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聯合醫院。(圖/秦毅君提供) ▲多一點咖啡 A little more 美術館直營總店。(圖/秦毅君提供) 在車站斜對面的多一點咖啡 A little more 美術館直營總店,餐點不但美味可口,而且沒有用餐時間的限制,可說是和親友暢聊的好地方,亦可先以電話詢問有無位置或先行訂位。 ▲美術東八街上有不少美食。(圖/秦毅君提供) 聯合醫院有便利的超商,對面的美術東八街上亦有不少美食,譬如在高雄頗負盛名的十兄弟綠豆湯,另有餛飩、水餃、麵食類、飲料等店面,是為自成一局的優質微型醫院社區。#
「鶴宮寓」體驗理想生活溫暖旅人身心 返鄉情侶細緻改造老舊旅社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由返鄉情侶仔細琢磨改造老旅社的B&B「鶴宮寓」,帶你體驗關於高雄的理想生活形式。10年前他們先是回鄉開設Hostel,搭上背包客棧的風潮,後來在因緣際會下發現「鶴宮大旅社」這幢美麗的房子,承租後順著既有氣質改建,維持「鶴爺爺」的歲月紋理,一樓設置「龜時間 goöod time」咖啡廳,「鶴宮寓」希望以悠然自在的空間、在地食材的講究料理,溫暖旅人身心。 ▲「鶴宮寓」保留了原有「鶴宮大旅社」的金字招牌。(圖/翻攝「鶴宮寓」臉書粉專) 「鶴宮寓 ho̍k house」位於高雄捷運美麗島站步行3分鐘距離的地方,前身「鶴宮大旅社」是1960年代少數擁有現代設備的旅館,在經營者移居美國後,空間也曾做為火鍋店。這裡見證大港埔(新興區舊稱)最興盛繁華的歷史,接納過人來人往,也曾溫暖旅人的胃,「鶴宮寓」就像一位老爺爺佇立在城市街角超過半個世紀,看照著這座城市的轉變。 ▲「鶴宮寓」(下)延續了前身「鶴宮大旅社」(上)的使命,讓旅人到訪高雄有身心安頓的落腳處。(圖/翻攝「鶴宮寓」臉書粉專) 創辦人Nato與Trista是熱愛自助旅行的情侶,他們走過千山萬水,最後還是返鄉落腳高雄。對他們而言,高雄是這輩子心心念念的地方,是一個將海味及工業織進文化裡轉型的獨特城市。細緻改造極具特色的青創旅宿,讓人們到高雄不僅重溫青春的回憶,也可以在身心安頓後,以一種舒服的姿態感受這座城市的迷人之處。 ▲在原有的格局下打造採光明亮的溫暖房間。(圖/翻攝「鶴宮寓」臉書粉專) 「鶴宮寓」以和洋融合呈現15間房,滿足單身或家庭旅客,亦提供多元居住方案,如寵物同行、夜之小酌或是衛武營藝文旅行等;公共空間則有可供休憩的閱讀空間,餐廳一旁就是鍋碗瓢盆齊備的溫馨廚房,充滿了回家的既視感。 ▲公共空間溫馨明亮,溫馨的廚房讓旅人在此有回到家的既視感。(圖/翻攝「鶴宮寓」臉書粉專) 近來「鶴宮寓」也推出限量企劃「龜時間方案」,帶領旅人任性的感受悠悠時光。旅客可以拿著「400元餐飲抵用券」,睡飽了再去「龜時間」品嘗早茶與洋食。「龜時間」除了大地風味料理,還設有選物部,販賣自家製的點心、台日職人的手作雜貨及古物書籍,是選購伴手禮的理想所在。此外,今年12月1、2日即將迎來睽違4年、停辦已久的食旅工作坊,由日本節氣料理家「篠原有紀子」以時令食材揭開一場茶與和風洋菓果子的冬日派對,更多活動內容將陸續公開在「鶴宮寓」及「龜時間」臉書粉專。 ▲讓旅人可以睡到自然醒,再到咖啡廳享用美味餐點。(圖/翻攝「鶴宮寓」臉書粉專) ▲休憩空間可以讀書寫字,讓旅人完全放鬆身心。(圖/翻攝「鶴宮寓」臉書粉專) Nato與Trista表示,疫情期間真的是旅宿業者資金周轉非常艱困的時期。青年局持續透過雄挺利的利息補貼、青創補助等資源挹注,減緩青創業者草創時期的壓力,讓年輕人以創意及努力延續高雄舊有建築的老靈魂,並賦予新生命。#
「末代礦工攝影展」高雄勞博館開展 黑暗到光明出坑之重生儀式
