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更多商品資訊   好消息 ! 年節送禮 太素台茶禮盒大方又實惠. 詳洽:02-2775.2682
首頁國際

綠葉制藥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

創新密集兌現,銷售增長強勁,全球商業化加速 上海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8月29日,綠葉制藥集團(2186.HK)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及近期業務進展。 產品銷售收入亮眼 報告期內,集團營業收入約為29.04億元人民幣,EBITDA約為8.67億元人民幣。 產品銷售貢獻收入約為27.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7%。其中:腫瘤領域產品銷售收入約為8.1億元,同比增長34.9%;心血管領域產品銷售收入約為9.8億元,同比增長24.8%;中樞神經系統(CNS)產品銷售收入約為6.7億元,同比增長16.5%。 創新成果密集兌現 自2021年起,集團研發成果密集落地,每年獲批2-3款新藥。今年上半年,集團持續收獲的兩大創新成果分別摘得"中國首個"、"全球唯一"的桂冠: Rykindo®(利培酮緩釋微球注射劑)於今年1月在美國獲得上市批准,成為我國首個自主研發並在美獲批的CNS新藥。該產品在中國也已上市,商品名為"瑞可妥"; 百拓維®(注射用戈捨瑞林微球)於今年6月30日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前列腺癌,為全球唯一獲批上市的戈捨瑞林長效微球制劑。 成熟產品持續回升 成熟產品銷售重歸增長,獨家產品的治療優勢進一步凸顯,惠及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作為全球唯一上市的紫杉醇脂質體制劑,力撲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質體)在報告期內高速放量,市場份額顯著提升; 思瑞康®(富馬酸奎硫平片、緩釋片)作為原研產品在海內外市場穩步增長,為集團的全球CNS產品組合奠定品牌力及商業化基礎; 血脂康®是國內唯一有臨床硬終點獲益的天然調脂藥物,報告期內保持高增長勢頭。此外,充分的臨床證據助力其成為我國中藥"出海"中亞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用於軟組織腫脹、靜脈性水腫的歐開®(七葉皂甘鈉片)銷售再創新高,增長空間廣闊。 新產品加速上量 集團新產品聚焦CNS和腫瘤兩大治療領域。多個新產品的卓越上市推動集團的營收從"單品強力支撐"向"矩陣協同突破"進化。 在研發難度大、入局者少的CNS領域:集團多個創新品種觸達中國、美國和歐洲市場。這些產品與思瑞康®、利斯的明透皮貼劑等已上市產品有效協同,彰顯集團在CNS領域孕育的龍頭價值及未來躋身全球CNS第一梯隊創新藥企的潛力。 若欣林®(鹽酸托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作為我國首個自主創新的治療抑郁症的化藥1類創新藥,於去年11月獲批上市後臨床價值得到醫生和患者迅速認可,銷量增勢顯著,今年二季度增長較一季度環比翻番。 瑞可妥®在國內的銷售成倍增長,更多上市後臨床證據的補充疊加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倡導,助力其惠及更多患者。該產品還於近期在美國市場投入商業化運營。 在治療需求龐大的腫瘤領域,集團持續推出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穩固其在國內的領先優勢。...

