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熱門
「佳里好蒡」2025牛蒡產業文化活動 6月7日即將登場
生活中心/臺南報導 佳里的牛蒡是臺南最具代表性的優質農特產品之一,為推廣在地牛蒡產業,佳里區農會將於6月7日(星期六)在佳里公園舉辦「佳里好蒡——2025牛蒡產業文化活動」,誠摯邀請各地民眾攜家帶眷共襄盛舉,感受佳里牛蒡的魅力! ▲佳里的牛蒡是臺南最具代表性的優質農特產品之一。(圖/臺南市政府提供) 牛蒡長年深受消費者所喜愛,而農會多年來用心策劃牛蒡節活動,不僅成功行銷地方農產,也拉近了消費者與農民之間的距離。希望藉由牛蒡產業文化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在地新鮮、健康的農產品,進而支持地產地銷,提升農民收入與生活品質。 素以種植高品質牛蒡聞名的佳里地區,受到近年來人力短缺與農村人口老化影響,栽種面積逐年縮減,目前僅約20公頃,年產量約為300公噸,今年更因氣候異常偏冷,導致牛蒡長勢不佳,農民面臨收成困難,讓牛蒡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希望藉由本次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牛蒡產業的重要性,並喚起社會對農業環境流失的重視。 為提升牛蒡附加價值,農會積極研發多樣產品,目前已推出六種口味的牛蒡脆餅(海鹽、海苔、原味、椒鹽、梅子、芥末),並持續開發如牛蒡茶片、茶包、牛蒡雞、牛蒡麵等創新商品。活動當天,推出免費品嚐300份特色牛蒡美食、牛蒡蛋捲DIY體驗、牛蒡農產品特賣,歡迎大家一起支持在地農業,品嚐牛蒡的好滋味,體驗佳里的農業文化魅力!#
「端陽舞藝」高雄市藝文團體理事長協會聯展熱鬧登場 傳統與藝術共融飄香端午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高雄市藝文團體理事長協會於5月31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美軒隆重舉辦「端陽舞藝」,聯展活動現場嘉賓雲集,場面熱鬧非凡,展現高雄藝文界的凝聚力與深厚底蘊。 ▲高雄市藝文團體理事長協會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在地藝術發展。(圖/蒂思綠新聞社提供) 高雄市藝文團體理事長協會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在地藝術發展,柯光慶主席表示,協會不僅是整合藝文資源的平台,更肩負著「分享藝術給民眾」的社會責任,讓藝術走入生活、深入社區,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力量與溫度。 ▲「端陽舞藝」與會貴賓雲集。(圖/蒂思綠新聞社提供) 與會貴賓雲集,除藝術同好及商業社團有人之外更有高雄榮民之家郭豫臨主任帶領20幾位高齡80~90幾歲的的長輩蒞臨。與會的媒體藝評家李新、社團聞人黃雄鵬博士、美濃窯朱邦雄博士、高師大美術學系李錦明主任、輔導主席吳智通等均上台致詞期勉。肯定協會長年來推動地方藝術的努力,並讚揚本次活動不僅展現藝術風采,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實踐。活動中頒發本會顧問證書有洪郁大顧問、朱邦雄顧問、李新顧問、許一男顧問、林意雯顧問..等。 活動現場特別安排贈送「粽子香包」,象徵祈求平安健康;更由 柯主席親自準備「午時水」,祝福現場賓客端午安康、福氣滿滿。這份細膩的安排不僅體現傳統文化的精神,也展現協會對民眾的用心與關懷。本次「端陽舞藝」聯展為高雄藝文界注入節慶活力,也為市民朋友帶來一場兼具文化深度與藝術美感的節日饗宴。# ※新聞稿來源:蒂思綠新聞社