記者覃超君/高雄報導 不論在任何時候,勞工總是最軟(弱)的那一塊,那麼什麼時候來臨,勞工才能翻轉不一樣的生活呢?曾經在台灣職災史上傷亡率最高的危險行業「煤礦工」已逐漸被人所淡忘,「末代礦工攝影展」自10月17日起於高雄市勞工博物館一樓展館正式開展,透過一幅幅的礦工影像及策展人的導覽解說,回顧起那段在黑暗中,堅韌且辛酸的採煤勞動史,與末代礦工如何爭取權益及打造保存礦工文史的歷程。誰來做?又是誰真的做了什麼? ▲高雄勞工博物館。(圖/覃超君提供) 「末代礦工攝影展」邀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鄭怡雯副教授擔任策展人,並與猴硐礦工文史館合作,將礦工文史館整理累積的文物、攝影作品及北科大《猴硐礦業與勞動影像行動計畫》成果串聯,透過近三十位參展者的見證與視角,用影像穿越時空並交錯呈現與末代礦工有關的勞動史。到了遲暮之年的他們,為自己、為同事、為臺灣未來的勞工,試圖推進台灣煤礦封坑之後,未竟的公正轉型道路,以及為塵肺症晚年飽受折磨的末代礦工們發聲,再現這段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煤業勞動史。 ▲末代礦工攝影展。(圖/覃超君提供) 鄭怡雯副教授導覽解說指出,我們透過照片和物件來帶出他們當年在礦場的記憶,本次展覽由「末代的浮現、吶喊、見證、再造與共創」以及「末代的期盼」等五個主題所構成,以末代貫穿本展,集眾人之力,以影像訴說礦工一次次「出坑」與「重生」的故事。透過展覽蓄積的能量,讓現代人關注這段曾經輝煌且辛酸的煤業勞動歷史,面對職場安全的重要性,一起迎向坑口的那道希望之光,讓這次的「出坑」,走出台灣勞動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新路,呼應現況,直面臺灣勞工的真實問題。 ▲末代礦工攝影展。(圖/覃超君提供) 高雄是臺灣少數以工業起家的城市,在高雄工業飛速發展的時代,無不仰賴國産煤炭的供給,台灣更因此挺過全球能源危機,是無數礦工以自己的青春血淚,造就經濟奇蹟燦爛的一頁,成就奇蹟的他們,卻為人所遺忘,「末代礦工攝影展」喚醒這段乏人問津的礦場勞動故事。「末代礦工攝影展」即日起開放參觀,展期至113年4月6日止,勞工博物館開館時間為每週二至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展覽詳細資訊可上勞博館官網及FB粉絲專頁查詢。# ▲末代礦工攝影展。(圖/覃超君提供)
「台灣夯伴手禮物產館」精心匯集各地特產 方便採買伴手禮
記者鄭俊宏/高雄報導 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交際往往都以送「伴手禮」來表達,藉以增進情感的交流。記得小時候,父親在繁忙工作後返家時偶爾會帶回小甜點,就能讓我們小孩子竊喜,倍覺家庭溫馨。 ▲小甜點就能讓我們小孩子竊喜,倍覺家庭溫馨。(圖/鄭俊宏提供) 當我們在外出旅遊,經常順手幫朋友及家人購買當地的特產或精品,表示對他人的關心和問候,順手送禮最好選擇精緻輕巧的零食餅乾因價格通常不會太貴、且實用。 ▲台灣夯伴手禮物產館看板外觀。(圖/鄭俊宏提供) 朋友或客戶可以自己帶回家吃,也可以留在辦公室與同事分享,最好也可以選擇比較知名的品牌,例如曾經獲得食品、媒體等獎項肯定的,或曾經獲選為大型活動伴手禮的物品或食品。 ▲台灣夯伴手禮物產館館導覽員說明詳細。(圖/鄭俊宏提供) 在便宜又好的品項中,能讓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舊振南也指定的伴手禮品牌,鳳梨酥禮盒等多次榮獲國內外媒體、評鑑獎項的肯定,又有一福堂的蛋黃酥禮盒,武松殿的肉鬆餅,伊莎貝爾的盛唐花錦禮盒,老虎堂的堂流心酥,皇樓的肉鬆蛋捲禮盒,禮坊的雪茄捲禮盒以及燕窩精品等。 ▲台灣夯伴手禮物產館燕窩精品。(圖/鄭俊宏提供) 全省各個農會特產的豆香酥、毛豆莢、馬告麻辣花生、豆瓣醬、蘿蔔乾、蜂蜜脆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台灣夯伴手禮物產館蜂蜜脆片。(圖/鄭俊宏提供) 若您在高雄,您實在不需要全省四處奔波,因已有店家精心 在台灣夯伴手禮物產館,我們隨手即可購得各地特產。# 台灣夯伴手禮物產館 :年節送禮、美食團購、訂單宅配、熊貓外送、 公司三節禮品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重信路540號(高雄左營高鐵站正大門前 近華夏路) TEL:07-3454151 網路信箱:TaiwanHotPresentShop@gmail.com
百年前漂洋過海 佇立南臺灣的綠巨人
記者林澄璋/高雄報導 雨豆樹,饒富詩意的樹名,是南臺灣的綠巨人,常能在學校、公園及行道路旁與它相遇。112年起,高雄環狀輕軌最後一哩路「大順路段」持續推進,施工路段中遇到原有206株雨豆樹形成的綠色隧道,市府為了保護這段街道指標景象,以站就樹來設計,頓時讓雨豆樹的名字躍然於新聞版面上。 ▲高雄環狀輕軌最後一哩路「大順路段」,以站就樹設計保護雨豆樹廊道。 (圖/記者林澄璋攝) 雨豆,英文RAIN TREE,原產於多水又陽光充足的中南美及西印度。1903引進台灣,因適應高溫雨水,嘉義以南成為它們的落腳地。陰雨天濕度高時,雨豆葉子會低垂讓雨水順勢流下滋潤四周地面;又花開時節,陣風吹拂,雄蕊大片飄落如同雨下,故得名雨豆。 ▲陰雨天濕度高時,雨豆葉子成閉合低垂狀。(圖/記者林澄璋攝) ▲雨豆樹花開時期,粉紅色花朵非常討喜。(圖/記者林澄璋攝) 由於雨豆樹高大,除了用來當公園綠蔭樹、行道樹外,當初引進與甘蔗有直接關連。早期嘉南平原、高雄等地蔗田種植面積廣泛,農忙時收成的甘蔗被砍下堆放在五分車,途中停靠收集,等車斗堆滿後再送進糖廠榨汁製糖。由於天熱,甘蔗久曬容易發酵變質,所以在五分車停靠處種植成排的雨豆樹,樹蔭濃茂,成了甘蔗最佳的遮陽傘。百年前引進的雨豆樹最早落腳在高雄岡山,而全台超過及近百年的雨豆樹也能在南台灣尋覓到。 ▲橋頭台糖公司高雄區門口旁2株高聳雨豆樹,前方遠處為五分車。(圖/記者林澄璋攝) 中山大學 藏身學生宿舍旁的百年校寶 從中山大學後門萬壽路進入校區,往左邊的路直下,於彎道旁一眼就能看到這株位於L棟女生宿舍旁的高挑雨豆樹。由於離校區較偏僻,在校生也不一定知道這顆校寶。據樹旁的告示牌記載,編號鼓山004,推估樹齡至少有98年。樹形高聳,與旁邊的宿舍建物齊高。由於近百年的歲月,樹皮明顯駁落。另一株位於女生宿舍門口旁的雨豆樹身形相對較小。這二株雨豆樹分別坐落宿舍左右兩側,車來人往、迎新送舊,看顧多少莘莘學子的青春年華。 ▲中山大學L棟女生宿舍旁的高挑雨豆樹。(圖/記者林澄璋攝) ▲另一株位於女生宿舍門口旁的雨豆樹身形相對較小。(圖/記者林澄璋攝) 橋頭糖廠 著名的雨豆樹廣場 全台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廠,橋頭糖廠於明治33年(1901年)由日本皇室及三井財閥出資興建,隔年完工。從橋頭捷運站下車出站,隔著興糖路,前方的草皮廣場上有一株百年明星雨豆樹,樹形優美挺拔,冠幅濃密如傘,超過630平方公尺。日治時期,這處戶外廣場是相撲場,也是靶場。百年過後,廣場成了孩童學生戶外活動及天然文藝表演場所。樹的根部四周由一個以咾咕石堆砌成的旋轉石階梯,站上石梯仰望老樹,枝幹交織舒展,甚是美麗。 ▲橋頭糖廠內百年明星雨豆樹。(圖/記者林澄璋攝) ▲雨豆樹廣場成了孩童學生戶外活動及天然文藝表演場所。