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導楠梓科技產業園區跨局處搶救演習 陳其邁:展現圖資整合與科技救災應變效能 公私協力提升產業防災韌性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為強化高科技產業園區災害應變能力,高雄市政府今(20)聯合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及日月光等園區廠商,於楠梓科技產業園區日月光K24廠舉辦跨局處聯合搶救演習,模擬真實災害情境,市長陳其邁率市府團隊視導時表示,此次演練著重圖資整合、新科技應用與跨局處聯防應變,提升產業防災韌性。 陳其邁表示,高科技產業園區救災體系的重點之一在於事權的統一,目前園區的消防救災指揮為消防局,在後勁地區也特別成立一個消防隊,專責左楠地區以及園區內各種災害緊急搶救相關事項,必須熟悉各局處分工,包括化學物質危害的搶災,以及園外的疏散撤離,因此今日演習的意義也在於展現協調跨局處聯防與公私協力效能,並強調圖資整合、運用新科技救災,以協助整體救災作業順暢進行。 陳其邁嘉勉園區同仁及市府團隊,在演習過程能迅速採取應變措施,尤其科技園區內災害發生時,常伴隨化學災害等複合型災害,透過公私合力將災害減到最低。強調將持續提升救災程序與效能,強化產業環境公共安全,最後頒發感謝狀,送上飲品慰勉所有演練人員,期望與產業界共同構築起更強大的安全防護網。 消防局說明,此次演習模擬日月光K24主建物及氮氫混合站遭遇強震引發化災事故,演練項目包括人命搶救、消防機器人防護射水、鋼瓶處理砲車回收作業、化學槽車洩漏處理及除汙善後處理,以及無人機進行即時影像監控和3D建模技術等先進防災工具的實際運用。 此外,各相關局處也緊密配合,包括經發局提供重要的工業管線圖資、工務局協助提供地下管線資訊、水利局進行下水道圍堵及監測作業,環保局則負責現場空污監測、警示發布及後續的化學品洩漏處置,展現市府跨局處聯防體系在緊急事件中的高效率與高協調性,後續也將持續推動各項科技防災的深化及相關訓練演習,確保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全面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視導楠梓科技產業園區跨局處搶救演習 陳其邁:展現圖資整合與科技救災應變效能 公私協力提升產業防災韌性
珍奇植物一次看!士林官邸雨林植物展盛夏開展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最適合走進綠蔭之境,士林官邸新蘭亭將於6月21日至7月27日舉辦「雨林植物展」,以雨林生態系為靈感,打造沉浸式雨林體驗,新蘭亭將搖身一變為夏日雨林秘境,歡迎市民朋友一同踏入這座奇幻綠洲,近距離欣賞多種珍奇雨林植物的絕美風采,展開一場盛夏的綠色探險之旅。 公園處藍舒凢處長表示,雨林環境生態豐富,擁有地被、草本、藤蔓、灌木、喬木等多層次植群,許多植物在此衍生出不同於其他地區的樣貌或型態,為雨林環境增添許多風采。本次展覽集結12種雨林特色植物,從葉到根、從蕨到花,匯聚雨林風貌,像是葉形似鹿角而得名的「鹿角蕨」;葉形似龜殼圖樣的「龜背芋」;葉片基部為天然集水器的「積水鳳梨」;葉片特化成捕蟲器的「豬籠草」;不容錯過的空氣系明星,其葉片具有吸收水分功能的「空氣鳳梨」;葉片色彩繽紛,葉形紋理千變萬化,被喻為上帝畫布的「竹芋」等,讓市民朋友不用去熱帶雨林,只要走訪新蘭亭就能近距離觀賞蕨類、竹芋類、鳳梨科與食蟲植物這些雨林特色植栽。 園藝管理所主任吳旻靜補充,本次展覽雨林植物總計蒐羅超過100個品種,要讓大家飽覽園藝植栽的美麗與多變,像「鹿角蕨」將展出象耳、皇冠、爪哇、亞皇、女王等品種;「積水鳳梨」將展出五彩、法官頭、黑斑馬、蜻蜓、水塔、帝王等品種;「竹芋」將展出孔雀、箭羽、大理石、青蘋果、黑蘋果、黑玫瑰、雪茄等品種;還有天河、火麒麟、曇花、魚骨頭、絲葦等「雨林仙人掌」,顛覆大眾對仙人掌的想像,沒有刺,展現柔美垂墜的葉形,卻更柔軟、更迷人。