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
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 國內口罩規定4/17起放寬
記者楊淨嵐∕台北報導 COVID-19國內外疫情逐漸趨緩,清明連假後持續穩定且醫療量能充足,目前亦未發現具威脅性的新型變異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7日表示,如果疫情持續穩定可控,自4月17日實施公共運輸戴口罩放寬之通案性規定,但一些指定場所及空間仍須全程戴口罩,相關說明如下: 一、於以下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須按規定全程戴口罩。包括: (一)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二)救護車。 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 二、下列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 (一)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 (二)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 (三)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 (四)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 (五)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具(復康巴士、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時。 三、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 四、上述放寬措施為通案性規定,相關細節得另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 指揮中心提醒民眾,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並籲請尚未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的民眾,儘速完成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
【道德經】道經 持而盈之章第九(3)
文學/道德經 名成功遂身退,天知道。 註解: 是以聖人成功立事順天道而退之,道盈虛晦明不定。 以靈修觀點解說: 因此能跟修行至高無上之人成功立事,以順著天之道運轉而排除驕傲之心,則富貴隨著道之運行不停地運轉。 這一句是說,人在凡俗上必須追隨著 上師修道,才能夠成功立事。而且由 上師的神性軌道運轉,排除驕傲之心的磁場,則人在物質生活才會隨著道的運行,不停地運轉。也就是說,人必須以靈性為主,凡俗上之一切為輔,才能保住自己在凡俗上的一切。也就是說,人必須修道,才能夠永恆地擁有一切。
《KANO》改編音樂劇盛大上演 台日影迷熱烈關注
記者蔡佳坊/嘉市報導 嘉義農林棒球隊傳奇改編音樂劇《KANO》在日本盛大上演,引發台日影迷熱烈關注! 《KANO》電影於2014年上映,以嘉義農林棒球隊橫掃日本甲子園的故事為主軸,傳達「不放棄任何一顆球」的拚搏精神,深受觀眾喜愛。此次改編的音樂劇由日本愛媛縣的少爺劇場(坊っちゃん劇場)負責,營運公司社長越智陽一表示,期待以音樂劇再現《KANO》的熱血與感動,並期待未來在台灣上映的8K電影版音樂劇能夠與嘉義市民產生更多共鳴。 市長黃敏惠表示,很高興見到來自日本愛媛縣的少爺劇場(坊っちゃん劇場)以音樂劇形式改編《KANO》故事,讓一代人拼搏奮鬥和永不放棄的嘉義精神再一次被看見,《KANO》音樂劇推廣的不僅只是藝術,更拉近了台日的距離。2014年電影《KANO》在嘉義市舉辦首映,不僅重現嘉農功成返鄉,鄉親上街熱情迎接的情景,KANO精神更讓嘉義市走出台灣、迎向國際。「嘉義人、嘉義事和嘉義的精神,KANO就是最好的代表」,期待透過同樣述說著堅毅與夢想《KANO》音樂劇讓更多人了解嘉義市豐厚的人文、歷史,同時也深化台日交流。 ▲越智陽一社長(左四)與嘉義市黃敏惠市長(左五)、相關貴賓合影。(圖/嘉義市提供) 日本少爺劇場(坊っちゃん劇場)營運社長越智陽一表示,《KANO》音樂劇以出身愛媛縣、領軍嘉農棒球隊的總教練近藤兵太郎為主角,描繪被稱為「台灣棒球原點」的嘉義農林棒球部超越國籍的交流與追求夢想的熱血故事,音樂劇今年4月1日上演以來好評不斷,期待將改編自嘉農的故事與嘉義市民一同分享,以笑中帶淚的勵志故事帶給更多人感動。 越智陽一社長特別提到,2014年的《KANO》電影風靡日本,在愛媛縣更是引起轟動,嘉義市成為許多影迷感到親切的城市。《KANO》音樂劇未來1年將持續於愛媛縣演出,劇場外特別播放的嘉義市城市介紹引起熱烈回響,嘉義市已成為許多劇迷期待前來朝聖的棒球原鄉,《KANO》音樂劇今年底將以8K電影版形式於台灣上映,期待屆時同樣吸引台灣劇迷造訪愛媛縣。越智陽一社長聽聞黃敏惠市長大力支持藝術音樂,更是大力邀請黃敏惠市長有機會前往日本觀賞演出,體會原汁原味的感動。 ▲KANO音樂劇劇照。(圖/嘉義市提供) ▲KANO音樂劇劇照。(圖/嘉義市提供)