特製端午應景粽 壽山動物園覓食萌態吃播大公開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正值端午佳節,壽山動物園員工及志工特別為園區動物們精心準備多款應景粽子,從沁涼的蔬果冰粽到充滿挑戰的草料麻布巨粽,讓動物們大飽口福之餘,也展現各式各樣的覓食萌態。 ▲壽山動物園員工及志工共同製作應景粽。(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此次端午粽不僅講求美觀與營養,更著重增加動物攝食的趣味與感官刺激。今年粽子的食材非常多元,包括紅蘿蔔、小玉西瓜、榴槤、地瓜、蔬菜、芭樂、葡萄以及桑葚等新鮮蔬果切丁製成繽紛冰粽,此外,也利用麻布袋包裹草料,綑綁成巨型粽子造型。 ▲狐獴拆解藏有地瓜葉和貓肉條的粽子。(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首次過端午的迷你驢「澎澎」,起初對月桃葉包裹的草料粽感到陌生,但看著家族成員示範用腳拆粽葉,聰明的「澎澎」立刻依樣畫葫蘆成功享用美食。來自台北動物園的狐獴新朋友,園方也特別為牠們準備內餡為地瓜葉和貓肉條的專屬粽子,狐獴也迫不及待拆解嘗鮮,模樣十分可愛。紅毛猩猩「阿宏」則使出渾身解數,成功從麻布巨粽中找到椰子並享用,而特製的麻布巨粽則成為孟加拉虎「小紅」的專屬貓抓板,滿足磨爪需求。 ▲孟加拉虎「小紅」玩粽子。(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長鼻浣熊取食七彩蔬果冰粽。(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園區各種動物品嚐繽紛蔬果冰粽,都紛紛展現覓食本能,例如長鼻浣熊巧妙運用利爪挖出冰粽內的葡萄,對桑葚冰粽更是愛不釋手;黑猩猩「莉忠」、「美珍」及「曼華」直接手抓榴槤地瓜粽,吃得津津有味;黑熊「波比」和「黑皮」則手捧紅蘿蔔冰粽及蔬菜玉米冰粽細細品嚐。 ▲黑熊「黑皮」享用特製蔬菜玉米粽。(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園方人員也觀察到平常不愛吃紅蘿蔔的冠豪豬,在紅蘿蔔切碎製成冰粽後竟然主動品嚐,並且會等到葡萄冰粽表面融化後才享用,但對消暑的小玉西瓜冰粽則是一口咬下。而象龜展現出對紅色食物的明顯喜好,牠們優先品嚐紅蘿蔔冰粽,之後才品嚐芭樂冰粽,展現了動物們獨特的飲食偏好。 ▲象龜觀察七彩蔬果冰粽。(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壽山動物園提醒,因園區停車位有限,端午節連假期間建議將愛車停放捷運鹽埕埔站附近,搭乘56號公車直達;或於鼓山二路西側停車場轉搭付費接駁車,省時又便利。歡迎想為動物們盡一份心力的民眾一起加入動物認養行列,並按讚追蹤壽山動物園臉書、IG粉絲團,即時關心動物日常!詳情請上「壽山動物園」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houShanZoo)查詢。#
芒果迎夏蕉點成雙 農饗樂市集熱鬧迎端午
生活中心/屏東報導 為推動在地農產行銷並強化民眾對產地農業的認同與參與,將於5月31日至6月1日在屏東農業物產館舉辦「114年度農饗樂市集-芒果迎夏・蕉點成雙」主題活動。市集結合農產品展售、主題式DIY課程、親子互動演出與集點扭蛋等活動設計,打造一場結合農產推廣與生活美感的果香節慶體驗。 ▲香蕉加工有多元性的發展。(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活動以當令盛產的芒果與香蕉為主題,透過「產地 × 食農 × 創意應用」,展示農業產值之外的多元發展面貌。市集集結超過25家在地小農與特色品牌,販售新鮮水果、果乾飲品、加工甜品與文創伴手禮,在採買與品嚐之中,深刻感受到「屏東好物」的品質與風土價值。 ▲「農饗樂市集」將持續推動月月有主題、場場有亮點的市集活動至11月。(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本場次手作體驗以「水果入點心」為主軸的設計DIY手作課程,包括水果水晶粽、蕉泥沙拉、蕉泥煎餅、情人果與綠蕉牛奶等,讓大小朋友動手體驗,寓教於樂中了解食材來源與加工方式,實踐「食農教育 × 手作創意 × 地方農產」的三合一體驗,相關活動訊息請上「屏東農好」粉絲團查詢。 「農饗樂市集」將持續推動月月有主題、場場有亮點的市集活動至11月,串聯屏東各類農產如火龍果、木瓜、可可、檸檬、咖啡等特色作物,打造兼具教育性、消費性的產地行銷平台。#