廣受歡迎的蔓綠榕、黃金葛、觀音蓮、萬代蘭等,每個品種皆呈現出植物的多樣多色風采,再搭配花藝設計手法,透過垂直綠牆、浮島花台、曲折步道等形式,重現雨林層次豐富、生機盎然的棲地樣貌,呈現植物原棲地的分布位置與生長特性,帶出雨林自然環境的垂直分層感,感受濕潤清新的自然節奏。 士林官邸雨林植物展於114年6月21日(六)起每日8時30分至17時開放,周一也照常開放,免費參觀,誠摯邀請市民朋友,在盛夏時節,利用休閒時間走入士林官邸新蘭亭,漫步於葉影婆娑、綠意盎然的熱帶植境中,遠離喧囂、親近自然,感受植物世界的生命張力與靜謐之美,發掘雨林植物的多樣性與奇幻魅力。更多展覽資訊請追蹤「士林官邸旅客」FB粉絲專頁。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珍奇植物一次看!士林官邸雨林植物展盛夏開展
立竿真的會無影?天文館邀您夏至見證陽光直射的奇蹟時刻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即將到來,6月21日(六)是今年的夏至,臺北天文館特別舉辦「立竿見影」體驗活動,邀請民眾一同來見證古人在數千年前發現的自然奇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立的,早在兩千多年前,先民便利用土圭測得太陽在這天行至最北,正午時影子也最短,並將其定為「夏至」。從現代天文角度來看,夏至是太陽到達黃經90度的時刻,這天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意味著在北緯23.5度,包括臺灣的部分地區,正午時太陽幾乎位於頭頂正上方,而地面上直立的物體完全無影,形成難得一見的「立竿無影」現象,在其他地區的影子也極短。 此外夏至常被誤解為一年中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一天,其實不然,以臺北為例,今年最早日出是在6月6日至12日的5時3分,最晚日落則是6月26日至7月9日的18時48分,都不在夏至。而臺北在夏至這天的白晝長達13時42分,而且越往北方越長,在北緯66.5度以上的北極圈內甚至會出現太陽整日不落的「永晝」現象,是極地最特別的天文景觀。 為了讓大眾親身體驗夏至的獨特之處,臺北天文館將於6月21日10至12時舉辦夏至體驗活動。除了觀察竿影外,還提供太陽望遠鏡觀看黑子、日珥等太陽現象,搭配導覽人員解說,讓民眾從不同角度認識夏至背後的天文奧秘。更多活動詳情請參閱臺北天文館官網「活動訊息」。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立竿真的會無影?天文館邀您夏至見證陽光直射的奇蹟時刻
畫堤藝術新作報到 社子越堤坡道變身畫布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臺北市水利處新畫堤再添新亮點!這回換社子越堤坡道變身藝術畫布,最新登場的壁畫走幾何風,以橘紅色的同心圓象徵朝陽初升,並向外延展成淺藍色的天空,簡單而明亮的色塊,卻勾勒出居民與基隆河日常相處的故事。 水利處表示,社子越堤坡道是通往河濱公園的重要出入口。居民長年生活在基隆河畔,早已和河水建立起緊密的連結,培養出一套與自然共舞的生活智慧,河川的脈動也融入了居民的日常。水利處希望藉由這幅畫作,喚醒人們心中那份對河流的記憶與情感,重溫與基隆河生活的那些溫柔的片段。 水利處河工科指出,這次設計由謝明憲設計總監操刀,以《莊子·讓王》中所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為設計概念,呼應社子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節奏。