2023雲林客家桐花祭 4/15、16賞花盛宴熱鬧登場
記者邱猷權/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與古坑鄉公所共同舉辦的桐花祭活動即將在4月15、16日盛大登場,活動將舉辦浪漫桐花步道,讓遊客體驗客家文化,同時也將推出最簡單、自在的「白桐花黑咖啡」幸福觀光微旅,讓遊客品味在地最香醇的古坑台灣咖啡。今(7)日在古坑荷苞山桐花公園舉辦宣傳記者會,邀請民眾一起來古坑賞桐、喝咖啡。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今年雲林客家桐花祭將於4月15至16日在古坑荷苞山桐花公園舉行。活動將包括樂團表演、客家文化市集、探險趣、體驗、步道賞桐花、音樂會等,並以「伯公祭儀」揭開序幕。桐花不僅跟客家族群有地緣關係,更提供生活經濟幫助,造就客家人與桐花間的深厚關係。因此公所特別以「儀式意象設計」呈現伯公祭儀活動,在活動期間宣揚客家人對天地的感謝,傳承客家文化精神。 ▲「雲林古坑-桐聚荷苞,賞花趣!」4月15、16日登場。(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古坑鄉長林慧如表示,「雲林古坑-桐聚荷苞,賞花趣!」活動結合古坑客家的人文風貌及在地小農的美食,並安排多樣的舞台節目,邀請雲林傑出團體「太日樂集」及「風雲爵士樂團」演出,以提升桐花祭的藝文水準。林慧如也分享了古坑荷苞山是台灣咖啡的原鄉,油桐與咖啡在早期是古坑的重要經濟來源,每年4、5月會開滿雪白的油桐花,因此桐花祭也是推廣古坑在地文化和客家文化的重要平台。 文化觀光處陳璧君處長表示,雲林客家桐花祭已經成為雲林季節性觀光活動,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號召力。近年來,雲林客家桐花祭透過伯公祭儀、不插電音樂會等活動,創造新的價值並呈現出雲林客家自然、人文的優雅景致。此外,古坑鄉在2020年入選交通部觀光局經典小鎮,並進行了景點步道的規畫,增加了觀光資源的豐富性。除了參與季節性的雲林賞桐活動,目前也有螢火蟲季活動正在進行,賞桐的民眾可以串聯到古坑的其他景點,一同體驗古坑之美。 更多活動詳情請搜尋「古坑鄉公所」官網查詢。 ▲雲林古坑客家桐花祭。(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COVID-19疫情持續穩定可控 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管制4/10起再鬆綁
記者楊淨嵐∕台北報導 考量國內疫情趨緩、陽性率偏低,以及減少第一線醫護人員負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7日宣布,4月10日起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之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篩檢建議,調整為針對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肺炎、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症狀者,由醫師評估進行採檢,相關說明如下: 一、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之新住院病人及陪病者,於入院當日進行篩檢。 二、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之急診留觀達24小時(含)以上之病人及陪病者,得進行1次篩檢之建議。 三、取消無COVID-19相關症狀之住院病人於住院期間,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及實務需求,於病人住院後3-5天、定期每週、需執行侵入性處置或手術前、其他經醫師評估有需要等情形進行篩檢之建議。 指揮中心提醒民眾,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探)病,具有COVID-19相關症狀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如有必要陪(探)病時,應於入院陪(探)病當日進行1次家用快篩陰性後陪(探)病。 