(圖/記者林澄璋攝) 台南公園 隱蔽都會綠蔭中的巨木 百年歷史的台南公園,前身是日治時期引進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樹木實驗的栽植地,園內還保留了幾株百年老樹。走在公園南路的行人道上,往右邊看去,眼前是列管編號006的百年雨豆樹。厚實的身驅、粗壯的枝椏很難不吸引路人的目光。由於這株雨豆樹一哥主幹內部有腐朽,農業局每年定期追蹤治療並在周圍設置木棧道,讓市民可以近距離觀賞並減少碰觸。穿過公園內著名的燕潭,可以隱約目視扶疏的葉子懸掛半空中,走近一瞧,你會驚訝眼前這株碩大的老樹就像是把遠山中的神木搬遷到都會綠意裡的巨木。編號042雨豆樹二哥坐落公園北側小丘上,空曠的土丘只有這株雨豆,恣意的享受獨有的天空,高聳挺拔濃葉蒼鬱,山丘上正在除草的工人對比下顯得瘦小。老樹旁有石桌椅可乘涼泡茶下棋,這裡是親民的友善場域。 ▲台南公園編號006的雨豆樹一哥。(圖/記者林澄璋攝) ▲農業局每年定期追蹤治療雨豆樹一哥主幹內部腐朽病況。(圖/記者林澄璋攝) ▲台南公園編號042的高大雨豆樹獨然佇立在公園北側小丘上。(圖/記者林澄璋攝) ▲老樹旁有石桌椅可乘涼泡茶下棋,這裡是親民的友善場域。(圖/記者林澄璋攝) 堪稱全台最美校樹 嘉興國小操場有1株百年雨豆樹於2016年獲得全國最美校樹特優獎(僅三校名額)。幾年前校方為保護老樹根系生長,捨棄一截約40米操場跑道不鋪,成為全國僅有U型跑道。初見老樹時,還以為是棵大榕樹,枝葉濃密、樹型優美、綠蔭廣大如覆盆。當時全校空無一人,靜靜站在校樹前,看著開滿粉色的雄蕊點綴妝頭,有一股祥和的氣場。這株老雨豆,貼切的說應該是一位慈祥的樹爺爺,優雅佇立百年校園裡,默默守護一群群活潑開朗的子弟。# ▲高雄岡山嘉興國小百年雨豆校樹,綠蔭廣大如覆盤。(圖/記者林澄璋攝) ▲校方為保護老樹根系生長,捨棄一截約40米操場跑道不鋪,成為全國僅有U型跑道。(圖/記者林澄璋攝)
水蓮無人機代噴蘇力菌 水螟蛾防治新招兼顧食安及保育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水蓮原為高雄美濃湖中的野菜,因口感爽脆逐漸受到市場青睞,現更成為遊客到美濃必點的一道佳餚。而水螟蛾為水蓮的重要害蟲,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下稱農藥所)與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下稱高改場)協助水蓮農友防治水螟蛾,合作研究利用無人機施用蘇力菌防治水蓮水螟蛾,除可省工及省水外還能兼顧食安及生態保育。 ▲水螟蛾於水蓮葉片上。(圖/農業局植物防疫暨生態保育科提供) 栽培及採收都極度費工的水蓮,為浮葉型水生植物,其生長在乾淨的水池中,過去水蓮農防治病蟲害多使用傳統噴藥桶沿著池邊噴灑,藥液常難以到達池中央,近年農友開始改以無人機噴灑藥液,但無人機農業代噴產業在台灣發展才剛起步,農藥所看到水蓮農友的困境後,開始投入無人機施藥技術研究,並與高改場合作利用無人機技術防治水蓮生產之重要害蟲「水螟蛾」,112年首次在高雄美濃辦理無人機施用蘇力菌防治試驗。 ▲農藥所試驗以無人機噴灑蘇力菌防治水螟蛾。(圖/農業局植物防疫暨生態保育科提供) 高雄美濃為台灣最主要的水蓮產地,同時美濃水蓮田也是台灣二級保育類動物「水雉」的重要覓食及棲息場所,為了兼顧生態環境及農業生產,農藥所優先選擇蘇力菌(為一種對環境十分安全的微生物殺蟲劑)做為防治試驗藥劑,於水蓮栽培區處理蘇力菌組相較未處理組,在水蓮葉片的危害度及水螟蛾造巢率都有明顯降低的情形,同時也能大幅減少農藥殘留,除了提升商品的品質外也增加外銷的機會。 ▲台灣二級保育類動物水雉。(圖/盧嘉生提供) 水螟蛾為水蓮重要害蟲,利用無人機施用蘇力菌防治水螟蛾,不僅省工、效果好、還兼顧食安及生態保育,可謂是多贏的局面。# ▲農藥所試驗以無人機噴灑蘇力菌防治水螟蛾。(圖/農業局植物防疫暨生態保育科提供)