整幅畫作透過幾何圖形,呈現出自然與生活的秩序美感,畫作從象徵日出的橘紅色同心圓出發,逐層擴展至象徵天空的淺藍色,陽光映照著樹木與河流,畫出河岸生活的自在與活力。 背景圖像則以象徵天地為主軸,描繪百年老榕與潮汐共構的自然環境,孕育出豐富多樣的生態系。許多生物也都紛紛入鏡,魚群悠遊其間,彈塗魚靈動跳躍,藍鵲翩翩飛舞,白鷺鷥靜立水畔,社子的自然生態以最生動的方式躍上堤壁,讓每位經過的人,都能感受到社子當地蓬勃的生命力。 北市水利處持續推動「臺北新畫堤」計畫,為河濱堤壁展開一頁頁嶄新篇章。邀集多位藝術家的共同參與,透過他們獨特的創作風格,融合在地風貌與人文記憶,使堤壁成為串連整個臺北市居民珍貴記憶的專屬故事書。這段堤壁位於通河西街二段(社正路以北),像是一幅藏在城市角落的風景詩,等著你前來細細品味。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畫堤藝術新作報到 社子越堤坡道變身畫布
北市青年局推多元職涯諮詢服務 協助青年打造個人職涯藍圖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青年局全新推出「多元職涯諮詢服務」,專為青年在不同職涯階段提供適切的專業顧問諮詢。不論是面臨升學選擇與職涯規劃的親子溝通挑戰,初入職場青年對理財方向的迷惘,抑或是女性進入科技產業的需求或發展瓶頸,皆可透過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TYS)專屬的職涯探索路徑,獲得實質支持與建議,協助青年找到自身定位,開創更具多元性與共融性的職涯發展方向。 在升學與職涯交界的關鍵時刻,親子之間常因資訊落差與代間觀念差異產生衝突,難以達到共識。為協助在學青年及其家長建立職涯共識,青年局特別推出「親子職涯探索」主題服務,規劃一系列職涯講座與諮詢服務,促進親子間的有效溝通,共同規劃青年職涯發展方向;另一方面,諮詢服務不僅開放個別預約,亦提供家庭共同參與的諮詢模式,協助父母與青年透過專業諮詢建立溝通橋樑,凝聚家庭對職涯發展的共識,為青年未來類組選擇與升學方向鋪路。 為回應青年在就業初期常面臨的經濟壓力與理財困境,針對初入職場或經濟條件相對弱勢的青年,青年局首度將「財務思維」導入職涯諮詢服務,協助青年擺脫理財上的困惑與迷惘,穩健邁出職涯發展的每一步。 此外,因應近年職場對多元、平等與共融(DEI)文化的重視,青年局特別規劃「科技女力」與「職場 DEI」主題服務。許多女性青年在選擇理工領域或投身於新創產業時,容易受到性別刻板印象限制。青年局透過邀請各領域專業講師進行經驗分享,結合個別諮詢,協助女性青年認識產業趨勢與自身優勢,開創多元職涯可能。 臺北市青年局誠摯邀請對親子溝通、理財規劃與科技女力有興趣的青年朋友和家長,一同參與「多元職涯、多面支持」的專業服務,升級職涯新篇章!更多資訊請參考多元職涯諮詢預約表單https://forms.gle/QCwGgY3t1ch8V5be8,或於Facebook、Instagram搜尋「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如有疑問,歡迎電洽 02-2395-8567(市話撥 1999 轉 58567)洽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北市青年局推多元職涯諮詢服務 協助青年打造個人職涯藍圖