端午假期走進阿里山樂野部落 品茶品咖啡賞山景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樂野部落」位於嘉義縣阿里山,擁有遼闊茶園與原住民文化,還有人氣咖啡館、森林茶席與皮雕手作等體驗,是許多旅客理想的靜心之地,端午連假期間走進阿里山來品茶、品咖啡及賞美景。 ▲旅程可從頂湖步道開始。(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旅程可從頂湖大凍山步道開始,這條路線海拔適中、林相優美,沿途能眺望茶園綠意。走到步道口時不可錯過「頂.咖啡」,能在山林間喝暖心阿里山咖啡,再搭配現烤甜甜圈,絕對值得。 ▲「頂.咖啡」,能在山林間喝暖心阿里山咖啡,再搭配現烤甜甜圈。(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步道附近還有「地衣森林茶席」,旅人可在樹林包圍的茶席空間感受自然,啜飲好茶,茶席採預約制可提前預約。 ▲「地衣森林茶席」,旅人可在樹林包圍的茶席空間感受自然,啜飲好茶。(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YUYUPAS優遊吧斯」文化園區同樣位於樂野部落,今年入選文化部首屆百大文化基地,園區內有遼闊茶園、茅草屋群與鄒族傳統風味餐,還能欣賞動人心弦的原民歌舞表演,適合想要放慢腳步、感受部落生活的旅人。 ▲「YUYUPAS優遊吧斯」欣賞動人心弦的原民歌舞表演。(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部落內有多家人氣咖啡廳,可探訪「鄒築園」與「阿將的家」,鄒築園的冠軍咖啡讓人一喝就愛上,或是走進具部落風格的「阿將的家」石頭屋,坐下來喝咖啡看山景。 ▲具部落風格的「阿將的家」石頭屋。(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除了味覺饗宴,樂野部落的「金皮雕工作室&不安於室」提供皮雕敲打DIY體驗,從設計、打樣到成品,都是遊客親手完成,可在旅程中帶回專屬自己的紀念品。 ▲人氣咖啡廳「阿將的家」。(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台18阿里山公路上有許多人氣美食,如「佐一茶屋」創意茶食、「生力農場」特色茶餐、「石桌羊肉店」溫補料理及「街角永富苦茶油雞」家常好味,值得旅人親自品嘗,更多部落遊程推薦可加入「慢遊嘉義」Line@(@chiayitravel)查詢。#
日頭炎炎來消暑 阿里山國家森林親子涼快一夏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臺灣的夏天炎熱又潮濕,依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臺灣2024年創歷史新高溫,平均溫度破百年紀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海拔2400公尺左右,白天溫度約為攝氏15度,具有天然空調又有豐富芬多精,而夏季的夜晚也是可觀賞到銀河的季節,為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嘉義市天文協會攜手推出114年7月至9月「暑夏星森」六梯次天文生態體驗營,兩天一夜的天文生態營有豐富生態導覽解說及天文觀星遊程,內容精采多元,適合全家親子一起來阿里山涼快一夏。 ▲阿里山知名搭乘火車觀日出也是活動內容之一。(圖/林業署嘉義分署提供) 在充滿芬多精環境中進行活動,可使人感覺心平氣和、情緒穩定,甚至還可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平衡內分泌之功效,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夏季白天不僅氣溫舒適,天氣良好的夜晚還可以輕易地用肉眼看到將牛郎與織女分隔兩岸的銀河,活動中由嘉義市天文協會現場專業解說天文知識,還包括夏季星座的介紹和天文望遠鏡操作,為參加者提供了豐富的天文知識和觀賞體驗;另安排由嘉義分署培力並通過認證的在地導覽解說員帶領遊客認識巨木群棧道裡每棵巨木的生命故事,讓遊客可以深入了解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豐富生態、林業開發歷史以及居民的生活故事。 活動內容包含室內課程戶外實體天文望遠鏡操作練習、自然步道生態體驗、夜間觀星、搭火車賞日出等等,課程內容豐富多元,不僅適合天文愛好者,也適合家庭親子出遊。本活動於114年5月26日(星期一)上午9點開放報名,簡章及日期可上查詢。活動期間將乘坐園區內電動遊園車,往返於主要地點之間,適合國小2年級以上親子、成人及銀髮族參加,費用每人新臺幣3,300元。相關諮詢可在報名網站留言,或洽詢嘉義市天文協會王小姐0912527189。#
