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直腸脫垂坐立難安 澳門患者遠到宜蘭完成治療重回愜意生活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來自澳門83歲患者,罹患失智症,長年為直腸脫垂所困擾,必須仰賴看護協助自行手動推入,最近直腸脫垂的狀況加劇,直腸自肛門口掉出來的機率增加,患者不堪其擾,羅東博愛醫院外科部李明璋部長與大腸直腸外科余盈輝主任,以達文西微創手術完成直腸固定術,讓患者終於可以清爽過日子。 患者為直腸脫垂困擾多年,遍尋澳門的醫療院所,皆以年事已高、手術風險大為由,建議繼續以手動推回方式度日即可,但實際上,異物感常常誤會自己需要解便,解不出來、異物感又揮之不去時,嚴重影響生活,最後透過朋友引薦,來到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科。 博愛醫院余盈輝主任表示,以輕微的直腸脫垂來說,一般可透過像痔瘡手術的方式,直接進行直腸肌肉層摺疊術完成治療;但若像患者直腸脫垂在外的長度長達10公分,就必須從腹部進行手術,考量患者年紀較大,規避手術風險,選擇不切除直腸,而是直接將直腸上提,輔以人工網膜,將直腸上托、固定於較高位的腹膜上;直腸固定術透過腹腔鏡手術和達文西微創手術都可以完成治療,但達文西機械手臂以其放大倍率與器械手指靈活性的優勢,在組織剝離與縫合上都能有更精細的表現。 余盈輝解釋,因人體直腸位置很低,腹腔鏡手術能運用的空間與角度都很受限,如果同一個10公分的傷口要進行手術縫合,腹腔鏡因為運針受限,也許只能大範圍縫5針,但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卻可以精密的縫上數倍的針數,使身體組織傷口修復更堅固,不但手術精緻度提升,病人術後的出血、併發症與疼痛感也會大幅降低。 以前治療病人,醫師在手術中可能只需要關注組織是否如預期被剝離,但隨著達文西機械手臂的引進,醫師們可以探討組織要在什麼層面被剝離,連過往微乎其微、對病人不會有負向影響的神經破壞,現在都可以計較要如何保留、避免傷害。因為醫療技術到位了,外科醫師們可以為病人做的就更多了。
血庫存量持續偏低 民進黨籲踴躍捐血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民主進步黨宜蘭縣黨部響應黨主席賴清德發起的「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善舉,訂於4月22日在宜蘭捐血站舉辦「熱血傳愛 溫暖常在」捐血活動,現場備有禮券和紀念品要送給捐血民眾,歡迎踴躍參加。 民進黨縣黨部主委陳俊宇表示,為募集更充裕的醫療用血,號召宜蘭鄉親加入「熱血傳愛 溫暖常在」行列,22日(六)當天上午8點到下午5點,凡捐血250cc者,贈送DPP YILAN直立傘或喜互惠禮券300元二擇一及諾貝爾禮券150元。捐血500cc者,贈送DPP YILAN直立傘、喜互惠禮券300元及諾貝爾禮券150元,紀念品限量250份,送完為止。 縣議員謝正信說,捐血有益身體健康,也能提升醫療量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平均捐一次血可以拯救3個人的生命。台灣血液基金會截至今(20)日統計的血液庫存量,台北捐血中心的A型、O型及AB型血,目前庫存量偏低,特別呼籲這些血型的縣民踴躍參加。 縣議員謝家倫指出,先前受疫情影響,許多人不敢出門捐血,造成血庫更為告急。現在疫情已經趨緩,大家外出踏青時,可以選擇前往捐血站捐血。 縣議員吳宏謀說,盼能藉此活動拋磚引玉,號召全縣、全台民眾捐血做公益,發揮博愛助人精神。 陳俊宇特別感謝民進黨議會黨團、立法委員陳歐珀服務處、宜蘭縣信賴台灣之友會及在地企業,共同促成這次公益活動,讓愛及溫暖持續流傳。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湖光山色 風景優美