樹木健康我把關! 中市建設局全面防治褐根病守護市民安全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近期發生樹木因病倒塌造成嚴重危害事件,台中市長盧秀燕高度重視此一公共安全隱憂,指示建設局持續強化樹木健康管理,全力守護市民生命安全;建設局長期以來秉持「預防為先、科學監測」的理念,積極推動多項健康管理措施,更進一步導入智慧監測技術,提升病害偵測與管理效率,全方位守護城市綠色資產與市民安全。 市府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樹木褐根病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見的重大根部病害,受感染樹木的根系會逐漸腐朽,最終可能導致整株枯死甚至傾倒,造成經濟損失與公共風險。為強化路樹健康管理,建設局採取系統性策略,包括逐年汰換問題樹種黑板樹,配合人行道改善擴大植穴、優化植栽帶,並由景觀及植栽委員會審查把關,落實「適地適種」原則。 此外,在人力專業方面,已要求相關廠商須具備專業證照並完成訓練,每年亦持續辦理教育訓練及複訓,強化機關承辦人與工班人員的現場診斷與處置能力。 陳局長強調,路樹不是靜態設施,而是需要長期照護的生命體,市府將以更積極、專業的態度管理每一棵樹,讓健康安全的綠意陪伴市民成長。他也呼籲各機關與學校比照建設局管理經驗,落實樹木普查、巡檢、防治與修剪等作業,共同打造安全、宜居的城市環境。 建設局進一步指出,目前已完成全市22萬餘株樹木普查,並由景觀巡查人員定期執行巡檢、修剪及疏枝作業,並導入智慧光達技術,提升巡檢效率與精度。隨著汛期將至,市府亦針對生長快速、遮擋照明或號誌、樹冠超過6米等樹木進行修剪,作業由專業監看人員全程把關,確保維持樹型美觀並降低災害風險,至今已完成約1萬4,000株修剪作業。 此外,建設局也已訂定「台中市公園內植栽及行道樹修剪、種植及移植作業規範」、「台中市植樹參考手冊」及「公共工程影響公眾安全之樹木移除注意事項」等參考指引,提供市府各機關與學校依循,提升整體樹木管理效能。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樹木健康我把關! 中市建設局全面防治褐根病守護市民安全
樹木健康我把關! 中市建設局全面防治褐根病守護市民安全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近期發生樹木因病倒塌造成嚴重危害事件,台中市長盧秀燕高度重視此一公共安全隱憂,指示建設局持續強化樹木健康管理,全力守護市民生命安全;建設局長期以來秉持「預防為先、科學監測」的理念,積極推動多項健康管理措施,更進一步導入智慧監測技術,提升病害偵測與管理效率,全方位守護城市綠色資產與市民安全。 市府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樹木褐根病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見的重大根部病害,受感染樹木的根系會逐漸腐朽,最終可能導致整株枯死甚至傾倒,造成經濟損失與公共風險。為強化路樹健康管理,建設局採取系統性策略,包括逐年汰換問題樹種黑板樹,配合人行道改善擴大植穴、優化植栽帶,並由景觀及植栽委員會審查把關,落實「適地適種」原則。 此外,在人力專業方面,已要求相關廠商須具備專業證照並完成訓練,每年亦持續辦理教育訓練及複訓,強化機關承辦人與工班人員的現場診斷與處置能力。 陳局長強調,路樹不是靜態設施,而是需要長期照護的生命體,市府將以更積極、專業的態度管理每一棵樹,讓健康安全的綠意陪伴市民成長。他也呼籲各機關與學校比照建設局管理經驗,落實樹木普查、巡檢、防治與修剪等作業,共同打造安全、宜居的城市環境。 建設局進一步指出,目前已完成全市22萬餘株樹木普查,並由景觀巡查人員定期執行巡檢、修剪及疏枝作業,並導入智慧光達技術,提升巡檢效率與精度。隨著汛期將至,市府亦針對生長快速、遮擋照明或號誌、樹冠超過6米等樹木進行修剪,作業由專業監看人員全程把關,確保維持樹型美觀並降低災害風險,至今已完成約1萬4,000株修剪作業。 此外,建設局也已訂定「台中市公園內植栽及行道樹修剪、種植及移植作業規範」、「台中市植樹參考手冊」及「公共工程影響公眾安全之樹木移除注意事項」等參考指引,提供市府各機關與學校依循,提升整體樹木管理效能。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樹木健康我把關! 中市建設局全面防治褐根病守護市民安全