高雄國際食品展夢幻系農產品 甜蜜蜜的芭比風令人墜入愛河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為期四天的「高雄國際食品展」於10月26日於高雄展覽館展開,高市府農業局發表比糖甜的「紅糖椒」,令人墜入愛河的「戀人西瓜馬卡龍」以及比擬天然擴香石「翠妞甜瓜」,夢幻系農產於芭比風的高雄國際食品展「高雄物產館」登場,吸引國內外女性消費者的目光。 ▲首度亮相「戀人西瓜馬卡龍」。(圖/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行銷輔導科提供) 農友種苗帶來「紅糖椒」與「黃糖椒」,主打女性與小孩市場,糖度介於9-11度,比小番茄還要甜,沒有甜椒的腥味,適合當水果食用,完整吸收糖椒的豐富營養;另外首度亮相「戀人西瓜馬卡龍」,該品種有著光亮的外皮及扎實的果肉,甜而不膩的滋味,迷你西瓜(Mini Ball)適合一人獨享,戀人西瓜兩人吃剛剛好。 ▲高雄物產館發表夢幻系農產。(圖/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行銷輔導科提供) 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專營香蕉輸日,近年研發綠蕉粉加工應用,本次推出「香蕉西米露輕纖飲」、「蕉拌麵」,使用具抗性澱粉及膳食纖維的綠蕉粉,有助腸道保健並提供飽足感,好吃不怕胖。旗山區農會利用高溫高壓技術萃取香蕉的香甜加上銀耳的菁華,製成低糖高纖無負擔的「金包銀銀耳露」,滿滿膠質與多醣體,維持肌膚水潤,保持腸胃健康。 ▲農村好物的陳稼莊果園。(圖/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行銷輔導科提供) 此次展出囊括國內外獎項肯定的高雄農產精品,有獲得國內農村好物的好結果綜合果脆、陳稼莊果園果汁吸凍飲、紅藜之家貓頭鷹禮盒,還有獲得國際風味評鑑所iTi(International Taste Institute)風味絕佳獎章的蜂巢氏蜜箱蜂蜜檸檬水、荔枝鮮果飲、旗山區農會手工香蕉蛋捲。另外,陳稼莊果園研發出國內首支純素有機康普茶,以有機豆粉與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共同發酵製成,讓純素食者也能安心食用。 ▲高雄農產精品。(圖/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行銷輔導科提供) 今年展出風格以粉紅芭比風為主題,展出創新又有特色的農特產品,展場最夢幻的粉紅打卡牆引人朝聖。展覽期間邀請無國界料理「蘼樂餐酒」主廚Lisa、「LOFT蘿芙甜點」現場輪番上菜,推出「高雄特調爆米花』、「丟丟樂抽獎活動」,週末有魔術冠軍、氣球哥哥與民眾互動。無法親臨現場亦可於10/26至11/8期間在「高雄首選電商平台」(https://www.khagri.org.tw/)選購下單,輸入折扣碼「FOODKS23」享有免運費、滿千折百無上限的優惠。# ▲高雄農產精品。(圖/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行銷輔導科提供)