記者梁志祥/桃園報導 佔地3.8公頃的「三坑自然生態公園」湖光山色,風景優美!沿著環湖步道悠閒漫步或是騎著單車連接三坑鐵馬道享受微風吹拂,公園設有涼亭可以休息,帶著野餐墊就能在大草坪上坐著野餐。三坑自然生態公園隱藏著免費戲水景點,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玩,週邊景點有三坑老街、紅橋,並串連三坑鐵馬道,是個運動休閒的好去處。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位於景色優美的石門水庫大漢溪畔,佔地約3.8公頃。(圖/記者梁志祥攝)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在日據時代曾是渡船頭,公園裡特別設置了三坑子、二段子的解說牌介紹,讓遊客們了解當時河運暢通時,港口商旅船舶的盛況。後渡船頭因河道的淤塞而沒落,近年則引入石門大圳的水源,採生態工法建造,種植當地的原生花草樹種,結合自然景觀,打造廣闊的生態湖與好山好水的自然生態公園。 ▲全區採用生態工法建造,並大量種植當地的原生花草樹種,將生態公園融合了自然景觀。(圖/記者梁志祥攝)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規劃的相當完善,這裡還有一個生態湖,湖水清澈午後陽光照射,波光粼粼非常的美麗,來到龍潭絕對不能錯過這麼棒的免費景點。# ▲三坑生態公園展現了豐富的水岸生態,也成為龍潭山明水秀的代表之一。(圖/記者梁志祥攝) https://youtu.be/cgkhzPm_Ypw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湖光山色 風景優美。(影片拍攝製作/記者張敏敏)
健保澎湖離島IDS 25年 遠距醫療加值 就醫零距離
記者吳俊蓉/高雄報導 為提昇澎湖離島居民就醫便利性,中央健康保險署自87年起陸續在澎湖二、三級島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下稱IDS計畫),至今已25年,每年額外投注經費由大型醫院與當地衛生所合作,透過整合方式,提供山地離島地區住民所需的醫療服務,並發展在地化的服務模式。 106年起由義大醫院與馬公市第三衛生所、白沙鄉衛生所、白沙鄉吉貝衛生所、白沙鄉鳥嶼衛生所、望安鄉衛生所、望安鄉將軍衛生所及七美鄉衛生所組成團隊,提供當地居民夜間待診、假日門診、專科門診及巡迴醫療等服務,讓居民在衛生所非上班門診期間的緊急醫療需求能獲得良好照護,111年民眾滿意度達到九成。 健保署也自110年起給付遠距醫療相關費用,鼓勵全國山地離島及偏遠地區院所和遠距端醫院以視訊會診方式,提供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專科會診及急診診療。111年再新增加心臟內科、胃腸科、神經內科、胸腔科及山地離島地區居家醫療整合計畫個案訪視服務。目前澎湖地區已有衛福部澎湖醫院、西嶼鄉衛生所、望安鄉將軍衛生所及112年已申請計畫的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4家院所加入,未來白沙鄉吉貝、鳥嶼及望安鄉、七美鄉衛生所也會加入遠距醫療服務。 家住馬公的楊先生因糖尿病在澎湖醫院看診,須定期接受眼底鏡檢查,經由澎湖醫院協助掛號高雄長庚醫院眼科遠距醫療門診,楊先生只要到澎湖醫院,就能由澎湖醫院醫師或專業人員透過眼底鏡拍下眼底狀況,利用雲端視訊功能,與高雄長庚眼科醫師「連線」,高雄長庚醫師馬上就能依據回傳影像檢查即時做出診斷,並開立會診建議,讓在澎湖離島病患也能享受醫學中心級專科醫師會診服務。自111年起澎湖地區和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及眼科遠距醫療就醫已有1,164人次,其中皮膚疾病770人次,面對居民常見的皮膚問題,也可透過皮膚鏡找出患部,高雄長庚醫院醫師可即時做出診斷,皮膚科遠距看診大大提高居民皮膚疾病看診方便性。 健保署高屏業務組林淑華組長表示,IDS計畫有效提升澎湖離島居民就醫方便性、適當的初級照護及強化慢性病照護,加上近幾年之COVID-19疫情,突顯發展遠距醫療的重要性,運用遠距視訊會診來縮短醫療差距,讓本島的醫學中心級專科醫師也能為離島居民看診,讓離島的醫療照護零距離。
全球電商顧問安晨妤身材玲瓏有緻 秘訣不藏私 不用努力可以輕鬆get
記者張辰卿/ 台北報導 天氣越來越熱,衣服越穿越清涼,但冬天身上養的肥胖都還沒消下去,該怎麼辦?! 健美「國家A級裁判」安晨妤不藏私,教你在家看電視都能變成身材玲瓏有緻的回頭美女。全球電商顧問安晨妤安晨妤跨足健美健身產業十年有成,從獲得健美C級裁判、B級裁判到A級裁判,美魔女玲瓏有緻的身材讓人看了人人稱羨,安晨妤說: 「每隔個三、五年,流行的體型也不太一樣,早期喜歡很瘦的,現在追求的是要有曲線,因此體重稍微重一點的人反而更容易練出蜜桃臀、螞蟻腰,沒有肉反而練不起來。」安晨妤建議趕在夏天來臨前,完成塑身大作戰,可以從心情、飲食、運動三方面做起。 首先運動,很多女生一定會吶喊,我就是討厭運動,安晨妤說: 「其實不需要把運動想的這麼難,在家看電視也能練出好身材。」