迎接建城321年 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八大工藝類別傳承之美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嘉義市迎來建城321年,文化局策劃《大工藝嘉─嘉義市工藝展》,今(20)日於市立博物館隆重開展,市長黃敏惠出席開幕儀式頒發首屆「嘉藝獎」予8為展覽集結八位登錄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保存者的工藝師。展覽展出橫跨交趾陶、木雕、剪黏、石雕、藤編、粧佛與毫芒雕刻等類別,全面展現嘉義作為工藝重鎮的文化厚度與創新潛力。 展覽亦同步響應國立臺灣工藝中心主辦的「臺灣工藝季」全國串聯行動,市府文化局更率隊北上參加記者會,推廣在地傳統工藝,展現嘉義市深厚的工藝實力與策展能力,讓地方文化自信被更多人看見。 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擁有超過三百年的歷史,今年邁入建城321年,深厚的歷史底蘊孕育出豐富的文化與工藝藝術。傳統技藝不只是技術的延續,更是生活記憶、信仰情感與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而嘉義不僅是「木都」,同時也是「交趾陶」的故鄉,木構建築與木雕工藝豐富多元,孕育出許多知名工藝藝術家。 黃敏惠也深情追念已故工藝家蔡共新老師,感佩他在創作路上的堅持與付出,並提到正是因為這些藝術家不畏艱辛、持續創作與傳承,嘉義的工藝文化才能歷久彌新、光彩耀人。黃敏惠市長也邀請全國民眾把握機會前來嘉義市立博物館,一次看盡在地工藝大師的精彩作品,感受嘉義的文化魅力與工藝實力。 黃敏惠今日頒發首屆「嘉藝獎」,表揚八位於2013年至2023年間登錄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保存者的工藝師,肯定他們對技藝保存與創新傳承的長年貢獻。得獎者包括交趾陶藝師呂勝南、高枝明,毫芒雕刻師蕭武龍,粧佛藝師張瑞益,藤編師程精鈞,木雕師李宗霖,以及鑿花藝師蔡共新與陳佐民。展覽中特別展出呂勝南老師封刀之作九華山地藏庵昭忠祠「藝術陶壁」筆稿,象徵工藝生命週期的凝鍊。而甫於上月辭世的蔡共新老師,其家屬亦到場代表領獎,場面溫馨動人。 文化局長謝育哲指出,《大工藝嘉》是一場文化局深耕多年的實踐成果。在各方面活動都有體驗活動,還有人才培育課程,更透過展覽做設計轉譯,從教育到推廣,嘉義市持續投入資源,推動工藝走進日常、走進年輕世代,讓這些技藝不只是被保存,更成為文化創新的養分。他表示:「這不只是一場展覽,而是一種文化行動,一種跨越記憶與未來的工藝轉譯。」展覽結合實體展品、工藝手稿、紀錄影像與創作實驗,讓市民看見工藝的深度與溫度。 《大工藝嘉》展期自即日起至11月16日止,於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展覽以「傳統與創新、跨域與整合」為策展核心,展區規劃「匠人之境」、「工藝陪跑者」、「當代交融」三大主題,誠摯邀請各地民眾走進嘉義,看見工藝如何從土地長出、在人群中傳承,並在建城321年的歷史節點上開啟屬於嘉義的文化新篇。 ◎《大工藝嘉─嘉義市工藝展》展覽資訊 展覽期間:2025年6月13日(五)至11月16日(日),上午9:00-下午5:00(周一休館) 展覽地點:嘉義市立博物館1樓特展廳 入館費用:全票50元、團體票35元、優待票25元(嘉義市民免費) 嘉博館網站https://museum.chiayi.gov.tw 嘉博館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ymmuseum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迎接建城321年 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八大工藝類別傳承之美
