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
移動式行動智能車服務TCar 啟動 數位治理延伸至臺東各鄉鎮
記者池文中/臺東報導 打造全新移動式服務,臺東縣政府「TCar行動智能車」1日由縣長饒慶鈴宣告TTPush行動智能車TCar正式啟航,未來將結合縣府各單位及相關業者下鄉有效解決臺東的城鄉差距問題,讓無論身在何處的縣民都能體會數位生活帶來的便利。 饒慶鈴表示,「TTPush」是以數位治理為根基,創造線上線下整合的便民服務,而全新打造的「TCar行動智能車」,則是從靜態轉為動態、主動式施政服務延長,加速提升數位治理的效率,不僅結合數位、教育、文化、經濟等多面向,提供創新智能的數位服務,同時不定點動態的推廣,進入校園與偏鄉教導環境教育,搭配NFT區塊鏈技術結合文化藝術,打造臺東成無牆美術館,利用數位金幣達到經濟循環,實踐臺東獨有的慢經濟。 目前TTPush的特約商店近有8成集中在臺東市,透過TCar所搭載的數位選購系統,讓TCar所前往的地方成為商店的所在地,民眾便可透過TCar購買到臺東各地區的商品;同時輔導偏鄉小店進行數位轉型開業,讓地方產業的發展將不再受到地區與資源的限制。日後也將與一卡通電子票證、iPASS MONEY(同一卡通MONEY)合作,讓不會使用手機的長輩或孩子,也可以簡單快速的透過一卡通來與TTPush互動,未來並將與乳房攝影巡迴車及MUJI移動服務車等相關單位合作下鄉,提供縣民多面向的服務。 國際發展及計畫處曹劍秋處長表示,TCar上也安裝了智能電池回收機,讓TCar行駛過的鄉鎮都能透過體驗廢電池回收,進行環境教育,回收電池所得到的金幣還能用於購買TCar上販售臺東地方的特產品,有效解決廢電池所造成的環境問題,更兼顧再生利用的經濟循環。 相關服務與說明可上官網https://www.ttpush.app/ 查詢。
臺東縣教育處長蔡美瑤布達履新 縣長期許再創教育新未來
記者池文中/臺東報導 臺東縣政府1日舉行新任教育處長布達就職典禮,新任教育處長由臺東高中校長蔡美瑤接任,縣長饒慶鈴期勉蔡美瑤發揮整合長才,為臺東教育帶向另一未來與高峰。 饒慶鈴表示,林政宏處長任職教育處4年多期間,強化各國中小橫向聯繫與合作,推動行政減量逐漸看見效果,把老師的時間還給學生,穩定教學品質,針對臺東小班小校現況提出跨校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間互動與刺激;並且在校園美學、找回中輟孩子以及重視品格教育上不遺餘力,並在童軍教育、創業社團、推動友善班級及探索教育達成好成績,教育推動工作相當不容易,感謝林處長帶領教育處同仁及學校伙伴並肩達成,為臺東孩子的未來共同努力。 新任教育處長蔡美瑤指出,就任後會持續執行縣長的教育政策,並以「支持與陪伴」帶領臺東教育,打造學校成為孩子喜歡去的地方。而今學校學習環境和過去不一樣,加上數位科技及生成式AI變革,讓學習來源無彊界,對學校是很大的挑戰,因此讓孩子有一顆安靜的心,願意學習喜歡學習,並激發他們有學習的驅動力,累積自我的學習經驗以養成能力與習慣,將成為教育的關鍵作為。未來將會在林處長建立的基礎上繼續往前,用行動力支持老師及學校,持續優化行政支持横向系統,並強化跨教育階段垂直整合,讓學生優勢展能。 蔡美瑤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並取得國立中興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學位,歷任國立臺東高級中學校長、國教署商借教師、臺中市立文華高級中學教務、總務主任、教學、訓育組長、教師兼導師等職務。
宜蘭市邀音樂人開班授課 與潘燕山、MUSA一起披星戴月的玩音樂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宜蘭市公所將於5/20在宜蘭人故事館,舉行「宜生產」音樂力增強課程,邀請知名音樂創作人潘燕山、MUSA明馬丁開設「歌詞創作工作坊」、「樂感律動工作坊」課程,課程完全免費、5/8開始接受報名。 宜蘭市公所表示,希望透過音樂培力,讓宜蘭的創作者產出更優質的音樂、培養更濃厚的興趣,此次邀請到潘燕山、MUSA,二位都是具有豐富創作經驗的重量級創作者。 