指揮中心強調,其餘陪(探)病管制措施維持不變,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仍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兒童(12歲以下)、老人(65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如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等),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訪客探病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限,但因應病人病情說明或病危探視等例外情形之探病時段及訪客人數不在此限。 指揮中心再次提醒,進入醫療機構應全程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等感染管制措施,以保障自身及病人健康安全。
加拿大台裔市議員陳伶俐應邀參訪 牧菓國際盼促進台加科技及食安交流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食安問題頻傳,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心自己吃下肚的食物來源是否安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更有研究顯示,通路商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量相較於前一年,增加了40%。 有鑑於此,在加拿大關注多項兒少、食安政策的華裔市議員陳伶俐(Lily Cheng),受台灣有機食品廠牧菓國際之邀,於3月底及本月初參觀台北市舉辦的智慧城市展、婦幼展和有機食品工廠,並與台北市長蔣萬安及包含美國、加拿大、巴西、紐西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城市的15個城市首長、市政代表會面,盼促進台、加2國的科技及食安交流。 ▲牧菓國際邀請陳議員來台參觀台灣米菓。(圖/牧菓國際提供) 陳伶俐表示,她在加國成立公益團體10餘年,協助當地許多弱勢家庭、華人家庭,並對於食品安全非常重視。她強調,「加拿大有機」(Canada Organic)是全世界要求最嚴格標準之一,所有本地或進口農產品種植和處理都須符合規定,包括標籤標示該食品禁止非基因改造、蔬果不能噴灑農藥、禽畜不可注射荷爾蒙,甚至污物排放也有規定。食物亦禁止使用人工色素或味道、代糖、防腐劑或其他添加物等。她希望將這套理念與台灣人交流,提升2國人民對食安的要求。 邀請陳議員來台的牧菓國際創辦人黃士旗指出,台灣「有機農產品」這個名詞,是受法律規範的國家標準。只有從一開始的生產,到後續的加工、分裝、流通過程都遵照政府訂定的規範,並經過合格的「驗證機構」審查通過的農產品,才可以說自己的農產品是「有機」的,並貼上有機農產品標章。 ▲盼兩國在推廣食安、兒少等議題上,更緊密合作。(圖/牧菓國際提供) 黃士旗表示,消費者經常被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標籤如「天然」(Natural)、「健康」(Healthy)、「有機」(Organic)感到混淆,事實上,任何廠牌都可使用「天然」和「健康」的字眼,然而,「有機」標籤則是有法規規管,各國對「有機」規定不一。公司通過嚴格的「慈心有機」認證,其有機產品到美加地區亦可標示為最高級的「USDA」標章及加拿大有機最高殊榮的「楓葉ORGANIC」標章,也獲得「TQF台灣優良食品」驗證標章,更是台灣米菓、米餅業界第一家榮獲最高殊榮 「100%無添加潔淨標章」的有機食品加工廠。 黃士旗向陳導覽位於樹林工業區的有機廠房,強調公司專業有機團隊及所有同仁親訪有機農田,並由公司培訓考取相關證照,材料選用台灣有機花東米、在地有機蔬果製作米菓,專供4個月以上嬰幼兒安食用,讓台灣的有機食品更進一步跟國際接軌。 牧菓國際共同創辦人李星嬡也向陳伶俐介紹,公司堅持舉辦慈善公益活動,對弱勢議題關注不遺餘力的陳,也給予高度讚賞,盼2國在推廣食安、兒少等議題上,能更緊密合作。
NASA太空殖民計劃競賽 林口康橋榮獲世界第一名佳績
