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地方
信義區「天坑」因連續壁施作 出動 58台車混凝土灌漿回填
記者劉惠美/台北報導 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60巷一處建案基地旁,於(13日)下午突然發生道路嚴重坍塌,出現一個巨型「天坑」,天坑大約長達15公尺、寬3公尺及深度3公尺,因事發地點就位於民宅旁,並緊急疏散崇德街60巷12-24號共10名住戶,所幸無人受傷。.初步判斷是基地內的地下連續壁有11公尺處有破洞,破洞原因可能是施工時有疑似為連續壁施工時有「包土」狀況,才造成坍方處的砂和水流往工地,進而發生道路坍陷,因此在當天晚間,已經出動58台車混凝土灌漿回填在基地內作填砂灌水平衡水壓,基地外則是灌漿回填,目前仍在修補中,至於預防性疏散的居民何時可以返家目前用電要恢復,路要鋪平前後約需要1到2周的時間。 ▲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60巷路已填平,趨於穩定,還是有封守線。(圖/記者劉惠美攝) 訪問當地住戶,住戶紛紛說「很嚇人」,「當初建商蓋房子打得很深」「都可以感覺到地板在震,心有餘悸」,「有家歸不得」,「希望能趕快回到安全的家」。 北市都發局長王玉芬表示,現場已經開始針對坑洞進行灌漿作業,建築工地的方面則是有委請消防隊的水車進行灌水,讓兩側壓力得以保持平衡。王玉芬說,該棟受影響公寓的住戶16戶的部分,由消防局協助,全部已撤離完畢,目前住戶皆安全,其中有10人需要安置,目前已經安置在信義區的旅館,所有住宿的費用都會由營造單位負責。 ▲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60巷,有工程車進駐派修。(圖/記者劉惠美攝) 台北市建管處指出,目前初判疑似為旁邊新建住宅大樓施作連續壁,結果滲水所導致地層下陷,將依《建築法》開罰營造廠、監造人(建築師)各9萬元,目前已勒令停工。路塌陷的問題則用混凝土做緊急處理中,目前已勒令停工,未來一切問題都安全妥善完成後才會復工。 ▲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60巷,有大批現場人員施工進駐。(圖/記者劉惠攝) 蔣萬安指出,整個狀況穩定以後,會針對台北市的工地,做全面的清查,是不是有這次事件類似的情況,再積極處理,在此後續會追蹤報導。#
⟮ 獨家專訪 ⟯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 吳懿哲 暢談熱門話題 心臟停跳二十分鐘 急救存活是否生命奇蹟
https://youtu.be/WpueCCXZ-uE ▲⟮ 獨家專訪 ⟯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 吳懿哲 暢談熱門話題 心臟停跳二十分鐘 急救存活是否生命奇蹟。(影片/睿傳媒製作)
⦗攝影記事⦘ 汕尾漁港灘地 過境鳥天堂