維亞生物發佈2023中期業績:主營業務穩健增長,利潤端表現大幅回升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中期業績亮點:收入達人民幣1,142.2百萬元,同比增幅約為3.0%毛利達人民幣406.0百萬元,同比增幅約為17.7%經調整後淨利潤達人民幣146.1百萬元,同比增幅約為64.2% 香港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維亞生物科技控股集團(1873.HK)公佈,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個月(報告期),集團收入由去年同期人民幣1,108.7百萬元持續增加至人民幣1,142.2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幅約為3.0%,毛利由去年人民幣345.0百萬元持續增加至人民幣406.0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幅約為17.7%。集團經調整後淨利潤由去年同期人民幣89.0百萬元提升至人民幣146.1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幅約為64.2%。這主要歸因於集團部分投資孵化企業的成功退出所帶來的投資收益以及CDMO產品結構變化所帶來的正向貢獻。 此外,報告期內,集團成功與戰略投資人淡馬錫及弘暉基金達成投資協議,擬融資近2.1億美金,計劃於2023年下半年完成本輪融資。一方面,這將幫助公司解決可轉債償還的問題;另一方面,戰略投資人的進入亦將對公司治理、業務運營、投融資規劃並在中長期戰略發展層面起到較強的協同作用。這將充分助力公司的長期發展及一體化戰略的落地和持續推進。 CRO業務持續增長,發展前景可期 2023年上半年,公司CRO業務收入由去年同期人民幣406.0百萬元增加至人民幣441.3百萬元,增幅約為8.7%。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較往年有所放緩,主要歸因於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放緩對創新藥研發投入的影響以及公司EFS業務的戰略性調整。但就整體而言,在外部形勢相對承壓的情形之下,公司仍然保持了較為穩健增長的態勢。 從在手訂單的情況來看,公司在手訂單合同金額約為人民幣973.0百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雖然,在手訂單增速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放緩以及EFS業務的戰略性調整的影響。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市場的逐步回暖,公司亦會通過加強BD團隊的能力建設,促進線上及線下營銷方式的創新,推動生物、化學一體化戰略的落地,並且結合新興技術平台的持續佈局以拉動CRO業務的增長。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計向客戶交付超過56,128例蛋白結構,其中2023年上半年新增交付約7,203例蛋白結構。研究累計超過1,892個獨立藥物靶標,其中2023年上半年新增交付14個。目前,公司在蛋白結構解析領域仍然保持全世界範圍內行業龍頭的地位。除此之外,一方面,公司會通過生物化學的協同發展以充分挖掘現有客戶的價值量;另一方面,亦會不斷加強線上數字營銷和線下BD的充分融合。此外,公司會繼續積極拓展新興技術平台。截止報告期末,一方面,公司新增了共價化合物庫及分子膠篩選平台。另一方面,在CADD領域,將深度學習應用在大分子藥物設計中,例如抗體結構預測和抗體可開發性預測。 公司累計客戶數量增加至1,314家,包括全球前十大製藥公司(根據2023年半年報總營收計),前十大客戶收入佔比26.9%。CRO業務客戶分佈地區多元化,來自海外地區收入佔比約達86.5%,同比增速約近12.4%。來自中國內地客戶收入佔比約為13.5%,同比下降約10.5%。 報告期內,同步輻射光源使用情況達1,020小時,為公司與全球13家同步輻射光源中心保持長期合作,分佈在中國上海、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以及中國台灣,可確保全年無間斷的收集數據。 CDMO毛利增速表現良好,CMC項目數持續增加 報告期內,集團重視與子公司朗華製藥的戰略合作與協同效應。一方面,加強對CDMO的產能佈局及業務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加強對CMC業務的優化及導流。 朗華製藥2023年上半年收入總計人民幣700.9百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約近0.3%, 毛利總計人民幣208.1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近25.3%。毛利增速高於收入增速,其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CDMO產品結構的變化。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朗華製藥累計服務客戶達875家,前十大客戶收入佔比62.1%,前十大客戶留存率100%。報告期內,產能建設方面,目前可使用的總產能為860立方米。此外,朗華計劃於2024年至2025年之間新建400立方米的產能,目前地面施工工程正在建設中,並且已經開展了部分設備的選型和採購工作。未來,隨著儲備產能的釋放,這將為公司收入的增長提供充足保障。 CMC端項目數持續增長,但仍處於新業務的盈利爬坡週期之中。CMC從成立至今,已完成及正在推進的新藥項目數為143個。截止報告期末,CMC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29人,CMC實現收入近25.0百萬元。未來,集團會進一步加強對高品質CMC項目的BD及導流,在充分挖潛內部項目資源及降本增效的基礎之上,以推動CMC業務實現盈虧平衡。此外,從客戶數方面來看,CMC外部BD的佔比近78.0%,維亞導流的佔比近22.0%;從客戶金額方面來看,CMC外部BD的佔比為37.0%,維亞導流的佔比為63.0%。 部分孵化公司的成功退出帶來投資收益,未來計劃以成立投資基金的方式開展投資孵化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5家孵化公司的全部或部分退出(其中2家為期後事項),兌現了相應的投資收益。此外,亦新增投資孵化了1家初創公司,通過換股形式獲得。截止2023年6月30日,共累計投資孵化92家初創公司。投資孵化企業主要來自於美國、加拿大、歐洲以及中國,其中67.0%來自北美地區,26.0%來自中國。 2023年上半年,維亞生物已孵化的公司當中已有7家完成或者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總額約156.0百萬元美金。各孵化公司研發進展順利,累計在研管線總數近217條,其中182條管線處於臨床前階段,35條管線已經處於臨床階段。目前,孵化項目已有11家公司實現全部或部分退出,在未來1-3年內有潛在退出可能的項目有近11個。此外,公司正在中國積極申請基金管理人牌照,並且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未來計劃以成立投資基金的方式開展投資孵化業務,以降低對集團層面現金流的壓力以及資金的佔用。 技術亮點及研發突破 報告期內,研發投入為人民幣76.7百萬元,較2022年同期人民幣40.9百萬元增長87.5%。CRO業務目前已建設多種核心技術平台,包括PROTAC技術平台、蛋白生產製備與結構研究、冷凍電鏡技術平台、膜蛋白研究技術、藥物篩選、Bioassay平台、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藥物化學等。在報告期內,公司亦實現了對於共價化合物庫以及分子膠篩選平台的新增。新建的共價化合物庫為公司自有設計而合成,包含1,000個化合物,分子量範圍150-350Da,現已正式對外開放使用,適用於質譜及細胞水平篩選,並可提供足量化合物做後續活性驗證。分子膠篩選平台方面,公司開發了一套完善的分子膠篩選體系,包括ASMS親和力篩選及後續的SPR結合動力學研究及三元複合物形成驗證。 此外,公司亦在PROTAC藥物研發方面提供相關服務,其收入佔比已接近CRO總收入的12.3%。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蛋白製備與結構研究、PROTAC分子高通量篩選、動力學研究、藥物代謝、藥物化學、Bioassay、CADD等。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計研究超過50個E3 連接酶結構,交付靶蛋白-PROTAC-E3連接酶三元複合結構超110個,PROTAC業務亦將為未來CRO業務的持續增長貢獻新增亮點。 就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平台的發展現狀而言,公司計算化學部門集成了基於物理化學模型的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和人工智能方法(AIDD),在超算集群的算力加持下,被廣泛應用在藥物研發各個階段。維亞計算化學部門開發了一系列先進的算法(比如自由能微擾),相比傳統的計算化學工具和商業化的軟件包,能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實際遇到的問題進行定向優化並高效推進藥物研發項目的進展。除傳統的小分子藥物設計外,計算化學平台開發的方法還在多個藥物類型上應用並經過實驗驗證取得突破,例如生物大分子、多肽藥物、核酸藥物等。 人員及設施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員工總人數為2,271人,CRO研發人員數量達到1,341人。公司亦加速建設辦公和實驗場地,包括:...