安晨妤分享她的纖細手臂就是平時在看電視時沒事,右手往左肩壓,壓到底就能感受到痠痛點,不僅拉伸筋骨,同時還消耗了熱量。蜜桃臀更是靠追劇追出來的,平時邊看電視邊深蹲,每天蹲150個,蜜桃臀輕鬆get!! 但要注意一定要蹲的非常、非常慢,感受屁股出力,如果怕蹲的姿勢不正確,可以找個牆壁做為基準,沿著牆壁往下蹲但不要碰到,一集影集都還沒播完就蹲完了。另外她還會在睡前,在床上做一些伸展運動,例如蜥蜴式,就是將右腳踩到右手外側,保持右膝彎曲在右腳踝上方,然後左右交換,如果想更深層的拉伸,可以試試看鴿式,就是將右膝曲折貼地,左腿伸直,身體盡可能地貼地,這都可以讓坐了一天的屁股臀肌肉放鬆,漂亮的身體曲線一點也不難練,日常的點滴中都可練出來。 ▲ 美麗又有智慧! 安晨妤女力爆發三大絕招讓她身材體測才22歲!!(圖/全球電商顧問 網路開店123提供) 但真的想要輕瘦一夏,「吃」比「動」更重要,安晨妤說: 「吃飯幾個原則把握住,肉、澱粉一手掌大小,青菜三手掌,如果吃完還嘴饞可以加一個水果,但也只要一手掌大小就好。甚麼東西都能吃,但重點就在不能過量。下午肚子餓,可以吃個蛋或蘇打餅。最重要的是,晚上儘量在7點前把晚飯吃完,因為晚上身體新陳代謝變慢,若吃過多的東西,脂肪就容易堆積在肚子和手臂,如果維持這樣的份量與飲食準則,一個月瘦個3-5公斤都有可能。」她笑說其實自己也是美食愛好者,難免要出門和朋友聚餐,這時她的超級大絕招就是「自己絕不點餐」,指派朋友中最瘦、看起來對吃最沒興趣的人去點菜,通常就不會點超過量。 最後一點就是要維持好心情,人稱美魔女的安晨妤透露自己每年身體健康檢查,骨齡和骨密度都是維持在22歲,她認為好心情是讓她保持身體年輕的最佳秘訣,因為擁有一個年輕的心會讓自己的創造力、活動力、機動性都在處在青春的狀態。
男子車禍重傷昏迷10天 驚喜愚人節清醒努力找回失去的部分記憶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19歲的陳姓男子車禍重創,送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時已無呼吸心跳,搶救後在加護病房昏迷了10天,4月1日早上奇蹟甦醒,卻不認得父母,直到晚上,才認出父母,媽媽感恩地說:「這真是充滿驚喜的愚人節!」陳男正積極復健,並努力找回失去的部分記憶。 住溪湖鎮的陳男在3月21日下午騎機車與汽車相撞,救護車送到彰化醫院急診室時已無呼吸心跳。主治的神經外科主任趙紹清表示,經急診團隊14分鐘CPR及3次電擊後,陳男恢復心跳,但昏迷指數只有3、瞳孔已放大,全身電腦斷層發現其脾臟破裂、腎臟撕裂、肺部挫傷及腦部蜘蛛膜下腔出血,馬上由外科接手止血,再由神經外科置放腦壓監測器,發現其腦部溫度高,馬上啟動低溫療法,控制腦溫在32至34度,穩定了生命跡象,將腦部二次傷害降到最低。 趙紹清說,陳男能否甦醒及後續病況並非樂觀,在昏迷10天之後的4月1日早上,陳男醒了過來,父母來到病榻前呼喚,陳男卻認不出來,直到晚上才叫了聲「媽媽」。 陳媽媽指出,兒子醒來那天是愚人節,她還以為是電話通知的惡作劇,沒想到是真的,雖然兒子一時認不得她,但她還是很高興,因為10天的生死拔河已經讓她快崩潰了,那時候心想「不認得也沒關係,醒來就好,不管怎樣都是我的兒子。」沒想到晚上就認出她了,真是驚喜交織。 趙紹清表示,陳男救活的關鍵首先是急診團隊快速搶救及找出致命傷害,其次是在加護病房進行了腦壓監測溫度的7天低溫療法,讓遭逢高速衝擊的腦部傷害慢慢恢復。 陳男已轉到普通病房,開始積極進行物理及職能復健,在各種輔助器材的幫助下,訓練肌力和抬手腳、翻身等動作。陳男不記得車禍怎麼發生的,近幾年的事也想不太起來,並不是每個同學朋友都記得。他變得沉默,不太想回應自己的身體及記憶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陳男已經不記得他的iphone手機密碼,怎麼都想不起來,還因為連續輸入錯誤號碼被鎖了,感到很沮喪。來探望的親戚建議陳爸爸輸入自己的生日,陳爸爸隨手一按竟然解鎖了,不禁向人炫耀「我這個兒子沒白養了!」給病房區帶來溫馨的故事。