記者盧嘉生/高雄市報導 高雄林園汕尾漁港旁、林園大排出海口,淤積出一大片約4公頃廣大淺灘地,退潮時可以行走,彷彿是暫時性濕地,也成了過境鳥天堂,灘地上最近陸續出現珍稀唐白鷺、保育類鳳頭燕鷗、小燕鷗等現身。 唐白鷺又名黃嘴白鷺,是一種罕見的鷺科鳥類,一般於俄羅斯、朝鮮、南韓和中國大陸繁殖,然後向南遷徙,途經日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 唐白鷺屬於易危物種,最大的威脅是棲息地的喪失。 ▲唐白鷺。(圖/記者盧嘉生攝) ▲小燕鷗。(記者盧嘉生攝) ▲蒙古鴴。(記者盧嘉生攝) ▲唐白鷺。(記者盧嘉生攝) https://youtu.be/HqzJnnFHLbg ▲汕尾漁港灘地 過境鳥天堂。(記者盧嘉生攝)
大腸美味難處理 為讀者揭開專家清洗烹製的絕招
記者陳月珍/台北報導 薑絲炒大腸,大腸麵線,滷大腸,五更腸旺,糯米大腸是許多人嗜吃的美食,但主角豬大腸在肉攤上卻是乏人問津,只因為它的處理過程繁複,過程中稍微處理不當,就可能臟味十足難以入口。 ▲切片的花生糯米腸,可見均勻散布的鬆軟花生粒和紮實香彈的糯米。(圖/取自愛料理 蘿拉廚房) ▲薑絲炒大腸的醋酸味最是特別是許多人嗜吃的美食。(圖/取自看見台灣基金會) ▲滷大腸要好吃清洗乾淨是關鍵。(圖/取明玥美食網站) 直擊肉攤闆娘處理大腸過程,乾淨俐落清潔衛生,真是令人佩服到五體投地。步驟一去腸油避免油膩,步驟二用竹筷翻面,步驟三去除大腸黏液,超過1小時的不斷拉捏搓洗,過程中要將大腸放入米袋內,如洗衣般的搓揉沖洗,再加入鹽巴和麵粉,揉洗直到水流變清澈大腸變白後,才能放入滾水中,川燙後經過清水沖洗,就變身成白白胖胖,可愛又可口的模樣了,但是還沒好哦!但可以輕鬆點啦。步驟四熬煮:放入有薑片蔥段的滾水內,中小火熬煮約1.5小時,到軟爛方便嚼食就大功告成了,之間要不斷嚐試軟硬度,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喔。 終於來到美食烹製階段,以薑絲大腸為例,細薑絲下鍋爆香放入切段的大腸略炒(已煮到軟爛好咬食了)加入白醋,少量黑醋,醬油提香即可盛盤品嚐美食了。# https://youtu.be/2sUJCfXKB_8 ▲薑絲炒大腸烹製的絕招。(影片/記者陳月珍 攝)
新明國中強棒出擊 比賽屢獲佳績 幫助學子圓棒球夢
記者鄭玉吟/桃園報導 近年來,桃園的學生棒球隊成績斐然,位於中壢的新明國中,更在今年4月謝國城盃全國青少棒錦標賽一舉奪冠,取得LLB次青少棒賽亞太區參賽權,這是該校相隔2年再度拿下該項比賽冠軍,教練及球員合力締造佳績;新明國中歷年已培育出許多優秀球員在職棒發光發熱,不僅幫助學子一圓棒球美夢,也藉此改善家庭經濟生活。 ▲新明國中校門綠意盎然,歷年孕育無數棒球好手。(圖/記者鄭玉吟攝) 桃園市新明國中青少棒隊成立於1977年,由校內教師號召組成。成立之初由於學校缺乏練球場地、學生來源不固定,使得球隊經營不順利,歷經數度解散,後來透過歷任校長的努力、張滄彬等教練有計畫的訓練及贊助,以及校內運動設施強化、學生宿舍興建與市府的經費支持,再加上平鎮高中青棒隊成立後,歷屆畢業成員可進入高中繼續打球,使得棒球人才培育銜接順利,已發展成為棒球重點學校之一,並培育出范國宸、林立、高宇杰、徐若熙、李晨薰及黃保羅等中華職棒球員及旅美球星。 ▲新明國中棒球隊員於拉上網子的操場勤練接球、傳球等基本動作。(圖/記者鄭玉吟攝) 新明國中棒球隊的培訓,強調體能與技術的訓練,並注重學生的課業、品德及心理輔導,激勵選手的責任心與榮譽感。適逢週末在校園一隅,看到棒球隊員來回跑樓梯訓練體力,並於拉上網子的操場勤練接球、傳球等基本功,一遍又一遍重複練習,小小球員揮灑汗水辛苦訓練,只為一圓棒球夢想,若干經濟弱勢家庭,並能透過棒球運動改善未來家庭經濟。