小犬颱風高雄香瓜洋香瓜西瓜農損 天災現金救助即日起受理申報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日前高雄正值開花結果期的高雄香瓜、洋香瓜及阿蓮西瓜,因小犬颱風致災受損嚴重。經公所通報災情,市府農業局於10月18日邀集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農糧署與區公所確認,啟動農產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並經農業部公告本市自10月27日至11月6日止(假日不休息)受理農民申報。 ▲小犬颱風致災,導致香瓜果實劣化。(圖/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農務管理科提供) 高雄市有種植香瓜、洋香瓜及阿蓮種植西瓜且受災損失達2成以上之農友,可於11月6日前(假日照常受理申請),持身分證、印章、農會存款簿及土地所有權狀或土地使用同意書等相關文件,向土地所在區公所申辦現金救助,市府農業局會全力協助與加速勘災與現金救助發放,農友復耕若需低利貸款,亦可洽當地農會辦理。 據當地農民表示:天災補助需注意維持農損現況(但可能已復耕)或拍照存證,有時視農損情形發放補助比例,有時也會因選舉因素而定,原則上大部分皆可申請到補助,只是發放比例各有不同。#
高雄五大漁港「大海開吃」嘉年華接力辦 美食美景雙享受
記者秦毅君/高雄報導 為協助漁會推廣水產品及行銷在地文化特色,自11/4起至12/10期間的週末假日,整合行銷高雄優質漁產,首創「大海開吃」活動,包括彌陀、永新、興達港、蚵仔寮及前鎮等五大漁港,將接力舉辦在地海鮮美食嘉年華及漁村文化體驗,高雄作為海洋首都到漁港觀光吃海產非常便利。 ▲台灣西部靠海,是觀賞夕陽最好的位置。(圖/秦毅君提供) 高雄是海洋城市,擁有16個漁港,近海現撈或遠洋漁獲,1年產值高達300多億元,對高雄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產業。到漁港除了吃海產,還可順便觀光,因為台灣西部靠海,是觀賞夕陽最好的位置,例如茄萣黃金海岸、永安永新漁港,至於彌陀漁港則是魅力漁港。受惠於海洋首都的條件,高雄人要吃魚都很方便。 ▲海鮮美食,蔥爆斑節蝦。(圖/秦毅君提供) ▲海鮮美食,味噌石斑魚湯。(圖/秦毅君提供) 2023大海開吃活動將接力登場,11/4-11/5由彌陀漁港首先開吃,現場有海鮮美食及虱目魚大餐可享用外,也有觀光客船巡禮、虱目魚之夜及多項親子活動等節目;11/11-11/12由永新漁港接棒,推出石斑魚大餐、石斑魚特賣會、漁鄉文化體驗、空中海底世界大型風箏施放表演、寫生比賽等;第三場次活動11/25在興達港漁港舉辦,現場提供漁鄉文化導覽、水產特賣及免費搶烏魚等互動遊戲;12/2-12/3接續在蚵仔寮漁港盛大舉辦,除連續15年舉辦糶手搶拍活動,可讓饕客買到尚青的海產外,另有海鮮宴活動,民眾可以一同訂桌餐。最終場12/9-12/10在前鎮漁港,內容有海鮮五寶美食饗宴、秋刀魚特賣,與秋刀魚試吃品嘗等多樣活動。 ▲海鮮美食,當季滿滿蟹黃的紅蟳。(圖/秦毅君提供) ▲海鮮美食,香煎白帶魚。(圖/秦毅君提供) 這次活動還加碼與日本藝術家阿部乳坊合作,推出「旅途之海」主題特展,5件具旅遊意象的藝術品首次齊聚彌陀漁港展出,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還可以大啖美味海鮮料理。# ▲「大海開吃」高雄五大漁港接力舉辦。(圖/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相關活動訊息可上「高雄海味地圖-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臉書粉絲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