國軒高科上半年凈利潤增長224%,海外營收增長近3倍

合肥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8月29日晚間,國軒高科(002074)發布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2.39億元,同比增長76.42%,公司歸母凈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223.75%。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公司一直推行的「國際化」戰略和「做大儲能」戰略初見成效,其中海外業務同比增長296.74%;公司「做大儲能」戰略穩步落地:儲能營收41.47億元,同比增長224.33%。值得關註的是,公司扣非歸母凈利潤實現轉正,經營性凈現金流同比增長80.19%,前期在產能、市場、技術等方面的戰略布局逐步順利落地。 動力儲能雙增長呈現規模效應 毛利率實現雙提升 中報顯示,動力鋰電池和儲能電池業務是公司營收的主體。2023年上半年,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公司動力電池業務實現營收104.78億元,同比增長58.56%,占總營收的比例為68.76%。公司國內電動車客戶結構不斷優化,上半年新增廣汽埃安、合眾哪咤等多個項目定點。目前,公司已與上汽大通、上通五、江淮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零跑汽車、合眾新能源等車企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並向荷蘭Ebusco、印度塔塔、越南Vinfast持續供貨。未來市場需求的進一步釋放,戰略客戶新車型的陸續量產,將為公司動力電池業務訂單量及營收增長提供保障。 同時,公司儲能業務占比不斷擴大,收入規模達到41.47億元,同比增長224.33%,占營收比重達27.21%。上半年,伴隨電網側、發電側、電源側、用戶側儲能需求增長,新型儲能市場需求快速釋放,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規模再創新高,行業迎來規模化擴充,公司正抓住行業爆發機遇。華創證券研報認為,隨著海內外通信基站和儲能電站業績放量,預計2023年公司儲能出貨量可達10GWh以上。 動力電池及儲能出貨量增長或將持續體現規模效應。 值得關註的是,上半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得以提升。分業務來看,相比於2022年上半年,公司動力鋰電池業務毛利率從12.49%提高到13.22%,儲能電池業務毛利率從10.24%提高到17.43%。這主要得益於,公司完成了礦產資源端、材料端(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芯及PACK,到回收端的全產業鏈布局,保障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實現降本增效。 海外業務增長3倍,攜手戰略夥伴打開國際市場 上半年,公司在海外地區實現營業收入30.62億元,同比增長296.74%,已大幅超過2022年全年的海外營收規模。海外業務營收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從2022年上半年的8.94%提升至目前的20.09%。 公司依托現有技術優勢與豐富的產品系列儲備,持續構築海外業務核心競爭力。上半年,公司在歐美、東南亞、南美等地區新一代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生產線以及在印尼、阿根廷、美國等地的原材料基地逐步走向落地;與歐洲動力電池製造商InoBat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開拓歐洲市場;與易捷特戰略合作,進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供應商體系並供貨;還同越南車企VinFast共同打造越南首個磷酸鐵鋰電池製造工廠,加快布局東南亞市場。此外,公司與印度TATA、泰國Nuovo Plus、日本愛迪生能源等知名海外公司進行戰略合作。 公司國際研產供銷一體化配套體系正加速走向成熟,將推動海外業務進一步增長。 與此同時,戰投股東大眾也對公司業務出海持續助力。繼去年年初獲得大眾汽車中國市場標準電芯三元和鐵鋰的正式量產定點,今年5月,國軒高科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收到大眾汽車集團的采購定點函,將成為大眾汽車海外市場定點供應商供應磷酸鐵鋰「Unified Cell(標準電芯)」動力鋰電池產品,後續將面向大眾汽車集團全系列車型供貨。東北證券研報指出,通過和大眾的合作與綁定關系,完成國際頭部企業的背書,國軒可以借助大眾的品牌打開國際市場,開拓更多優質客戶,充分享受全球汽車電動化的成長紅利。 此外,公司儲能業務在海外市場也表現出色。據公開消息,公司已向美國市場出口了1GWh+的儲能產品;上半年還與日本愛迪生能源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攜手開拓日本儲能和回收市場,促進可再生能源在日本普及。目前公司海外儲能合作夥伴還包括ABB、Invenergy、Jinko、Borrego、NextEra Energy等。 持續大規模研發投入,支持電池技術不斷創新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達到12.04億元,同比增長38.49%;新增專利技術653項,累計授權專利4672項,主持及參與標準製定共計66項。 根據海通證券研報,公司多項電池新技術處於行業最前沿水平,在磷酸錳鐵鋰、半固態電池技術等前瞻性技術研究均已取得階段性進展,量產可期。此外公司的先進PACK技術Matrix U 電池包在今年的世界動力電池電池大會上獲電池系統卓越創新獎 。 目前,公司230Wh/kg磷酸鐵鋰電芯設計定型;已實現302Wh/kg三元電芯量產裝車,系統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360Wh/kg三元半固態電池通過嚴格的針刺測試,系統能量密度可實現260Wh/kg。 2023年初,公司正式獲得大眾汽車集團電芯測試實驗室認可資質,標誌著公司測試驗證能力獲得大眾汽車集團認可,並正式進入全球領先技術管理體系。 2023年5月,公司在第十二屆科技大會上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全新LMFP(磷酸錳鐵鋰)體系的L600啟晨電芯及電池包,電池單體能量密度240Wh/kg,系統能量密度達190Wh/kg,並計劃於2024年量產。包括L600、大眾標準電芯、4695大圓柱在內9款國軒高科第三代電芯完成產品叠代,將為鋰電產業的技術革新帶來新的活力。 此外,公司還在不斷加強產學研合作。繼上半年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創新電池聯合實驗室後,近期公司又與復旦大學合作建立先進電池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控股股東持續增持,不斷傳遞增長信心...