推動淨零碳排 臺灣醫院首辦氣候影響盤查訓練工作坊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面對「氣候變遷」不僅帶來全球大雨、乾旱、熱浪等氣候災害,更是造成可能次發性的影響,如病媒蚊傳染病的傳播,讓醫療照護組織工作的負荷相對增加;在醫療照護過程中,也可能產生廢棄物、排放出大量溫室氣體,使得「氣候變遷」情況雪上加霜。有鑑於此,「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倡議「淨零碳排行動」(Race To Zero),來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 慈濟醫療志業、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與健康照護無害組織、全球綠色與健康醫院網絡(GGHH)及臺灣健康醫院學會等,於4月11日至12日在新店慈濟靜思堂舉辦全臺灣首次「氣候衝擊溫室氣體盤查工具訓練工作坊」;13日更首次在臺灣舉辦「Race To Zero」高峰會。 此次工作坊共有國內對於全國溫室氣體盤查有興趣的25家醫院、40位學員參加,以及來自美國、越南、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英國等國家的16位專家與會分享經驗,透過氣候盤查工具介紹與實際演練,讓學員能夠增進氣候變遷與健康知能,並運用在機構淨零排碳之實務工作中,一起為守護地球健康而努力。 健康照護無害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致力於倡議全球健康照護機構推動環境永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非政府國際組織,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之下,除了照顧民眾的健康之外,減緩碳排放與達成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健康照護體系責無旁貸,健康照護無害組織也是聯合國Race To Zero的官方合作夥伴。慈濟醫療志業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為宗旨,促進民眾健康也遵循慈濟環保的理念,推動綠色醫院行之有年,臺灣健康醫院學會亦帶領會員醫院一起邁向永續的環境友善照顧機構。 健康照護無害組織東南亞分部行政主任拉蒙聖帕斯夸爾(Ramon San Pascual)表示,盤查是為了解機構內溫室氣體來源和排放量,有助於未來制定減量之行動計畫與方針。世界衛生組織與健康照護無害組織共同開發適用於健康照護機構的溫室氣體盤查工具,並設計線上填報平台,讓各機構能夠針對各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進行盤點。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表示,碳盤查逐漸受到重視,為了在醫療機構推動淨零排碳,健康照護無害組織已舉辦多次線上研討會,在疫情逐漸解封後,持續表達來臺舉辦工作坊的意願,此次也是首次在臺灣舉辦工作坊,希望協助各醫院符合國內趨勢,同時與國際接軌。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專門委員彭美珍致詞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從多年前就一直強調氣候變遷與健康息息相關,WHO估計,全球醫療院所的碳排放量大概有2.2億噸,美國統計,其醫療機構佔碳排放量8%,英國的公衛機構碳排放量佔了5%,過去台灣曾統計醫療機構的碳排放量有1,2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有五成是電力排放的,反而不是醫療所佔的碳排放為主,但經過這幾年,尤其經過COVID-19疫情,我們用了非常多的物資,碳排放量一定非常多。感恩慈濟和臺灣健康醫院學會的先機和遠見,以及與會的各醫院先來學習普及,讓醫療機構做先鋒,成為種子,將淨零碳排的觀念散播出去。 臺灣健康醫院學會理事長黃暉庭致詞表示,慈濟基金會一直在不懈努力,通過直接行動以及提高意識和教育來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複雜挑戰。氣候變遷不是一個遙遠的威脅,它正在發生,包括氣溫上升、極端天氣事件、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喪失及經濟影響等,如果我們不採取緊急行動應對這場危機,後果只會變得更加嚴重和廣泛,讓我們以這次會議為契機,齊聚一堂,分享我們的知識和想法,並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遷的緊迫威脅。 