今年登上台北小巨蛋、高雄巨蛋的流行音樂團體「告五人」,幾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如《披星戴月的想你》、《夜裡無星》、《寂寞留白》、《愛在夏天》、《帶你飛》歌詞,皆是出自潘燕山手筆,此次上午場的課程,將由潘燕山為大家帶來「歌詞創作工作坊」,對於歌詞寫作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聽他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和創作技巧。 另一位講師則是來自阿根廷的MUSA明馬丁,深根台灣十餘年,曾經合作過的對象有陳珊妮、盧廣仲、曹格、王若琳、Matzka、Olivia Ong(王儷婷)、梁心頤、家家、A-Bao(阿爆)、Depapepe、安溥(張懸)、杜德偉和A-Lin等知名歌手,更是曾獲得金音創作獎、金曲獎入圍等殊榮。此次MUSA將帶領學員們在「樂感律動工作坊」當中,學習音樂的節奏和律動運用,了解20世紀的美洲流行音樂脈絡。 本次課程免費,每堂課程僅需繳交保證金500元,將於課程結束後全數退還。課程報名時間自112年5月8日(一)上午10時起,於google表單報名,每場報名人數上限50人(備取20人),報名成功者將另行通知,請接獲報名成功通知後,於5月14(日)前至宜蘭市公所文化發展所繳交保證金。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Ys3XCTmMHKaUT6d9A
蘇澳鎮天候多雨 宜蘭縣統冠獅子會捐贈愛心傘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宜蘭縣統冠獅子會1日捐贈蘇澳鎮公所50把愛心傘,置放在公所、蘇澳鎮立游泳池及蘇澳鎮立圖書館等公共設施,供民眾在洽公、運動或到圖書館借閱書籍時使用。 會長陳俊安表示,宜蘭縣統冠獅子會對於社會福利及民眾的福利與協助,相當投入,除了捐贈愛心傘之外,平常亦會對社會中的弱勢族群提供必要的協助,秉持著救助急難,助人一臂之力的精神,服務社會及回饋社會! 蘇澳鎮長李明哲表示,鎮內因有多項公共設施,包含公所本身、運動場、游泳池、圖書館、幼兒園及蘇澳鎮社會福利大樓等,雨傘使用率都相當的高,公所也經常辦理相關的活動,但因為蘇澳多雨,為了不降低民眾出門參與活動與洽公的意願,相關單位提供各項便利性的雨具,可適時地提供民眾協助,可以說,小小一支傘,發揮大大的功能。
花蓮縣科展 東華附小獲4金1銀暨團體組第一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東華附小團隊在花蓮縣第63屆科展中表現成績亮眼,在78件競爭作品中,東華附小送出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與應用科學等五組作品,囊括4金1銀及團體第一名,其中,物理組、生物組與應用科學組獲推薦進軍全國賽。 ▲東華附小科展團隊進軍全國賽,教育處科長黃秀琴授旗,學生接旗代表是林勇助(右)。 (圖/東華附小提供) 科學展覽是全國各縣市中小學科學界的盛事,東華附小學生在老師用心指導下,進行探究各領域複雜的問題,研究過程中,學生運用了豐富的科學知識,採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查詢、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等,從多個角度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激烈競賽中,學生向評審委員詳細說明、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獲得高度的評價和佳績。 ▲東華附小校長鮑明鈞(後右四)為該校優秀的科展團隊喝采。 (圖/東華附小提供) 校長鮑明鈞表示,該校今年參賽的五件作品,包括數學組的作品『質』衝天際,探究了質數的性質及其應用,詳細解析了質數在數學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物理組的無「鰭」不「泳」,這是探究海豚尾鰭對其運動行為的影響,學生透過過研究海豚尾鰭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探索了動物學和物理學之間的聯繫。 ▲東華附小數學科展第一名,校長鮑明鈞 (左二)向學生與指導老師李昕潔(右一)道賀。 (圖/東華附小提供) ▲東華附小物理第一名,校長鮑明鈞 (左二)與學生、指導老師游時銘(右一)、李偲華(右二)歡喜合影。 (圖/東華附小提供) 化學組的隊伍作品「糠」析來了,這是探討米糠床的醱酵變化,通過研究米糠床的醱酵變化,深入了解了微生物在環境中的作用;生物組的作品『落』落大方-棉桿竹節蟲避敵及成蟲飛行落點行為探究,則是透過觀察棉桿竹節蟲的行為,探究了昆蟲行為學和生態學的關係;應用科學組的作品是大蜆神威-初探蜆在魚菜共生系統中的應用,展現了科學在現實中的應用價值。 ▲東華附小拿下化學組科展第二名,校長鮑明鈞 (左二)向學生、指導老師林亭君(右一)、主任張慧娟(右二)致意。(圖/東華附小提供) ▲東華附小拿下生物第一名,校長鮑明鈞 (左二)向學生與指導老師毛盈之(右)、陳雍青(左三)祝賀。(圖/東華附小提供) ▲東華附小拿下應用科學第一名,校長鮑明鈞 (左二)向指導老師周子宇(左二)、周曉郁(右二)及學生致意。(圖/東華附小提供) 鮑明鈞說,絢爛的成績是短暫的,但背後代表的是學校長期注重科學教育,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他希望有更多的師生們投身科學研究和創新領域,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意,不僅能提升自身科學水平,也能對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東華附小在花蓮縣科展中,勇奪4金1銀暨團體組第一名,成績耀眼。(圖/東華附小提供) 已經有數十年科展指導經驗的主任張慧娟表示,研究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最重要的是,團隊的緊密合作和堅靭的探索精神,才能獲得好成績和豐富的研究成果,希望透過這樣的科學研究和探索,能夠激發更多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進一步推動科學文化的發展和普及化。
「舊物傳情 環保出擊」 嘉義市舉辦五場不用品捐贈活動
記者邱猷權/嘉市報導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聯合嘉義大學崇青社、遠東百貨及TOYOTA豐田汽車,共同呼籲市民加入「舊物傳情溫暖嘉一」環保活動,以保護地球為出發點,推廣資源再利用的概念。 該活動共舉辦五場,歡迎民眾捐贈未使用但仍可繼續使用的物品,為它們找到再次發揮價值的機會。捐贈者更可獲得限量遠東百貨商品券,讓您既可愛護環境又能獲得實惠。此外,只要在社群平台分享該局貼文,您就有機會參加7-11商品卡的抽獎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二手物品的價值,進一步強化環保概念。請大家踴躍參與,一起攜手愛護地球,珍惜資源再利用。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表示,每個人家中或多或少都有閒置的二手物品,這些用不到的物品可能是其他人或家庭所需要的物資,長期堆積不僅造成紊亂更壓縮生活空間,透過不用品回收、交換活動,不僅使二手物重獲新生,提供給更多需要的人使用,讓物品發揮更大的價值,今年該局規劃5月至7月共辦理5場次「舊物傳情、溫暖嘉一」活動,包括遠東百貨(垂楊路537號)、嘉義大學崇青社蘭潭校區(僅限該校學生參與,學府路300號)及TOYOTA汽車嘉義服務廠(博愛路二段299號)響應辦理,期間大家只要依據各活動指定不用品、對象、日期及地點,攜帶舊衣、舊書、玩具等不用品或二手物品至上述地點進行回收或交換,就可兌換限量百貨商品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相關活動辦法請詳閱該局臉書及官網公告。 環保局呼籲以「回收」、「再利用」取代「丟棄」、「再購買」,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產生,二手物品只要經過維修、清理後再分享給需要的人,就能成為新主人的寵愛,不僅是一種尊重物品、愛惜資源的表現,也能將溫暖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更重要的是可促進綠色循環經濟的發展,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邀請市民朋友共同響應,落實於生活、社區及家園,一起落實「減塑消廢綠生活」。 ▲「舊物傳情溫暖嘉一」環保活動共舉辦五場,邀請民眾踴躍參與。(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阿里山來吉部落文化之旅 山豬工藝品帶回家