AMBEO 雙聲道空間音頻現已邁進直播制作領域

為所有觀眾解鎖更加身臨其境的聽覺體驗 香港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Sennheiser將功能強大的 AMBEO 雙聲道空間音頻技術引入了廣播電視直播應用領域,對所有體育賽事廣播電視公司來說,這是十分激動人心的消息。這項技術改變了觀眾在使用立體聲設備時獲得的流媒體播放體驗,如今,它即將迎來在直播應用領域的首秀。在NAB 展會上,Sennheiser Pro Labs發布了 AMBEO 雙聲道空間音頻實時渲染器的原型機,此原型機可直接進行現場測試。  當今時代,無論是在內容的制作還是消費中,沉浸式格式都愈加受到青睞,但許多觀眾家中仍然僅有立體聲音響系統。市場上領先的流媒體服務提供商已經在解決這一難題,借助 AMBEO 雙聲道空間音頻渲染為會員呈現影院水准的聆聽體驗。這項技術能將沉浸式混音轉化為增強型雙聲道體驗,並且可借助任意立體聲設備呈現,從而讓所有觀眾都能領略到環繞聲和沉浸式內容的魅力。自去年推出以來,AMBEO 雙聲道空間音頻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沉浸式聲音的美妙。但是,這項突破性的沉浸式處理技術此前無法用於直播活動 - 而今天這一遺憾將不復存在。  從流媒體行業拓展到廣播電視業 Sennheiser Pro Labs負責人 Renato Pellegrini 表示:「如今,電視上播出的大型體育賽事越來越多地采用沉浸式格式制作。但由於內容分發渠道的限制,以及並非所有觀眾都擁有沉浸式音響系統,這種體驗難以走進每一戶家庭。結果就造成了立體聲混音和沉浸式混音制作之間的重復勞動。如今,我們的渲染器為幫助廣播電視公司提供可靠支持,使其能夠專注於沉浸式格式,隨後將混音轉化為品質遠超以往的立體聲體驗。」 Pellegrini 補充說:「現場直播工作有其獨特的挑戰,制作過程要求高度精確和協調操作。混音必須在幾個視頻幀內准備就緒,工具必須適合具體的工作流程,而設備必須始終保持可靠。在我們著手打造實時渲染器的時候,就已經將這種環境需求置於首位。」 AMBEO 雙聲道空間音頻實時渲染器讓所有觀眾都能領略環繞聲和沉浸式內容的魅力。圖中所示為渲染器界面的原型機,可對更有空間感的雙聲道混音進行微調,可通過標準Anubis遠程控制軟件進行控制 現可投入現場應用 在AMBEO雙聲道空間音頻實時渲染器的首次操作中,采用的是Merging Technologies強大的AES67設備,這也是在廣播電視環境中廣泛應用的設備。在NAB展會上,Sennheiser展示了一款適用於Anubis界面的原型插件,可進一步擴展該設備本已十分強大的Monitor Mission監聽功能,為其加入AMBEO雙聲道空間音頻處理功能。  這款實時渲染器可將標准多聲道環繞聲和沉浸式格式實時轉化為兩個音頻通道,傳輸到當今支持立體聲的任何設備上。控件已獲專利,適合在廣播電視環境中使用,支持微調空間效果設置,從而保持混音的完整性和對話聲音的清晰度。  關於Sennheiser品牌 ...