迎接建城321年 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八大工藝類別傳承之美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嘉義市迎來建城321年,文化局策劃《大工藝嘉─嘉義市工藝展》,今(20)日於市立博物館隆重開展,市長黃敏惠出席開幕儀式頒發首屆「嘉藝獎」予8為展覽集結八位登錄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保存者的工藝師。展覽展出橫跨交趾陶、木雕、剪黏、石雕、藤編、粧佛與毫芒雕刻等類別,全面展現嘉義作為工藝重鎮的文化厚度與創新潛力。 展覽亦同步響應國立臺灣工藝中心主辦的「臺灣工藝季」全國串聯行動,市府文化局更率隊北上參加記者會,推廣在地傳統工藝,展現嘉義市深厚的工藝實力與策展能力,讓地方文化自信被更多人看見。 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擁有超過三百年的歷史,今年邁入建城321年,深厚的歷史底蘊孕育出豐富的文化與工藝藝術。傳統技藝不只是技術的延續,更是生活記憶、信仰情感與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而嘉義不僅是「木都」,同時也是「交趾陶」的故鄉,木構建築與木雕工藝豐富多元,孕育出許多知名工藝藝術家。 黃敏惠也深情追念已故工藝家蔡共新老師,感佩他在創作路上的堅持與付出,並提到正是因為這些藝術家不畏艱辛、持續創作與傳承,嘉義的工藝文化才能歷久彌新、光彩耀人。黃敏惠市長也邀請全國民眾把握機會前來嘉義市立博物館,一次看盡在地工藝大師的精彩作品,感受嘉義的文化魅力與工藝實力。 黃敏惠今日頒發首屆「嘉藝獎」,表揚八位於2013年至2023年間登錄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保存者的工藝師,肯定他們對技藝保存與創新傳承的長年貢獻。得獎者包括交趾陶藝師呂勝南、高枝明,毫芒雕刻師蕭武龍,粧佛藝師張瑞益,藤編師程精鈞,木雕師李宗霖,以及鑿花藝師蔡共新與陳佐民。展覽中特別展出呂勝南老師封刀之作九華山地藏庵昭忠祠「藝術陶壁」筆稿,象徵工藝生命週期的凝鍊。而甫於上月辭世的蔡共新老師,其家屬亦到場代表領獎,場面溫馨動人。 文化局長謝育哲指出,《大工藝嘉》是一場文化局深耕多年的實踐成果。在各方面活動都有體驗活動,還有人才培育課程,更透過展覽做設計轉譯,從教育到推廣,嘉義市持續投入資源,推動工藝走進日常、走進年輕世代,讓這些技藝不只是被保存,更成為文化創新的養分。他表示:「這不只是一場展覽,而是一種文化行動,一種跨越記憶與未來的工藝轉譯。」展覽結合實體展品、工藝手稿、紀錄影像與創作實驗,讓市民看見工藝的深度與溫度。 《大工藝嘉》展期自即日起至11月16日止,於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展覽以「傳統與創新、跨域與整合」為策展核心,展區規劃「匠人之境」、「工藝陪跑者」、「當代交融」三大主題,誠摯邀請各地民眾走進嘉義,看見工藝如何從土地長出、在人群中傳承,並在建城321年的歷史節點上開啟屬於嘉義的文化新篇。 ◎《大工藝嘉─嘉義市工藝展》展覽資訊 展覽期間:2025年6月13日(五)至11月16日(日),上午9:00-下午5:00(周一休館) 展覽地點:嘉義市立博物館1樓特展廳 入館費用:全票50元、團體票35元、優待票25元(嘉義市民免費) 嘉博館網站https://museum.chiayi.gov.tw 嘉博館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ymmuseum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迎接建城321年 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八大工藝類別傳承之美