有著教練的嚴格教導及球員的努力配合,加上日復一日的練習,鍛練出堅定的意志與高超的技術,終能收穫卓越的成績與表現。 ▲新明國中棒球隊員於放假期間,在教練的指導下,於學校操場反復練習各項基本動作。(圖/記者鄭玉吟攝) ▲新明國中棒球隊員個個精神抖擻,展現旺盛求勝心。(圖/新明國中棒球隊臉書) 2023年第5屆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在台灣掀起一波熱潮,中華隊在比賽期間奮戰不懈的精神,更是感動無數國人。然而棒球運動要能永續發展,有賴從基層紮根才能穩健成長;桃園地區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建構強大的三級棒球,新明國中更是國內外棒球賽的常勝軍,其運作模式已成為各界學習典範。期待全民及企業共同支持國內棒球運動,讓棒球火苗代代傳衍,據以提升台灣棒球之競技實力。#
返鄉青農 用心培植 種出冠軍芭樂 創出一片天地
記者陳石南.李美津/整理報導 原本在電子業工作的彰化縣社頭鄉鄉民陳建裕二兄弟,11年前放棄百萬年薪返回老家種芭樂,一路跌跌撞撞學習;並加入當地「青年農民聯誼會」學習,並在社頭鄉農會舉辦的「中區番石榴品評鑑會」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 ▲彰化縣社頭鄉鄉民陳建裕二兄弟,11年前放棄百萬年薪返回老家種芭樂,獲得社頭鄉農會舉辦的「中區番石榴品評鑑會」第一名。(圖/陳建裕提供) 陳建裕说自己做過餐飲、證券等工作,也曾到桃園市新興電子上班,一年的薪水起碼有百萬元,後來因父親臥病,就放棄原來的工作,返鄉承接父親留下面積2分的芭樂園,剛開始時用傳統的慣行農法,但品质不穩定,價格也無法提昇,後來参加當地返鄉農民成立聯誼會,接觸許多益菌、益肥和有機栽培的果業知識,並在農會輔導下建立產銷履歷和自己的產品QR code 品质提昇後,買家找到他,行銷通路變多元,現在除了送拍賣市場外,也有特定盤商、網路平台前來收購並銷路至香港、英國等國。 ▲芭樂園採友善耕作,皆用有機肥施種。(圖/陳建裕提供) 並經常在希望廣場、世貿展售;目前種植面積已擴充至6分地以上,而且現在吃芭樂正是時候,果肉多、質地脆;陳老闆除了賣芭樂外亦賣荔枝、橘子、西瓜、鳳梨等,種植都使用友善耕作,理念是用良心種出安心水果,皆用有機肥施種,這樣土壤才不會酸化,也感谢這些種植有機農場的農民辛苦的栽種,保有我們的健康。# https://youtu.be/xBw82RfKYcM ▲返鄉青農 用心培植 種出冠軍芭樂 創出一片天地。(影片:陳石南.李美津/整理製作)
天賜糧源 嘉義永哥無毒蝦
記者程瑞/嘉義報導 工業革命大幅度提高產量,改善人類生活,但一昧地追求產能、降低成本,造成空氣汙染、水源汙染、氣候異常、全球暖化等危害生存環境的現象,我們不禁捫心自問,這是我們追求的生活品質嗎? 在台灣有一群人,視客戶為家人,堅持提供安心安全的食材給消費者,誓與這塊土地友善共存,記者將以「天賜糧源」系列報導這群為咱們土地永續發展辛苦守護、默默努力的小農故事。 ▲永哥無毒白蝦以「先訂購,後捕撈」的方式,確保白蝦高鮮品質。(圖/取自永哥無毒白蝦FB) 永哥原是南亞公司駐外工程師,十幾年前因父親病重,辭去高薪工作,回台返鄉,承接家業。