東軟教育發布2023中期業績﹕「一體兩翼」穩健蓄力,營收同比增長23.5%

香港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8月29日,東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教育」或「集團」;股份代碼﹕9616.HK)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數據顯示,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9.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5%;毛利約4.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4%。經調整歸母淨利潤約 2.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 東軟教育作為中國領先的IT高等教育科技集團和數字化人才教育服務提供者,始終堅持「科技賦能智慧教育,教育創造學生價值」的使命,聚焦於「IT+健康醫療科技」領域,依托東軟產業背景及20餘年的辦學積澱,打造了創新的4S產品服務體系,形成了「一體兩翼」的業務生態,「一體」指全日制學歷高等教育服務,「兩翼」是教育資源輸出業務和持續教育服務。 「一體」業務提質增優,品牌效應持續釋放 截至報告期末,東軟教育全日制學歷高等教育服務總收入約7.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29.1%,展現集團旗下三所大學的良好發展勢頭。東軟教育現有大連、成都、廣東三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近5.3萬名,累計畢業生12萬餘人,為中國數字技術產業人才培育做出積極貢獻。 自教育部2019年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以來,上述三所大學共有25個專業入選,其中22個為數字技術相關專業,佔比近90%。其中大連學院累計獲批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數量位居全國民辦高校之首。在專業與課程建設方面,目前大連學院有2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獲批數量位列遼寧省民辦高校之首;成都學院和廣東學院本次實現零的突破,兩校的《程序設計基礎》雙雙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此外,在2023年由大連學院、東軟教育聯合申報,學校名譽校長溫濤教授主持的《基於數字工場的「政校行企」多元協同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再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這也是學校繼2005年首開全國民辦教育先河、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之後在職業教育領域再次獲此殊榮。 「兩翼」業務規模不斷放量,助力高等院校數字化變革 除全日制學歷高等教育服務外,報告期內集團教育資源輸出業務同樣呈現高增長態勢,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48.7%。 東軟教育以學習者的價值創造為核心,依托東軟產業優勢與多年教育積澱,面向教學管理、教學運行、教學實踐三個領域,構建起涵蓋資源、軟件、平台、數據四個層級的4S產品服務體系(CaaS-內容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 DaaS-數據即服務),為合作院校提供包括專業與產業學院共建、智慧教育平台與教學內容、實驗實訓室解決方案,數字工場等全方位的產品與服務,已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層次分明的東軟教育網絡。 截至目前,東軟教育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已應用於全國550餘所合作院校,其中包括30餘所中國「雙一流」建設高校,60餘所中國職業教育「雙高計劃」建設學校,覆蓋在讀學員數量突破5.4萬人。2023年上半年,與東軟教育合作共建專業╱產業學院的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成果、技能創新大賽等方面共獲得了20 項國家級、92 項省級、3 項市級與3項行業賽的獎項;雲南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東軟信息產業學院2022屆學生就業率達到91%,位列該院校的各專業之首。 此外,集團繼續教育服務業務實現收入約0.65億元人民幣。在2B培訓方面,充分依托國家級及省市級各類資質,上半年共實施60餘個培訓項目,覆蓋學員近9000餘人;在2C培訓方面,上半年共向約1.3萬名學員提供培訓服務;在學歷繼續教育方面,合計開設專業38 個,覆蓋軟件工程、數字媒體、健康服務與管理等優勢專業及熱門領域。另外,在以「賽證」為抓手的拓展策略下,集團於2023年上半年通過東軟教育在線與IT雲學堂組織了「東軟教育杯」大學生系列賽,已迅速擴展至20 餘省份的150多個院校。 面向未來,東軟教育將持續關注前沿科技創新對教育變革發展的顛覆及引領,聚焦教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全面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元宇宙等新興前沿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科技研發與應用,加強教學內容、教學平台和實驗實訓室等教育資源和產品的研發,堅定推進「教育 + 科技」研發策略,依托科技手段與教學方法創新,持續構建核心競爭優勢,引領與賦能新一輪教育變革。 媒體聯繫﹕Lin Weiweilin@neuedu.com 

睿御財富CEO林裕倫:探討亞洲高淨值財富管理的新趨勢

香港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近幾十年來迅速崛起的亞洲高淨值家族,當下正面臨財富傳承潮,香港成爲北亞高淨值人士首選的材富管理中心。 睿御財富(Rui yu Wealth)作爲壹家全球化的家族辦公室,跨足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以專業的服務爲高淨值家族提供個性化的財富管理。近日,睿御財富的創始人兼CEO 林裕倫就亞洲高淨值財富管理的發展趨勢發表見解。 亞洲高淨值的財富管理相對歐美,呈現更多元和個性的趨勢,不同家庭都會有著獨特的財務目標、價值觀和規劃。香港作爲全球金融中心,聚集了私人銀行、家族辦公室、EAM、國際保險等專業管理機構,採用豐富的金融工具,靈活的貨幣市場和金融體系,可選配多樣化金融工具,以滿足客人的需求。而睿御財富作爲壹家位于香港的全球化家族辦公室,以專業團隊,致力于提供穩健的策略,爲實現財富增長和風險控制提供精准、高效的支持,服務覆蓋台灣和新加坡等地區。 林裕倫認爲,財務規劃的概念正在亞洲市場逐漸嶄露頭角,高净值家庭需要通過新方式來實現財務保障和退休規劃,針對亞洲客戶,財富管理機構必須致力于深入分析家族的財務,提供量身訂造的財務規劃,協助制定長期財務目標,例如退休計劃、教育基金和遺産規劃。 在投資領域,隨著財富的提升、客戶財富管理領域的知識體系逐步健全,對財富服務的需求細化及廣泛。目前在亞洲,高淨值家庭對多元化的全球資産配置、跨境投資的機會的需求並未得到滿足,爲此,睿御財富構建開放式、精選型産品,線下專業顧問,形成差異化模式,打造專家服務與離岸資産配置,爲家族提供優質的投資服務和精准的市場洞察,尋找增長潛力和多樣化的投資組合。 此外,他強調了家族治理和傳承對于亞洲高淨值家族的重要性。他認爲,壹個穩健的家族治理框架,可以確保財富的持續發展,同時傳承家族的價值觀和文化。 可以預見,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財富管理將迎來全新發展機遇。林裕倫表示,睿御將在財富管理領域繼續穩定發展,爲更多家族實現財富增長和傳承。 媒體聯繫:Lewis Lin, service@ruiyuwealth.com 