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走進嘉義縣阿里山來吉部落,沿途可以看見充滿創意的山豬石雕,到部落市集吃山豬套餐還能把可愛小山豬帶回家,也能自己動手為可愛山豬穿搭鄒族服飾。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推薦遊客到部落體驗鄒族傳統文化,一定讓您流連忘返。 鄒族部落是嘉義縣瑰寶,全部鄒族人口目前約6,000多名,分布整個阿里山區,原先為7村8部落,有茶山、新美、山美、達邦、特富野、里佳、來吉及樂野等部落,受莫拉克風災影響,部分居民遷移至山下的逐鹿部落定居,演變為目前的7村9部落。 來吉原名叫拉拉吉,位於鄒族的聖山「塔山」之下,有個非常神聖的稱號叫「塔山下永遠的部落」,近幾年在部落努力推廣下,有個更響亮且深受遊客喜歡的名字「山豬部落」,傳說有獵人因追山豬發現來吉適合居住及耕作,於是遷徙定居此地發展為聚落,山豬也因此成為來吉的象徵。 ▲點山豬套餐還能拿到一隻可愛的小山豬。(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文觀局指出,來到來吉部落一定要自己動手做山豬,可事先向「來吉社區發展協會」報名體驗行程,將有稜角的木頭手工打磨,為山豬挑選穿戴精美的鄒族傳統服飾,在山豬木工坊裡有琳瑯滿目的山豬工藝品,每個都非常討喜可愛。 此外,來到部落不能錯過的原民美食,來吉部落有一家不訂位吃不到的Hana廚房,融合部落與南非料理,文化迥異的兩國料理,經過烹飪手法迸出新滋味,每天現烤的麵包一出爐就會被搶購一空!Hana廚房一樓是「來吉部落市集」,門口圓盤烤肉香氣撲鼻,有山豬套餐、阿里山咖啡及愛玉飲品,都是遊客來到部落必嚐的美味,且遊客只要點山豬套餐就能拿到一隻可愛的小山豬。 文觀局局長徐佩鈴提到,現在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部落發展,將傳統、現代、創意及藝術結合,打造個人口碑,「不舞作坊」即是其中代表,運用美術技藝連結鄒族文化創造工藝品,用石雕、陶藝、雕塑與繪畫,串聯鄒族老歷史新風貌,同時也推出「無菜單料理」,將在地蔬食透過創意與藝術呈現,就像是上了一堂美食藝術學,邀請遊客到嘉義體驗部落文化之旅。
免費租借循環杯 永續花蓮一舉多得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為減少一次性飲料杯使用量,以及配合環保署推廣淨零綠生活政策,花蓮縣環保局今(1)日起結合花蓮市15家友善環境飲料店業者,實施循環杯租賃系統作業,期程6個月(自112年5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舉手做環保,輕鬆省荷包,環保局籲請民眾多多響應。 ▲這是花蓮市循環杯租借友善環境飲料店。(圖/環保局提供) 民眾須先於LINE官方帳號搜尋「好盒器」並綁定手機申請會員後,至配合的友善店家消費時,告知店家欲使用循環杯,店員即會出示循環杯,供消費者掃描杯子上的QRCode,操作完畢並點選「送出」,經店員確認後即可使用盛裝飲品。飲品飲用完後簡單沖洗循環杯,並至歸還站(花蓮市民國路36-1號 PGTea鴿子茶飲)的機器,掃描循環杯身之QRcode,再將其投入歸還箱即完成歸還程序,3天內需歸還,否則會被停權直到歸還,所回收的循環杯都送至符合衛生規範的餐具專業清洗廠清洗,且依照「衛福部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洗滌並有效殺菌,及每月定期送第三方(SGS)檢驗清洗品質,讓民眾安心使用。 ▲回收的循環杯都會依規定專業洗滌、殺菌,請民眾安心使用。 (圖/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指出,台灣每年約使用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約製造4萬8千噸垃圾,為減少地球環境的負擔,縣長徐榛蔚率縣府團隊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中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推廣採用「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取代不必要的一次性容器,民眾若租借循環杯,也可符合自備飲料杯折5元的優惠,不再喝完就丟。 ▲花蓮縣環保局加強宣導免費租借循環杯。(圖/環保局提供)