2025第一屆國際親善港都媽媽的幸福使命 行真善美的事讓台灣更美好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為彰顯母愛的偉大與女性在社會多元角色中的影響力,由高雄市美學發展協會主辦的「2025第一屆國際親善港都媽媽選拔暨加冕晚會」,於近日在高雄盛大舉行。本次活動集結海內外傑出母親代表,透過溫馨而隆重的加冕儀式,向每一位為家庭、社會及國際親善付出的媽媽們致上最高敬意。 ▲大會榮譽主席鍾佳亨致詞。(圖/高雄市美學發展協會) 本屆活動由高雄市美學發展協會主任委員潘香戀全力推動,並由具深厚國際藝術策劃經驗的團隊統籌規劃,秉持「美學、親善、永續」的理念,打造一場結合文化、美感與公益意義的高規格晚會。 活動中最受矚目的加冕環節,頒發「國際親善港都媽媽選拔總決選」系列榮譽,表彰多位傑出母親與青年,完整得獎名單如下: 母親組得獎名單:總冠軍:黃美惠、總亞軍:蘇筱淇、總季軍:施秀娟、總殿軍:徐珮珊、總第五名:陳惠君 青年組得獎名單:第一名:雙鈴鈴、第二名:武玉嬌、第三名:蘇筱淇、第四名:黃鈺涵、第五名:金淑萍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青年組的蘇筱淇表現亮眼,不僅於青年組榮獲第三名,更同時在母親組奪下總亞軍,展現現代女性兼具家庭與社會影響力的傑出典範。 ▲2025第一屆國際親善港都媽媽選拔暨加冕晚會,5/25在高雄福華飯店盛大舉行。(圖/高雄市美學發展協會) 現場同步舉辦愛心公益義賣活動,由各界愛心人士捐出物資與名書法家王海峰大師作品,義賣所得全數捐贈予在地弱勢團體與需要協助的家庭,讓這場晚會不僅溫馨動人,更具社會關懷意義。 高雄市美學發展協會主任委員潘香戀表示:「母親是家庭的支柱,更是社會安定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透過這次加冕晚會,我們希望將媽媽的故事與力量傳遞到社會每個角落,讓世界看見台灣、看見高雄的溫暖與美學。」 ▲2025第一屆國際親善港都媽媽選拔暨加冕晚會,5/25在高雄福華飯店盛大舉行。(圖/高雄市美學發展協會) 活動執行總監鄭曉珍也指出:「此次活動不只是對母親的禮讚,更是藝術與公益的跨界結合。我們也藉由義賣活動落實公益精神,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具深度與美感的國際親善交流,為城市注入更多正向能量。」 大會榮譽主席也是長亨生醫美康集團總裁鍾佳亨也表示,恭喜國際親善港都媽媽的所有得獎人,妳們對家庭與社會的付出奉獻,彰顯了女性的力量與智慧,更是代表社會對母親身分的高度認同與尊重;加冕典禮後,各位將肩負起更大的使命~國際親善、社會服務,行眞、善、美有意義的事,讓台灣更美好!台下家人的支援是你們最寶貴的獎勵。 本次晚會獲得各界熱烈迴響,與會來賓皆感受到濃濃的溫情與對母愛的崇敬。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持續舉辦「國際親善港都媽媽選拔暨加冕晚會」,將這份榮耀與感動傳承下去,讓世界看見媽媽的光芒。#
2025東石海之夏 7月漁人碼頭親子同歡