但因自己小孩愛吃水產,希望愛吃水產的同好都能吃到安全的食材,毅然改用生態循環養殖法,期望自己養殖得安心,消費者吃得安全。 ▲因自己小孩愛吃水產,希望愛吃水產的同好都能吃到安全的食材,毅然改用生態循環養殖法,期望自己養殖得安心,消費者吃得安全。(圖/取自永哥無毒白蝦FB) 生態循環養殖的概念,就是以適量、適樣的魚蝦混養,模擬自然生態的環境,透過小型食物鏈養殖魚、蝦,利用微生物及光合菌控制技術,維持最適合的養殖環境,避免藥物介入,降低環境汙染,生產出夢幻裡的古早魚、無毒蝦的安心食材。 ▲生態循環養殖所延伸的安心無毒鴨蛋也是很受喜愛。(圖/取自永哥無毒白蝦FB) 永哥先將好友提供的油粕來養水,油粕所含的天然皂素可以滅菌,達到消毒效果,加上另一養殖中的上層池水後打水、混合、曝氣,加速培育養殖所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橈足類、微型藻類等水生浮游生物,待微生物達相當密度,再放入新蝦苗開始培育、養殖。池裡同時養殖貝類、台灣鯛、潮鯛、金錢魚、豆仔魚等生態隊友,並野放鱸魚抑制上述魚類的繁殖數量,以免魚類數量過多,影響白蝦的生存環境。此外,將池中自生、滋生的小魚及蝦仁剝下來蝦頭、蝦殼來養鴨。 經過約3個月的養殖,就可準備佈網打撈。由於蝦子非常依賴水並注重水質,捕撈至岸上後不到10分鐘就會開始陸續死亡,死亡後兩個小時就開始腐敗。兵貴神速,蝦亦如此。永哥用「活凍蝦」的模式處理,在恆低溫狀態下捕撈、整理、分級、包裝,經快速凍結後,即入冷凍庫冰存,等待宅配。並以「先訂購,後捕撈」的方式,確保白蝦高鮮品質。 https://youtu.be/qin9ie8bcjI ▲天賜糧源 嘉義永哥無毒蝦。(圖/取自永哥無毒白蝦FB) 檢驗是最後的防護手段,永哥堅持有機無毒的過程養殖,從飼料開始到包裝成品交貨於買方,全程不添加藥品、抗生素、生長激素、保鮮劑、抗氧化物。為確保飼料食用安全,要求飼料廠商須提得出飼料檢驗合格證明才列入採購名單,永哥更會每年自行取樣送交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檢驗,檢驗結果皆是未檢出毒素。 永哥秉持健康生活、愛護資源的理念,堅持不用添加藥物的有機養殖,提供鮮美價廉的無毒白蝦,讓大家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儒家氛圍的清晨綠意 台南孔廟領略歲月靜好
記者葉瑛吟/台南報導 您有多久沒到台南孔廟走一走了? 孔廟內紅牆綠蔭,現在種植了很多的花草樹木。每天清早,打掃工作人員林先生把孔廟打理的整潔乾淨又清幽。在地的叔伯阿姨們聚集在孔廟前做運動。清晨的孔廟只有少數一兩位觀光客拿著相機拍攝,多了一份恬靜的美,若到台南遊玩,實在應該來感受一下孔廟清晨的美。 清晨時分草地上點綴著許多黃白色的緬梔花(雞蛋花),空氣中夾雜著桂花的香氣,金露花,五彩椒,沙漠玫瑰,四季海棠..還有很多不知名的花草爭奇鬥艷,除了松鼠在大樹上跑上跑下,小鳥在草地上跳躍,偶爾還會看見一隻夜鷺(暗光鳥)踱步或定格的可愛。 ▲孔廟裡花草繁茂,令人心曠神怡。(圖/記者葉瑛吟攝) 遊客陳先生是個北漂族,定居在台北很久了,今天回台南辦事情,順道到孔廟走走。他說,現在的孔廟和印象中不一樣了,多了很多的花花草草,非常漂亮,而且很多人在這兒做運動,有更多的人文氣息。他指著孔廟明倫堂前最大的一棵榕樹,問道:「你去過日本的伊勢神宮嗎?」,他說一個古蹟的價值就是這些參天古木,伊勢神宮有名的圓木橋兩旁就是高聳的檜木樹。