富途攜手摩根大通、華夏基金 (香港) 舉辦投資講座

協助投資者於業績期發掘投資機遇 香港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早前,富途證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富途」)再度攜手摩根大通與華夏基金 (香港) 舉辦「帶你一齊分析熱門企業盈利表現及大市走勢」線下投資講座。出席嘉賓有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著名股評人文錦輝、富途首席策略師陸秉鈞、摩根大通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執行董事雷琨傑以及華夏基金(香港)研究部主管、投資經理張鈞,就宏觀市場與投資環境展開熱烈討論, 成功吸引逾800人報名。通過三方的合作,講座集合了各方的專業分析,協助本港個人投資者增進投資知識、洞悉當下宏觀經濟環境變動,以捕捉最新的投資機遇。 摩根大通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執行董事雷琨傑在講座上分享輪證市場資金流向及講解業績股輪證部署的策略時表示:「港股近期曾創出今年新低,輪場投資者傾向部署反彈,8月上半月輪場十大相關資產認購證及牛證的資金淨流入合共逾10億港元^。於港股業績期間,投資者宜留意股份在公布業績前後引伸波幅變化及對相關輪證的影響。」美股三大指數在8月份亦曾出現調整壓力,雷琨傑指出,從估值角度看,MSCI美股指數12個月預測市盈率相對MSCI環球指數差距,創出廿年來最大*,反映美股估值相對偏高。美股三大指數資金流今年來以淡倉為主,認沽證及熊證共錄得逾55億港元名義價值淨流入#,顯示投資者傾向於高位造淡美股或為美股持倉對沖下跌風險。」 摩根大通輪證團隊今年與富途聯手舉辦了多場投資者教育講座,雷琨傑表示,很高興能成為香港首間與富途合作籌辦線下活動的輪證發行商,希望日後能透過更多不同渠道,與投資者分享上市衍生產品的教育資訊。 華夏基金 (香港) 研究部主管、投資經理張鈞在講座上分享:「經歷了宏觀風險高企的2022年,市場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對於今年整體的資產表現,特別是固定收益類資產有著相對更為樂觀的預期,並對全球經濟衰退及美聯儲政策轉向積極定價。由於基準利率已經到達一個較高水平,加息或將步入尾聲,我們未來整體較為看好優質的投資級別債券。不過雖然加息趨於尾聲,但降息大概率不會驟然開啟,從停止加息到開始降息,之間仍還需一段時間,同時我們不認為美國能在明年完全避免衰退,因此投資者仍需要警惕市場過於樂觀,投資決策時需保持審慎。」 華夏基金(香港)業務部高級經理程越洋表示:「富途是香港市場領先的的券商平台,為投資者提供了非常優質的交易平台和投資工具,賦能投資者實現更便捷、高效的價值判斷。我們非常感謝富途能夠籌辦此次投資講座活動,聯動多方市場參與者,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專業的分析和深度的市場觀點。富途一直是華夏基金(香港)長期的合作夥伴,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團隊的投研能力和豐富的投資經驗,在波動的市況下,持續為投資者帶來更優質的投資產品和卓越的投資回報。期待未來能夠與富途繼續攜手,為本地的投資者舉辦更多投資者教育活動,幫助他們實現財富增長。」 富途香港市場部總監余啟輝表示:「在波動的市況下,投資者應緊貼宏觀市場作出決策,找出合適的投資機會,分散風險投資。為滿足本地投資者渴望在任何市況下能獲得收益的需求,我們聯手不同本地知名、專業的金融機構合作,舉辦不少線下投資講座,藉專業市場分析人員為投資者分析市況、洞見市場投資趨勢並釐清投資盲點,致力協助投資者能於不同的市況下立不敗之地。期待日後能有更多和摩根大通以及華夏基金多樣化的合作機會。」 據2022年第四季度的統計,富途用戶數佔香港成年人口比例超40%,富途牛牛圈更是穩居香港第一大在線投資社區。富途牛牛平台為投資者提供著豐富的投資工具,如市場實時行情LV2數據、高級圖表和分析工具等,並讓投資者快速獲取來自領先媒體機構的財務信息;同時,投資者們也可以通過富途提供的投教功能,實現定制化的投資知識進步。在富途擁有全球超2000萬的用戶量支持下,富途旗下平台已經覆蓋了全球200餘國家和地區的用戶,這樣的用戶廣度得以洞見市場投資趨向性、以及更精準的投資者需求。富途聯手摩根大通、華夏基金給投資者們對大市有另一種新的見解,以更合理及系統化的觀點為投資者分析投資策略。 ^資料來源:摩根大通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數據截至2023年8月17日。 *資料來源:IBES (經紀商預估研究系統) 及摩根大通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數據截至2023年8月8日。(#)資料來源:摩根大通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數據截至2023年8月24日。 摩根大通風險披露及免責聲明本資料僅供香港居民或合資格投資者參考。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及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本文部份資料由摩根大通證券(亞太)有限公司(「摩根大通」)編製,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要約、建議、提呈出售或招攬購買任何上述產品。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結構性產品之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損失所有投資。可贖回牛熊證備有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 (i)...