「2025台中電影Fun-In季」6/27起巡迴開跑! 新聞局長:最強暑期親子電影院、場場抽好禮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熱血動畫,Game Start!最受大小朋友期待的「2025台中電影Fun-In季」將於6月27日至8月30日巡迴台中市29個行政區,免費放映《灌籃高手》及《排球少年》等15部強檔動畫電影。新聞局長欒治誼今(20)日出席記者會,宣告最強暑期親子電影院將開跑,並首曝強檔片單與場場抽好禮,包括開閉幕場加碼70吋液晶電視、任天堂SWITCH遊戲機及平板電腦等豐富大獎,戶外場更加碼40吋液晶電視,陪民眾開心Fun暑假! 欒局長表示,「2025台中電影Fun-In季」邁入第13屆,是市府深受市民喜愛的重要親子品牌活動。市長盧秀燕也特別指示今年活動「一定要辦得更好」,因此精選了15部國內外優質動畫電影,打造最豐富的暑期回憶。活動自6月27日從豐原起跑,巡迴全市29區,場場免費入場,每場次皆有抽獎。 此外,活動現場還有影視發展基金會準備的溫馨小禮,搭配贊助廠商提供的多款美味零食,讓大小朋友一邊看電影、一邊吃零嘴,度過最開心、最有滋味的夏日回憶,歡迎全家一起來、帶著你愛的人,一起參與這場夏日盛事! 新聞局指出,今年延續親子族群喜愛的動畫電影作為主題,更以青春、熱血動畫作為選片主軸,開閉幕挑選萬眾期待的《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及《劇場版 排球少年!!垃圾場的決戰》兩部深受青少年喜愛的超強動畫,更精選《功夫熊貓4》、《神偷奶爸4》、《角落小夥伴電影版:奇幻的玩具工廠》等賣座動畫!更有國產電影《八戒:決戰未來》等多部強片,精彩可期! 今年活動除了每場次提供豐富抽獎品外,更特別感謝維他露基金會、味丹生技、味丹文教基金會及聯華食品的贊助,分別提供舒跑S、蘋果蘇打、小綠綠藻蔥餅、卡迪那小德薯及可樂果等小點心,陪市民朋友們共享歡樂時光;此外,財團法人台中影視發展基金會也提供多項大獎,包括中山73電影票、精美手機吊繩、運動毛巾、保冷袋等好禮,讓活動更具吸引力。 新聞局說明,今年活動也結合公益與在地能量,與市府勞工局合作,不但於7月4日西區、7月19日大里區、8月1日南區、8月22日太平區等戶外場次提供免費視障按摩體驗外,更在7月4日西區及8月1日南區場次分別邀請向日光視障樂團及飛行者樂團於現場表演,讓市民在看電影時也能傳遞友善與溫暖。詳細活動資訊請上網站( https://www.sgf3535.tw/2025fun-in/index.html )查詢。 今日宣傳記者會由多名幼兒園小朋友化身小小灌籃高手,為活動熱情開幕。市議員劉士州、新聞局長欒治誼、運動局長游志祥、教育局主任秘書陳雅新、台中市影視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張婉榆、民政局專門委員洪紹欽、維他露基金會董事莊正祿、副執行長詹益榮、味丹生技企劃專員黃育莘、西區區長王瑞嘉、南區區長李美麗、大肚區長楊明坤、東區區長吳忠聖、南屯區長林秋萬等人到場;另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法委員黃仁、廖偉翔、市議員李中、林霈涵、邱愛珊、陳文政、黃馨慧服務處及各區公所也派代表共襄盛舉,氣氛溫馨歡樂。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2025台中電影Fun-In季」6/27起巡迴開跑! 新聞局長:最強暑期親子電影院、場場抽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