一個地方存在那些古木就代表他的歷史悠久,真搞不懂台灣人那麼愛砍樹。 ▲明倫堂前的參天古木,周圍用纜繩支撐,增加穩固性。(圖/記者葉瑛吟攝) 記者採訪時,打掃工作人員林先生放下手中的掃帚款款道來。年輕時他曾經擔任過攤販公會理事長,殯葬業的工作人員,從十幾年前就在孔廟工作了。他們的工作時間是早上八點半,但清晨五點多起床他就來打掃了。他指著孔廟廁所門口一隅和大成殿正門口一排花草說,這些花草連花盆都是他自掏腰包種的,沒有花孔廟基金會半毛錢。原來他年輕時從事殯葬業認識了一名道士(師公),道士跟他說墳墓堆裡有很多花花草草很漂亮,可能是吸收了墳墓堆裡的養分。後來墳墓遷走了那些花草沒人照顧很可惜,可以把那些花草移到孔廟來種植。本來他還有點排斥,後來也就釋懷了。連有半個人那麼大體積的大理石,也都是林先生請殯葬業載棺木的大車子載來孔廟的。那些花草也都是自己騎著摩托車帶著鏟子一棵一棵去鏟來種的,他只有請公家出一些肥料的錢。順帶一提,跟他聊天的過程,才知道原來有名的莉莉水果店,台南假日花市以至健康路的製鹽廠,南區的火葬場都是向孔廟租借的土地。 ▲孔廟前泮池風光,幾隻烏龜正停在中間的小島上做日光浴。(圖/記者葉瑛吟攝) ▲禮門前一隅花草蓊鬱,環境優美。(圖/記者葉瑛吟攝) 林先生繼續說道,說來奇怪,那些移植過來的花草樹木都沒有死掉,反倒是東邊全臺首學門進來處,公家出錢種的樹木可能是因為日照不夠都枯死了。他還笑稱那邊的樹木區稱為富貴區,而西邊這一區因為不用錢所以稱為貧窮區。 林先生說因為他把這兒當成自己的家,而且自己對園藝本身就很有興趣,自然就會盡心盡力地照顧,不會埋怨,不會計較,工作完都還會再全部檢視一遍,發現哪裡有落葉就再掃一掃。看到環境這麼美,想到遊客來到這兒心情一定也很美,自己心裡面就很開心。聽了林先生的故事,走在清晨的孔廟中,內心多了一份感動和感恩。可不是嗎?台灣很多地方不光是風景美,重點是人物美哩!下回若您到台南也起個大早來孔廟走走吧! #
高雄輕軌之旅-你可能還不知道的事
記者林澄璋/高雄報導 高雄輕軌是台灣第一條輕軌,搭乘輕軌時可以發現沿途都沒有電纜線,不僅美觀安全,列車行走在馬路上就像是一幅移動的風景。電車是如何供電行駛呢? 答案就在輕軌電車本身有搭載超級電容及蓄電池,當電車靠站時,車頂的集電弓會升起快速充電並在乘客上下車完畢前充電完成。輕軌通車後這項技術還吸引不少鐵道迷前來研究朝聖。 高雄輕軌列車的外觀設計也頗具特色。第一階段車輛由西班牙CAF公司生產,圓融流線的外型來自義大利超跑公司操刀設計。 ▲高雄輕軌第一階段車輛由西班牙CAF公司生產,外型圓融流線。 (圖/記者林澄璋攝) 二階列車由法國Alstom公司生產,塗裝與CAF車輛相近,明顯差異為鴐駛艙前方玻璃下面改為黑色,整體車頭造型也較為方正。車內座椅為軟式坐墊,也是與第一階段車內硬質坐墊不同。# ▲高雄輕軌第二階段車輛由法國Alstom公司生產,鴐駛艙前方玻璃下面改為黑色與一階車輛明顯差異的地方。(圖/記者林澄璋攝) ▲高雄輕軌第一階段車輛內的座椅為硬質坐墊。(圖/記者林澄璋攝) ▲高雄輕軌第二階段車輛內的座椅為軟式坐墊。(圖/記者林澄璋攝) https://youtu.be/FiL-0gpZcms ▲高雄輕軌之旅-你可能還不知道的事。(影片/記者林澄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