达势股份 (1405.HK) 發佈2023年中期業績,收益增長51.5%

半年度業績再創新高; 收益達人民幣13.8億元, 同比增長51.5% 門店層面經營利潤同比增123.6%; 經調整EBITDA 同比增128.6% 2023年上半年淨新增門店84家; 截至6月30日,於中國大陸20个城市直營672家門店 新進城市的6家新開門店均打破達美樂比薩全球前30天銷售紀錄,展現強大的品牌認知度和品牌勢能。 香港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达势股份有限公司(「达势股份」、「公司」、或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 1405.HK) 是達美樂比薩(NYSE: DPZ)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獨家總特許經營商。 公司今日公佈其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計中期業績「中期業績」「公告」。  2023年中期業績摘要  以下所有比較均基於同比("yoy") 收益為人民幣13.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人民幣9.1億元增長51.5%。 2023年上半年淨新增門店84家,新進駐4個城市;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於中國大陸20个城市直營672家門店。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每家門店平均日銷售額為人民幣12,275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1%。 每家門店平均日銷售額在新增長市場 為人民幣11,316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0%。 同店銷售增長為8.8%,去年同期為13.9%,2022年全年為14.4%;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來連續24個季度保持正增長的趨勢,展現健康且強勁的銷售增長態勢. 門店層面EBITDA為人民幣2.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4億元增長86.1%。 門店層面EBITDA利潤率為18.7%,去年同期為15.2%。 門店層面的經營利潤為人民幣1.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人民幣8,330萬元增長123.6%。 門店層面的經營利潤率為13.5%,去年同期為9.2%。 經調整EBITDA為人民幣1.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人民幣5,560萬元增長128.6%。...