全球綠色與健康醫院計畫負責人尼克•索普(Nick Thorp)也指出,在台灣首次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工具工作坊,最主要的好處就是知識的分享,透過教育讓我們不只是知道何謂碳足跡,而是了解碳足跡從何處來。 所以透過碳盤查,我們可以作為基準資料以利後續規劃減碳計畫。因此,除了減碳之外也能夠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減輕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從健康照護機構的營運過程,包括廢棄物管理、減塑計畫、能源效率管理等,這些都與人體健康和環境健康有關。 節能減碳和溫室氣體盤點的過程中,節省成本是第二個好處,例如購買更具能源效率的設備,如此一來,節省的金錢可用於其他永續發展的設施和計畫,亦可同時有助於病患和工作同仁的健康。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在健康促進與綠色醫院經營上成績斐然,是臺灣首家參與國際2050淨零排放的醫院,自醫院啟業以來,鼓勵同仁茹素,使用環保餐具,節水、節電,落實資源回收,不但照顧病人的健康,也用心於環境健康。去年由林名男副院長代表至杜拜參加「第45屆世界醫院大會(WorldHospitalCongress)」,榮獲「國際醫院聯盟卓越綠色醫院銅獎」,也是臺灣首家獲獎的醫療院所。 醫療產業屬於高汙染產業,該如何兼顧醫療品質與環境保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表示,大林慈濟醫院與7大國際組織合作,致力推動綠色醫院,有9項環境指標為全國第一,年度總碳排放量減少超過1470噸,日前榮獲冠於全台的111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醫療院所類,醫務管理組銅獎肯定。 兩天的課程內容包括氣候變遷與健康、健康照護部門的氣候調適-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之方式、氣候影響盤查工具介紹、溫室氣體來源、氣候影響盤查工具實際演練、溫室氣體盤查之結果解讀與應用、行動計劃之發展與執行等,從基礎觀念到實際運用、執行,一步步帶領學員學習如何進行機構溫室氣體盤查,並能實際運用於實務中。
呷營養多運動 才能活到老、健康到老
記者闕玄/南投報導 鄒奶奶平時胃口差,自己在家總是煮一餐吃好幾餐,最近因為肌力差,走路不穩常跌倒受傷,記憶力也變差常忘記身邊親人的名字,有時還會忘記吃飯,家屬很著急,不知道要怎麼照顧她的日常飲食?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原因都會使長輩胃口差,如何提升長輩飲食營養,進而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呢?讓營養師告訴您。 南投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楊淑茹建議,可以利用一些天然辛香料如蔥、薑、蒜、八角、當歸、馬告等,增添菜餚香氣提升食慾,並多陪伴長輩用餐;遵守「我的餐盤6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的概念,可均衡攝取各類食物;若長輩胃口不佳可以少量多餐,增加餐間點心如牛奶麥片、水果優格、堅果穀物飲等,盡量吃足所需營養素;最重要的是善用烹飪技巧將食物切小塊、切碎、磨泥,改變飲食質地符合長輩牙口好咀嚼,讓其吃得下才能提升營養。 衛生局長陳南松提醒長輩呷營養多運動,呷營養要維持三好一巧-吃得下、吃的對、吃得夠、吃的巧;多運動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才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民眾如果有營養相關問題可洽詢社區營養推廣中心049-2234221,亦可多加利用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官網線上申請服務。 ▲建議依照三好一巧的飲食原則來照顧長者健康。(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新竹榮服處榮民眼鏡及助聽器服務巡迴列車啟動