記者張辰卿/新北報導 由美國國家太空協會(NSS)主辦的世界性「NSS太空殖民計畫競賽NSS Space Settlement Contest 2023 Results」,今年吸引全球近26,725名學生參加,約4,567件計畫作品,參賽者來自歐、美、亞、澳洲等各地中學生,日前公布競賽結果,林口康橋首次參加即以「Udü」計畫,榮獲10年級大團體組世界第一名佳績,也是臺灣唯一獲獎學校,讓世界看到臺灣中學生在太空領域中的優異表現。 林口康橋中學部10年級學生林承曄、康祐寧、連尚節、陳俊宇、陳宥甯、陳昭翰、黃馨瑤、楊晴媗、賴以凡、謝翊辰等十位自組團隊以全英文撰寫50頁計畫書的「Udü」太空殖民計畫,此計畫理念是為了讓人類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的挑戰所提供創造及創新性的解決方案。Udü 提供了一個運輸站,運輸站是人類擴展進入深空的樞紐,每一艘的運輸與交通工具,都有設計個人與公用空間,系統相容性很高,並且保持了良好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學生從多角度考慮設計,融合科技、社會、經濟、生物、空間設計等跨領域知識,確保人類在太空永續生存的實用性與可靠性,深獲NSS的肯定。 ▲學生自去年暑假即自主學習,找出每個人專攻的領域分組討論。(圖/康橋國際學校提供) 學生自去年(2022)暑假即自主學習分組討論,開學後更利用課餘及晚自習時間發想、討論及大量閱讀相關數據與文獻佐證支持,完成長達七個多月計畫撰寫,獲獎學生陳俊宇表示,相較其他比賽,NSS Space Settlement講求在最大化創意與創業背後的科學根據,我們團隊靠著分工,找到每個人專攻的領域,對於每個隊員來說,如此深入的探究太空殖民與其他科學領域,都獲益良多,希望未來可以把這次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傳承給其他學弟妹。 林口康橋國際處游馥華主任表示,學生充分發揮平時在學科上小論文的撰寫及思辨能力,經由自主學習,同儕間互相討論解決方案,反覆嘗試、修正,師生們的激盪及合作,培養學生組織規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NSS表示學生的作品非常出色,後續將邀請他們參加第41屆2023 ISDC國際大會(International Space Development Conference),有機會前往美國進行口頭報告和展示作品提案、海報內容。林口康橋為學生在課堂內外創造學習機會,鼓勵並培養學生自主獨立性、思辨與創新、團隊精神、溝通力和文化理解力,期待在快速變遷且科技日新月異的世界中培養出跨界、跨領域的世界公民。
思科、陽明交大、晉泰科技聯手推動 連續照護與樂齡生活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全球科技領導品牌思科、台灣醫學頂尖學府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晉泰科技今日宣佈三方合作,推動連續照護與樂齡生活,將便利且無縫地連接民眾與醫護資源,解決高齡長輩及徧鄉醫療照護需求。此次合作計畫結合科技應用與產學研究,並引進思科「台灣數位加速計畫」的經費投資與資源,內容涵蓋銀髮健身、視訊診療及遠距會診等多個面向,透過科技將照護資源深入到有需要的角落。 陽明交大護理系系主任童恒新期許,此次產學合作能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幫助每一族群、徧遠地區與弱勢族群能更有效率獲得醫療資源,提高症狀察覺及建立良好保健知識,達成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第三項「確保健康生活並促進各年齡福祉」的目標。 ▲ 透過科技推動連續照護與樂齡生活大合照。(圖/業者提供) 思科台灣總經理林岳田表示:「我們以社會永續發展為目標,協助各年齡層、特別是偏鄉長者及弱勢族群等有效獲得醫療照護資源,以高速網路為基礎,運用思科的行動裝置並結合 Webex 視訊科技,實踐遠距醫療、健身教學,並經數據交換整合,可雙向協助銀髮使用者與醫療院所、照護機構或健身俱樂部,大幅強化未來整體樂齡生活的多元性。」 晉泰科技總經理史守威表示:「藉由陽明交大在照護研究及實務經驗,透過軟體應用開發並整合思科通訊技術,建構樂齡生活應用架構,從保健課程、衛教資訊、遠距照護等,提高症狀察覺及獲得相關保健知識。」 此外,為減少醫療資源耗損,科技應用層面更可以應用於偏僻地區遠距會診、轉診監控功能,地區醫院可藉此科技與大型醫學中心醫師合作以獲得特殊及急迫情形指引,提升時效性及診斷效率。亦能運用視訊監測方式,遠端即時了解轉診患者,快速掌握狀況。 思科在全球透過其「數位加速計畫」,與各地區的政府、產業及學界策略合作,推動社會各個面向的數位化發展。此次思科在台灣與陽明交大和晉泰科技聯手合作,「台灣數位加速計畫」的支持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身為全球數位化科技領導者,思科會繼續以優異的解決方案,結合「數位加速計畫」的全球經驗,為社會創新與改變作出貢獻。
雲林良品創造農業共榮 農產副產變黃金