雅仕維傳媒扭虧為盈 2023 年中期利潤 290 萬人民幣

香港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策略重心定於大交通廣告媒體經營,包括機場、地鐵及高鐵的優秀戶外媒體公司雅仕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雅仕維傳媒」或「集團」;股份代號:1993.HK)公佈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內」)的中期業績。得益於提高運營效率的努力和獨特的戶外線上(「O&O」)新媒體戰略,集團期內溢利人民幣2.9百萬元,扭轉了上年同期虧損人民幣65.7百萬的局面。 於本期間,集團錄得人民幣718.4百萬收入。雖然市場復甦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反映在整體行業表現上,惟集團在優化媒體網絡方面的戰略工作已見成效,毛利增加9.1%至人民幣152.8百萬,而毛利率擴闊至21.3%。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合共為人民幣476.0百萬。於2023年6月30日,集團的財務狀況維持穩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受限制現金達人民幣330.6百萬,反映其財務狀況平穩及審慎流動資金管理。 雅仕維傳媒主席兼執行董事林德興先生表示:「2023年上半年,環球經濟既看見正面因素的作用亦面臨不少挑戰。然而,憑藉多年的行業領先經驗,雅仕維傳媒堅毅地渡過了經濟周期的難關。這要歸功於我們的創新業務意念,如戶外線上新媒體戰略和科技帶動數碼戶外廣告(『OOH』,『DOOH』加強版『DOOH+』)解決方案,以及我們在機場、地鐵和高鐵等主要交通領域戰略性佈局的戶外媒體網絡。」 「這也要歸功於我們開創性的『空間管理』經營概念,讓我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及在經濟和技術變革中脫穎而出,並因此成為哈佛大學商業出版教研機構的教學研究案例。憑藉這樣的獨特優勢,我們能夠有效地與廣告商、品牌和客戶合作,為不同受眾提供卓越體驗,創造價值。」 業務回顧 廣告商及品牌對啟動大型活動均抱觀望態度,中國內地及香港放寬旅遊限制而帶來機場媒體資源網絡的復甦仍然需時,機場業務分部收入維持於人民幣248.3百萬,毛利為人民幣64.6百萬而毛利率為26.0%。除加強與高知名度廣告商及品牌的合作,集團亦努力不懈發揮媒體資源網絡的協同效益,提升整體機場體驗,以把握國家擴大內需、提振市場信心的利好政策。 至於地鐵綫及廣告牌業務分部方面,其分部收入為人民幣264.8百萬,毛利潤為人民幣 78.0百萬,扭轉了去年同期毛損人民幣 3.1百萬的局面,毛利率上升至 29.5%。期內,隨著新加坡湯申東海岸線(「TEL」)於2022年下半年通過11個新啟用車站正式與市中心連接,集團的獨家媒體資源因更多受眾湧入而達成更多元的覆蓋,亦讓他們有機會體驗集團獨有DOOH+解決方案所帶來的眾多可能性。此外,集團繼續把DOOH+解決方案整合至全港黃金地段的數碼廣告牌,致力為廣告客戶創造價值,並為目標受眾提供親歷其境體驗。 在巴士及其他業務分部方面,集團積極與廣告商、品牌及客戶緊密合作,把握商業活動恢復所帶來的機遇。分部收入錄得人民幣205.4百萬,而毛利維持於人民幣10.1百萬,毛利率則上升至4.9%。儘管消費情緒持續波動,集團仍致力通過創新DOOH+解決方案創造需求及增強市場吸引力。至於由聯營公司經營的其他業務,雖然項目數量有所下降,但客戶偏好明顯傾向具制勝優勢的解決方案。 通過其戶外線上新媒體戰略發展,集團為引領一場賦能廣告商、品牌、客戶和受眾者的行業變革的先導者。集團獲哈佛大學商業出版教研機構選為教學研究案例,為進一步討論有關廣告業價值創造、在競爭市場上達致可持續優勢以及因經濟和技術變革產生的商業等具體範疇提供基礎。期內,集團繼續藉整合尖端解決方案為目光遠大的業界人士與目標受眾建立聯繫。例如集團與中國最大網上支付平台合作,在杭州地鐵打造互動展覽,通過AR技術、社交媒體整合及綠色出行激勵措施吸引當地年輕人及遊客參與。藉著線下線上互動無縫結合,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及推廣負責任旅行規範。 在供應面一方,集團秉持客戶至上方針,通過與Hivestack、The Trade Desk及Vistar Media等領先科技公司緊密合作,積極透過各種平台程序化推廣自有戶外媒體資源。期內,集團招攬得若干大型客戶,當中包括客戶為世界500強企業。在現今萬物互聯網的時代,集團繼續重新想像及定義創新與連繫的各種可能性及基準,矢志推廣更靈活有效的解決方案,憑此令集團別機一幟。 前景 展望2023年下半年,雖然宏觀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但疫情防控措施放寬及中港恢復通關已帶來一定的正面發展。因此,自本年度第二季開始集團的業務表現終可喘定及迎來較穩定的環境。 置身變幻不定的經營環境,集團的內部控制架構猶如建築物的堅固地基,助集團站穩陣腳。其將繼續退出盈利薄弱的領域,並藉採用數據分析及動態化、具競爭力的合作模式,積極把握富發展潛力的關鍵人群的商機。 林德興先生總結:「雅仕維傳媒以致力滿足市場獨特需求而飲譽。倚托對大型交通廣告媒體的深入了解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集團銳意提供更多元化之服務。另外,我們將繼續為市場引入更多的現代化、數碼化及革命性廣告解決方案,造就與廣告客戶雙嬴的局面,促進行業進一步發展,長遠為股東及持分者創建更大價值。」 https://hbsp.harvard.edu/product/ST110-PDF-ENG

IBM watsonx最新商業應用:IBM watsonx為2023美國網球公開賽新增生成式AI球評解說與AI勝負分析功能

台北2023年8月29日 /美通社/ -- IBM與美國網球協會 (United States Tennis Association, USTA) 日前共同宣佈,為正在開打的美國網球公開賽官方網站USOpen.org和美網公開賽App增加包括AI生成的語音球評等新的數位功能,為全球千萬球迷創造更具吸引力且更有見地的數位觀賽體驗。 新的AI球評解說功能是基於IBM watsonx企業級資料與AI平台開發、訓練、部署,帶領球迷享受比賽的精彩時刻,為球迷帶來更富有洞察力和更吸引人的觀賽體驗。AI技術將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為今年美網全程 — 17個球場上進行的每一場單打賽的精彩時刻集錦影片,自動製作詳細的球評和字幕。 IBM watsonx 為2023美國網球公開賽提供生成式AI球評解說與AI勝負分析功能 豐富全球網球迷的觀賽體驗   IBM諮詢的體驗設計團隊IBM iX的專家與美國網球協會合作,利用watsonx中的基礎模型,基於獨特的網球語言建構和訓練AI模型,透過紅帽OpenShift支持的混合雲基礎平台提供AI網球球評解說服務。基於這些基礎模型的生成式AI被用於創作具有多樣性的句型結構和豐富語彙的解說內容。watsonx平台的目標是讓企業充分運用自有資料、一站式地運用基礎模型和機器學習功能,加速推進企業級生成式AI應用。 另一個同樣是今年美網的創新、也是美網史上首創,由IBM watsonx驅動的AI勝負分析 (AI Draw Analysis) 是利用IBM能力指數和獲勝概率 (IBM Power Index & Likelihood to Win) 應用功能中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預測所有單打比賽球員優劣勢的網球資料統計平台。在今年美網開賽之際,每位選手都會收到專屬的IBM...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