記者蔡孟尚/新竹報導 112年度榮民眼鏡及助聽器巡迴服務日前已於新竹榮服處熱鬧展開,為關心榮民視力、聽力健康,新竹榮服處深入社區,今年還有5場次眼鏡巡迴活動及2場次助聽器巡迴正規劃中,歡迎符合申辦資格榮民參加運用。 輔導會為照顧榮民視力及聽力健康、增進生活品質,除了在各縣市佈建服務據點外,每年均會安排眼鏡及助聽器巡迴服務,以擴大服務效果。因應行政院「還稅於民,普發6000元」政策,同時特別與在場榮民宣導「簡訊通知全民領6000,請小心查證」,提醒長輩防詐騙,讓參與的榮民倍感貼心。 當日接受服務的林先生表示,在活動前接獲榮服處手機簡訊通知,因此到場參加並適配老花眼鏡,對於榮服處主動通知表示稱讚。此外林先生近期有就業計畫,服務處配鏡完成後,也順道從就業站工作人員獲得近期適合職缺,是參加本次活動的另項收穫。另一位參與助聽器檢測調整的周女士也表示一周前就收到榮服處的郵件通知,因此有時間與女兒安排一同前往,經由專人調整後,助聽器的不適感明顯改善,對服務人員的專業及細心十分滿意。 新竹榮服處副處長趙幼蘭表示,為提升輔具服務之可近性及可及性,榮服處每年均主動深入新竹縣市各社區,安排辦理6場次榮民免費驗光配鏡及3場次助聽器調整服務,提供長者更便利的輔具服務,舉凡榮民長輩兩年未曾接受配鏡服務,均可攜帶榮民證或身分證就近接受配鏡;輔導會配發助聽器之榮民,如需調整檢測亦可到場由專人服務,以提供更完善輔具服務。 有關本年度榮民眼鏡及助聽器巡迴活動場次,可參考新竹榮民服務處官方網站、官方臉書,或撥打(03)575-0666轉114承辦人廖先生諮詢。
家長注意孩子!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疫情上升」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疾管署6日公布國內近日新增2例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皆位於北部,分別是一名6歲男童,出現發燒、頭痛、嘔吐、口腔有小紅點、手肘小紅疹等症狀;另一名則是1歲男童,病狀包括口腔出現水泡、發燒、呼吸喘、心跳偏快、肌肉無力、抽搐症狀,所幸經過住院治療後,2人症狀都已經緩解。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依據監測資料顯示,上週(3月26日至4月1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4,113人次,較前一週的3,177人次,上升29.5%且高於2020-2022年同期,近幾週呈上升趨勢。 疾管署指出,整體疫情傳播風險上升。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以克沙奇A型為多,同時有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活動。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1例,為感染腸病毒D68型;去年累計3例,分別2例感染克沙奇A2型及1例感染腸病毒D68型,其中1例死亡,感染D68型。 疾管署說明,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腸病毒輕症疫情持續上升,又清明連假期間,民眾南來北往,交流頻繁,易造成疾病傳播,呼籲民眾應做好個人衛生,平時應以肥皂正確勤洗手,家中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並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消毒,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近年民眾習慣使用酒精進行環境消毒,但酒精對於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一般環境消毒使用的消毒水濃度為5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100 c.c.漂白水;用於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的消毒水濃度則為1,0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200 c.c.漂白水。疾管署提醒,環境、器具等於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 疾管署再次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