記者張辰卿/雲林報導 近年來,環保意識迅速提升,循環經濟於國際上已然成為重要的全球性發展議題,強調「資源可持續回復與循環再生」。這股永續環保趨勢正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隨著永續意識抬頭,配合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宣布的17項目標,雲林縣政府也在2023年正式啟動雲林縣「減碳生活行動年」計畫,由縣府領銜推廣全民減碳生活風氣,接軌國際展現永續農業願景。 ▲晁陽綠能園區以推動「農電共榮」目標。 (圖/雲林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張麗善縣長表示在這個永續環保洪流下,雲林良品作為縣政府對外重要的溝通管道,勢必要成為「安全農業的倡議者」、「安心食材的提供者」、「生態環境的守護者」、「創新農業的領航者」、「體驗農業的先導者」的重要推手。雲林良品重視永續思維,輔導在地產業取得碳足跡或其他環保標章,將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並將廢棄物有效升級再利用,持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讓雲林成為永續幸福城鄉。 ▲ 玉山碾米廠國中上食農教育 。 (圖/雲林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目前已有許多雲林良品業者共同響應循環經濟,提出許多永續創新作為,晁陽農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雲林麥寮打造國內首座太陽能複合式休閒農場「晁陽綠能園區」,以推動「農電共榮」目標,讓綠電兼顧農業生態。通過雲林良品悠遊良品認證的鵝媽媽鵝童樂園推出魚菜共生耕作,並以廢棄物資源循環的農作體驗方式,成為在地的知名食農教育場域。弘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植物肉演進循環經濟低碳飲食」,選用國產大豆自製「從產地到餐桌」的台灣植物肉,將蛋白質含量高達 40%的新品種黃豆加工製成植物肉,落實食農教育,創造農作經濟新價值。玉山鑫有限公司因發現碾米剩下的米糠明明很營養,卻被拿去丟掉或當成動物飼料使用十分可惜,兩夫妻便開始了翻轉米糠之路,期間也研發出了抹醬和零食為碾米廠創造新商機。 ▲弘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植物肉演進循環經濟低碳飲食」。 (圖/雲林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循環經濟也將做為雲林良品的重點課題,持續邀請碳排放、盤查專家或相關領域學者,安排碳足跡盤查課程、碳足跡申請及召開永續經營等相關輔導課程,在分級與標章執行制度上也將導入ESG、SDGs環境永續等相關議題作為良品認證的分級基準,持續輔導業者提升企業競爭力並帶領同業共同為地球減碳,平衡經濟與環境創造雙贏局面,循環經濟不僅僅是響應全球資源的永續節能減碳議題,更是引領群眾走向健康飲食的新趨勢。 ▲鵝媽媽鵝童樂園 。 (圖/雲林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網友哀號「求順暢」 引起同道中人熱烈提供解方
記者陳欣欣 / 台北報導 現代人日常壓力大,常常因為工作的關係總是久坐、少運動,平時三餐不固定且長期外食,排便不順暢儼然已成為一種困擾,即使坊間早已有許多幫助順暢的產品,但仍有許多人在尋找能更方便、迅速有感的解決方法,加上許多相關的健康文章及營養師都提及過,腸道保健的重要性,所以,消化道問題,絕對不能輕忽!近期有網友在「mobile01」發問「除了運動和喝水,跪求超級排便不順還有什麼解決方法?」引起網友熱議。 原PO就在論壇中提到自己作息正常、飲食也正常,還是有排便卡關的問題,對於上廁所該是稀鬆平常的事,但自己在過程中的不順暢,常會影響一日的美好心情,為了解決這問題先尋求專業醫師後拿到「樂瑪可」,但擔心未來會過度依賴,因此,透過論壇詢問有沒有其他有用的輔助方法? 此文一出,許多「同道中人」紛紛提供自己嘗試過的解方,像是比較天然的方法如「吃顆火龍果再加上優酪乳」、「打蔬果汁」、「早上空腹一杯溫開水,然後我會吃地瓜+優酪乳」。也有像是綠茶酵素與益生菌等…,但可能就需要長期吃才比較有效。而也有不少人提到「把神纖子天使款當日常保養」,其他也有吃過神纖子的網友提到自己食用心得「早上空腹自己打一杯蔬果汁,下午會再吃惡魔或天使神纖子,自已是6-8小時就蠻有感的。」 ▲(圖/ 擷取自網路) 另外,在「BabyHome」論壇也有網友分享自己有了小孩加全職工作,導致每天外食且吃飯不正常,除了依靠大量補充水分外,另一種解決排便的方式推薦給有一樣困擾的媽媽們,就是「早上吃一條地瓜+黑咖啡」,養成習慣後排便不順情況改善很多,也有網友提到「食用神纖子後排便的順暢快感」、「吃1包神纖子就被上廁所的便便量驚到」;而像多人都聽過網路上流傳已久「早餐店大冰奶」堪比瀉藥的都市傳說,與其嘗試「偏方」,建議日常還是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飲食習慣、適當運動或藉由保健食品輔助才是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