生活中心/嘉義報導 「2025東石海之夏」將於7月19日、20日及26日、27日兩個周末在嘉義縣東石漁人碼頭登場,東石海之夏是嘉義縣指標性觀光活動,除了萬眾期待的晚會表演,還有豐富的親子活動、主題市集及在地美食,是全家大小都能盡興的主題活動,成功打造「小孩放電、大人吶喊」的品牌特色,更是夏季西部濱海超人氣的活動,推薦遊客感受陽光的熱情與品嚐美味鮮蚵。 ▲東石漁人碼頭品嚐美味烤鮮蚵。(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於5月21日公開其活動主視覺,設計運用幾何及色彩翻轉蚵殼、潮汐、漁船的傳統漁港意象,用現代設計語彙表達東石在地特色,透過圓弧流線的手法,傳遞東石不僅是海產之鄉,更是一個賞夕陽、品鮮蚵與適合親子共遊的好所在。 ▲東石不僅是海產之鄉,更是一個賞夕陽、品鮮蚵與適合親子共遊的好所在。(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東石漁人碼戲水區。(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今年主視覺中「海」字設計更是畫龍點睛,三點水中間為「蚌珠」,象徵養蚵文化與海產豐饒,金色蚌珠作為視覺焦點蘊含「向陽而生、豐收希望」的涵義,當嵌入「海」字之中,不僅點出沿海的地理特性,也透過設計語言巧妙翻轉傳統意象,讓人看見東石印象的柔性轉譯。# ▲「2025東石海之夏」有豐富的親子活動。(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2025東石海之夏主視覺公開,大港入船景觀台。(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最新的活動資訊將陸續公告,請鎖定「東石海之夏」臉書粉絲專頁及嘉義縣文觀局官網 www.tbocc.gov.tw
科學體驗變遊戲 高雄千名學子參加「全民科學週」動手玩科學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 推動科學教育再出招!為提升學生對生活中科學現象的興趣,激發其探究精神與創新思維,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指導的「高雄市全民科學週」計畫結合「中山科學節」於5月23日(星期五)下午1時,在中山大學附中體育館盛大舉辦以日常生活相關的科學應用為題材,以趣味及活潑的方式介紹主題相關的科學知識,並以動手做來設計闖關活動。吸引來自8所中小學與附中高中、國中部超過千名學生及近30位中小學校長參與,現場熱鬧非凡。 高雄市教育局黃盟惠副局長表示,提升高雄市學生科學素養是刻不容緩的事,透過動手操作與團隊合作有助強化學習動機、學習成效、創造力與認知理解。中山大學附中陳修平校長在開幕致詞時勉勵學生,希望藉由科普活動,瞭解科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經由細心觀察、大膽假設與動手實作,培養同時具有科學創意與社會關懷的未來領袖。 此次活動結合「實作」、「互動」與「闖關遊戲」三大元素,設置17組主題實驗與科學演示,包括「史特靈引擎」、「人造雲」、「綠能智慧車」等,設計強調動手操作與情境體驗,讓原本抽象的科學理論轉化為生活化的遊戲挑戰,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其中最受矚目的「四軸飛行器體驗」,開放學生親手操控無人機飛越障礙,不僅展現操控技術的樂趣,也讓他們理解飛行穩定性與重力控制等物理概念。每一個主題都將科學原理融入互動操作中,拉近學生與科學之間的距離,也點燃了他們對探究的熱情。 高雄市全民科學週計畫主持人郭啟東教授指出,中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是培養全民科學素養的關鍵起點,透過動手實作與互動體驗,不僅能翻轉傳統教學模式,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這類型的科普活動,期望提供跨校學習交流的平台,鼓勵學生在探索中發展批判與創意思維。隨著科技持續演進,讓年輕世代從小培養對科學的熱情與理解,將是強化國家未來科技競爭力的重要基石。#
生活輕鬆小品 鳥兒的早晨 自在如畫的生活
睿傳媒/生活中心 鳥兒在草地上輕盈漫步,跳躍尋找晨露的甜味,隨後飛上枝頭,唱出清脆的歌聲。陽光灑落,微風輕拂,一切恬靜安然,自在如畫,像是大自然的微笑 https://youtube.com/shorts/ULS-T1aeHGY?feature=share 影片來源:睿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