東龍宮提供義剪推拿及愛心平安餐 嘉惠吉安鄉光華村、永興村弱勢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吉安東龍宮文化發展協會、溫王慈善會日前舉辦「愛心平安餐」活動,並邀集惠安民俗整復館、大愿推拿及善人心士林霞賢,捐贈愛心物資,也提供義剪、推拿等服務,共同嘉惠吉安鄉光華村、永興村中低收入戶,大受好評。 ▲吉安鄉東龍宮提供義剪服務,善心人士林霞賢先響應。(圖/鄉公所提供) 東龍宮主祀溫府千歲,長期深入偏鄉部落,關懷弱勢、投入社會公益,不遺餘力 ,宮主黃金波及溫王慈善會長巫俊良表示,東龍宮每個月都會舉辦愛心平安餐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對象,受到疫情停辦多年後,今年復辦,首度結合義剪及整復推拿項目,造福光華村及永興村弱勢鄉親,感謝鄉長游淑貞多年來陪同東龍宮參與社會關懷,希望藉由溫府王爺的慈悲,讓用餐民眾都能獲得慰藉。 ▲吉安鄉東龍宮結合善心團體與個人發送愛心物資。(圖/鄉公所提供) 游淑貞感謝東龍宮長期對弱勢家庭的關懷,疫情趨緩後,再度展開愛心平安餐活動,並貼心義剪及整復推拿,讓弱勢能夠活絡筋骨,舒緩生活壓力。她看到志工們投入社會關懷的身影,透過供餐服務直接關懷福利邊緣戶,心中深受感動,期盼有更多人響應善舉,讓暖流流淌各個角落。 ▲吉安鄉長游淑貞(中)感恩溫王慈善會長巫俊良(右)的關懷弱勢的善心義舉。(圖/鄉公所提供) 吉安鄉公所物資捐贈平台深受各界肯定,不僅是將物資交予社會課同仁,依照不同的家庭結構、扶助身分,妥善精準的分配,並公開物資發放,針對不同對象舉辦捐贈儀式,不遺漏任何符合資格的弱勢。鄉公所將持續攜手各廟宇、善心團體,將有限的社福資源,挹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鄉親身上,讓吉安處處溢滿幸福與關愛。 ▲吉安東龍宮王爺請吃飯,嘉惠不少弱勢。(圖/鄉公所提供)
員林諾貝爾眼科診所開幕 守護家鄉民眾的靈魂之窗!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全台連鎖的諾貝爾眼科醫療機構,在台灣深耕21年,致力於照顧國民的視力健康,除了一般眼疾的診治之外 、更專長於白內障手術,近視雷射手術,兒童視力保健及眼週整型美容手術。 ▲(圖/員林諾貝爾眼科診所提供) 諾貝爾眼科機構創辦人張朝凱醫師及陳美齡醫師雖然都畢業於高雄醫學院,然而他們小時候分別成長於彰化縣員林市及埔心鄉,對彰化故鄉有深厚感情,一直以來,總是期盼有機會能在自己的故鄉為鄉親服務。 諾貝爾眼科機構繼去年十一月初在彰化市開設彰化諾貝爾眼科診所之後,時隔半年,今年四月底員林諾貝爾眼科診所也圓滿開幕,同時規劃於五月上旬順利開業,服務在地的鄉親朋友。 ▲(圖/員林諾貝爾眼科診所提供) 「員林諾貝爾眼科診所」坐落於繁華的員林火車站前方200公尺處,是彰化縣鐵路和公路的交通樞紐,非常方便員林週邊民眾看診。此外,診所也擁有專業的醫療團隊,院長花彗芝醫師,執行院長齊育殿醫師在彰化,雲林地區服務多年,再加上台中南屯及北屯兩家諾貝爾眼科診所的羅育倫醫師,劉家弘醫師,李家一醫師,吳欣席一共六位專兼任醫師,相信以團隊豐富的臨床經驗,肯定可以提供鄉民全方位的眼睛照護。 同棟大樓除了一二樓設立眼科診所外,三樓也同時成立「員林凱齡爾紋綉機構」,專注於眼周美學,提供眉眼唇紋繡服務。 諾貝爾醫療體系執行長張朝凱醫師表示,未來將持續引進高端技術及專業人才來提升服務品質。張醫師也期待此次「諾貝爾眼科診所」提供的(Smile)雷射視力矯正及「凱齡爾美容機構」提供的(半永久)眼周紋繡服務,能讓員林鄉親的靈魂之窗看見「清楚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